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走进土坑古街小巷,探访刘氏前世今生
走进土坑古街小巷,探访刘氏前世今生
2018-04-28 10:58:02 来源:
编辑:panzhiyong
点赞:  点击:66  评论:0

走进土坑古街小巷,探访刘氏前世今生


泉港(原肖厝港)自古海运发达,是东南“海丝”重地,与泉州古港码头自东北向东南连成一线。早在宋代,就有与南洋群岛通行的记载。在地理位置上,土坑村屿仔壁港介于肖厝港和峰尾港之间,有着得天独厚的避风港湾优势,先民早就依托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海贸业。

1(1).jpg


明朝1404年间,莆田刘宗孔家族迁居涂坑村,使得明清时期土坑村的海贸发展空前繁荣,诞生了三支海商船队:刘端弘(俗称“刘百万”)船队拥有二十艘三桅洋船,其长子刘建珍拥有十八艘,刘百万堂兄弟刘端山则有十六艘同类洋船。屿仔壁港也因此成为土坑村的主要泊位



明朝永乐至清代乾隆年间,刘氏后代以祖祠为中心,南北两侧分四排而筑,共建40多座古大厝,形成绵延数百米长的壮观古厝群。海洋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涂坑经济的繁荣,土坑刘氏族人全民经商,有房子就做生意,古厝的前部为店面,后部为仓库、住宅,形成了“街在古宅、宅在街中”的商业格局。


2.jpg

两条最主要的古街现在还遗存着,当时的经营范围以海商为主,延伸发展到当铺、药铺、布店、杉行、冶铁等行业,仅当铺就有振铺、来铺、仁来、宜兴、振义、施布等八处。



如今村里保存下来的古大厝,依旧可以洞悉当时的盛景。因为也肩负着店铺功用,古厝沿街的窗户比传统闽南古厝多且大。“木窗户一放下便成为货架,窗户下方还有两根凸出的石条可做支架,这在别处的古厝都很少见。



在海商经济的推进下,土坑村形成了以屿仔壁港为主要港口,祠堂口、施布口两条主街道,厦门口市码头为主要货物聚散地的规模庞大的港市。涂坑街也因此成为当时颇具影响的港市商业街,商业辐射厦门、泉州、莆田、广东、海南、港澳台等地,国外主要为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


评论
全部评论

0.1325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