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简介

  一、顺天意帝尧禅舜

  (一)尧寻访继承人

  尧清楚自己的儿子丹朱德才不足以继承帝位,他时常注意寻访继承自己帝位的人。

  《吕氏春秋》记述,尧以天下让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婉言谢绝。

  《高士传》记载,帝尧让位给许由,他不接受,说自己要“修身养性,不问世事。”

  尧欲以天下让巢父,巢父也不受。

  尧又让位於蒲衣子,蒲衣子说道:“帝勿过分焦虑,贤人早降人世,近日即可得也。”

  尧徵询四岳,谁能继承帝位,四岳向帝尧推荐了舜。

  (二)风雨童年

  在古冀州平阳之西南数百里有一个小小村落,叫姚墟,其中一户人家姓虞,是颛顼的後代。舜就出生在这户人家。

  据《史记》,舜的父亲是瞽叟,母名握登。

  舜,名“重华”,传说目有双瞳而得此名,舜是其諡号,《諡法》说:“仁圣盛明曰舜。”

  瞽叟和握登生了两个儿子,舜是其次子,生於姚墟,故姓姚。自小聪明睿智,排行第二,所以又叫仲华。

  据《竹书纪年》,舜“母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目重瞳,故名重华”。

  此外,舜的形体还有许多奇异之处:他的掌心,有文如“褒”字,前额突出,眉骨隆起,头大而圆,面黑而方,龙颜大口,口大可以容拳,龙颜而日角。

  舜两岁时,生母去世,父娶了继室。後母後来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叫象,女儿叫敤首。有了亲生子女後,後母对舜兄弟俩经常打骂,还挑动舜的父亲对兄弟俩无端责罚,兄弟俩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舜的哥哥受不住折磨,过早死去。

  舜十岁左右,有个叫务成子的修道人主动教舜和其他孩子读书。务成子知道,舜苦尽之後,将来必成大器。

  舜的後母不想让舜去读书,在邻居的安排下,舜给邻居家放牛,同时跟随务成子学习读书、写字和做人的各种道理,以及天文地理及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就这样舜一边放牛一边上学,随务成子读了三年书。後来舜又师事尹寿子。

  (三)仁爱孝悌的典范

  舜在中国历史上是孝悌的典范,二十岁时以孝悌闻名天下。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史书称,舜父顽劣,是非不分,顽固而不讲道理,且双目失明,人称瞽叟。後母愚昧,阴毒狠辣,口中没有忠信之言。其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则凶傲不羁,性格狂傲,极端自私,心狠手辣。这三个人都想要除掉舜。

  舜以宽仁、孝顺、友爱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对父母恭而尽礼,孝敬恭顺,虽然父母不喜欢他,但他始终不失人子之道。当舜的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当父亲用大棒打他,家里人要加害於他的时候,他就及时逃避;家里有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在父母身旁侍候着。

  身处逆境,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舜所展现的高尚道德、孝悌忠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放异彩。

  一天,一只赤色的三足鸟出现在舜家里的庭院中。方回说道,赤鸟就是朱鸟,乃日中三足乌之精。大凡人子至孝,则三足乌来集其庭。舜事父母至孝,故现此鸟。

  (四)德化众人

  舜不见容於父母弟弟,到外地谋生。由於舜待人谦和,宽厚忍让,到处受人欢迎尊重。他每在一个地方,人们都愿意往他生活的地方聚集。

  舜在历山开垦耕种时,有大象下山,用鼻子卷起锄犁,帮助舜耕垦,众人都觉神奇。又见飞鸟来帮助舜除田间杂草。人们说:“虞重华历经磨难,必有後福。象耕鸟耘,就是不凡之预兆。”在历山,时有为争地打斗的现象,舜主动将自己开垦的肥沃的土地让给体弱力衰的人,自己去开荒耕种贫瘠的土地。在舜的影响下,历山的人礼让成风,和睦相处,到历山开荒种地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大的村落。

  舜在雷泽捕鱼时,也有人为渔场发生争斗,舜就把鱼多的渔场让给别人,自己去别人不愿去的地方捕鱼。在他的带动下雷泽的人都能互相谦让,争相把好的渔场让给别人,再没有了争斗。

  在河滨(永济县北部)烧陶器时,河滨的人造的陶器十分粗劣,舜用心投入,制出的陶器既美观又耐用,而且表里成色相同。陶工们都向他学习,因此河滨出品的陶器都不粗疵而特别精细。

  舜处处为他人考虑,宽容忍让,德化众人。《尚书·大传》说:“舜不登而高,不行而远。”许多人慕名迁徙到舜居住的地方。於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就成了一个小村落,两年就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就成为拥有好多人口的城市。

  (五)被推举为尧的继承人

  舜三十岁时,尧帝访求天下有才德可任用的人才,四岳推荐了舜。

  一天夜间,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头发长达天体,眉毛也长达天体。不解其意,有人恭贺道:“头发上达天,是指帝也;眉低一格,其眉毛长达天,是说低一格,但权力与帝相等。说不定帝尧要用你!”舜说道:“吾一匹夫,不敢妄想。”

  几天後,尧派的人访到了舜,随後帝尧召见了舜。

  据《荀子·尧问》,尧问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

  舜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

  大意是说,主持政务专心一意而没有过失,做细小的事也不懈怠,忠诚守信而不厌倦,那麽天下人自会归顺,又哪里要特殊的办法去招引,使民归附呢·

  接着舜提出了事奉天、治理土地和关心百姓的为政理念。

  帝尧十分满意,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内在的品德。又让九个儿子和他交往相处,以观察他的处世和才干。尧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还赐给他牛和羊。

  婚後舜带着尧的两个女儿,住到妫河边的家中。舜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母,友爱弟弟、妹妹,更加恭谨。尧的两位女儿,也没有傲慢之心,克尽妇道。

  看到舜如此显荣,舜的父母又是妒忌,又是恼怒。象则想着霸占这些财物。他们三人又想加害舜。於是心生一计,让舜修理粮仓,从下面放火烧仓。这天舜带了两个斗笠,火起时,舜双手各持一个斗笠,飞下粮仓,安然离去。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让舜清理水井,等舜深入井底时,他们立刻把土石往井中填,帝尧二女授舜百龙衣,舜穿百龙衣,凿一横穴而出,逃脱此难。

  事後,舜仍然像以前一样侍奉父母,友爱弟妹。由於舜的孝心至诚,终於使父母醒悟,象也逐渐改邪归正。

  (六)历经从政的考验

  经过考察,尧见舜居家和处世一切表现确是一位贤者,於是尧命舜任司徒之职,考验他处理天下大事的能力。

  颁施五典:帝尧命舜代理司徒之职,首先实施的是推行五典教化,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舜推行五典教化,卓有成效,民众都能自觉遵守,天下安宁、百姓和睦。

  二是,尧任命舜为司空,总理天下政务,管理百官。舜把各种复杂棘手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百官乐从。

  三是让舜接待四方诸侯,四门穆穆。舜将这项工作干得庄重、肃敬,合乎礼仪。

  四是派舜到各地巡视,考察洪水情况。在山野丛林大川草泽之中,气候异常,随时有狂风暴雨,弄不好就会迷失方向,还有毒蛇猛兽侵袭的危险。一天,舜等一干人来到人迹罕至的森林中,先是遇到了狼群,众人惊恐。舜走上前,群狼都转身窜向林中而去。之後又遇到了三只猛虎,雄虎看见众人,大吼一声,大家更是心惊,舜向前对猛虎说道:“我们奉天子之命,到此地考察洪水,要拯救万民,不料遇到了你。你赶快回入洞中,不得在此阻碍大路,恐吓行人。” 雄虎领了雌虎,衔了小虎,转身离开。事後帝尧听闻此情景说道:“那不是天神呵护,就是诚感万物。” 舜在暴风雷雨中,不失态,不迷失,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中都能保持冷静,从容镇定,妥善处理一切问题。

  (七)创办教育功垂万世

  据记载,尧、舜时已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说是学校的雏形。

  《礼记·王制》说:“有虞氏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礼记·明堂位》说:“米廪,有虞氏之庠也。”米廪指古代的粮仓。庠,是养老的地方。尧、舜时将粮仓作为养老的地方。

  老人中有朝臣、有平民,将朝臣中的老者养在上庠,将平民中的老者养在下庠。他们都是历尽世事、颇有经验的人。於是,便将孩童召集於此,请这些长者为之传授知识和经验。如此一来,米廪也好,庠也罢,就兼而有了两种用项,即养老的作用未变,又增加了传授知识的功能,古代的专门学校就这麽诞生了。

  到西周基本上仍沿袭尧、舜时期的养老和教育方式。

  通过推行五典教化,倡导“九德”,开办教育,舜奠定了以道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孝於亲,忠於君,惠於民,天下为公,舜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座传统道德丰碑。

  (八)虞舜摄政

  经过历练和考验,尧认为舜仁慈有德、有智慧、有才能,可以把天下传授给他。

  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坚辞不肯。这时,尧年事已高,也需要有人协助他。大司农等建议舜暂作为“太尉”摄政。“太尉”中“尉”字的意思,是自上安下的意思,希望他能够安定万民。

  (九)现河图虞舜受禅

  据《竹书纪年》:尧在帝位七十年,凤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摇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帝尧认为归功於舜,将以天下禅之。於是尧乃沐浴斋戒,修坛场於河、洛,虔诚祷告上天,选择吉日,率舜等升首山,以求得神的开示。

  尧、舜等登首山,在河洛之滨,帝尧一行看见五位老者在游玩。老翁个个庞眉浩首,衣冠异於常人,神态举止不凡。他们兴高采烈,一边舞蹈,一边歌唱。只见一老者高声唱道:“河图将来,特来告帝以期。”第二位老者接唱道:“河图将来,特来告帝以谋。”第三位老者接唱道:“河图将来,特来告帝以图。”第四位老者高声接唱道:“河图将来,特来告帝以符。”第五位老者高声接唱道:“龙马含甲,龟背洛书,白玉为检,赤泥封口。”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五老唱毕,倏地化为五颗流星,毫光熠熠,划向天际,其方位正是昴宿的宫度。现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西南有五老山。

  帝尧君臣很吃惊,帝尧问舜:“这五老说你知道,他们究竟是甚麽神灵呢·”

  舜道:“臣昨天夜里仰观星象,发现天空中金木水火土五星突然不见,好生奇怪,原来他们一起下凡来此游玩。依臣看来,这五位老翁定是五星之精所化。”

  帝尧道:“他们说河图要来,想必在此河中有神奇的事要发生。”於是帝尧率群臣斋戒沐浴,命太史在翠妫河畔择日筑坛,并择定行礼之期在二月辛丑日昧旦。

  到了辛丑日的凌晨,经过几天斋戒沐浴後的帝尧带领群臣,来到坛上行祭礼,场面庄重肃穆。帝尧将一块白玉沉入河中,作为对天地神灵的贽礼。行礼完毕,大家下坛休息一会儿,再到坛上等着河图到来。此刻,天已放亮,极目远望,河水奔腾不息。日上三竿以後,忽见河中发出一道五光十色的光华,灿烂夺目。时过不久,大家看到河中透出一股氤氲淑气,如烟如霭,如绵如絮,若远若近,与这灿烂的光束交相辉映,转瞬之间,这股淑气充塞於天地之间。又过了片刻,四周山上腾起一片白云,直上天空,遮住了万里晴空。接着就是狂风大作,树木飘摇,顿时天昏地暗。忽见河水汹涌奔腾,一条长龙昂首出水,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匹龙马。

  龙马口中衔着一块碧绿的东西上得岸来,登上祭坛,把口中所衔东西放下,随即转身入河而去,霎时风消云散,长空一碧,艳光淑气,依旧照绕。帝尧率群臣上前观看,原来是个玉匣,形状很像龟甲,背广九尺,匣身上饰有黄金,用青玉绳捆着。帝尧命人打开,果然是幅河图,上面详细记载了天上日月星辰之方位、地上山川江河之脉络、人间帝王更替之代数,最後还写了“闓色授帝舜,虞当受天命。”

  据《尚书·中候握河纪》记载:帝在位七十年,夏仲月甲日,到稷的地方祭祀。祭品沉入水里,顿时,五色荣光从河出,美气四塞,炫耀熠熠。白云随风渐起,龙马衔甲於口,飞跃坛上。甲象龟背的形状,长宽有九尺,上有文字写的是尧以後虞、夏、商、周、秦、汉当受天命。尧帝记录下来,并密藏之。

  後二年二月仲辛,尧又率群臣来到河洛,设坛祭神,沈璧於洛水。祭祀礼毕,退下祭坛,到太阳西下时,忽然看见洛水之中透出一道红光,只见一个大玄龟负书而出,止於坛,将身一侧,背上之物落在坛中。那大龟依旧回入洛水而逝。原来是龟背甲做成的书,赤文朱字,其书言当禅舜。

  帝尧说:“龙衔河图,龟负洛书,以示天象,天命不可违!” 河图和洛书所展现的神喻都明确说要禅位於舜,於是帝尧不再犹豫,决定择吉日禅位於舜。

  帝尧於正月初一在文祖庙举行隆重仪式禅让於舜,代行天子之政。帝尧为了让舜充分用权行事、独立决策,不要凡事请示,自己也可摆脱政事,颐养天年,他命人在陶邑北面的城阳(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南)地方,建了一所游宫,作为帝尧的修养之地。

  舜接受禅让後列出了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七项政事。

  (十)明天象以齐七政

  《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就是说舜通过观察天象来检查七项政事是否符合天意。璇玑玉衡是上古时期观测天文的工具。上古之世,都把观测天文、天象作为最重要的事情,通过观察天象和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来考察执政得失,是否符合天道。推天道以明人事,达到“与天地合其德,四时合其序”,使自己的行为不偏离天道。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

  (十一)泰山封禅

  舜接受禅让後代行天子之政,四方巡视,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和各路神只。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了泰山,斋戒沐浴後举行泰山封禅,即举行大型仪式祭祀天地,向上天报告。“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

  祭祀仪式庄重盛大,首先祭拜天地,虔诚感恩皇天后土,向创世主报告受命於天,接收禅让。然後祭祀日月星辰。接着点燃木柴,熊熊火光照耀着天地,同时钟鼓齐鸣,有舞者随着音乐起舞,赞美天帝,祈求上天的保佑。整个祭祀仪式庄严神圣。

  然後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

  泰山封禅由来已久,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都曾到泰山封禅,向上天汇报,答谢“受命於天”之恩。

  接着,舜召见东方各诸侯。

  虞舜在代行天子政事以後,制定完善各方面的制度。规定了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觐见天子时所执的瑞玉及其它的物品,即公持桓圭、侯持信圭、伯持躬圭、子持谷璧、男持蒲璧五种玉制符信觐见天子。并制定了奖惩措施。舜还规定了各级爵位的官职衣服。

  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了衡山,像祭祀泰山一样行礼仪。

  八月,舜到西方巡视,到了华山,祭祀礼仪同祭泰山一样。

  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到了恒山,祭祀礼仪同在泰山一样。

  此後虞舜每隔五年在全国巡视一次。不巡视的四年之中,各诸侯按时到帝都朝见,向朝廷报告政绩得失。舜采用三岁一考、五岁一巡,明确了朝廷和地方诸侯的从属关系,奠定了天下一统的构架。

  (十二)设立刑法

  舜使皋陶主管司法,他以为用刑之道,出於万不得已。根本办法首在教化,使人人知道善当做,恶不当做。与其使他们以犯刑罚为可畏,不如使他们以犯刑罚为可耻。

  当时所制定的刑律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以象刑作为常刑,象刑即是把常用的刑罚以图画的形式画在衣服器物上,以作警示,使其知羞耻,加以改过;采用流放的方式代替割鼻、断足、刺字、阉割、砍头五种刑罚,以示宽大;对於官府里的人犯一般罪只用鞭打;对於学府里不服管教的学子只用木条抽笞;没有犯罪动机,但却造成犯罪事实的,属於过失犯罪,可以通过向国库交纳罚金来赎罪,这在後来的法制中一直有所沿用。

  舜之时,人事管理方面就相对多了起来,《文献通考·职官考一》称,“陶唐氏以前之官所治者,天事也。虞、夏以後之官所治者,民事也。”舜以道德为本教化万民,开创教育,设立刑法,定期巡视四方。刑法是国家管理中的强制手段,刑法的加强标志着这一时期具备了国家管理的职能。这一时期,强化了教育、奖惩等管理体制。

  二、舜继位一统天下

  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摄政八年。

  尧帝崩後,舜守孝三年。舜让位给尧帝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有事不找丹朱而找舜。舜觉得天意所归,於是,舜乃於正月初一祭文庙登天子位,建都蒲阪,国号有虞,崇尚红色。

  据《竹书纪年》:舜“即帝位,蓂荚生於阶,凤皇巢於庭,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景星出於房,地出乘黄之马”,天下太平,千祥云集。

  帝舜继位之初,景星出於房。房宿是东方青龙七宿之一。景星是瑞星,显示帝王受命於天,人君有道,王者不私。

  (一)西王母来朝

  据《帝王世纪》,舜帝登基西王母来贺,“西王母慕舜德,来献白环及玦,并贡益地图。”

  据《竹书纪年》“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

  临行,西王母对舜和禹说,我们以後还会见面的。

  (二)制定一统方案

  舜即位後,举贤任能,完善管理制度。任禹为司空,总揽百官;契为司徙,掌管教化;後稷主管农业;皋陶掌司法。

  水患平息、九州连通,天下一统便摆到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五刑,推行五典、道德教化,复位五信(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制定君臣礼制,并制定天下一统六条大纲及与之相应的统一历法、四时,统一音律和度量。

  (三)德化有苗

  转眼间舜已八十多岁了,除了繁忙的政务,他还勤於修道,颇有成仙之志。但尚有两件事未办理。

  第一件是传位给禹。

  第二件事,就是三苗之国总不安定。以前尧时三苗作乱被平息,现在又恢复愚民、虐民的做法,反抗朝廷。帝舜不想把这麽一个不安定的天下移交给禹,想自己平治後再交给禹。

  针对有苗氏族叛逆,禹请征之,舜曰:“我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而舞之,有苗请服。後迁三苗於三危。

  (四)禅让大禹

  降服有苗之後,重要的事情就是禅让於大禹。

  一天,帝舜见有五位老者在国门附近徘徊,只见他们须眉皓白,衣冠伟然。帝舜想起来:“前次随帝尧在首山,有五老游河,告诉我们河图将来,忽然化为流星上入昂,不就是他们吗·现在又来游戏人间,我不可当面错过。”走向他们深深致礼道:“五位星君,难得又光临尘世,幸遇幸遇。”

  那五位老者连忙否认。

  帝舜见他们不承认,也无可奈何,於是请他们到学堂的养老之所奉养。五老答应了。帝舜以师礼尊之,时常去向他们请教。

  帝舜十四年,一日,帝舜与百官演奏《韶》乐,忽然天气大变,雷声疾震,大雨倾盆,狂风大作,大木拔起。殿廷之中,乐器四散倾倒。那些乐工舞人站立不住,伏在地上。帝舜依旧从容不迫地坐在那里,一手抱住一座将要倾倒的钟磬架子,一手执着一个衡,仰天说道:“不错不错,这个天下的确不是我一个人的。”说着,徐徐站起,将钟磬架子和衡都安放好了,整肃衣冠,向天礼拜,心中暗暗祝告道:“皇天示警,想来是为这个天下的问题,但是我决不敢私有,一定上法帝尧,择贤而传之。细察群臣之中,功德之盛无过於禹,现在敬将禹荐於皇天,祈皇天鉴察。假使禹是不胜任的,让皇天风雨更疾,雷电更厉,以警我所举之失当。假使禹是胜任的,请皇天速收风雨,另降嘉禾,我不胜迫切待命之至!”(《上古神话演义》,锺毓龙着)祝告未必,雷声已收,雨也止,风也住。到得帝舜站起来,已渐渐云开日出,豁然重见青天。

  隔不多时,但觉氤氤氲氲,郁郁纷纷,似烟非烟、似云非云的一股气满殿满庭的散布开来。又隔了多时,但觉那股气渐渐聚起来,飞上天空,凝成五彩,日光一照,分外鲜明,美丽不可名状。看了这种情形,大家齐叫道:“这是卿云!”

  帝舜此时,见天人感应如此之速,非常高兴,於是信口作成一歌。其词曰:“卿云烂兮,纠婆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歌罢之後,群臣知道这种祥瑞都是帝舜盛德所致,大家都上前再拜稽首,恭和一歌。其词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予一人。”

  帝舜听了这首和歌,知道群臣之意还是推戴自己,於是又作一歌,将自己打算逊位之意加以表白,使群臣得知。其词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於予论乐,配天之灵。迁於圣贤,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

  歌罢,帝舜道:“今朕亦年八旬,恋恋於此,不求替人,是以天下为私,何以对先帝·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适才所见已有神示。”

  帝舜像当年帝尧一样,到河、洛祈求神示。帝舜斋戒沐浴後,率领群臣登坛,默默祝。祝罢,就在坛上恭敬待命。

  隔了多时,忽见坛外有大物蠕蠕而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五彩的黄龙,背上负着一个图,长约三十二尺,广约九尺。那龙来到坛上,将背一耸,图已落在帝舜面前,随即入水而逝。帝舜与群臣细看那图,以黄玉为押,以白玉为检,以黄金为绳,以紫芝为泥,端端正正一颗印章盖在上面,是“天黄帝符玺”五个大字。再将图展开一看,其文字大意是说天下应该传禹的话。

  这时忽见那五个老翁又出现於车前。五老齐声笑道:“现在知道帝逊位已确定有人,请从此辞,後会有期。”说罢,各各将身一举,倏忽不知所之。隔了许久变成了五颗大星,整齐地排在天空,连成一条珠链,俗称“五星联珠”,是难得一见的天象。

  次年,有青龙现於郊外。

  帝舜四十二年冬,霜降之後,草木仍旧青葱,不凋萎,大家以为稀奇。禹道:“这是木气太盛之故。”帝舜听了,笑道:“该是应在汝身上呢。汝德在木。以前青龙出现,青色属木,连年草木非常畅茂,亦是木的徵兆。这样看来,汝可以代朕即位了。”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祝融之神降於崇山。祝融乃火神,人们认为是由於木气盛导致火盛。

  帝舜知道这一系列事件的出现都是伯禹将兴之兆。舜对禹说:“完成治水,有大功於天下。能勤劳於国,节俭於家,不自满自大,德行美好。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

  禹还要推辞。

  帝舜说,天意如此,不要再推辞了。

  帝舜择正月上日,於神宗帝尧之庙禅位於禹,一切礼节都和从前帝尧禅舜一样。

  帝舜谆嘱禹道:“要慎重对待你的大位,敬行人民可愿的事。”

  摄政後,禹商议恢复九州之制。大禹治水之时,已将九州之贡赋规划妥当,现在受命摄政,先行恢复九州之制,再将从前所定贡赋之法颁发於诸侯。大禹这种办法近乎中央集权。比帝舜的颁五圭壁等符信更进一步,那还是名义上之统一,如今不但名义上须受朝廷之统率,并且实际上每年须拿出多少货物来供给朝廷。货物的多少与种类都由朝廷指定,无可避减。诸侯是否服从朝廷,从前不一定看得出,假如他实际虽已背叛,而表面上并无表示,也只好由他去。如今每年须纳多少贡物,贡物不到,即是背叛之据。

  (五)“圣人心传”十六字心法

  帝舜禅让大禹,还传给大禹十六字心法,谓之“圣人心传”,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尧、舜、禹相传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

  “人心惟危”是指人心具有很多不确定性,贪嗔痴爱,饮食男女,一切都是人心。在声色、名利、妒忌等的驱使下,人心是最具危险的,所以,一定要谨慎的把握住心性。

  “道心惟微”是说道心非常微妙。“道心”乃天地自然之心,也就是先天的本性。人心战胜道心,就堕落而为小人;道心战胜人心,就上达而成君子,甚至超凡入圣。

  “惟精惟一”是说集中精神领悟道心,专一其心,守先天一性(即道心)。

  “允执厥中”,“允执”就是平心静气、静观执守,不离自性,坚守道心,不偏不倚。

  这十六字看上去是安邦治国的心法,实际上也是修身养性的修炼心法。

  (六)帝舜昇天

  到了晚年,帝舜於修道已有根基。一次,舜巡视到武夷地区,见到了彭祖的两个儿子,他们谈了很多修道的事情。

  一次,帝舜等在华林山遇到元秀真人,元秀真人详尽地给他讲了如何练导引养身之功和脱胎换骨之术。

  帝舜五十年,到得鸣条。舜爱其山水清幽,便叫人造了几间房屋,就此住下,不归蒲阪了。帝舜这也是傚法帝尧作游宫的办法,避开都城,好让伯禹独行其志。

  帝舜在晏龙和侍卫的陪同下,来到苍梧山脚下,路见一个人,那人自称何侯,又叫啮缺。

  帝舜和从人都吃了一惊,帝舜惊问道:“你是苍梧啮缺,我师许由的师父,失敬,失敬!你怎麽知道我们今天会路过这里呢·”

  何侯说:“我师父赤松子前天说,圣天子的昇天之期快到了,所以我来这山下迎候圣驾。”

  於是帝舜一行来到何侯的茅屋。何侯到帝舜耳边窃窃低语了一阵。只听帝舜说:“可以!”“好!”最後,何侯说道:“明天大吉,到晚上就可以去了。”帝舜连连点头。

  第二天,帝舜拿了几块竹简,提起刀笔,在上面写了几句话,放在案上。

  帝舜叫从人预备盘水,沐浴过了,换上新衣。看看近晚,帝舜叫过从人来,吩咐道:“朕今晚就要昇天了,平日修炼总算得了正果。待朕上昇之後,汝等可急急回帝都通报。朕另有遗书几件,可以拿去为凭,所有的话语都写明在上面。”此外别无他语。从人只好唯唯答应。

  过了片时,已到黄昏,天空中现红霞光彩,有音乐响起,异香扑鼻。只见西北角上彩云缭绕,似有无数仙人,各执乐器而来,後面随有瑶车、玉撵、霓旌、羽盖,四面簇拥着,冉冉降落下来。帝舜与何侯亦走出茅屋,拱手相迎。众仙来到地上,其中一上仙向帝舜拱手道:“某等奉天帝之命,以汝在人间功德已满,即脱尘世,特来迎接,上归崑仑天界。”帝舜随即登车。瑶车、玉辇渐渐上升,帝舜向从人招手而去。

  舜六十一岁时继尧登临天子之位,享年一百一十岁,在位五十年。

  舜的衣冠塚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就是零陵。

  帝舜处於承尧启禹的重要时期,他推行以德育民,以仁施政,以孝治家,以礼治人,以善聚民。他所展现的高尚品德、孝悌忠信,为後世所推崇。他所倡导并推行的伦理道德,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他所奠定的以道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历四千多年沧桑岁月,仍然闪耀着光彩,若日月之光,与天地同在。

  

0.0664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