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远古尧时期

  司空: 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 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 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 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 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郎中令: 掌管宫殿门户

  督道仓吏: 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

  御史大夫 :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

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 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 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 皇帝的侍从

  都尉: 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 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 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 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 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 汉时杂号将军之一

  骠骑将军: 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 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 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 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 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 相当于太守

  常侍: 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 :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 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 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 :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通直郎: 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 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 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 :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 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 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 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 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 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 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 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 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 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 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 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 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 :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 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 :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 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 :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 :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 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 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 :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 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 :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 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 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 :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 :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 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 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 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 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 :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 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 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 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观察使: 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 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 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 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 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 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 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 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 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 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 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 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 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 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 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 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 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 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 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 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 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 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 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 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 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 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 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 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部尚书: 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 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 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 正四品

  郎将: 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 从五品下

  中书令: 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 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 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 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 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 议政官之一

  6、

  通直郎: 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 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 :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 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 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 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 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 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 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 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 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 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 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 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 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 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 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 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 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 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 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 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 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 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 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 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 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 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 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 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 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 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 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 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 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 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 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 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 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 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尚书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各部正官。

  侍郎 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布政使 一省之民事财务总管。

  按察使 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都指挥使 一省之兵权掌握者。

  殿阁大学士 皇帝的顾问人员。以后逐渐权重,成为实际的宰相。

  总督 始于明代,凡用兵时派部院大臣总督军务,无定员,也无一定辖区,视军情所至,随时设置。


 

   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丞相(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page}

文言文中涉及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有以下五种情况: 

(一)任命、授予、兼任官职

1、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2、起:①起用。②任用

例:起复授本官。——《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五良史》

3、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召。~书。

4、征:征召。

例:州三礼辟西主簿。——《宋书•隐逸列传》

5、拜:授予官职。

例:乃拜恂河西太守,行大将军事。——《后汉书•邓冠传》

6、除:拜授官职。

7、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指官员生时

8、赠:用于追封已故者,指官员死后。。

9、授:授予官职,从授予印物而来。。

10、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爵位、官职的意思。

11、为:做,当任某职。

例:其父为长安丞——《后汉书•邓冠传》

12、以……为。任命官职。——《史记•李斯列传》

例如:以良为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地。——《史记•留侯世家》

13、守、知:任……太守,任……知县

14、简、简拔:挑选录取

例: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先帝简拔。——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15、引(\):举荐,推举,选拔。

16、出仕:成为仕宦,出来做官。

例: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宋史》

17、通籍:称初作官,意为在朝中已经有了名籍。

例: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杜甫《夜雨》

18 任: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

例: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19 用: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20、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21、权:暂时代理官职。

例:户部侍郎权尚书曹温之女在掖庭。——《金史•列传第六十二》

22、兼:兼职。

例:廷议以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明史》

23、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例: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

24、摄:代理、辅助。摄政。

 

(二)表示调动、改任

1、徙:调任官职。

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新唐书•韦丹传》

   2、调、调授:调动、迁调之意。有时也指升官。

例: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班固《汉书       爰盎传》)  

3、出、出官:一般指被贬谪从京城调到地方,京官外调。

例:乃出温为汝州防御史。——《金史•列传第六十二》

4:换:更改官职。

例:商衡,字平叔,曹州人。授予鹿州洛阳主簿。以廉能换郿县,寻辟威戎令。——《金史•列传第六十二》

5、改:改任。

改太后府卫尉。——《金史•列传第六十二》

6、转:调任官职。

例:(郑浑)转为上党太守。——《三国志•魏书•郑浑传》

7、迁:①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例: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②也指贬官。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三)官员提拔、升职

1、加:①升职。②兼职。

例:赐金帛。加秩二等。——《宋书•隐逸列传》

2、升(晋):升官。加官晋爵。

3、超:破格提拔。

例:帝深遇之,超拜御史中丞——《金史•列传第六十二》

4、擢、超擢:提拔、破格提拔

5、提:提拔

6、甄拔:甄别选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例: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7、陟:提拔。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四)官员被贬、流放

1、左迁:贬职。

例: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2、降(贬):降职。

3、谪(迁谪):官员被降官远调或被流放。

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4、逐(放逐):京官流放到远地。

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5、流:流配或流放罪人于远地。

例:泰芝竟以赃败流死。——《旧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五)免职、辞职

1、罢:免职。

2、黜:废除,免职。

例:王黜狄后。——《国语》

3、免:免职。

例(吕諲)知门下省事,七月,丁母忧免。——《金史•列传第六十二》

4、革、褫(chǐ):革除,指撤职查办。

例: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谢庄《上搜才表》

5、废:废除。

例:炎惧,乃废中宗为卢陵王。——《旧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6、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退休。

例: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0.0670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