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让经典走进生活,不是让经典走向低俗
让经典走进生活,不是让经典走向低俗
2020-05-14 13:47:54 来源:
编辑:徐文静
点赞:0  点击:2  评论:0

最近几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大众文化消费中,传统文化方面的消费也在不断升温。读经、练书法、穿汉服,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另一方面,经典文本的阅读门槛过高,经典文化学习的成本也比较大,这些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如何更为有效地使传统文化传播开来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在古典作品中,文学作品一向是大家比较喜欢的读物。特别是诗词。即便对传统文化不很感冒的人也会对诗词另眼相看。特别是那些经典篇目,几乎人人都能背上几首。因此,诗歌就成了不少人在推广传统文化时用来吸引眼球的利器。

诗词本身是配乐而作。现在虽然已经很难知道古人是如何演唱的,但诗词的韵律、节奏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而且,诗词往往由大量优美的词汇组合而成,这些词汇又往往有相对固定的含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今人对诗词进行再创作。

image.png

今人对古典诗词进行再创作,或者是简单地将诗歌进行翻译,然后配乐演唱;或者对作品的诗句进行部分调整,使之能够适应新谱的曲子,方便演唱;或者完全依靠自己对古典作品的熟悉程度,自己填词谱曲,进行演唱。这些形式或多或少都会保留一些古诗词的韵味,也能够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但是这些形式对创作者的要求也较高。否则出来的作品不古不今,不文不白,听起来非常奇怪。虽然从事此类创作的人越来越多,但优秀的作品却依旧很罕见。也因此,这种方式很难被拿来用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普及。

但诸如喊麦、说唱等表演形式的发展使一些人看到了新的机会。以喊麦为例。喊麦的主要表演形式就是伴着节奏对着麦喊。这种表演形式本身非常小众。但网络直播平台为它提供了优越的传播途径。在最初,这些表演者只是随着音乐喊一些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为了押韵而凑在一起的话,甚至有人用这种形式侮辱他人。但这种表演逐渐得到部分观众的肯定后,表演者开始着手丰富演出的内容。

喊出来的话不需要有什么内容,只要是押韵,能够适应节奏,都可以加入喊麦的内容中。而古典诗词恰恰提供了大量的拥有韵律节奏的诗句。于是大量的诗句被套用进这种演出。

image.png

这几年,喊麦大火,而这种表演方式又似乎可以十分方便地与诗词结合起来。有人看到机遇,于是录制了古典诗词专题喊麦放在网上供人收听或下载。甚至有学校受此影响,用这种方式教学生背诗。看到相关视频的网友纷纷点赞,认为这种才是古诗词融入大众的正确方式。

只是,这种方式真的适合吗?正如前边所说的,喊麦是用伴着一种相对固定的节奏把内容喊出来,只要内容有节奏、押韵就行。因此,喊出的内容往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一个节奏喊到底,音调变化都极小,更不用说有什么感情变化了。

然而诗词能够打动读者,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它的韵律、节奏以及词藻,还有诗词中蕴含的感情。诗词虽然可以用来演唱,但也只有在恰当地表达诗词情感时,才能够赢得大家的欢迎。否则,同样是词组堆砌,又如何会分出优劣?

image.png

诗词本身是让人细细体会其中味道的。但喊麦这种形式将感情摒除在外,听众根本无法去体会诗中的感情,更不可能去理解诗词的意思与诗人的内心。这样的诗词,听着再有节奏也没有什么意义。

再者,不少人在表演时,为了吸引听众,往往会在其中增加一些打油诗式的内容。甚至有人为了博取眼球,在中间掺杂低俗内容。这样的内容推广到中小学,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不需要多言。

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确实面临着不小的障碍。但推广传统文化,是为了使人们能够从中吸取营养。将古诗词或其他经典作品与喊麦结合起来,看起来是让这些作品更加贴近现代,贴近大众。但大家听完之后,除了记几句诗文,记住那个单调的节奏,对古典作品的理解并没有加深。更何况这样的方式,还始终存在着被打上低俗标签的可能。


评论
全部评论

0.1127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