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8-379-189
技术服务QQ群:212710511
登录免费注册家文化
家谱连着艾氏根-在位祖湖北建始巴东艾氏家族修谱序
编辑:panzhiyong时间:2018/03/26点击:


家谱连着艾氏根-在位祖湖北建始巴东艾氏家族修谱序


99822703_1.jpg

2016年8月5日,中华艾氏宗亲联谊会理事艾祖文深入到湖北建始县羊角山考察


2016年8月5日,中华艾氏宗亲联谊会理事艾祖文深入到湖北建始县羊角山考察,帮助编修家谱

撰文:艾前进

在位祖湖北建始巴东艾氏家族修谱序

家谱连着艾氏根


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亦或将来,家谱都是一部事关家族发展的《史记》。一直以来,耕读传家,清白明世,都是人们必须谨遵的家训和深刻领会的要义。家谱是一个姓氏或一个家族的血脉文化传承,更是对子孙发达的期待和希望。通过家谱可以寻找自己的根,看到自己的“胎记”。


2016年8月4日至5日,我陪同中国艾氏宗亲文化抢救专家、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中艾祖文老师,巴东县(野三关)民族实验中学教师李大文(艾氏后人),利用署假间隙,翻山越岭地深入到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巴东县金果坪乡枫香淌村、江家村和比邻的只有清江一隔的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村,围绕270多年前从监利迁徙官店羊角山的艾在位一脉进行修谱调研。


8月4日巴东行是一个酷署能耐的高温日,而8月5日的建始行却遇到一个天冷路滑的大雨天。在巴东县金果坪乡枫香淌的陡坡上,我们气喘吁吁地往上攀爬堪鉴一块块近代墓碑。而在建始县官店羊角山村的古墓群里,我们冒雨调研,一字一名鉴别。而跟随我们的还有一群流淌着他们血脉基因的艾氏后人。除掉坟墓前的杂草,清扫墓碑立面的绿苔,擦拭历经风霜的碑面,我们千里迢迢回到家乡,与家族的亲人们一起扫墓祭奠,共同寻找无法割舍的艾氏根脉。


99822703_4.jpg

湖北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艾氏古墓群


每一个远去的时代都曾轰轰烈烈,每一代人的谢幕都是一样的静静悄悄。我们在两片不同地方的艾氏墓园里,切身体会到先辈们灵魂的归宿,这是他们曾经魂牵梦萦的土地。站在先辈们那一座座苍桑的墓碑前,我们用虔诚的跪礼表达对先辈们满满的敬仰和思念。无论从血脉还是伦理上说,我们都是他们不同辈份的后人和亲人,回望270多年的风霜岁月,10多代人的奋斗史既模糊又惊奇;展望未来,在中华艾氏大家族和艾孔起源祖大家庭里,艾在位这一脉游离“大家”隐居深山270多年的艾氏家族,终于与中华艾氏家族大团圆,成为“有家有谱”的人。


按图索根   打开一个家族的文化宝库


今天从昨天走来,当下社会的母体是近代中国。人们总是从离自己最近的那群人手中接过社会发展的接力棒,不可能也没必要跑回起跑的原点。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氏族亦然。血脉亲情不可淡忘,今天的生存现况与昨天的历史传承不可割裂。“昨天”对于“今天”的意义,有时比“前天”或“很久以前”更大。


我的老家湖北省恩施市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村,地处武陵山区皱折深处的巴东、建始两县交界的海拔1400米的陡坡上。在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童年记忆里,老家羊角山村的艾姓人只有两家。10岁时才知道离家70里外的山下清江边的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还有两三户叫做亲族间的艾家人。但日子都过得很一般,大多是当地比较贫困的,甚至孩子多的家庭有小孩连衣服都穿不上。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的爷爷艾德文体弱多病,哮喘严重。但他却又是当地最有文化的人,我们五兄妹的名字都为他所取,既大气又富有社会时代色彩,还蕴含着人生的奋斗理想。周围人很敬重他,在“大班哄”的“文革”年代里,乡亲们推选他当工分记录员,社员在山地劳作就需要他到场记录出勤,每当生产队进行室内集中突击劳动时,大家点名让他“讲古”(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农民劳作提神)。他是民国时期的甲长,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村长,官店羊角山村远离建始县城,让德文爷爷的青壮年时代,基本是在开会的过程中渡过,很少顾及家庭。


爷爷在我们小时候的“家史教育”中,讲先祖们的基业,说最初全村的土地都为“艾家”所开创,因为“途中”一位“败家子”长辈吸食鸦片,劳动乏力,以致最后卧榻“一个饼子换一块田”败光了厚实的家产,让我们的家族从旧社会的地主变成新中国的贫农,因祸得福地躲过社会更替中被革命的一“劫”。那时候我们很小,不懂人间世事,错过了传承家史的大好时机,直到我在力行这段艰苦的修谱调研中,不少亲友告诉说,他们知道的一些情况都出自我爷爷的口传身授,我才真正感到当初对家史的无知和当下匮乏家承史料的无奈,真正感到失去一位家史传承“活宝”的遗憾,以至差点造成这支人脉的家史文化传承断裂。


2015年11月14日,我从北京回老家为奶奶杨旺珍勒石立碑。晚间,我们一家人回忆这位并非亲生奶奶的功绩,是她用勤劳、娴恝慧与睿智,振兴了一个差点衰落崩溃的家族。二弟艾前荣拿出爷爷留下的三件家史文书:一件是艾士杰在1801年为其父亲艾秉贵所撰的碑文,明确告知我们建始艾氏一脉的始迁祖叫艾在位,远祖叫艾秉贵,均出生于荆州府监利县永丰垸苦草湖三姓土地下(据实地考证,今为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程集镇永丰村永丰垸,这里离艾氏聚集地监利县汪桥镇中坊村艾家垴较近),大约在1740年前后,迁居湖北恩施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村扎根;一件是1932年艾德文为其父亲艾祖恩做法司的文稿;另一件是1935年艾德文家的分关文书,明确标示着田产的四至界限和权属。面对远超200年、近亦80多年的三件家史珍宝,目睹迁延性很广的人名、地名和史迹,凭着我的作家职业敏感性,感到这是一座家族文化的富矿,我应该以自己的成长经历,结合家庭史的发展,留下一部关于自己和自己家庭、家族的文卷。


99822703_5.jpg

珍贵的传家宝文物之艾秉贵碑文,形成于1801年。


99822703_6.jpg

珍贵的传家宝文物之艾德文1935年时的分家合同书


我向家里和家族中的长辈做了些家史文化了解,到祖坟地中看了一些古碑残记。为了有更深的了解,我按祖上文书史料的图骥踏上了东行湖北监利县、洪湖市的寻根之履。


2015年11月19日,我慕名来到洪湖市拜访艾耀庭先生。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洪湖艾耀庭和宜昌艾祖文老师是湖北艾氏家族文化研究的两面旗帜。从家史记载的建始艾氏始迁地域看,我认为邻近监利的艾耀庭先生对我的帮助会更准确些。到达洪湖市,我受到艾耀庭老先生和艾德文族长的热情迎接,他们帮助我查看家承史料,给我讲监利艾氏发展源流,并以当地2008年新编《艾氏家谱》为指引,与监利艾氏族谱主修艾德华、艾庭悦、艾传武宗亲取得联系。在这里,耀庭先生为我补上了很多艾氏文化的基础课,帮助我联系上了热爱艾氏宗亲文化,专业知识深厚,务实抢救艾氏文化多年的辽宁艾东尧、宜昌艾祖文两位亦师亦友的大专家。有幸读到了他们的宗亲史学专著和系列艾氏研究文论,逐渐为我打开了艾氏家族文化这座宝库的大门。


获悉我有心为自己的家族创作一部书,艾耀庭先生邀请我参加2016年春天的泸州全国第三届中华艾氏宗亲大会,感受一下全国的艾氏宗亲文化研究形势。2016年4月6日,我带着《江山多娇——长江经济带建设纪实》的国家创作课题走进四川泸州市,如约参加全国宗亲大会。在三天的会议上,艾东尧、艾祖德、艾祖文、艾耀庭、艾金辉等众多宗亲,用无私精神和成果教育感染了我,我立志在寻根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财力。


会后,我结合长江沿岸的采访,走进湖北荆州市监利县寻根。在监利艾德华、艾锋、艾庭悦、艾传武等一大批宗亲的帮助下,找到了当年的苦草湖和现在的宗亲们。这是历史上的“十年九旱、五年两淹”之地,始祖艾在位为了躲避洪灾和瘟疫、兵荒与战乱,举家西迁深山野岭,这需要多大的定力、财力和毅力,乃我辈今天也不敢想象。在监利,我找到了木桥艾氏陵,拜谒了先人古残碑,记住了“孔祖姓氏育三京天水一脉,君公后裔布五省折桂流传”墓志铭。

连续两次寻根之履,虽然没有找到故乡的家谱记录,但失联270多年后,我基本弄清了我的根脉和支系,历经一代代人的传承,艾在位的后人们,2016年散居在湖北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湖南鹤峰县和北京市,现已发展到40多家160多口人。


家谱编修  续接二百多年的家史传承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家承的编修历史悠久。

我在寻根中得知,湖北监利艾氏族谱自1812年(清朝嘉庆十七年)第8修版,到2008年第11修版面世,历经200多年的4个版本,都没有找到我的始祖艾在位一脉的踪迹。可以说,我们漂泊在外几百年,没有找到“家”,是一族没有“谱”的艾氏儿女。我觉得我是家族中的文化人,有创作整理和调研挖掘能力,下决心完成家谱编修,完善我们的家族档案,力争续接入监利艾氏始祖乃至起源祖的世系麾下,容汇到全国的艾氏大谱中,使其成为民族的记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献的一页。


2015年年底,我回湖北恩施州采访,顺道到建始县城看望我的恩师张必清。座谈中提到修谱一事,张老师拿出他历经3年所修的待印版让我学习,两件事让我受到震动。一是他在自己的《人生述评》中把我学习成才成为作家,视为他育人骄傲的成果;一是他打破修谱立传只重官员富商的惯例,给家族中每一位平凡而努力活出尊严的人同等列传。


这使我联想到泸州宗亲会上看到的一系列全国区域版的艾氏谱牒,联想到在洪湖和监利看到的最近4个版本家谱,都是保存完好的家族文化遗存,价值不可估量。但因为历史的局限和传统的流弊,大多家谱在谱系中只登录男性配偶,很少刊载相关的女性资料,有的家谱世系甚至只是清一色是男性,连配偶女性的资料也没有。


我的修谱动议提出后,得到了修谱专家洪湖市艾耀庭、宜昌市艾祖文、监利县艾德华等宗亲的支持,得到了家乡建始县艾前荣、艾前斌,巴东县艾德杰、艾德祥、鄢仁勇(传字辈,艾庭桂长子)等大量亲友的帮助。建始、巴东艾在位这一脉的后人们认为,编修家谱,续上监利根缘,是天大的事,只有归根“艾氏谱”,心里才感到踏实。


清白传家,是历代族人的愿景。哪个祖宗不想让自己的后人们学好、过好,和睦兴旺,一门清正。我把建始艾氏家族资料的收集整理,作为到湖北监利县参加2016年7月9日首届艾孔起源祖家族联谊会的献礼。我结合采访便利,利用创作之余,考证史实,广集资料,精心鉴别,求是修谱。既汲取历史上编撰家谱的精华,将每个人的世系、生卒年月、学识经历、婚姻状况、奋斗成就、行踪变迁等等都记载下来,准确配上能够反映重要人物和事件的短文述说。如艾德俊长子肖祥悦(庭字辈),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具体事情谁都说不清。我通过他的广西战友高祀明,弄清了作战史实,邀请他写下了《“让我来干掉它!”》的情景回忆文章,记录下了他攻打越南某高地的英雄事迹,还原了艾氏家族中这名“硬骨头六连”战士的英雄形象。


文化是一个家庭、一个氏族、一个民族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精华沉淀。家谱作为最小的国家历史载体,却是一个家族最大的精神文化支柱。我在建始艾氏家谱的编修中,坚持不割断与监利家族、与昨天家史的关联,用断断续续传承的建始艾姓家史碎片,串掇对家乡艾氏的大量调研成果,逐渐将原已模糊的家族源流与世系清晰化、系统化,当代的家人通过家谱初稿,能亲切触摸到离今天不远的家史、家运,能全面掌握家族固居、迁徙的分支流派,能透彻体会凝聚、励志的家承文化精髓。


2016年7月9日,在监利县召开的第一届艾孔起源祖家族联谊会上,我将建始艾氏家谱初稿以活页的形式递交组委会,与各省艾孔家族分支的新旧族谱同台参展。尽管我们这份家谱资料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家谱》,但这却是艾在位带领家人迁徙270多年后的第一次家族“归队”和“认亲”,是艾在位家族后裔与总族文脉的续接,是家族文明的回归和提升。


虽然这份资料显得很弱小,但也得到了大会和大家的认同。艾耀庭先生认为这种收集、撰写办法可取,一支游离总族几百年的支族,在匮乏谱录的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有形的家史材料是难得的,他鼓励我深入编修早日纳入监利总谱。


全国第三届中华艾氏宗亲联谊会理事、艾孔起源祖家族理事会秘书长、湖北《宜昌艾氏族谱》主修艾祖文老师,多次帮助我整理家谱稿样的结构关系,提供史迹线索,看了这份活页式家谱初稿后,感到还有很多地方存疑,需要进一步挖掘梳理,提出利用署假帮助我进山堪验古碑,深度调研。


人类文明犹如百花园。我们通过编修家谱续接270多年的家史传承表明,只有每个家庭、每个家族和每个民族的文明之花都呈现出自己的独特姿容,人类文明的百花园才最美最艳。每个家庭和家族把自己的文化发展好并形成特色传承,就是为整个氏族和人类文明的增光添彩。


堪鉴问道  追思墓碑不忘根脉启将来


祖坟,是大地上最鲜活的遗存,是最正宗的家族“精粹”;墓碑,是最独特的“家印”,那一幅幅难以磨灭的碑文,永远连着一个家族的血脉文化传承之根。


为了家谱的精准和务实传世,艾祖文老师履行监利诺言,助我回乡堪碑鉴真。2016年8月4日清晨4点,我从随州转道武汉到达宜昌,陪同艾祖文老师乘坐火车于早8点到达巴东县野三关镇。野三关李大文老师亲自驾车在车站接到我们,一路驱车2个办小时直奔金果坪乡枫香淌村艾庭桂家。金果坪江家村族亲艾德祥,提前赶到途中的水布垭镇迎接我们。


在前期的建始艾氏家谱编写调研中,有宗亲认为,始祖艾在位可能有两个儿子,除艾秉贵外,还有一个弟弟,金果坪乡枫香淌村艾庭桂一家可能就是艾秉贵弟弟的后人。整个外迁巴东金果坪乡的时间,预计是新中国建国前不久。在8月4日这个骄阳天里,我们头顶高温,在枫香淌(也称得上是后河)公路上侧20米处坡田边,认真堪鉴了3座最早的祖墓碑刻,现实完全推倒了以往的推测和误传。他们不是艾秉贵弟弟的后人,秉贵弟其人根本不存在,而且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村艾氏分支,迁居今巴东县金果坪乡的真正时间,比我们先前掌握的情况要提前整整一百年。


第一座是艾书忠的墓。碑文表明,他1844年(道光甲辰)冬月十五日出生于巴东县,和妻子胡氏育有三子二女,碑文左侧记载了建始县官店羊角山的孝侄男和孝侄女辈;第二座是艾书忠妻子胡氏的墓。这块碑文不仅标明了她的生卒年、出生地外,还有两幅令人深思碑联,上联是“人本乎祖,勿愧于天”,下联为“子孙大吉昌,孝敬一点好”。这在今天来说,也是很接地气的遗嘱,足以证明艾孔起源祖家族儿女的孝道文明非同一般。第三座是艾光秀的墓碑。这座1922年(民国壬戌)立的近代碑,将他的巴东金果坪乡枫香淌村子女,与巴东金果坪乡江家村的子侄、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村的子侄,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在这片墓园内仔细地勘察,慢慢地思索,结合枫香淌宗亲艾庭桂和儿子鄢仁勇(传字辈)的回忆、江家村宗亲艾德祥的讲述,认真地记录每一个名字,谨慎地联系每一幅碑文,从细微中感受家族传承和繁衍的不易。这天的调研,用史实证明巴东金果坪乡两个聚居地的艾氏宗亲是一家人。当年,他们由一名“诗”字辈先祖带领“书”字辈6子,从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始迁地,分迁至如今的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艾家河,艾书忠家开荒意外掘得窖藏罐银,购金果坪枫香淌土地再迁。


2016年8月5日,是一个淅淅沥沥的大雨天,一整天少有中断之时。我们从清江水系五龙河过桥,在武陵山区宽窄不一的村道上小心前行,从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驱车赶往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村,35公里盘山而上的水泥公路, 1400多米的垂直高度,让我们的轿车行驶了3个多小时。


一到羊角山村,我们便听取当地老人艾庭军宗亲的家族史回忆与介绍。随后冒雨走进3个地方堪鉴古墓老碑。因为年久失修,葬在田坎上的祖坟或滑坡、或倒塌。在大家的帮助下,一座一座地寻找,清洗翻看古碑残记。在齐腰深草丛里的反复查找中,终于寻得艾士杰在嘉庆年为父亲艾秉贵和母亲所立的墓碑,碑文详细记录了始祖艾在位和远始艾秉贵的监利出生地址和时间。艾秉贵夫妇墓塚遗存在羊角山谢家坪的田坎上,这里正是艾德文爷爷那份分关文书标定的祖田东部分界线。回望历史,当时自家的好山好地很富足,而先辈却选择一个分界线的田坎作墓地,可见他们是多么地珍视自己艰辛的创业成果,多么期望后人们能守住先辈们开拓的疆土。


羊角山村是建始县的边远村,与巴东县南端的朝北水井紧紧相连,是一个上下坡度很陡,中间略微平坦的地方。这片开阔地即羊角山村谢家坪,它和后山下延的山岗主脉构成椅状地势,平面图似一把蒲扇,“扇面”是方圆十多亩的一等粮田,“扇柄”岗尾和“扇面”田地结合部,就是本地路人皆知的一片风景地——艾家坟茔。这片艾氏祖坟墓地群,顺山势,瞰清溪,方位不一的埋葬着十余座跨度200多年的墓塚,碑林巍巍,石柱嶙峋,古木参天,荫翳蔽日。这里有两棵奇树最为显眼。一棵是漆树科的木耳茶树,需要5人合抱,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被建始县林业局列为挂牌保护的珍贵古树名木,这棵树于1976年在毛泽东、周恩来逝世的那年死过一回,随着1978年新时期的到来,这棵木耳茶树奇迹般的枯木发芽,重现勃勃生机,持续近40年青翠葱茏。另一颗是四季常青的百年大青树。这两棵古树,可能是祖宗们开建墓地和稍后培植,给如今的祖墓群增添了强烈的神圣感和敬畏感,也给我们建始艾氏后人留下了浓浓的乡愁情结和家乡味道。


艾祖文老师不愧是艾氏宗亲文化传承和抢救的专家,非常注意堪鉴细节,他带领我们两次深入墓群考察记录,反复甄别世系延续关联,对一个偏远家族的艰辛发展道路,用虔诚与敬畏,在“当下”与“往昔”之间构建一条静谧的心灵通道,去瞭望,去聆听,去思考,去品味,把“我们”变成“他们”,去想象“他们”的一切,徜徉于历史的星空。

通过两天的全方位调研、大范围走访,在与本家户户的倾心座谈中,从那些密密麻麻镶刻的碑文里,通过发现和比对,新增内容,校正失误,为建始官店羊角山艾氏准确修订家谱做好坚实基础,艾在位始迁祖的后人,将会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到他们世系与源流。


千年不忘归根路,艾氏永远铭心中。寻根认祖,编修家谱,是许多漂流在外的艾氏儿女的追求。在这次大调研中,我们意外地获悉,在巴东县金果坪乡石板水村和接壤的建始县官店镇栗子桥村,还有艾光朝一脉的后人,现有10多家40余口。近百年来,因当时家境贫困或男丁众多,光朝祖的一些后人入赘女方而改姓,但随着家庭与婚姻状况的改善,其大多数子女回宗艾姓,即使是尊随母姓,也取有一个艾姓名字,以示不忘艾氏根本。近几十年来,以石板水村支部书记艾前明(传字辈,常用名郑建民)为首的这代人,多次到建始县官店镇羊角山村和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联系,寻访两支艾姓根脉,并有共同修谱的意愿。


艾前明说,他们几十年寻根找得很辛苦。但从我们汇聚的家史资料中,没有找到与前明家族同宗的根据,只是多年来彼此都认同为本地艾氏一家人,他们唯能反映的字派是“光明忠庭前孝友”,且“传”字辈用得比较杂乱。而官店羊角山和巴东金果坪艾氏的此句完整字派是“士守诗书光祖德、庭前孝友振家声”(注:“前”字辈实际为“传”字辈,为误传所致)。石板水、栗子桥艾氏的“庭”“传”二派的启用时间,较羊角山、金果坪艾氏略早一点。在对他们一脉的深入挖掘和调研中获悉,他们的老家是从宜昌市长阳县艾家河迁徙而来的,始迁者正是艾光朝。从光朝一族回迁比邻羊角山艾氏的情况看,从该族沿用字派的情况看,从两方艾氏多年关系的融洽度看,我们推测长阳县艾家河艾氏,或许就是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清江支流艾家河艾氏“书”字辈长房的后裔。(注:靠近巴东县的长阳县资丘镇清江边,唯黄柏山村有艾家口老地名,2016年9月访问得知,当地已没有艾姓住户的印象。)


从中华艾氏文化的深度传播和艾前明寻祖的插曲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全国各地的艾氏乡贤很多,他们都是我们宗亲中的宝贵财富,是艾氏儿女的骄傲。如果说濒危的氏族文化资源需要抢救的话,那么我们通过家谱编修的联络联谊,可以让在外的艾氏乡贤以及他们后代认宗归祖,续接亲情,这是功德无量的抢救。


岁月悠悠,沧桑变幻。历经几百年的雨雪风霜,艾在位及其后人的文化遗存之所以能在建巴两地得以有效保护,是因为他的子子孙孙珍视血脉历史,崇仰先辈精神,自觉守望传统,融化在思想上、情感里、血液中,有着根深蒂固的意识和行为。


不忘本来,开辟未来。随着家谱的整理与修订,我们一定做好血脉汇聚、增进感情、精神认同的家族功课,做好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人生功课,力争早日汇入监利艾氏宗谱,汇入艾孔家族大谱,汇入中华艾氏谱系洪流。  (感谢艾祖文老师深度调研,并利用教师节假日对本文修改审定,作者艾前进系湖北建始籍,现居北京,专业创作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字)


热点排行 更多
  • 1. 智能数字化寻根搜索引擎
  • 2. 智能录入
  • 3. 寻根基础数据资料多
  • 4. 论坛式交流 沟通方便
  • 5. 口号响 声势大 多渠道
  • 6. 支持语音输入
修谱资讯 更多

0.0860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