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董俊庸的后裔排序错误与石围塘的碑刻
最新资讯 发布文章

董俊庸的后裔排序错误与石围塘的碑刻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4日 编辑: fangfang

   董士选的儿子董芝蓝,于元顺帝二十五年(公元1357年)自桂林临桂县董家里东乡村(原住址应该现在为桂林市叠彩区大河乡新民村委董家巷一带,即在南洲大桥过不远)徙居富川县三宝山,后再迁徙董家洞桥背村。董俊庸(馀公的次子)与董廷海相遇并不是在明朝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而推测是公元1451年景泰二年董廷海从珊瑚迁徙到回龙上泉。在董俊庸居住的厚主坊与董俊庸相会。则董廷海为23岁,董俊庸为58岁。后广西钟山以董俊庸、董廷海二公为伦序。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系唐玄宗李隆基之子,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在位六年(756~762),终年52岁,年号:至德,756年七月-758年二月;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闰四月;上元,;760年闰四月-761年九月;762年,去年号,仅仅称元年。

历史上记载:“董晋,字混成,唐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生于开元十一年 (723年),死于贞元十五年(799年),仕唐,官至宰相。董晋在唐玄宗后期中明经,唐肃宗即位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供职翰林。之后,还任过汾州司马、淮南节度使崔圆的判官,及主客员外郎等职。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董晋曾随同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嫁回纥,因不辱使命,回朝后拜司勋郎中,后迁转秘书少监、左金吾将军等职。唐德宗即位后,董晋先在朝廷太府卿、御史中丞,后外任华州刺史。……四镇之乱后,唐德宗返回京师,董晋迁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尚书左丞……贞元五年(789年),董晋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而钟山桥背之系宗谱记载:“吾始祖董姓陇西人氏,世居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钱塘村……于唐朝肃宗元年董采公合一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徙于山东青州乐安县。居住未久,立业未多,上司举立董采公室之派,谱牒所载:为居杭州钱塘,因遭丙丁,历代谱系已不可考。”。这样可以看出,唐肃宗在位,只有最后一年的年号采用肃宗元年,年号先是至德、乾元后为上元,再后来仅仅称元。肃宗元年则为762年;董晋已经39岁。而董晋是在肃宗即位开始应公室之派作为小小的图书管理人员,也不会从浙江找人到山东?更不是董晋的父亲或爷爷在肃宗元年迁徙了。而宗谱记载:董采公在肃宗元年迁徙,董采的儿子为唐肃宗御史?也就是迁徙的年代和人员的错误之处?假如是时间相差在几年的话,肃宗也许就去世了?同时,乐安县,江西也有乐安,史上只有董晋后裔迁徙江西乐安流坑。董晋到董槐的世代数,在钟山的宗谱也与董槐写宗谱序文的时候有出入,且没有相同的世代祖先名字?

由于钟山宗谱在批注中董士选注解为:“元朝英宗三年癸亥拜左丞”,而元朝官至左丞只有董俊的孙子,而不是董槐的孙子。董俊和董槐基本是同时代的人。就像董熹的哥哥董炎的后裔也有董士选一样,应该是同名同姓而已。后裔认为董士选在广西过,误认为是同一人?也就是修谱的失误,不该这样标注。可是,有的房族谱错把董芝蓝写为董俊庸在元顺帝二十五年迁徙钟山,也就是在1358年,可是在万历4年和董廷海相遇?万历皇帝,是明朝第13个皇帝,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万历4年也就是1576年,难道董俊庸从顺帝25年即公元1358年(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1333年7月19日到1370年5月23日在位。).董俊庸是不可能经过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到明朝第13位皇帝历经218年的寿命?董芝蓝——董文坤——董斌——董馀——董俊庸,经过4代才到董俊庸,总之,一句话:宗谱的记录太乱,无序?应该严谨客观及时标注,方达真实!

俊庸公生二子:董统、董维。董统迁徙到桥背村不远的珠玑村(又称龙眼村),生一子董仁义,无后传。董维有三子:长子仁茂、次子仁科、幼子仁政。董维长子董仁茂仍居桥背村;董维的次子董仁科迁徙松柏寨即万安村(又称:寨仔)原址老寨肚;董维的幼子董仁政迁徙珠玑村(又称:龙眼村)居住。仁茂于六月卯日生子董显,字华禄,大廷选为南京国子监官育成均纪后铨礼部,在赶往上任途中被遇害而终。董显娶钟氏、李氏。钟氏生鼎崇,桥背居住,鼎崇生二子:元瑞、元瑀。李氏生鼎嵩。迁徙湖塘,后称护塘。鼎嵩生三子:元综、真、瑛。后董元综仍居住护塘,董鼎嵩的两二子董真、董瑛迁徙到大马山居住。从此,广西钟山董俊庸支系开始形成的村子。五房世代繁衍。

而桥背村记载董仁政是长子、董仁茂是次子,是不准确的;根据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四月十八日为解决分房后,董维的儿子董仁茂、仁科、仁政后裔的田地山场的各分管的山场田地,董俊庸的十三、十四世孙各房各自一份合同,又请灵川人刻于《当神照冏刻碑》石碑上。从该石碑可以明确知道:长房代表是董仁茂的后裔,董元玉为桥背村董俊庸13世孙,董洪挺、溢挺为桥背村董俊庸14世裔孙;二房是董仁科的后裔,万安村代表:董安庠、安华、安材、安质为万安村董俊庸13世裔孙;晚房为董仁政的后裔,龙眼村的代表,董安仲为龙眼村董俊庸13世裔孙。这样的历史碑刻无疑是准确记载了:董维有子三:长子仁茂、次子仁科、幼子仁政。

董俊庸支系的后裔,在山场田地早就在乾隆时期就解决了。按照该《当神照冏刻碑》石碑(该碑原来安放在回水庙前,庙被拆除后,桥背叔侄扛回村中存放,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字迹模糊,无法辨认,且有的字现在已经无法再新华字典找到。):“自分之后,各依合同。日后不得越界单占。至若风水,各葬各地,不得越界盗葬盗卖。倘有一家,后来再执前管来,二旧(原字为上下结构字:上为旧,下为示)作合同俱皆作为故纸,当神立合同一样,三纸各收一纸。”,自然也就没有土地山场纠纷了,当年的石碑中也记载:祖业“石围塘原系潘成彩、旺二户之业塘,系五房轮管堰。二户站艮折米。年年五房同当。未轮至堰塘,每股炤额完纳二钱八分计开。”也就是由桥背、万安、珠玑、护塘、马山五个村子轮流养鱼或放塘抓鱼。

由于在利用石围塘养鱼养鸭方面带来的效益,桥背就把远一些无法看管的护塘、马山村子代为管理“堰塘”了。其实也是长房(包括桥被、护塘、马山)管堰三年,站艮八钱四分,正好是二房、晚房各房所占艮二钱八分的三倍。而后来万安村与桥背村一样各管堰一年。这样,违背了石碑的记载的合同。造成了董俊庸支系桥背村和万安村的矛盾,让叔侄之间对该问题有看法。以至于在修谱等各方面带来阻滞和各种担忧占山场的疑惑。其实,该石碑对长房、二房、晚房皆规定管堰时间年向“潘成彩、旺二户站艮”而且石围塘原系潘成彩、旺二户的业塘,应该相当于今日税务人员吧?并不是石围塘由桥背和万安两房进行平均管堰,这可能是万安村理解错误或个别人看碑文误解的地方?而且石围塘轮堰,两次注明是五房:系五房轮管堰,年年五房同当。已经明确了属于五个村子轮流管堰。因为,放塘对于当时来说是得到鱼的收入的。

现在,假如把这个石围塘利用在祖宗的祭祀、坟墓的改造、宗谱的造册、宗族联谊会议的参加,顺应这样的新的宗族活动要求,看来不是为一个良策!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不足之处,望指正!

 

 

(以下是我于2011年10月30日到回龙桥背村亲自拍摄照片,进行整理的碑刻原文,进行添附标点。并与董世廉进行核对。)

 

当神炤冏刻碑

 

立写休息合同人:“长房:董元玉、洪挺、溢挺;二房:董安庠、安华、安材、安质;晚房:董安仲等”

情因祖遗石围塘边地与牛开埲。日久未分,累年结讼无休,为因界址不清,以及结讼旧(原字为上下结构字:上为旧,下为示)主。蒙准差拘二彼叔侄,免伤族谊之情,请老劝息。将祖遗下石围塘边地及牛开埲地,分清界址。凿石为记。

有长房元玉众叔侄等,分得西边地土名牛开埲,连及西边山地土名大山面脚地,以及横山凹止,炤依牛开埲中间水漕为界。上址及仙姑山脚,出水窟为界。地至平石碑记平石直址到塘边为界;西边地一所,系长房管业。

二房晚房董安庠、安仲叔侄等,分得北边山地土名:牛开埲连及北边仙姑山,以及牛叉凹,石欗为界。仍依牛开埲中间流水漕为界。上址及仙姑山脚出水窟为界。下仍依石碑记为界;以直址到塘边为界。北边地一所系二晚房管业。

自分之后,各依合同管业。日后不得越界单占。至若风水,各葬各地,不得越界盗葬盗卖。倘有一家,后来再执前管业,二旧(原字为上下结构字:上为旧,下为示)作合同俱皆作为故纸,当神立合同一样,三纸各收一纸。为炤老人董锦慧、陶学元、骆祈新、黎乾忠、李赞计开。

长房占得土名横山仔岭尾、油麻湾地、将山脚地、祖冲地、东凹冲地、扑船岭地、老虎岩地、廷球岩地、香垻山地、天鹅凹地、山背洞地、石墙口东边地、 回水庙土奉地、龙岗山、西江桥岭头、窝凹土奉、岩头垻、梅子垻等处土名,系长房管业。纳地税艮三分七里。

石围塘,长房轮流管堰三年,纳潘成彩、旺二户站艮八钱四分。

 二房占得北边塘窖山地、石墙口地、 山岛、老寨肚地等里地。念伦墇、面前墇、老虎墇、茅栗墇地、念伦凹、牛义凹地、老虎凹底地、文杨山、猪仔二山,鸡母墇、老虎凹、槛山塘面地一所,牛义凹底地、龙肚垻、松柏垻等处土名,系二房管业,纳地税艮三分七里。石围塘管堰一年,纳潘成彩旺二户站艮二钱八分。

晚房占得土名牛开埲下即挖断,养牛岭、大塘犦、新长犦、三根木墇、屋底冲等处系晚房管业。纳地税艮三分七厘。石围塘管堰一年,纳潘成彩、旺二户,站艮二钱八分。

石围塘原系潘成彩、旺二户之业,塘系五房轮流管堰。二户站艮折米。年年五房同当。未轮至堰塘,每股炤额完纳二钱八分计开。牛开埲,长□(上两至三个字分两边刻,右边为长,左边不清似空格,估计是写二晚)房占得,西东(原分左右两边刻字)边中间水漕为界。

 

乾隆十五年四月十八日立   灵川匠人刘士潘玄成上至堋凹依路为界

 

 

(附注:乾隆十五年为公元1750年五房即回龙镇桥背村、钟山镇护塘村、钟山镇大马山村、回龙镇万安村、回龙镇龙眼村。以上的标点是后面为了容易理解意思而自己标示,不清楚的字用“□”代替。查阅宗谱,董元玉为桥背村董俊庸13世裔孙,董洪挺、溢挺为桥背村董俊庸14世裔孙;董安庠、安华、安材、安质为万安村董俊庸13世裔孙;董安仲为珠玑村董俊庸13世裔孙。)


 广西钟山   董全吉  13978457369



0.0738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