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

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jpg

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南西街,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1899年—1906年),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堂兄张石铭的私家住宅。

整座建筑群占地面积5,135平方米,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各类建筑风格的房间达244间。旧宅坐西朝东,分为南、北、中三部分,前面数进为晚清中式建筑,南、中部后进为西欧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群。宅内各种房屋建筑风格类型俱全,砖、木、石雕极为丰富;中式建筑中的装修部分大量采用西欧的材料及工艺;保存有大量书法名家的手迹,在江南民宅中极为罕见。

该宅将中西建筑形制相互穿插、融会贯通,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它集东、西方建筑、文化、艺术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堪称江南第一民宅。 2001年06月25日,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霸州胜芳镇张家大院

1.jpg

张家大院是清代的汉族民居建筑。位于河北省胜芳镇中山街南侧,占地面积1648平方米,建筑面积1015平方米,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原房主为胜芳八大家之一的聚兴堂张家。宅院从设计到施工都是从北京请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分为四个四合院,西侧两院为清式木构架硬山建筑;东侧两院为欧式建筑,中间有穿堂鸳鸯厅,为一厅四室。四个小院均有小门,回廊连通。这所大宅院基本保持原貌,从中足可领略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妙。包含着美学、民俗学、建筑学、历史学等种种汉族文化内涵。

天津解放前夕,在这里开办了接管天津市干部培训班,培训了大批进津接管干部,其中有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坚、天津市食品家协会刘子川等人。天津电台也在此院诞生。解放后,张家大院多次被电影、电视剧组作为古建房屋拍摄外景用,如电影《小兵张嘎》、电视剧《血溅津门》、《燕子李三》和《龙嘴大铜壶》等。

建于一八三0年(清道光十年),原户主聚兴堂张氏,本宅院设计与施工均从北京请来,共分四个四合院,西侧两院均为清式木构架硬山建筑,东侧两院为欧式建筑,中间有穿堂鸳鸯厅,为一厅四室。四个小院均有小门,回廊连通。

大院部分保持原样,部分回廊有所拆改,但木架未动,经大修恢复原貌。

现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张作相官邸

1.jpg

张作相官邸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松江西路155号,吉林市西关宾馆院内。东距第二松花江200米,南距温德河与松花江交汇处600米,西约2.5公里为西团山。地理坐标:北纬43°48′53.5″,东经126°31′31.3″,高程205米。2007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作相官邸建于1927年。原为张作相在吉林主持自来水厂工程时修建的一栋办公楼。后因其亲历亲为,经常深入水厂建设工地,并吃住在这里,其后被称为“张作相官邸”。

该建筑由天津商益利洋行经理艾德满、工程师施佗尔西以及国人周炳卿等人共同调研、设计。钢筋水泥结构,有地下室一层,地面建筑三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第三层只有几个房间,其余均为阳台,楼顶西南角建有一座八柱砖石结构的圆亭,具有浓郁的欧式建筑风格。造型美观大方,工艺考究精湛,具有防震、隔音等特点,是民国年间吉林城内典型的“折中主义”建筑。1962年,西关宾馆将原楼顶圆亭拆除改建成会议室。20世纪90年代,此楼又被改造成浴池,成为休闲娱乐场所。2007年重新公布为省文保单位后,浴池停用,该建筑闲置。2011年,拆除了三楼增建部分,恢复了楼顶原貌,并对地下室进行了改造,恢复门窗样式。恢复后的建筑准备作为西关宾馆的接待展示中心,拟展出吉林市的历史、自然、民俗文化等,目前尚在筹建中。

张作相(1881年—1949年),泥瓦匠出身,辽宁义州人。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的结义兄弟,东北军政要员之一。1924年4月,任吉林省省长兼东三省保安副司令。1928年末东北易帜,出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政府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代理东北边防司令长官。1945年抗战胜利后,历任国民党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等职。1948年9月15日,辽沈战役中于锦州被中共军队俘虏,释放后护送至天津。解放前夕拒赴台湾。1949年4月19日于天津病逝。

张作相作为奉系军阀之要员,近代吉林乃至东北的重要历史人物,曾为吉林省的市政、教育、铁路建设做出过一定的贡献。诸如,修建自来水厂、创办吉林大学、铺设吉海铁路等。特别是东北易帜后,在协助张学良主政东北,拒绝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主张东北自治等问题上,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民族气节。全国解放前夕,拒绝蒋介石赴台之邀,成为中共十分重视的统战对象。官邸作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不仅是张作相出任吉林省政府主席期间施政之历史佐证,而且为研究吉林民国史、近代城市建设史、奉系军阀史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张祜庄园

张祜庄园.jpg

“张祜庄园”(亦称张诰庄园)坐落于河南省巩义市新中镇新中村琉璃庙沟。琉璃庙沟张氏于明朝隆庆年间从安徽凤阳迁往这里。在清朝道光年间,已是巩义出东门富户之首,时有田地十余顷。受自家(老宅院)窑头上苍劲挺拔的古柏启发,十六世祖辉明为钱庄起字号为“柏茂”号,民间俗称“柏茂家”。十九世张诰时任伪保长,又因打煤窑出名支持抗日有功亦叫“张诰家”,张祜是张诰之父,故称张祜庄园。1987年3月1日被郑州市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园始建于清朝末年,因早年窑顶的一株古柏树(已不复存在)枝叶繁茂,便以“柏茂”为号,将住宅群自南向北依次分为柏茂园、柏茂仁、柏茂信、柏茂永、柏茂和、柏茂恒六个大宅院,共有院落13处、楼房80余间、窑洞30余孔。

其中“柏茂园”大宅院非常壮观,含6处院落。一、二院为两进式四合院,主体建筑为三座庑顶式楼房,砖木结构,歇山抹角,四坡七脊,筒瓦盖顶。中间楼房共用,其前后墙壁有门有窗,其东南西北四面畅通无阻。

每座楼西侧依山面东建三层窑楼,每层窑楼砖券三孔窑洞,第一层楼房和窑洞均出檐2米,檐下置石柱,石柱上刻有文字、花卉和人物图。第二、三层窑洞为安置阳台,均依次后退3米。

三层窑洞间有砖砌耳道相通,上下窑洞间有砖砌台阶相连,迂回曲折。三院、四院各有窑楼3层,共有窑洞13孔。

庄园西南角建有“看家楼”,方形,四层,平顶,壮观至极。登高眺望,整个庄园可谓气势雄伟、雍容华贵、山水相依、天地互映,北方地区及黄土高坡的依山筑窑洞、临街盖楼房等民居特点十分明显。

1944年,“陆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三团司令部”、“八路军豫西行政专员公署”曾在这里驻扎。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六尺巷

119900110.jpg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张振武故居

张振武故居.jpeg

张振武故居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双台乡田沟村,占地面积135平方米。清光绪三年(1877年)农历正月初七,张振武先生诞生于此,并一直生活到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前。2002年11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振武故居是一栋砖木结构瓦房。一进三重,屋内按先生生前摆设陈列,有生前所用家具,照片等。2006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先进文化事业,竹山县委、县政府政府决定对故居及陵墓进行全面修缮,尽力恢复旧貌。整个项目计划投资25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为故居及墓地的恢复重建,新修张振武铜像一尊。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张岳龄故居

1.jpg

张岳龄故居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瓮江镇英集村,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其主体建筑由慎思堂、听雨楼、藏经楼、澹园等单体建筑组成。各单体建筑间以过廊连接,自西向东横向排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小青瓦双坡屋顶。 

岳阳市人民政府“岳政发[2004]2号”文件公布故居为岳阳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函[2011]21号”文件公布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张氏帅府

1.jpg

张氏帅府(英语:Commander Zhang's Mansion),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2002年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主要有大、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张氏帅府由张作霖兴建,民国五年(1916年)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

20世纪后期,“张氏帅府”被国家列为全国优秀近代建筑群。1985年,沈阳市人民政府依法以“张氏帅府”称谓公布这一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辽宁省政府也以“张氏帅府”名称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中国国务院以“张学良旧居”称谓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辽宁省在此设立“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张果老山

张果老山.jpg

张果老山,又名仙翁山,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15公里处,主峰海拔449米。是国家AAA级景区、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据山上的唐代古碑记载,此山原名五峰山,广宗道人张果在此隐居修行成为八仙之一。唐明皇李隆基奉老子为自己的祖先,抑佛兴道,便敕封张果为仙翁,改邢州五峰山为仙翁山,并为张果修建了一座栖霞观,改观后的山洞为仙翁洞。远在明朝时“仙翁古洞”便被誉为邢州八景之一。张果老山的松柏堪称一绝,山阳遍布拧劲柏,山阴箭头柏又独成一景。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张居正故居

1.jpg

张居正故居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荆州古城一条以张居正命名的街巷由来已久,顾名思义张居正故居就在这条街道上。由于历史原因,其故居毁于战乱。后由荆州市重建张居正故居,并以其原有建筑景观布局。包括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景点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张居正故居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荆州古城一条以张居正命名的街巷由来已久,顾名思义张居正故居就在这条街道上。由于历史原因,其故居毁于战乱。为了给后人提供缅怀、纪念张居正的场所,荆州市决定重建张居正故居。因“江陵碑苑”地理位置处于张居正故居附近,因此利用其闲置资源重建故居,并以其原有建筑景观布局。

张居正故居建设是古城旅游开发建设的子项目,由荆州市旅游局、荆州区政府组织实施。位于荆州碑苑景区内,紧靠东门宾阳楼景区,重建的张居正故居将以他生前居住的老屋为原型,属于明清时期四合院、小花园风格,突出反映故居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环境,还原历史建筑景观,展示张居正生平史迹文化。

据《湖北日报》报道,新落成的张居正故居包括仿明清四重院落、西花园、照壁、张文忠公祠、文昌阁、神龟池、捧日楼、纯忠堂、南门广场等景观。 

还包括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 

鉴于其生前功绩卓著,墓筑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石碑高一丈四尺,镌刻有“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有石雕、香炉、蜡台,以供奉 祭祀他的在天之灵。

走道两侧有翁仲(石人)、石马及其它镇墓石兽, 距中心约半径15米处有垒筑之三米高土墙。相传,京剧《二进宫》的杨波便指的是他,因他小时候曾被父辈取名“杨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张家界风景区

张家界风景区.jpg

张家界风景区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南部,公园管理处驻锣鼓塌,距张家界市城区32公里,距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地约28公里,均有公路通达。张家界地域古属朝天山,因明崇祯邑人张再弘“蒙恩赐团官”设衙署于此而得名。也曾称张家界为马鬃岭。1958年建立国营张家界林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世界自然遗产》;2004年,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首批5A级风景区。

张家界市所在地,原名大庸。1988年5月18日,国家批准建立了地级大庸市;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全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2008年总人口163.95万人,总面积9563平方公里。市府设永定区,距省会长沙390公里,距长江三峡300公里。

张家界,相传汉代留侯张良隐居于此而得名。本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在张家界建国营林场。70年代末,张家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奇观被世人发现,得以开发。1982年9月25日,国家计委行文,将林场所属范围定名为“张家界森林公园”。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张家界市自开发以来,已基本形成水运、陆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进出十分便捷。程控、微波通信随时可直拨世界各地。风景区有配套的黄狮寨索道、天子山索道、袁家界百龙电梯、十里画廊小火车、索溪水库及其水上娱乐中心、民俗文化村、购物中心等服务项目正抓紧筹建和施工。

1995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张家界时,提出“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张家界市辖2个市辖区(永定区、武陵源区)、2个县(慈利县、桑植县);全市共有7个街道、32个镇、47个乡、15个民族乡。


传说

张家界早先并不叫张家界,叫青岩山。那时,张家界上也没有姓张的人家。为什么后来又叫它张家界呢?这还得从汉留侯张良说起。

相传,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滥杀功臣,留侯张良为保 留性命,便辞官隐匿江湖,沿着赤松子的足迹,来到上古时代舜帝流放兜欢的地方,又辗转登上了青岩山。从此,他就在这 里隐居下来,修仙学道,并留下了一脉张氏子孙。为了保护青岩山风水,张良在青岩山南侧植了七棵银杏树。这七棵银杏树 长得又高又大,象七个巨人守护着青岩山。许多年后,有个叫张万冲的朝廷官员上青岩山游玩,看中了青岩山,便以这七棵银杏树为界,在每棵银杏树上各刻一字,刻了“指挥使张万冲界”七字,霸占了青岩山,害得原来住在青岩山上的张氏后代被迫携儿带女远走他乡,流离失所。

有一天,猎户张家雄进山打猎,看到七棵银杏树都在流着黄水,如泪人一般。张家雄十分惊奇,后来看到树身上的“指挥使张万冲界”七个大字,才恍然大悟,顿时火冒七丈,拔刀将“万冲”二字改为“家雄”。

张家雄的举动惹恼了张万冲,他调来三百亲兵围住青岩山,要捉拿张家雄,并把原来住在山寨的居民赶到银杏树下,声称如果捉不到张家雄,就要拿七个童子的血染红那七个大字。危急时刻,已成仙的张良出现,施法从银杏树干上喷出七股桶大的水,刹时狂涛巨浪把张万冲和他的三百兵马一齐卷到金鞭溪去了。然后,张良又将手中的拂尘向七棵银杏树一指,树上立刻就出现了“人间仙境张家界”七个大字,后人因此山是张良仙人赐名,从此就把青岩山叫做“张家界”。

0.0976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