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清朝官员吴棠
清朝官员吴棠
2016-12-19 10:00:14 来源:
编辑:susu
点赞:  点击:83  评论:

吴棠,字仲宣,号棣华,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人, 相传吴棠少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著有《望三益斋诗文钞》、《望三益斋存稿》。


人物生平

吴棠,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举人大挑一等授淮安府桃源县(今江苏泗阳县)令。在任期间,勤于政事,常改装出行,访贫问苦,以礼化民,以文治县,亲治匪患和水患,为政三年境内大治。咸丰元年(1851年)调任淮安府清河县令,在任严禁胥吏苛派、严禁赌博、严禁贼盗。咸丰二年(1852年)邳州大水,岁荒盗炽,上调吴棠署邳州知州,施行“首恶必惩,协从解散”的政策,亲率壮丁,按名捕拿,并亲勘灾情,兴修水利,赈灾济民,收养弃婴。在沭郯交界处,率勇击退山东捻众,地方暂靖,邳民称颂。

咸丰三年(1853年)初,吴棠又回任清河县令,时值太平军、捻军风起云涌,反清杀官、声振华夏,清廷摇摇欲坠。吴棠带兵征战于徐淮之间。时太平军攻占扬州,遂有屠城之难,消息传来,淮人纷纷迁移。一时贵者叹于室、富者犹于门、贫而强者喜于道。吴棠诓称:清廷大军将至,淮派员接应,人心稍安,迁者多返。吴棠在地无城郭、手无兵柄情况下,徒以忠义号召,会同乡绅鲁一同招集乡勇,倡办团练,申明纪律,乡镇立七十二局,不数月间,会者数万人,首尾相联,合力防御,声威大振。咸丰十年(1860年)捻军李大喜、张宗禹率部二万余众,攻克清河县清江浦(今淮安市区),击毙淮扬道吴葆晋,副将舒祥等,河督庚长等逃往淮安府城。吴棠临危不惧,招集乡勇,驻军瓦砾上,亲自在清江浦北圩上督战,终击退捻军。

吴棠是清朝镇压捻军最著名的地方守令之一,因守城有功,政绩卓著,于咸丰十年补徐海道,旋授徐海道员(四品官)。咸丰十一年(1861年)擢江宁布政使(从二品官),代理漕运总署。同治二年(1863年)实授漕运总督,1864年署江苏巡抚,次年署理两广总督,皆因江淮未戢请留而不果行,仍留在漕督原任,署理两广总督。同治五年(1866年)调离任闽浙总督(正二品)(加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衔),七年调任四川总督,1871年署成都将军。光绪元年(1875年)十一月,因病奏请开缺。二年正月奉上谕准其开缺;三月回籍;闰五月二十九日(1876年7月20日)病逝于安徽滁县(今滁州)西大街吴公馆。


地方史籍记载

在《淮阴市志》中这样写他的传:“自幼学习勤奋,‘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月光照之下。’举人出身。历任桃源、清河两县知县、邳州知州。桃源县俗号强悍,过去主政者,‘率以猛,棠独以宽’。经常到乡间巡行,警恶怜贫,‘三年大治’。调清河县,处理县界纠纷甚力。邳州多盗,调任邳州知州,‘擒斩数百人。’聘名士鲁一同修《邳州志》。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扬州,淮上戒严,又调回清河县。到任后,‘招集民勇,申明纪律,乡镇立七十二局,练勇数万,首尾联络’。并传檄风、颖、庐、泗、滁、宿、徐、海各府州县,共同防御”。我们不难看出吴棠出生在贫寒家庭,由于他的勤奋,他的奋斗,在社会上不断提升,成为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

《淮阴市志》还写道:“咸丰十年,捻军功克苏北重镇清江浦后,才命吴棠署淮海道。旋授淮徐道,帮办江北团练,‘修寨保民,贼数至,不为害’。十一年任江宁布政使兼署漕运总督,督办江北粮台。同治二年(1863年)实授漕运总督,次年署江苏巡抚。其间,拆武家墩以北石工,修筑清江城,并筑清江里运河南北土圩,上置炮台多座,以防捻军。又创建崇实书院,建文庙大成殿,置义学四所。四年调署两广总督,未赴任,仍留漕督原任,筹划恢复运河漕运,以小粮船岁运四万余石。黄河北徙后,裁河道吏员和河标营兵,改修防为操防,并改隶淮扬镇总兵。黄河、运河和洪泽湖等滩地涸出,试行屯田,‘划予各兵督耕充饷,以自然之利,养有用之兵。”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吴棠为漕运及苏北人民作出的贡献。“同治五年调任闽浙总督,次年调任四川总督,镇压川黔边境苗民起义。十年署成都将军。在任拨捐输银赈济灾民,疏呈捐输之弊,要求清政府‘讲求吏治,尤当于序补之先’。光绪元年(1875年)因病乞归,其时已于多年前在滁州城南谯北路建造住宅,称之南公馆。归后不足一月,病卒于滁州。谥‘勤惠’。并于建祠祭祀”。葬于滁州沙河集东圩村龙山。可见吴棠的一生,是勤政为民的。他实心任事,尊师重教,清正廉洁,后人将永远怀念他。 


《清史稿》记载

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人。道光十五年举人,大挑知县,分南河,补桃源。调清河,署邳州。山东捻匪入境,率团勇击走之,还清河。咸丰三年,粤匪陷扬州,时图北窜,棠招集乡勇,分设七十二局,合数万人,联络邻近十馀县,合力防御,有声江、淮间。丁母忧,士民攀留,河道总督杨以增疏请令治丧百日后,仍署清河。太常寺少卿王茂荫疏荐,诏询以增,亦以治绩上,特命以同知直隶州即补,赐花翎。六年,丁父忧,仍留江苏,以剿匪功,累擢以道员即补。十年,补淮徐道,命帮办江北团练。皖北捻匪出入,以徐、宿为孔道,山东土匪时相勾结,一岁数扰,棠督军屡击走之。

十一年,擢江宁布政使,署漕运总督,督办江北粮台,辖江北镇、道以下,令总兵龚耀伦等破贼於阜宁、山阳,解安东围。漕督旧驻淮安府城,棠以清江浦地当冲要,筑土城驻之。捻匪大举来扑,督军力战击退,贼踞众兴集相持,令骁将陈国瑞进攻,战十日,大破之,贼遁泗州。督属县筑圩寨,坚壁清野,收抚海州、赣榆土匪,先后遣将击捻匪,擒李麻子於曹八集,斩何申元於洞里庄,歼卜里於半截楼,又破山东幅匪於郯城徐家圩、镒阳集、长城等处。

同治二年,实授漕运总督。令陈国瑞进剿沂州,迭歼渠魁,国瑞遂隶僧格林沁军。苗沛霖叛陷寿州,棠令总兵姚庆武、黄开榜水陆赴援。疏言:“欲拯临淮之急,必须一军由宿、蒙直捣怀远,使苗逆急於回顾,临淮始可保全。削平之策,尤须数道进兵,方能制其死命。”又密陈:“皖北隐患,淮北盐务疲敝,悉由李世忠盘剥把持,其勇队在怀、寿一方盘踞六年,焚掠甚於盗贼。苗平而淮北粗安,李存而淮南仍困,请早为之计。”诏下僧格林沁等筹办。

三年,加头品顶戴,署江苏巡抚。四年,调署两广总督。棠疏陈:“江境尚未全平,请收回成命,专办清淮防剿。”诏嘉其不避难就易,仍留漕督任。军事初定,即筹复河运。署两江总督,未几,回任。五年,调闽浙总督。
  六年,调四川总督。时蜀中军事久定,养兵尚多,而协济秦、陇、滇、黔,岁饷不赀。棠令道员唐炯剿贵州龙井苗匪,复麻哈州。道员张文玉等克黄平州,疏请遣周达武一军入黔助剿,即调达武贵州提督,饷仍由四川任之。平苗之役,赖其力焉。

八年,云贵总督刘岳昭劾棠赴川时仆从需索属员馈送,言官亦劾道员锺峻等包揽招摇,命湖广总督李鸿章往按。鸿章覆奏:“川省习尚钻营,棠遇事整顿,猾吏造言腾谤。”诏责棠力加整饬,勿稍瞻顾,斥岳昭率奏失实,惟坐失察锺峻等薄谴。十年,署成都将军,奏拨捐输银二十万两赈饥民。十三年,云南、贵州军事先后肃清,以协饷功被优叙。灌县山匪作乱,令提督李有恒剿平之,斩其渠余其隆。疏言:“部章新班遇缺先人员补官较易,服官川省者,报捐不惜重利借贷,其中即有可用之才,夙累既重,心有所分,官债虽清,民生必困。请敕部另议变通,俾试用甄别年满、历练较久诸员,得有叙补之期,实於吏治有益。”

光绪元年,剿叙永厅匪及雷波叛蛮,平之。以病乞罢。二年,卒,诏优恤,谥勤惠。


历史评价

吴棠服官三十余年,历封疆大吏16年,是皖东清史上唯一的封疆大臣,安徽清史上屈指可数的名人,中国漕运史上集权总督,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

李鸿章曾经誉吴棠为“天子知名淮海吏”,翰林院编修钱振伦这样称道:“以民慈父,为国重臣。江淮草木知名,天下治平第一人”。由此可见吴棠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对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他的功绩卓著,士民称颂,后任漕运总督文彬于同治十年奏建专祠。在《清淮、徐州奏建专祠疏》一文写道:“奏为已故督臣功德在民,谨胪陈事实,吁恳天恩,宣付史馆,并准建专祠,恭摺仰祈对鉴事。窃照原任四川总督吴棠在籍病故。渥蒙赐恤予溢,赏及后昆,饰终之典,至优极渥。该故督臣服官江北最久,勋绩昭著,妇孺咸知。闻其仰邀优恤,莫不奔走相告,钦感同声。于是淮安绅民前刑部员外郎李宗晟等,徐州绅民分省补用道魏邦庆等,各来臣衙门,投递公呈,请将事实具奏……出自逾格鸿慈,理合恭折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皇帝阅之,便准奏。其文如下:“光绪三年四月初三日,奉上谕,文彬奏,已故总督功德在民,请将事实宣付史馆并建专祠一折,原任四川总督吴棠业经赐恤予谥。兹据该漕督奏称,该故督前在江北,历任州县,以至漕运总督,治行最著,舆论翕然。办团剿匪,亦多勋绩。著照所清,即将吴棠事实宣付史馆,并准于清淮、徐州各建专祠,以彰忠荩,该部知道,钦此。”

评论
全部评论

0.1289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