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守塔人"青岛灯塔集团蔡可忠
"守塔人"青岛灯塔集团蔡可忠
2019-12-14 11:35:44 来源:
编辑:蔡则宇
点赞:0  点击:401  评论:0

青岛市徐州商会荣誉会长|"守塔人"青岛灯塔集团蔡可忠


        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是山东省规模大的调味品综合性龙头生产经营企业。 公司始建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前身是青岛裕长酱园,是一家几乎与青岛同龄的百年企业。 一直以来,灯塔始终坚持纯粮酿造的传统工艺,选用优质的高粱和东北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材料,生产出一批批酸爽纯正、酱香浓郁的食醋和酱油产品。在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美味的同时,更保证了食用的安全。 凭借原材料的严格把关,生产工艺的精益求精以及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灯塔酿造先后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 “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等国家和省、市各类荣誉称号数十项,堪称调味品行业的标杆和典范。 灯塔酿造怀真情诚意,用数十纯粮,调百般味道,送千家万户,久盛不衰,成就百年品牌。

  “大家都是企业的主人,只要我们同心协力,艰苦创业,几年后,企业定会好起来,职工收入定会多起来!”他,12年前接手灯塔酿造时这样对员工承诺;12年间,他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12年后,灯塔这个110年历史品牌在他手里又踏上新的征程。


  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可忠,要让百年“灯塔”再亮一百年。

  “油漆工”结缘“灯塔”

  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的新厂区坐落在胶州市杜村,走进厂区,浓郁的酱油发酵香味迎面而来。今年60岁的蔡可忠踱步其中,像打量孩子一般,关注着厂区的一草一木。

  就像蔡可忠因忙碌厂区搬迁而迅速花白的头发一样,灯塔的历史同样有着沉浮的沧桑之感。1897年,德国强占青岛,筑港建埠大兴土木,大批民夫拥进青岛。他们收入微薄,生活极其艰苦,瓜干饼子之外,唯靠咸菜佐食,于是,加工咸菜的家庭作坊便应运而生。1904年,章丘人沙裕福来到青岛,在芝罘路上创办了颇具规模的“裕长酱园”,这正是“灯塔”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后,包括裕长酱园在内的一批作坊被公私合营、改造合并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酿造厂—青岛市酿造总公司。灯塔牌酱油、食醋开始走出青岛,享誉山东,在上世纪80年代,每到过年前,酿造公司门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人们拿着酒瓶、攥着商业局批的条子来打酱油、打醋。

  然而到了1994年粮食市场放开,“灯塔”无法适应市场的风风雨雨,不由自主开始走下坡路: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人才流失。在南方企业和本地小作坊低价产品的冲击下,“灯塔”越走越累。到2002年改制前,1000人的小厂竟背上了巨额的债务,品牌影响力大打折扣。

  那一年,48岁的蔡可忠已是家底丰厚的青岛金北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我1984年从江苏沛县化肥厂下海,从单一的防腐保温工程起步,慢慢拓展到综合性防腐保温工程,经过18年的积累,到2002年时,我公司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具有防腐保温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民营企业,可以说完成了技术和资金的积累。”如今的蔡可忠很少提起过往的辉煌,他自谦地玩笑说,其实在与灯塔结缘前,自己就是个“油漆工”。

  历史就是这样巧合。一个偶然的机会,蔡可忠得知了“灯塔”的发展现状。“在这个转制的当口,接手需要大量资金,风险很大。但我对灯塔酱油从小就有感情,这个除了青啤以外的青岛百年老牌子,百年老字号不能毁,调味品名牌不能倒!老字号的光大或消失是历史和文化的繁荣或缺失,年轻的青岛,不能没有这酿造调味业历史文化的积淀。”抱着这样的心态,蔡可忠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改制后灯塔“重获新生”

  2002年,青岛市商业总公司加大了挽救老企业、重振传统名牌及国有资产退出的改革力度,并开始寻求通过嫁接盘活企业、合资经营等方式的合作伙伴。

  重振老品牌,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冒险精神。2002年9月16日,蔡可忠巨资买下了这个企业,“灯塔”,这个老字号在走过几近百年之后重新回到了“起点”。然而当时“灯塔”的状况是,在册职工1000多人,银行贷款2000多万元,其他债务达8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如果传统企业深层次的结构矛盾不解决,不按照市场的方式运作,必将走向死路。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在册员工1221个人,厂里只有100个上班的,其余的因为开不出工资都回家了。”蔡可忠说,在那时,周围人都觉得他拿下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更何况他是个酿造业的“门外汉”。

  但这就是蔡可忠的作风:做什么行业都要拔尖,都要做最好。对于老员工,蔡可忠进行了因地制宜的安排:能回来的就上班,不回来的也发钱养着 ,通过第三产业又安排了几十个人,还开辟了专卖店,安排老员工创业。

  改制后,蔡可忠十分重视技术升级 。他拿出200多万元,按照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对公司技术中心重新进行了设计、改造,并添置了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先进的化验及检测设备,不但满足了企业自身产品化验、检测需求,还能给相关部门及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另外,企业还对该中心下设的三个生产基地的化验室进行了技术升级 ,使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很快,改制后的效应显现。2004年,“灯塔”以酱油产销量全国第九、食醋产销量全国第五的业绩,双双闯入“全国调味品十强”,2005年又荣膺“国家免检产品”及“中国食醋十强品牌企业”第四名。

  “良心活”:做本分酱油

  不论是现如今的“灯塔”新厂房,还是以前的老厂区,车间里都会悬挂着这样一句标语:质量是我们的饭碗。

  “百年品牌和传统酿造工艺是企业立足的根本。”蔡可忠深知,灯塔改制后的抓手就是实施品牌战略,固守传统纯粮酿造工艺,用品质赢得消费者口碑。

  诱惑不是没有。近几年的时间,酱油原材料连年增加,大豆价格涨了几倍,麸皮价格涨了几十倍。一些调味品酿造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使用替代品,甚至用上了“头发酱油”(用毛发制成电解质水解液)。

  “酿造地道酱油是灯塔品牌的基础,这是原则性问题,是良心问题。”蔡可忠说,其实用替代品做出的酱油比纯粮酱油更鲜,不但能调色,还具备了味精的功能。以代表酱油鲜度的氨基酸含量为例,最高水平的纯粮酿造工艺,也只能使每100毫升氨基酸含量达到1.2毫克,而加入添加剂,使用替代品后却能达到2毫克。

  面临劣质酱油的冲击,蔡可忠也曾苦恼:“好质量的产品很容易被低质产品挤兑,比如我们的香油可以说是最真材实料的,却在一些同行的低价面前束手无策,只能拼着赔本打低价促销保市场!”他解释说,1斤芝麻只能炼4两香油,灯塔用传统方法酿造把成本压到极致也比不过竞争对手,在竞争中很被动。

  不过蔡可忠一直跟员工强调,在采访中也数次提出:咱这就是个良心活,谁都能干好,就六个字,责任、良心、敢当。所以灯塔一直坚持纯粮酿造,就用最基本的大豆和麸皮,而且使用非转基因大豆酿制。

  新厂区:再上新台阶

  灯塔酱油、灯塔米醋、灯塔酱菜……多少年来,这一直是青岛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特别在青岛餐饮界,灯塔食醋的占有率高居榜首,“因为只有青岛的醋调制海鲜最爽口”。不过,这些年发展一直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内部自然增长,发展速度并不快。

  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给灯塔带来了再次腾飞的机会。2011年9月,灯塔新厂区在胶州杜村奠基开工。为了抓工程进度使其完美落地,蔡可忠吃住在厂房,紧跟施工现场,最多的一次连续在厂里住了4个月。

  2013年1月25日,是新厂区试投料的日子。蔡可忠早6点就爬到厂区的一个塔台上,迎着大雪,格外有感慨,作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七律。

  “百年灯塔胶州建,生产规模四十万(编者注:吨,下同),场地面积三十万(平米),要建厂房十六万(平米)。二零一一开工建,一三首月试投产,全体同仁付血汗,再创灯塔一百年!”如此场景下,可见蔡可忠对灯塔的未来充满信心,也可见他的恢弘胸襟。

  7月,炎热的温度并未降低蔡可忠的热忱。“这一套设备1500多万,日本进口的;以前老厂区时700多吨酱油醋的浪费,现在通过新设备回收,实现了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用的德国的技术,超滤反渗透技术,花了六七百万……”蔡可忠边走边介绍,宛如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

  如今,已是山东省调味品行业龙头老大的灯塔,仍在前行。蔡可忠“野心”并不大,他想达成的目标,并不是多大的销售份额和市场占有率,而是让老百姓都吃上安全、放心的调味品,让“灯塔”这个百年品牌继续照亮下一个百年。

江山 德业.png

游金地


评论
全部评论

0.1225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