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三溪口吴宗祠
三溪口吴宗祠
2015-11-22 15:25:32 来源:
编辑:阿猛
点赞:  点击:24  评论:
吴氏宗祠始建于前清咸丰六年(1856年),耗时两载,费金千两,成为那个时代的杰出之作。吴氏宗祠一进两重,在祠堂左右两侧各有一幅保存完好的精美壁画和书法,估计有10多个平方米。书法内容,一块为褚陶的少作《鸥鸟》、《水硙》二赋。居常以之自娱曰“圣贤备在黄卷中,何必外求!”张华曰,如得二陆,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仕得中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另一首为草书,难以辨识。右侧一块为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歌为“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此通书法落款为八旬老人刘学俊书。 “吴氏宗祠”是“三溪口吴氏宗祠”的同义词。 三溪口吴氏宗祠点击认领 开放分类:名胜古迹地理旅游景区景点 四都镇三溪口吴氏宗祠,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克服了资金短缺、技工难寻等困难,历时13个月,终于把一座风雨飘摇的破旧祠堂修缮成面貌一新,远近少有的古色堂宇。这些修复好的古老厚重的老祠堂,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焕发着新的魅力。 编辑摘要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四都镇三溪口吴氏宗祠 别称:三溪口吴氏宗祠 建立时间:前清咸丰六年 所在地区:中国 修水县 交通信息:修水四都镇三溪口村 景区相关名人:褚陶 其他信息:经历150多年风雨沧桑,壁画、书法、木雕仍依旧鲜艳如新 目录 1简介 2建筑特色 3修水古祠保护 三溪口吴氏宗祠 - 简介 吴氏宗祠始建于前清咸丰六年(1856年),耗时两载,费金千两,成为那个时代的杰出之作。吴氏宗祠一进两重,在祠堂左右两侧各有一幅保存完好的精美壁画和书法,估计有10多个平方米。书法内容,一块为褚陶的少作《鸥鸟》、《水硙》二赋。居常以之自娱曰“圣贤备在黄卷中,何必外求!”张华曰,如得二陆,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仕得中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另一首为草书,难以辨识。右侧一块为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歌为“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此通书法落款为八旬老人刘学俊书。 三溪口吴氏宗祠 - 建筑特色 祠堂内木雕 祠堂内木雕图册 两幅壁画一幅大概为松鹤延年图,另一幅为村居民俗图,壁画笔法飘逸、线条流畅、色彩明快,极具功力,有着强烈的民间艺术特色,其绘画者不详。 祠堂内木雕不但色彩鲜艳如昨,其取材、构图、雕刻工艺更具风采。其素材取之于昔日市井街头繁荣景象,有摆棋的,有卖武的,有说书的,有在一起喝茶品酒聊天的。其中有两组人物木雕颇有风情,一美少妇坐在家门口,头戴毡帽,双腿交叠,袒胸露乳,婴儿侧卧怀中,伸拳踢腿,吮吸乳母,站在一旁的稚童,看到街头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景象,高兴得手舞足蹈;另一组,四人临街围坐八仙桌,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其中一盛情敬酒,而被敬者婉言拒之,好一幅歌舞升平的景象。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个祠堂一直作为村里的粮仓使用,并不开放,因此壁画并不为更多的人知晓。据初步考证,这些壁画、书法、木雕竣工之后由民间高级书画师、工匠绘制于两侧墙壁上,建房时间为清咸丰六年。对研究当地民俗演变等具有很大价值。至于为何经历150多年风雨沧桑,壁画、书法、木雕仍依旧鲜艳如新,尚需进一步考证。[1] 三溪口吴氏宗祠 - 修水古祠保护 修水县城自唐代(公元807年)辟为县治所在地至今,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浓厚文化底蕴、名人辈出的地方,古祠堂资源十分丰富,既沉淀着几千年古风和吴楚文化痕迹,又传承着江南典型的南派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独特的修水地方特色,是历史的见证和缩影。笔者了解到,修水县城约有80多个姓氏,建有祠堂135栋,面积约3.9万平方米。古祠堂古时常用于族人祭祀、聚会、议事的重李场所,同时也是乡下族人入城经商、学子求学时食宿之所。县城古祠堂以木材青砖黛瓦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南派建筑风格,有“青砖黛瓦马头墙”称谓。其木构架结构以立柱、横梁、顺檩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结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其构架有穿斗、抬梁、穿斗抬梁相结合的三种木柱或为石柱或为木柱,柱基多为鼓盆型、八角方座石墩。天井采用“四水归一”的方式,即四面屋顶均披向天井,雨水可集中于住宅之内,其意,一是以防雨水淋向别人家墙壁而引起争端,二是有“自家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观念。  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其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是县城古祠堂又一特色。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屋盖)三部分组成。有了单体建筑之后,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庭院也称进,进与进之间一般以天井相隔,室内空间处理灵活多变。气派一些的祠堂都具有“两天井、三厅堂、四厢房、八承柱”的修水特色。修水县城古祠堂造型优美,主要有歇山、悬山、硬山、卷棚等形式。屋顶中直线与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仅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大部分山墙檐顶或砌成元宝脊,以示招财进宝;或成翘角上挑,意为蓬勃向上。 古祠堂内装饰丰富多彩,注重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格,具有浓厚的驱邪求吉的吉祥文化的内涵,是修水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如阴阳八卦图雕刻于石大门横梁上,龙腾虎跃于厅堂之间,花鸟虫鱼于天井墙壁间,仍然清晰可见。 在有些人看来,保护古祠堂与发展经济是矛盾的,总是难以调和。当经济快速发展之时,往往也是历史遗存消失得最多最快的时候,现代文明是否能与古建筑和谐相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古祠堂、古书院、古寺庙、古桥、古井、古塔、古巷、古街,这些历史“古董”不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累赘,它的存在会极大地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各方面的益处。“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这就需要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天平上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修水县在未来的规划中,明确了城市的性质定位,即以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支撑,山水、文化、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都市,美化、绿化、亮化、文化点缀县城,而文化中,古祠堂便是一道奇美的风景。有着千百年文化积淀的修水,在经历了“建设性的破坏”和“发展中的困惑”后,开始从迷茫中醒悟 [2]
上一篇 : 扬州吴道台府
下一篇 : 泉州吴氏宗祠
评论
全部评论

0.0889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