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清· 黄璧《董卫国纪功图》 纵40.8厘米,横714.2厘米 纸本 设色(局部) 国家博物馆藏

《董卫国纪功图》是清朝一幅纪实性画卷,它描绘的是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时,江西总督董卫国率清军在江西崇仁、乐安、宜黄平叛的过程。画卷的作者是生活在当时的江西籍画家黄璧,据画幅末尾款署,可以知道他时年71岁。

“三藩”指的是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三个汉人藩王。吴三桂、尚可喜及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都是降清的明朝将领,因战功被清朝封为王,作为镇守南方的藩篱。吴三桂被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尚可喜被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被封靖南王,镇守福建,耿仲明及其子死后,其孙耿精忠袭爵。三藩各自拥有重兵,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势力不断膨胀。其中吴三桂实力最强,控制着云贵地区,就连云贵督抚也受其节制。三藩的存在和发展,越来越成为清朝政府稳定全国政权、巩固边疆的一大障碍。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尚可喜请求告老还乡,以儿子尚之信承袭王爵。吴三桂、耿精忠也乘机上疏试探,假意请求撤藩。康熙帝下撤藩令,吴三桂即首先叛乱,他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等清朝官员,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分兵两路,东掠贵州、湖南,北攻四川、陕西。接着,耿、尚二藩继起响应。江西地处福建、广东、湖南三省之间,成为叛乱者争夺的重要地区。在这样的情形下,董卫国奏请统兵平叛,因用兵得当,收复失地,受到康熙帝的嘉奖。

黄璧,宜黄人,工山水人物,尤长写真。此卷画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容为董卫国平定江西三藩叛乱的历史。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在昆明发动叛乱,接着,耿精忠应于福建,尚之信应于广东,史称“三藩之乱”。江西为楚粤咽喉,吴三桂兵逼袁州、吉安,耿精忠攻宁都、广昌、南丰,江西总督董卫国剿抚并用,江西四境肃清。董卫国随之率兵赴楚入黔,收复镇远,留守贵阳,直至云南平定,董卫国始回江西任上。此画卷把董卫国出师、水陆进剿、回任江西的情况毕写素绢之上。当时衣冠制度,行军营阵、仪仗形式、兵器种类的历史回面,尽在笔墨之间。

1.jpg

清· 黄璧《董卫国纪功图》 纵40.8厘米,横714.2厘米 纸本 设色(局部) 国家博物馆藏

《董卫国纪功图》是清朝一幅纪实性画卷,它描绘的是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时,江西总督董卫国率清军在江西崇仁、乐安、宜黄平叛的过程。画卷的作者是生活在当时的江西籍画家黄璧,据画幅末尾款署,可以知道他时年71岁。

“三藩”指的是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三个汉人藩王。吴三桂、尚可喜及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都是降清的明朝将领,因战功被清朝封为王,作为镇守南方的藩篱。吴三桂被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尚可喜被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被封靖南王,镇守福建,耿仲明及其子死后,其孙耿精忠袭爵。三藩各自拥有重兵,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势力不断膨胀。其中吴三桂实力最强,控制着云贵地区,就连云贵督抚也受其节制。三藩的存在和发展,越来越成为清朝政府稳定全国政权、巩固边疆的一大障碍。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尚可喜请求告老还乡,以儿子尚之信承袭王爵。吴三桂、耿精忠也乘机上疏试探,假意请求撤藩。康熙帝下撤藩令,吴三桂即首先叛乱,他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等清朝官员,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分兵两路,东掠贵州、湖南,北攻四川、陕西。接着,耿、尚二藩继起响应。江西地处福建、广东、湖南三省之间,成为叛乱者争夺的重要地区。在这样的情形下,董卫国奏请统兵平叛,因用兵得当,收复失地,受到康熙帝的嘉奖。

黄璧,宜黄人,工山水人物,尤长写真。此卷画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容为董卫国平定江西三藩叛乱的历史。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在昆明发动叛乱,接着,耿精忠应于福建,尚之信应于广东,史称“三藩之乱”。江西为楚粤咽喉,吴三桂兵逼袁州、吉安,耿精忠攻宁都、广昌、南丰,江西总督董卫国剿抚并用,江西四境肃清。董卫国随之率兵赴楚入黔,收复镇远,留守贵阳,直至云南平定,董卫国始回江西任上。此画卷把董卫国出师、水陆进剿、回任江西的情况毕写素绢之上。当时衣冠制度,行军营阵、仪仗形式、兵器种类的历史回面,尽在笔墨之间。

0.0660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