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第一个中华高姓大通谱支谱女主编高玲萍
第一个中华高姓大通谱支谱女主编高玲萍
2019-08-01 16:59:21 来源:
编辑:牟雯霏
点赞:0  点击:11  评论:0

高玲萍,女,谱名高克栋,玉环市人。她出生在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台州市东南端,东濒东海,南濒洞头洋与温州市洞头县相连,西北隔乐清湾与温州市乐清市相望,东北与温岭市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兼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的樟岙小山村。

她虽是教书世家之女,爷爷是旧社会的教书先生;爸爸,妈妈是新社会的人民教师;但她并没有享受到“书香门第”这个光环带给的多少恩泽,而是一来到人间,就饱受磨难;命运老是捉弄她。襁褓中的她,父亲溺水西去,母女相依为命,她们该遇到多少坎坷。她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度过了多少个泪水相伴的日日夜夜。正当她梦想希望着上完中学再上大学的豆蔻年华,她却跟随母亲下放到另外的一个乡村“接受貧下中农再教育”。

她虽是一个女人,但她对高姓的关注和研究比一般人更热情,更执着。2008年因族人之邀,她同本村三十几位宗亲一起参加了全国在黄山召开的高姓论坛大会。她目睹了与会人员“挖掘族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激情,特别是编修《中华高姓大通谱》宏伟规划所感动;激起了她及族人们重修家谱的强烈愿望。

她属泉溪高氏一脉。他们的家谱——玉环泉溪樟岙高氏家谱,那时已有八十五年未修。整个家族家谱失散严重,后裔知道者亟为少数。特别是本支老者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少者外出“为事业劳作,为金钱奔波”或“文化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把希望寄托于她。她“临危受命”;于是,决定承担起续修家谱这个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的大事。为此,2010年正月初一召集宗亲开了第一次会议,讨论修谱事项,就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填写登记表作了安排,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第一部由高家女人当主编的《中华高姓大通谱、泉溪支谱》定稿付梓。下半年,她邀请高研会在玉环召开论坛大会,参加泉溪支谱的颁谱庆典。四年多的时间里,她为这本谱,该经历了多少苦思冥想,流过多少汗水。编过谱的族人心里都有一本账。从此,她受到本支族人的爱戴,受到全国与会族人的敬仰。这也是她“家和万事兴”理念的深化。她丈夫是个中学教师,会开车。他就起早贪黑替她当“秘书”,节假日为她当“轿夫”,“鞍前马后,陪她寻根问祖,走村串户”。已是为人之母的女儿,也经常为她网上解决疑难问题,完成打字制表等具体任务。

她还于2009年参加浙江会成立大会,当选为副会长职务,2010年成立玉环会,任会长。同年,组织玉环宗亲捐款在高傒文化园制作墓碑。曾任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执行秘书长,会刊《中华高氏》编委会副主任。会网《华夏高氏网》站长。

她无愧“巾帼才女,高姓楷模”。

附撰文

在华夏高氏文化经济论坛(2015·玉环)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宗长、各位宗亲: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泉溪全体高氏宗亲,向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华夏高氏文化经济论坛暨《中华高姓大通谱》分谱支谱研讨会(2015·玉环)”的宗亲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向一直支持关心泉溪支谱编修工作的全国所有宗亲们表示衷心地感谢!按照传统,女人是不能进祠堂的,而我这个女子不但进祠堂,而且还修自家的家谱,是不是太离谱了?

话得从二〇〇八年说起。中华高姓文化研究会第二次(黄山)大会即将召开,老家樟岙村宗亲打电话邀约,让我带队前往安徽参加会议,我欣然答应,与族中三十五位宗亲前往参加黄山会议。当我跨入会议报到处时,有宗亲问:“你来干吗?”我手捧老谱说:“我来寻根”。后来才知,女性参加会议的很少。

黄山归来,樟岙宗亲要求重修族谱呼声高涨。当时我想:我是女性,又是族中小辈,于情于理都不该挑头担当,让有能力的长辈们担当编修吧!但时隔二年,一直没人牵头。看着老谱,十分感慨。仅存的一本老谱泉溪宗樟岙支谱修于民国16年(1926年),由我高祖监生老爷肇梁太公出资编修,至今已84年。若我爷爷、父亲在世,此事肯定由他们来做。因为当时家谱收藏于我家,我爷爷又是毕业于号称“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宁波白马湖春晖中学。但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土改、大跃进等运动,家境十分困难。一九六〇年天灾人祸发生,农历六月十五中午,我父亲在为大食堂撩水草中,不幸溺水而亡;当时我出生还不到三个月。同年十月,祖父因中风去世。一家七口,全是女人,我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在我的记忆中,别人总是对我很好。八年前,奶奶去世,我不知所措,宗亲们一下子聚集我家,帮助我,把奶奶的丧事办得十分风光。虽说原来根据家谱传男不传女的习俗,祖母朱氏已将老谱交出由其它族人保管,文革扫“四旧”,险被焚烧,宗亲起生,趁人不备,将族谱拿回,才得以幸存。面对樟岙村八十四岁高龄的长辈们都未入谱,字辈已取至最后。为了继承祖德,感恩族人,当务之急,续修家谱,否则,对不起列祖列宗,使命感召唤,我不知深浅地接受了修谱任务。

为了修好家谱,我积极参加全国宗亲组织活动,继2008年参加黄山大会后,2009年参加浙江高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副会长,2010年上半年成立玉环高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委会员,同年,参加由中华高姓文化研究会组织召开的长沙会议,目睹长沙会议的一切,心里十分难受。2010年10月5日我去北京参加了华夏高研会初期申报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副会长。回来后,10月17日参加浙江分会召开的会议,会上会长对我参加北京会议很不满意,并提出了严重警告。我认定路加教授是高姓研究的第一人,实现中华高姓大通谱,就是实现高家梦。我按照《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分谱、支谱的框架结构,来编修泉溪宗支谱。今天的《中华高姓大通谱·泉溪支谱》就按照路加教授设想编制的,她包括高姓文化与家族世系二部分。新修的泉溪支谱世系表源流追溯至以高傒公为1世---76世,以通谱的形式编制出来,把我们泉溪这个支系,挂在了《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这棵主干上,达到中华高姓大通谱这一要求。所以,本次修谱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编修家谱,它是一部集高姓文化研究与家族世系于一体的新颖谱谍。新修的泉溪支谱设二个版本,一种珍藏本,有详细记载的世系表。另一种普及本,只有世系图。做到了既传承传统文化又弘扬提升高姓文化。

历时五年的编修过程,觉漫长而短暂,我的身心也得到了极大的考验。我是个独生女,从小羡慕有兄弟姐妹一大帮的朋友。今天我在高家这个大家庭里,得到了有慈父般的长辈关爱,有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帮助。高家是我家,我爱高家。从小小玉环岛上的一女,成为今天的高玲萍。最后用老祖宗高适的诗句来总结我的讲话,“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何人不识君!”

中华高姓大通谱第一个分谱的女常务副主任高梅玉

字绪文,先林之长女,徯祖89世孙。1965年生于武陵区协和乡黄家坡。政法和金融双本科学历;国际金融学士学位,经济师职称。中共党员,张家界市第三届党代会代表、第四届人大代表。先后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市农村信用社工作,现任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正处级干部。曾获省部级劳动模范奖章。她主持研发数十项银行卡和电子银行新产品;主持编写并出版《银行卡与电子银行》专题教材。其中,福祥便民卡、手机银行等产品,在全国同行业领先并获奖。1994年与李建国婚配,育一子一女。子涵罗,大学就读;女梓媛,中学就读。2012年6月被推举为《中华高姓大通谱、湖南分谱》编委会常务副主任,主持过2014年12月5日,在张家界举行的《中华高姓大通谱.湖南分谱》的颁发和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第五次常务理事会。当日,经推举并通过会议决定增补为,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后改为顾问。

高研会的第一个香港女常务理事高绮卿

高绮卿(1966~),香港人,在加拿大出生并受教育。曾在清华大学进修管理学,担任香港世联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狮子会副会长、深圳高氏联合公司监事、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香港高氏宗亲会秘书长。现任顾问。

为芜湖繁昌高氏族谱写序的副军级女杰高应萱

芜湖繁阳高氏(继善堂)族谱主编高恒宝和应萱侄世峰提供的资料显示:应萱,安徽芜湖繁昌县人,生于民国二十五年丁丑正月廿一日申时。祖父高在安,为乡贤达,本支族长。父善祺,以乐善好施闻名于乡闾,母熊氏生应萱时去世。父善祺亦父亦母亦师,后续万氏。应萱上学甚晚,十三岁启蒙。但其先天聪慧,后天勤奋。仅三年读完小学六年课程,创一年跳三级佳话,初中用二年时间毕业,一九五四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芜湖市立二中。由于成绩优异,一九五六年被学校保送到军校习俄语专业,毕业后在新彊军区从事翻译工作。后中苏关系交恶,转行从事无线电工作。丈夫杨祥贵,芜湖人,与应萱同乡同学,读同所军校,习无线电专业。八七年转业至安徽机电学院,任电子中心主任,教授。夫妻同在边彊戍边三十载。其人其事,因涉机密,不足与人道也。现享受副军级教授待遇。2017年本支续修宗谱,在老家颐享天年的她,希望“高氏家族兴旺发达”,“敬为之序”。

附序文

高氏族谱重修序

国有史,家有谱。史载国家兴衰,谱记族人渊源,明己身是何亲,免亲疏混淆而失祖宗也。

吾高氏乃炎帝之后裔,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故以姜为姓。炎帝十七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候。其三十七世孙姜尚,辅周伐商有功,受封於齐国,称齐太公。至太公八世孙文公赤,其次子姜高之孙傒,护国有功,封齐国上卿,以祖父名为氏,乃吾高氏得姓始祖也。高氏由渤海发轫,繁衍不息,为今之神州望族,吾高氏子裔多衍之於渤海派也。

至傒公六十世孙享四公,依父命,由东乡马口携眷迁至板子矶双金堓。因爱此处山环水秀,遂构庐而居,故尊公为始迁祖而另起派,吾族年悠史久,虽屡遭天灾人祸,谱谍犹存。未随时势之变迁而损也。

吾高氏人才辈出,代不乏人,帛短难书也,观吾宗谱牒,严家规、列家训,训诫子孙当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助人为乐之善事。毋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损人利己之恶行。既为吾宗族树仪德,亦为我民族传风范也。

吾族宗谱自光绪二十六年迄今已百载有余,尚未重修。今逢盛世,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我族后人,寻芳怀旧,蒙生思源报本之心,商诸復修族谱,族人皆勠力为之。族之有识之士筹募资金,积极筹划,稽考历代家谱邑志,汇编整理,历载余,族谱得以成册。

为吾族子弟者,当遵祖训,守律法,精技业,扬家风,敬宗睦亲,效祖辈男厚女贤、互敬互让、勤劳俭朴,和衷共济,亲缘笃重、重教守信之德行。则吾高氏家族兴旺发达可期也。敬为之序,

时公元二零一六年丙申杏月

亨四公十九世裔孙女应萱拜撰

安徽天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荣

高荣:女,1968年7月出生,安徽萧县人。

她2000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经营管理专业。2001年至2007年,任中国人寿安徽分公司主任。2007年至2012年,任安徽嘉农农林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年1月至今,任安徽天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影视制片人。

她谦虚好学,干一项,爱一项,精一项。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可她从经营管理出身,转行到电影制片,几年的时间,同行们称她在本行业中已是“鹤立鸡群”,且硕果累累。

她的主要作品:电影《希望之火》、《归雁》、《地藏之尊》出品人兼制片人,电影《我们西米吧》、《丫山清风》、《午夜迷案》、《名将之后》、《茶盗》制片人;

微电影《折翅的天使》、《心路》、《雁归来》出品人等;微电影《闺蜜情仇》制片人等。既受观众喜闻乐见,也得到同行好评。

她多才多艺,社会交往广泛。她是安徽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书画研究会理事、安徽当代书画院副秘书长、安徽省模特协会副会长、安徽天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惠好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她热心家族文化,乐于奉献家族事务,多次参加合肥高氏活动。2018年12月,还前往徐州参加中华文化促进会召开的姓氏文化论坛会,并对高姓文化研究发表了很有建树的演讲,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赞扬!

为官清正孝顺公婆的高家好媳妇陈茂芳

谱载:陈茂芳是本族大门十七世子泉的爱人,1948年5月9日出生在霍邱县

彭塔乡陈楼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9年进舒城麻纺厂参加工作;1971

年调入六安地区行署工作;1973年至1979年担任六安地区团委书记,地

委常委:1980年至1983年调任六安造纸厂常务副书记;1984年至1986

年调六安地区妇联会任副主任;1987年至2005年调金安区计生委任副主任,

至退休,享受正处待遇

她孝敬老人,对家庭无私奉献。丈夫在部队、公安部门工作,照顾不

到家庭,但做为媳妇妻子母亲的她,虽然工作繁忙,除了要处理好家务,

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还总是想办法挤时间看望百里之外的老人。有

次,她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去探望婆婆,发现老人已经晕迷在床,浑身抽搐,

急忙让丈夫和其哥哥一起去找医生,自己将带去的营养品冲了碗喂老人喝

下,很快老人苏醒过来,医生也及时赶到做了相应的抢救措施,她将医药

费全部付清,并叮嘱家人细心照顾。

她一生勤俭节约,忠厚诚信,为官清廉正气,帮助无数穷苦百姓,从

不计回报。

石家庄市公安局退休的女能人高凤娥

谱载:高凤娥,又名高凤娃,系高考成之女,高厚公29世孙。生于公元1948年正月二十日。中共党员,大学文化。

《中华高姓大通谱、河北井陉小作支谱》载:1972年前在小作小学、中学、矿市镇高中,河北大学读书。其间,在小作中学执教一年多。197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井陉县工作。先后分别在县革委政治部、县妇女联合会、县直属机关党委等单位工作。1983年任井陉县妇联主任,期间在全县妇女中开展学文化、学技木、比贡献、比致富的“双学双比”活动。组织千名致富女能人进行三十项技术冠军竞赛,省、市、县党政领导、妇联主任出席比赛大会。井陉县的妇女“双学双比”活动一枝独秀,在全省推广。当时,全国妇联主席、河北省委主要领导都来石家庄亲自观看“井陉妇女风采”录像并听取汇报,给子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她不畏强权,艰难取证,推翻两级法院终审判决,为受害妇女伸张正义。维权案在全省引起轰动,《河北日报》以终于胜诉的马拉松案件为题进行了报导。她多次被授予河北省、石家庄市“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称号,并给予工资晋级奖励。

1991年任井陉县公安局政委(副县级),1996年任鹿泉市公安局政委(副县级)。任期内,积极推动公安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素质,增强战斗力,效果极佳;多次侦破大案要案,确保了一方平安。两次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到鹿泉视察的安保任务。她任职期间的两个公安局,均多次受到省、市表扬,被评为“先进单位”,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2009年调石家庄市公安局后退休。

百家姓氏文创中心主任、百家姓氏(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淑明

支持儿媳建成全国最大民办乡村公益图书馆的杨春娥

杨春娥,湖南省石门县人,生于1947年12月22日。澧州高氏德宝之妻,生一子:金平。

金平:为号名,谱名永平。生于1968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教授职称。现供职常德市公路局,任局长、党委书记。

媳妇:易秦,湖南省石门县人,生于1968年4月19日。大学本科毕业,人民教师。育2子:守诚、守信。

长孙:守诚,号迩夫,生于1993年10月14日,大学毕业。

次孙:守信,号逸夫,生于1995年10月4日,大学毕业。

杨春娥支持儿媳斥资数千万元,建成了这个全国最大民办乡村公益图书馆——逸迩阁。她把这个图书馆当成了传承家风家教的场所。对找她攀谈的女人常讲“妻贤夫祸少”的道理,对和她议事的年轻人也顺便宣传“子孝父心宽”的做人品德。在阁内,还支持儿媳开设了“高氏图书专馆”,弘扬高氏文化。

“好人终有好报”,她一家五口,可谓佳作人气,人丁兴旺!我们衷心祝愿杨春娥,永远年轻!

附赞文梅兰竹菊的品格文化母亲的形象

杨春娥,女,湖南省石门县人。老人一生勤劳、节俭,曾不计其数帮助贫困人家渡过难关。年近古稀,助力家族建成全国最大的民办乡村公益图书馆,造福桑梓。

杨春娥女士祖祖辈辈生活在石门县易家渡镇。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兴办企业,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户,积累了一些财富。街坊邻舍都亲切称呼她杨妈妈。杨妈妈的生活极其节俭,但是在慈善面前,她却从不含糊,总会热心伸出援助的手给需要帮助的人,不断给予贫困户经济上的支持,善良的性格伴随了杨春娥老人的一生。2002年,她为临澧县新安镇龙凤村遭受洪灾的20家农户每户捐款2000元,共计捐助善款38000余元;家住临澧县烽火乡陈仪村的庞小军,母亲精神方面患有疾病,父亲也不幸患病离世,从初二开始,杨妈妈每学期资助庞小军同学2000元学费,总共资助30000多元直到他大学毕业……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甚至她都已经不能再一一记起。

老人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读书太少。所以年轻时的杨春娥与丈夫高德宝,总对幼时的儿子高金平说:“孩子,只要你买书,我砸锅卖铁也给你凑钱。”父母的话深深地影响着聪明、懂事的高金平,无形中,杨妈妈夫妻让儿子养成了买书、读书、藏书的好习惯,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优秀人才。杨妈妈回忆:“每到周末,金平就出门四处买书,根本见不到人。”

40年积累,高家家族藏书竟达到30多万册。随着藏书越来越多,城里的家已无法容纳,便运回乡下老家,最后,老家三层小楼甚至连楼梯上都堆满了书。书籍增多,一些现实问题也接踵而至:时间久了,有的书开始发霉、有的被老鼠咬。为了给心爱的书安个舒适的家,杨妈妈的儿子高金平决定实现心中深藏已久的梦想。最初,他们只打算建个家族藏书楼以荫泽后辈,经过认真调查,他们发现,历史上留存下来的私人藏书楼不多,却基本上是人去书就散了。而避免这一结局的最好办法是让书走向社会,接受公众监督。促使高金平转念决定建公共图书馆的另一个原因是,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腰包鼓了,精神上却显得更为空虚,农村打牌赌博者有之,打架斗殴者有之,甚至吸毒者也大有人在。他想到一句谚语:“世界上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少建一座监狱。”希望通过书籍让人们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当杨妈妈得知儿子夫妇建公益图书馆的想法后,非常赞同,表示将大力支持,在建馆过程中,不辞辛苦,倾情付出。因儿子和媳妇都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常德市工作,逸迩阁建设的重担便落在杨妈妈身上。白天杨妈妈在工地上忙,每天早、中、晚三次给地面施水,督促施工材料及时到位,常常忙到深更半夜才回家。到家后还得给工人记工,打电话通知安排次日的施工事项。“经常跟人打电话时,人家都已睡着。我才发现已半夜。忙到早上一两点钟是常事,五点钟又起床开始干。”

杨妈妈心疼儿子和媳妇,为了让钱花在刀刃上,建房时原本需要一名操作提升架的工人,得知请工每月工资要4500元,老人决定亲自操作,省下了这笔钱。逸迩阁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施工期间,所有楼层一天3次施水都由她独自完成。

一天夜里10点多钟,突然下起了大雨,房屋刚刚打好地面,为了防止被雨淋湿,杨妈妈独自一人,抱着塑料布跑去防雨,她一手打着手电,一手扯着塑料布,迎着风雨,反复多次,才终于铺好。忙完,才发现全身早已湿透。“没法,金平父亲不在了,他也没个兄弟姐妹,我只有一个人多做点事。”老人轻描淡写地说。

据杨妈妈儿子回忆:印象最深的是,母亲70岁生日那天,当他和妻子下班后从常德赶回石门给母亲祝寿,看到母亲站在即将封顶的7楼,正弯着腰给楼顶施水!母亲是那么投入,站在楼顶的她甚至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为了逸迩阁早日建成,母亲忘了自己已年过古稀,沤心沥血,起早贪黑。杨妈妈除了具有阔大的胸襟、不俗的眼光之外,更以年过古稀的高龄,在逸迩阁公益图书馆一年多的建设过程中,独自承担了繁重的管理工作、质量监督工作,以及部分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并且一人独自总揽全局,协调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工程进度,人员调配等。如此壮观的逸迩阁七层高楼,能够在一年一个月时间内完成土建、装修等,并于2018年9月28日正式试运营,杨妈妈做出了主要的巨大的贡献。

图书馆正式运营后,杨妈妈的无私奉献仍在继续。截止到现在,图书馆共接待读者与来馆参观学习人员15146人次。周边群众闲暇时都不再去茶馆打牌消遣,而是来到图书馆看书、读报,每到周末,每天就会有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三三两两来逸迩阁图书馆阅读、学习。当地老百姓都交口称赞这个图书馆建得好。在图书馆开放时间,总能在馆内看到杨妈妈忙碌的身影,她每天都坚持在这里关注读者、服务读者。当她看到一楼留守儿童阅读区的小读者们时,就像看到了当年自己儿子的身影,看到孩子们认真阅读,杨妈妈感到非常欣慰。觉得自己支持儿子建馆的举措是正确的,自己的辛勤付出也是值得的,经常会走到孩子们身边,和蔼地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像高金平伯伯一样,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此刻,杨妈妈已经把当年对儿子的希望又转移到了眼前阅读的孩子们身上。她觉得作为山区县的石门县,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较多,农村没有成规模的图书馆,正好图书馆30多万册藏书能在石门发挥巨大的社会价值。给家乡人民一个免费的阅读场所,大力倡导爱读书、读好书之风,提升农民素质,助力乡村振兴,让书温暖乡村,为乡村人民树立起了一盏“希望明灯”。不求闻达在今时,但愿传承于永久,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原载进入2019年4月“湖南好人”候选人文稿)

第二节孝义典范

合肥高氏家族大房贤孝好媳妇黄忠翠

黄忠翠,大房东乡支二十世高宗香之妻,1953年出生,肥东县店埠镇安乐社区卫高村人。2009年其公公爱银患老年痴呆症后,她毅然挑起服侍公公社会起居,端屎端尿,送水喂饭,铺被叠床,直至2015年公公去世;2017年婆婆黄业英又患重病,她又照料婆婆起居生活,搀扶上下床哄老人开心,直至婆婆去世。

同时,其小叔宗伦早逝,丢下两个未成年孩子,她与丈夫悉心抚养两个侄子,为他们娶亲安家。

2012年9月,黄忠翠荣获第二届“肥东县道德模范提名奖”;2016年3月又荣获2016年度2月份“肥东好人”荣誉称号。

(荣清提供)

合肥高氏家族大房贤孝好媳妇蔡兴芳

蔡兴芳,55岁,肥东县杨店乡跃进村高洼村民组人,中共党员,现任跃进村委计生主任。丈夫高乾兆长年在外务工,子女成家另居。其公公患小儿麻痹症,是二级残疾人。她在忙于村里工作同时,日常服侍照料残疾公公,长年累月,无怨无悔,受到村邻赞誉,是位贤孝媳妇。(荣清提供)

合肥高氏家族大房孝子高乾春

高乾春,现年65岁,大房21世,四里河支人,弟妹四个。八十多岁的父

母亲先后患重病,父患胃癌,母患肺癌,他作为长子,带头出钱并长年陪护照料

双亲。(荣清提供)

合肥高氏家族二房孝子高乾银

高乾银,男,67岁,二房朱巷支戴集人,二十一世,小学文化,务农,现在合肥打工。乾银兄弟三人,其母亲过世早,父亲高寿89岁。其父生前不慎跌伤,卧床不起三年,本应兄弟三人共同服侍,但其一弟弟夫妻在外打工,一弟弟夫妻不问事。乾银与贤妻阮秀堂二话没说,精心照料服侍老父三年。父亲过世的丧葬后事独自承担。在他的孝老侍亲言行影响下,在外打工的孙媳妇龚学军也时常回家协助照料祖父。乾银一家的孝举,受到乡邻称赞。他说服侍上人是做儿女的本分,要代代相传。(荣清提供)

合肥高氏家族三房孝义俊贤高大雨姐弟

高大雨,49岁,三房,22世,肥西县严店乡管祠村人。大雨的父亲,高先胜,今年81岁,母亲汪来英,77岁,他们育有4个子女,两男两女,高凤芝、高凤英、高大雨、高冬勤。

2000年初,高先胜不幸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小脑压迫神经,导致下肢失去知觉,2002年做了手术,手术费30余万元,手术后却卧床不起,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从那时到现在已十七年,每年药费需1万余元。高大雨与姐弟开始轮流照顾父亲,费用均摊;近年高大雨、高冬勤兄弟两放弃了外面的生意,回到父亲身边,协助母亲,每天为父亲喂饭喂药、洗漱更衣、倒屎倒尿,同时,为防父亲因长期躺在床上会生褥疮,要经常给他翻身、擦洗。十七年来,高先胜身上从未生过褥疮。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高大雨姐弟四人,十七年如一日孝侍重病老父不放弃,孝义云天,精神可嘉。他们要将孝道进行到底,用行动证明孝亲敬长的意义,用心血传承弘扬高氏孝义家风!

(荣清提供)

合肥高氏家族四房孝子高茂托

高茂托,男,现年51岁,系合肥高氏道公支第22世孙,住繁昌县荻港镇笔架山村对门村民组。其父高世田,现年73岁,四年前因胃病开大刀;其母许来余,现年73岁,二十多年前就双目失明。这么多年来,高茂托悉心照料双亲,努力奋斗拼搏,创业挣钱给父母治病,孝养双亲。他说:“孝亲敬老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也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首先就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只有尽了孝道,我们才能家庭和睦,事业成功,让世世代代枝繁叶茂。”(荣清提供)

合肥高氏家族四房孝子高乾好

高乾好,男,现年69岁,系合肥高氏道公支第21世孙,住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高岗村三房郢村民组。父亲过世早,其母亲在世时,高乾好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孝顺赡养,从不让母亲受累受急受气,总是让母亲吃的好穿的暖,心情愉悦,致使母亲无病而长寿,于2018年10月11日无疾而终,享年99岁。受到亲友和邻里的交口称赞。(荣清提供)

合肥高氏家族四房孝子高晋兵

高晋兵,男,现年63岁,系合肥高氏道公支第23世孙,住合肥市经开区高刘镇沿河村高大郢村民组。其母现年91岁,患有心脏病,双目早已失眠。高晋兵在自己因高血压导致脑梗的情况下,长期陪伴、侍候老母亲,把孝道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亲朋好友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荣清提供)

“君老臣老,孝心不老”的典范高效记

效记,生于1957年,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宗庙村大高庄人;过满山高姓15世孙,是目前过满山高姓最高辈分。父前兴、母李高氏,终生务农。娶妻刘云侠,育有二子;长子高川,次子高法冉。

效记深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自幼便是同龄人中“守规矩、爱劳动,朴实好学”的表率。成年后,十里八乡,凡知道他的人,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个“大孝子”。

他母亲病逝于2017年春节前,享年103岁。路加会长发来唁电,玲萍执行秘书长、高研会“創会元老”家谱网站站长高超、徐州志才和安徽等地族人分别送来花圈,发来吊唁;既是为逝者送行,更赞效记侍奉母亲安度晚年的孝心。常说“久病无孝子”,效记却打破世俗,树立了“君老臣老,孝心不老”的典范。

当他20岁的时候,母亲就已60多岁。几十年来,效记对母亲心灵上的细心安慰,生活上的周到照顾,不言而喻,他的“孝心”,就是其母亲长寿的秘诀。

效记热心公益事业,醉心家谱文化。积极参加1992年冬过满山高姓明祖系、强祖派、永立支、天蘭分支的理谱工作;为过满山高姓1994年的第四次修谱打下坚实基础。组织和主持2015年春明祖糸、强祖派、永立支10世祖天蘭公,11世祖秉经公的立碑仪式和盛大祭祀活动;并邀请邳州市高姓族人福照、福岗、福亮、尊海、立乔等参加活动。清明节组织村民参加过满山高姓祠堂每年的祭祀活动。2015年,他与法勤等人先后接待了枣庄照勤,台儿庄言雷,安微兆峰,枣庄谒口,枣庄东鲁,安微萧县,江苏徐州、湖南等地族人30多人;同年秋拜访山东台儿庄高姓族人。2017年9月效记访问了徐州高姓族人,并向徐州高姓族人赠送了高姓文化书籍。他于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届参加了高研会年会;积极响应路加会长基因寻祖计划,并参加父系基因测试;为《中华高姓大通谱.江苏分谱徐州卷》的编修,更是出谋划策,组织发动,力争做出新贡献!

组织为高岗建纪念馆铸铜像的高有富

有富,男,1969年1月20日生于陕西省横山区武镇镇高家沟村。他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高岗侄孙。他1990年参加工作,在榆林地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供职。现为陕西省西安市轩成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安轩城工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他热心家族公益事务,“出钱出力,劳累奔波”。先后组织建立了高岗研究理事会,并出任了会长;参与组成高岗与中国革命研究会;修建高岗故居和高岗铜像理事会;参与制作高岗历史纪录片;参与编写《忆高岗同志》一书。

另有报道称:2013年6月23日8点30分,由二三十辆彩车组成的高岗纪念碑立碑仪式队伍敲锣打鼓,披红挂彩,由横山县政府宾馆出发,绕街一圈,队伍前是高岗副主席画像和特意赶来助兴的陕北唢呐乐队。纪念高岗副主席的集会光明正大,大张旗鼓地进行,使人感到,在习总书记时代,言论自由,群众集会活动自由,车队按编号依次缓缓驶向高岗纪念馆,沿途交警自觉主动维护交通秩序,9点整,立碑仪式开始,仪式在欢乐的鞭炮声和优美的迎宾曲中进行,由高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纪念高岗碟片的制作人白锦国同志主持仪式。姚殿高会长代表研究会做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感谢各位来宾的光临,感谢各界人士多年来对高岗研究会工作的一贯热情大力支持,特别感谢出钱出力,献言献策,舆论支持,声援帮助的各界友人。还说,高岗研究会多年来没用政府的一分钱,政府也从来没有给拨款,各项活动能够坚持,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研究会能坚持到今天这一步,全靠热心的父老乡亲们的点水粒米之力,这也说明高岗问题在群众中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并再次向来宾深深的鞠躬,表示对曾经支持和帮助过的人们的感谢。他最后说,高岗问题方兴未艾,前景乐观,我们将坚决拥护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希望新老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帮助,支持,指导我们的工作,高岗研究会永远是你们最忠实的朋友。高岗副主席的三女儿高宾宾同志,代表高岗全体亲属对父老乡亲和研究会的同志们表示感谢。

这些活动的组织开展,离不开高岗研究理事会,离不开高岗侄孙高有富,他无愧高姓研究的楷模。

一生三次主修《古丰三瑞堂高氏族谱》的离休老干部高公才

谱载:高公才,一九二七年生,离休干部,师范毕业,擅长书法,并通阴阳。配卜老家斯彦公之女。卜志兰,生于一九二五年,卒于二零一三年,享享年八十九岁。生子:一健。女四:长女,朝霞适卜老家卜凡华;次女,晓霞适西高家庄陈丰华;三女,红霞适方楼方成亚;四女兰霞适沙元沙述贞。

他幼从祖父就读私塾。自幼爱习书法,六岁起步学习描红,描影,进而临贴。

师范毕业,正是1948年丰县解放,即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离休。

工作期间:

1959年因参与续修族谱,做了数次检讨;十余年没有增加过工资;被人歧视,他亦无怨无悔。

1985年末,他又组织、发动续修本支族谱告竣。

近年,他再次组织本支族人续修了《古丰三瑞堂高氏族谱》。他一生三次修谱,实属少见。他认为:这是符合族众意愿的大事,为国效力,为祖尽孝,是一件很月意义的事。

他自幼爱习书法,离休后即攻习书法,其作品在国展中数次获奖。现为县、区、省、国家老年书法研究员及中国书法研究院会员。

自我介绍:我近几年来,共书写《唐诗三百首》两部,《宋词三百首》两部,约千万余字。字体为7厘米正方,纸高15刀,墨工十斤。国内大家也无人问津。不忘初心,应为先祖,鞠躬尽力,三修族谱,三修家祠。25年来,春秋两季及春秋添坟祭祀不敢忘记。

吾先祖锦松下二十余世。祖碑尚在,因文革破坏,散落无着,2000年时发动族人查找,10余通抬于家祠。

2019年5月,应编著之邀,他为《高研诸贤》题写了“高姓贤哲,出类拔萃”八个大字。

《古丰三瑞堂高氏族谱》赞高公才曰:

开历史先河,

创人间奇迹,

服务乡里贡献族人,

一生三次主修族谱,

彪炳千秋功德无量。

安徽新乡贤高汝轩

高汝轩,1948年9月9日出生,阜阳苏集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自幼刻苦学习,踏实苦干。自60年代末任生产队技术员以来,始终忙于农业科技的实施和普及活动,40年来情系科普工作,契而不舍,一心扑在农业和农业科技工作上,为家庭谋发展,为宗族争光彩。工作出色,表现优秀,先后荣获诸多荣誉:被团省委、团地委、团县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被省政府授予“科普红旗手”等称号,市政府授予“农业科技突岀贡献者”奖,省委组织部、省科协“先进工作者”奖,脱毒红芋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麦高产配套技术、玉米良种选育各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计四十多个奖项。事迹曾被《人民日报》、《安徽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安徽青年报》《阜阳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导,被《皖江辉煌》一书收录。先后成功选育出了五个小麦新品种、二个大豆新品种、二个红芋新品种,研发出高产栽培新技术多项,推广到阜阳地区十县,增产效益按当时价值计算,达三亿多元。先后被选为大队党总支组织委员、苏集公社团委委员和彭庄乡党委委员;一九七九年五月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委委员,受到省委书记万里的亲切接见。同年十一月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共青团安徽省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一九八一年九月参加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代表大会,受到李先念主席、彭真、习仲勋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接见。

在多年的农村、农业科技普及工作中,他始终以农民利益为己任,以促农业丰收为目的,以雷锋、农民育种家龚文生为榜样,为农业科技做出了一些成绩。上世纪70年代初,“彭庄一号”小麦新品种选育成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随后棉花丰产田里单产皮棉二百二十斤,县科委,农业局在此召开现场会;“彭庄一号”小麦亩产超千斤,县科委现场测产给以认定;制“五四0六”菌肥并推广应用,县里在这里举办学习班全县推广;杂交选育成功“彭庄三号”小麦新品种,亩产超千斤,一般单产八百多斤,并推广种植长达二十多年。这是在小麦推广种植史上少有的。全国部分省有引种推广种植的:四川昌都地区千粒重达五十二克。据不完全统计,推广面积达一百多万亩,每亩增收按一百八十斤计算,总增收超过二亿斤。选育成功大豆新品种“彭豆一号”,早熟、稳产,在当地推广种植长达二十多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六十多万亩,亩增收按八十斤计算,总增收近五百万斤。提纯复壮胜利百号红芋在全地区推广,使百号红芋增产、优质种植多延长十多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八十多万亩,亩增收按二百斤计算,总增收超过二亿多斤。为改变红芋贮藏难问题试验成功红芋贮藏大屋窖和半地下屋窖,受到地区科委的认可并在此召开现场会,全地区推广。在阜阳首先引进脱毒红芉“徐薯18”在当地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红芋严重退化减产的问题,县市在此召开现场会议,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类似进行的以农业为主题的实用技术推广普及项目难以统计。

晚年,他转向宗亲文化和家乡传统文化事业,做实事,奉献力量。任伍明镇伍子胥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为伍明的历史文化的挖掘不懈的努力。又任颍泉区人大工作研究会理事、伍明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做点工作。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老年事业,选举他任镇老年协会会长,老年协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老同志对此非常满意。

为抢救民间历史文化,他走遍伍明360个自然庄,深入基层了解民间历史传说,调查历史遗址,2012年出版《伍明文化》创刊号,受到市区领导的好评,对伍明镇整体工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014年又出版了第二期,伍明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得以弘扬,真实地论证了双百英雄王克勤在家乡的传奇故事。本镇有八大历史名人,有百处历史遗址需要进一步的论证研究,艰巨的工作在等待他们去努力挖掘,留给后人,奉献给太平盛世。

他对研究祖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非常热心,为高氏传统文化的研究做了很多工作,寻宗联亲,参修家谱,多次在全国、省和皖西北等高氏宗亲所办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现任安徽省高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皖西北高氏文化研究会第一任秘书长,任江淮高氏副主编,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2014年6月经阜阳市颍泉区推荐,被市政府评定为“阜阳好人”。2017年7月经颍泉区命名为“新乡贤”人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是茨河高家的儿子,生在旧中国长在红旗下,人生艰难岁月,都亲身经历过。青少年时期在艰苦条件下求学,青壮年时期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艰辛奋斗创业。在未来的岁月里,在新的形势下,他虽然眼疾严重,但他雄心不已,将用“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奉献精神,为农业科技普及做点实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点好事,为家乡文化事业,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事业做点最后奉献。他将永远牢记在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代表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他时的教诲:“不要忘记农民本色,多为农民做些贡献”。他为姓高而骄傲!

为岳父家修谱做贡献好女婿霍同文

霍同文,小作东高家女婿,西王舍村人,高素素之夫,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助理政工师。

《中华高姓大通谱、河北井陉小作支谱》载:同文1968年参军人伍。历任班长,排长、参谋等职。在部队担任排长期间,带领全排战士在驻地敬老院开展学雷锋活动、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帮老人所需,组织老人参加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热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解养生保健知识;为老人演出文艺节目、义务理发;为病重老人擦洗身体,端屎倒尿,缝洗衣服。十几年如一日,在当地传为佳话。全排事迹曾在《解放军报》、《天津日报》等报刊登载。1976年经师党委批准,团党委给荣记集体三等功。

1985年转业后,先后在井陉矿务局、河北省煤炭工业厅、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工作。历任科员、秘书,正处级研究员等职。在分管煤矿井下职工家属“农转非”工作期间,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秉公办事,不衔私情,积极争取政策,配合省市公安、粮食部门,为符合条件的井下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多次受到单位领导的表扬。在分管房改及统计工作时,深入基层调研,摸清底数,落实国家房改政策,如实填写各种报表,数据准确无误,连续三年被原煤炭部评为先进。在担任秘书期间,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认真落实各项保密制度,妥善保管各类保密文件、资料,确保万无一失,从参加评选开始,连续五年评为省先进保密单位。在目常工作中,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坚守岗位,任劳任怨,开创性工作,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

《中华高姓大通谱、河北井陉小作支谱》编纂工作开始后,被编委会聘为顾问;主要负责文字材料在电脑上的排版、编辑、打印及相关协调等工作,在当地开创了用电脑编纂家谱的先河。他的工作姿态,大家有目共睹,只要工作需要,随叫随到,认真工作,不分白天黑夜,经常加班加点,从无怨言,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同时,他还不耻下问,主动了解高氏家族的由来和发展,为搞好编纂工作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作出了积极贡献。

族众称赞:

女婿何止半边子,同文从来无二心。

高家修谱顶梁柱,谁知他是霍姓人。

江西新溪修建祠堂的模范四兄弟

江西吉安高军华来信说:

江西省吉安县大冲乡新溪高家,座落在吉安市以北37公里处。是新溪高家,于大宋保佑年间由安福嘉林迁入此地的。至今已有760余载。现今湖南衡阳、永阳、彬阳、常德、灃州、辰沅、长沙等地,以及贵州镇远、广东连州、广西关安、峡江、梅源、长岭、袁宜庐塘等支派,皆有属新溪高氏而迁徙去的。

新溪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但是自晚清时,家族人十几根扁担迁出外后(迁到何处至今无考)。新溪故地高氏,便人员凋零,仅剩下曾祖父炳兴公一人繁衍生息,维持新溪高氏。现仅有四家户主:

高林云,1956年出生,九龙共大毕业。

高发云,1960年出生,大专毕业。

高金云,1963年出生高中毕业。

高银云,1969年出生初中毕业、

四家,共有人口29人。

为荣祖德,启迪后昆。2012年春,由高银云牵头,合四兄弟之力,率众子嗣,在后山上开基修建祠堂。祠堂占地面积238平方米,祠堂前近300平方米坪地为停车场和厨房及卫生间等附属建筑。

兄弟中有三个是做建筑的,为了修建祠堂,他们放弃出去赚钱的机会。除农忙外,他们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全家人便全部投入到修建祠堂的义务劳动中。经过家人们一年多的辛勤劳动,祠堂于2013年竣工。建成这么大的祠堂仅花费26万多元,全部是购置材料的费用。真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父辈们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敬奉祖先的祠堂,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留下了艰苦创业、勤奋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父辈们的这种精神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编者:军华来信反映的,四户29人的家族,花两年时间,修竣占地近600平米,建筑面积200有余的祠堂,真是独一无二,天下奇闻。这种虔诚的敬祖尊宗之心,必将赢得子孙发达,永驻吉祥!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奔波的高荣华

高荣华,男,1951年12月出生,籍贯:海南岛文昌市翁田镇内山村,现住海口市红城湖路115号。

1964年9月至1968年8月,在广东海南中学读书。1968年9月至1970年7月,在文昌县翁田中学读书,。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并参加县水利兵团。1971年9月至1975年8月,在翁田公社明月小学当民办教师。1975年9月至1977年7月,在广东临高师范学校读书,。1977年9月至1980年7月,在玉竹小学当老师。1980年9月至1981年7月,在县教师进修学校英语班学习,。1981年9月至1991年2月,在文昌县翁田中学任教英语、教研组长。是中学英语二级教师。1991年3月1993年7月,在海南地质子弟学校当老师,。1993年8月至2007年6月,在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当技术员、工程师。

为我高氏家族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1、在我孩童和成年时,受到祖、父辈的教育影响,目睹耳闻他们对宗族事业的热心。才创公(光武)本派廿四世祖请题四句有序并赞:

才学世大有,士人日荣芳。

元忠克辉振,炳焕邦家光。

曾祖高士僖是个私塾先生。祖父高人位育六男一女,老大二三五旅居暹罗,老四(我爹)和六爹在家照顾父母。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粮食紧张时期,海外亲人总是寄钱和米油糖面麦片等照顾父母双亲及家里亲人,向来逢年过节有批相知,近年来在外子孙后代也回故里寻根问祖。祖父深深受族众敬重,牵头祭祖拜祠,总是身着尼绒外套,是一位有威望的宗长。家中有一本老旧《高氏族谱》,1986年海南高姓续修族谱时,我父亲提供给编纂高芳顺宗亲并捐助30元,同时我也参录86版。

2、我退休后,2013年高芳盛老会长的推荐和带领参加了琼高氏宗亲事业的一些(包括秘书处)工作。这些年多次陪同芳盛老会长、荣家宗长和荣道宗亲等深入省内各市县支派部落村庄走访,认识了解宗亲,沟通交流联谊,收集有关资料,团结高姓宗亲,凝聚族人力量,为高氏家族做实事办好事。琼高氏三大事业一一族谱、祠堂及墓茔。

海南目前的情况首要任务是续建琼高氏大宗祠。在高芳盛老会长、芳栋、荣家、荣道、芳海、秀永等老宗长和儒教村荣球、忠爱、芳才、荣芹、芳忠、荣瑞等长老们提议主张。2006年3月琼高氏大宗祠动工重建,年底第一进前堂和笫三进灵位主正殿建成。直至2010年农历十二月初六荐祖入祭。2016年5月,在热心宗亲高燕的带领下,祠堂续建(笫二进“济美堂”及两侧旁廊)破土动工,我和荣道、日省长辈负责现场管理。同年8月底主体结构(含砖墙)建成;2019年初,重启祠堂续建,现己完成室顶和外墙装饰。接着进行内装修等。

3、自参加宗亲工作以来,我除了多次积极参加中华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外,还在2014年7月“威马逊”17级超强台风过后,组织热心宗亲带着来自省内外宗亲捐献的钱物6次到重灾区10多个高姓村庄慰问;同年8月保亭县高进忠兄弟不幸工伤生命垂危,带领宗亲到医院看望捐助救治,还有万宁市加朝村高小弟意外伤害救助等等;从2015年开始,连续四年组织并积极参与“琼高姓高考优秀学子奖学活动”,200多位高姓子孙后代获奖。

总而言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高贵品德,人生世上做人行事,要对得起我们的先祖、对得起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

(高荣华)

第三节教子典范

一门培养三博士的高伯生何明全夫妇

高伯生,重庆高氏长兴堂30世孙,家住长寿湖堰沟坡,妻子何明全,夫妻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五年间,接连三个儿子出世,。曰:河勇、河伟、高剑。从此,夫妇仅凭两双勤巴苦做的手,将上有老,下有小的七口之家操持得有模有样。把三个儿子都培养成博士研究生,在重庆高氏长兴堂家族乃至长寿地区传为佳话。

为让三个儿子安心读书,高伯生夫妇从不在儿子们面前说声苦,叫声累,为支付三个儿子的高额学费,夫妻俩常年起早摸黑,既要做裁缝找点零花钱,又要耕种七亩多承包地,还要照顾年事已高的父母的生活起居。最为困难的时候是1996年,由于当年地里的西瓜苗死得多,仅靠卖土豆的几个钱是无法足额交清三个儿子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用,急得团团转的高伯生夫妻俩怎么也拿不定主意,想不出办法。后来在亲友们的指点下,夫妻双双只得到涪陵太极集团的一个制药厂打工。在那里,妻子当上了包装工,高伯生自己既当门卫又当搬运,工作之余,两口子还得种好药厂好心人给他们的“自留地”,正是这块“自留地”,打工十年间从未上街花钱买过一次蔬菜,为解儿子学费的燃眉之急帮了大忙。一到晚上,两夫妇还要将自家种植的橘柑或西瓜担到涪陵城里去叫卖。就这样,他们挺过了人生最为艰难的漫漫十年。至今难忘的是为筹集高中、大学的高额学杂费,他们常常凌晨两点起床,划船运西瓜、橘柑到子滩镇上叫卖的情景。为了节约,有时叫卖一整天,直到晚上才能吃上一顿饱餐。

功夫不负苦心人。老大高河勇1995年考入沈阳药科大学,在获得该校药物化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后,又于1999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后研究生学位。同年,年龄相差仅一岁半的老二高河伟、老三高剑同时参加高考,分別被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和中山大学化学系录取。老二河伟于2008年7月博土研究生毕业后,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工程物理博士后研究生学位。老三高剑也于2008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并考入瑞士巴塞尔大学继续攻读有机化学博士后研究生学位。现在博士三兄弟均已学有成就,已是满腹学问的他们,正在各自的事业中贡献自己的专业和才智。

这正是:

父母恩深献艰辛,一门三个博士生。

伯生高姓好榜样,世世代代令人敬。

《重庆长寿高氏族谱》载留美硕士高苹

高苹,重庆高氏长兴堂第31世孙。家住长寿兴隆高家坝熊家榜湾。他聪颖勤奋,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成本族青年学习成长之又一榜样。

小学时期,他三年级时参加重庆电视台青少年头脑风暴答辩竞赛,荣获一等奖。四年级时参加青少年书法竞赛,以优秀的书法作品,成为中国青少年书法协会会员。

初中时期,他参加奥数、理化竞赛,获重庆市一等奖,全国一、二、三等奖。书法竞赛作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收入中国青少年历史博物馆。

初中毕业后,以全免费的优秀成绩,考入重庆市第一中学,每月均获学校奖学金。

高中时期,他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长。毕业后以全优的或绩免试升入清华大学。

大学时期,他每年均获国家最高奖学金8000元。任学生会副主席,清华校友联谊会会长。期间被择选参加60周年国庆阅兵青年方队接受检阅,获北京市市长证书。大学毕业时,被清华物理系评为唯一优秀生,并以全额奖学全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

在美国哈佛大学,获直接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和每月奖学金2000美元。

其妻:吴小琪,清华大学新闻传媒系毕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罗格斯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攻读硕士学位。

2015年编纂的《重庆长寿高氏族谱》在《名人轶事.》中刊载

长寿高研会诗赞:

儿时聪颖少时勤,德才兼备有作为;

清华读书更优秀,美国哈佛展才能。

评论
全部评论

0.1335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