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荣姓源流
荣姓源流
2015-12-04 13:52:41 来源:
编辑:保保
点赞:  点击:16  评论:
荣姓源流 荣氏肇修宗谱序言中说,荣姓源于周朝时候的荣公。周武王把荣公分封到荣国。后世以国为姓,因而姓荣。(荣氏出自荣公,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荣公是周文王之姬姓大臣,佐武王治天下者,封于荣邑,食采于荣,以荣为氏。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也就是说氏是姓的支系。所以严格说来,荣公及其后代当是姬姓的荣氏支系。至秦汉时,姓、氏之称混而为一,不再区分。因此我们可以笼统地说,荣氏得姓于周时荣公。 周庄王四年 (前693年),荣叔公时为上谷大夫(上谷郡的行政长官),举王命去见鲁桓公,有功社稷,鲁君赐予汶阳之地,遂定居焉,宅居郕邑(今汶上县)。 荣叔后人荣启期,字昌伯。生于周定王12年(公元前595年),卒于周敬王20年(前500年),终年96岁,是春秋时期著名学者。 荣启期之后,荣旂是荣氏另一个有影响的人物。荣旂字子祺,生于周景王三年(前542年),卒于周元王六年(前470年),终年73岁,孔子72弟子之一。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荣諲始修荣氏宗谱,首先肯定“荣氏出自荣公。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同时认定荣氏肇基于山东汶上,“荣氏今修家乘则叙自启期老为鼻祖,以嗣出孔子弟子、国朝加封厌次侯、先贤子祺为第一始祖”。 荣氏出自周武王时荣公 荣氏祖先与西周姬氏同宗。荣公是周文王之大臣,佐武王治天下者,封于荣邑(在今河南巩县一带),食采于荣,以荣为氏,为与周同姓的诸侯。荣氏得姓之由,始于武王时荣公。宋代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荣諲始修荣氏宗谱,这是荣氏第一部宗谱。序言中断言:“荣氏出自荣公。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 关于荣氏得姓,还有另外四种错误的甚至近乎荒唐的说法: 一是“荣援”说。胡尧所著《中国姓氏寻根》说:相传黄帝有个臣子叫荣援(亦名荣将),他铸造了十二口编钟,使冷伦得以演奏黄帝的《咸池》之乐。黄帝封荣援为诸侯,建立荣国,荣国历经夏、商、周三代,荣氏就是荣国的后人。此说荒谬之处有三: 其一,当时为原始社会,黄帝是轩辕氏的部落首领,还没有国家的概念。没有国家何来“臣子”,何来分封“诸侯”?显见这是后人把“黄帝”想象成了封建“皇帝”; 其二,据《国语·晋语》,历代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中,十四人得姓,分别为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自这时起,姓才得以开始划分。这里面没有荣姓,怎么会有姓荣的荣援?难道荣姓比这十二姓还早吗? 其三,我国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铜器是夏代的二里头铜爵,最早的铜铃是商代晚期的鹰铃、花瓣铃和兽面纹铃,最早的编钟是西周厉王时期的。如果说黄帝时期就有人铸造出编钟,实属无据。以上三个理由充分证明“荣援”说是荒唐的,认荣援为荣氏最早祖先是不严肃的。 二是“平公”说。梁溪宗亲康熙24年首次修谱,顾贞观先生为之写序,开篇断言“荣氏之始,出自周昭王庶子平公。”同治十一年修谱,梁溪荣汝楫先生写《荣氏得姓考》,予以纠正。批“昭王庶子之说,不识何据,搜之诸书也未有获。”认为“荣氏得姓之由,似以始于武王时荣公为是”。 三是“荣伯”说。东汉学者《风俗通》的作者应劭认为,荣氏得姓源于“周成王卿士荣伯食采于荣,因以为氏”。荣氏旧谱也多有引用。民国24年荣氏修谱时,汶上荣德敏先生考证,“荣伯食荣说者,或后之又为食其地也,搜之诸书未获确据”。也认为“荣氏得姓之由,似以始于武王时荣公为是”。 四是“息好”说。萍北荣氏宗谱有署名子谌的《仿宗法说》云:“鲁隐公,其同母弟二,曰息好、息如。周桓王封息好于为州西北罗璧居庸关虎北口右赐伯爵,食邑上谷郡”,因而萍北以息好公为荣氏一世祖。鲁隐公是鲁国第十三代国君,其弟息好若为荣氏,则为荣氏始祖无疑。但是息好为荣姓史册无记载,且比史册有记载的荣公晚了三、四百年。更何况所谓子谌的《仿宗法说》多处与史书如《北史》、《左传》相抵触,实不可信。 其一,《仿宗法说》称,六世子明封思慎大夫,三子,长子祈公,从学圣门,封厌次侯;次子神,袭父爵;三子祐,字驾鹅,鲁大夫。这里“祈公”显然就是指孔子弟子荣旂公。旂公生于公元前542年,这年正好是鲁襄公在位的最后一年。据史籍《左传》记载,“鲁襄公自楚国返回,闻季武子袭击卞(鲁庄子食邑),欲不入,荣成伯赋《式微》,鲁襄公乃归。”也就是说,荣驾鹅陪鲁襄公出访的时候,旂公还未出生,怎么会成了旂公的弟弟呢? 其二,《仿宗法说》称“先考讳建绪,号中轩,东房其字也,初擢始洪二州刺史,后为息州刺史,自比杨彪,同朝所惮。” 以建绪和子谌为父子,且建绪之父为长亭。实际上建绪公与毗公子谌为兄弟,父荣权,《北史·列传》记载的很详细。 其三,《仿宗法说》前后共罗列了46代人,历史跨度1300余年,作者竟然能将每个人享年多少岁,葬于何处说得一清二楚,不合常理。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取得共识,维护荣諲公肇修宗谱“荣氏出自荣公。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的论断。不要再以讹传讹,造成混乱。 然而荣公到底是谁? 《论语·泰伯》云,“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马融注:“治官者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 是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乱的大臣。“荣公为武王十乱之一。” 《国语·晋语》云:“文王诹于蔡原,访于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此句亦即“文王诹访于蔡原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意思是说文王“咨询蔡公、原公、辛公、尹公等史官,重用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等大臣”。将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置于近乎相等的地位。 周公、召公、毕公、荣公都是何人呢?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他们都是西周公爵。西周的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在周王朝辖区内,王是指周天子而言,公是指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据《左传》及其他佐证资料: 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封于鲁,食采于周(今陕西岐山县),谓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由周公摄政当国。 召公,姬奭。也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封于燕,食采于召(今陜西歧山西南),谓召公。周成王时为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他积极支持周公旦摄政当国,支持周公平定叛乱,也曾辅佐过周厉王。 对于毕公和荣公,《左传》只说毕、荣皆国名,入为天子公卿。 毕公,姬高。据《通志·氏族略》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之子姬高,封于毕(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市之北),故称为毕公,并建立毕国。 那么荣公呢?陆峻岭、林干合编的《中国历代各族纪年表》说,武王灭殷后分封同姓诸侯,周王宗室姬霞受封于户地,今陕西户县。成王即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东征平定管叔、蔡叔叛乱后,为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营建东都于洛阳,并将分封于户地的姬霞改封于荣锜涧(今河南巩县境内),建立荣国。 对照《左传》所说“毕、荣皆国名,入为天子公卿”,以及《荣氏宗谱》所言“荣氏出自荣公。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荣公为文王之大臣,佐武治天下者。为与周同姓的诸侯,则荣之为姬宗。封于荣邑,食采于荣,以荣为氏”。按道理应该可以推断,荣公就是姬霞。 擅写历史评论的著名作家蒋胜男也认为荣公就是姬霞。她在她的《历史的模样·夏商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幽默地描述:姬发当时站在王位上,手握权杖,曾经充满感情地说:“我今天能够站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最感谢的应该是我的亲友团,他们包括我的岳父姜子牙(太公望)、我的弟弟姬旦(周公)、姬奭(召公)、姬高(毕公)、姬霞(荣公),我的伙伴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我的太太邑姜,是他们十位的帮助,才让我今天终于走到了这一步,我感谢你们,你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段姬发亲述的感言被记载在《论语·泰伯》中,大家可以去查对一下资料。
评论
全部评论

0.1297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