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清代石碑刻祖训 镶嵌宗祠诫后生
清代石碑刻祖训 镶嵌宗祠诫后生
2019-08-16 16:06:42 来源:
编辑:jialuyao
点赞:0  点击:18  评论:0

天上元的古戏台

这块清代祖训石碑,柯氏后人很受用。

柯氏宗祠门前保留有功名夹

在喧嚣的博罗县城旁边,有一个幽静、风景优美的地方,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天上元(即博罗县罗阳镇天上元村)。当地人说,这个地方原来叫天上园,取“人间的天上乐园”之意。天上元四面环山,层峦叠嶂,溪水环绕,自然生态十分优美。在这里,有一座清代修建的柯氏宗祠,还有博罗县目前唯一留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古戏台。关于古祠堂和古戏台,有怎样的故事?

清代功名夹立于祠堂前

罗阳镇天上元村,果然有天上乐园之韵味。从踏进村子开始,闷热喧嚣就抛到了脑后。凉爽清风拂面,让人精神一振。村里有多棵百年以上的古树,庞大茂密的枝叶如同一把遮阳伞,给村民带来阵阵阴凉。

对于“天上元”的来历,原博罗县罗阳义和中学校长、出生在天上元村的柯继兴介绍,天上元四周地势普遍较低,唯独天上元这里高高隆起且四面环山,溪流环绕,像极了大自然留给人间的一个美妙花园。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园”被错写成了“天上元”,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清顺治年间,一位居住在浙江的柯氏祖先出来闯荡,想在乱世中寻找一处安静之地定居。他先走到武夷,又到了陆丰,随后去到罗浮山附近一带,每个地方都呆过一阵,但始终不太满意。娶妻后,柯氏祖先继续寻找,无意中发现了天上元这个地方,并决定定居于此。柯氏族人开始开枝散叶,时至今日,柯氏一族已有500多人。

天上元村的柯氏宗祠,据说是在清康熙年间修建的,是如今天上元保存最为完好的祠堂。据了解,在客家人习俗中,凡是经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的,就可以在宗族祠堂前竖一根木旗杆,即为考取功名者树旗。在旗杆下方往往会立两块麻石以夹住旗杆,麻石上记载族人考取科甲功名的情况,这两块石头因此也被称为功名夹或功名碑。在柯氏宗祠前的空地上,就左右各立有两个用花岗岩打造的功名夹。或许是年代久远,功名夹上刻的年号、科名已经很模糊,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同治”二字。

石碑记载祖训,后辈受用

在柯氏宗祠里,有一块珍贵的清代石碑。

祠堂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后经过重修。墙上的绘图已看不清,但地面的青砖基本保留完整。最让人惊喜的是嵌在墙上的一块黑色大石碑。碑上刻有数百个金灿灿的小楷字体,每个字不过拇指盖那么大,一笔一划都苍劲有力,可惜的是左下角处被损坏了一小块。今年82岁的柯继兴说,这是清朝同治年间,一位柯氏老祖宗在外游历,学习堪舆之术后回到家乡所立,上面记载着一些祖训,要求柯氏一族盖房子时的注意事项。这块祖训石碑,让后辈们非常受用。

天上元村曾有多座宗祠和庙宇,其中马礤庙还有“四宫一楼”,即关帝宫、文昌宫、大王宫、昌福宫和魁星楼。在抗日战争期间,马礤庙遭到日军焚烧。柯继兴说,日军曾经两次入侵天上元村。第一次是在1938年秋,当时有10多个日本兵走进了村庄,村民正在田里干活,看到日本兵时,他们已走到了眼前。村民吓得半死,但日本兵没说什么就走了。后来了解到,这些日本兵是来绘图的,从天上元村经过。

第二次日军入村开始烧杀掠夺,那是在1941年。村民跑到山上躲藏,日军没有发现村民,就放火烧村。第一个被烧的正是被称作马礤庙的大庙堂。躲在山上的村民见山下房屋起火,非常气愤,拿起手中的猎枪向日军射击。听到枪响,日军不知怎么回事,赶紧跑了。村民返回村里发现,包括马礤庙在内,有10多间民房被烧毁。

古戏台曾一度繁华,今孤零冷清

天上元村曾是县城通往博罗县龙溪镇的交通要道,有一个非常热闹的圩市。在这里有一座古戏台,位于已经荒废的天上元村小学内。天上元古戏台不仅是目前博罗县唯一保留完整的古戏台,也是惠州市少数保留较完整的古戏台之一。

这座始建于清初的古戏台,曾是天上元最热闹的地方。古戏台灰沙瓦面,青砖砌墙。几根方形大石柱分别立于戏台两侧,柱脚为红色石墩,呈鼓型。戏台高约1米,台宽12米左右,进深6米,面积60多平方米。在当时来说,规模不小。戏台后的平墙处,有清代陶瓷矩形方窗,屏后有小房间,是当时演员们的化妆室。

过去,每逢春节、中秋,这里好戏连台,名伶大腕儿轮流登台演唱,观者如潮。邻镇的观众来晚了和戏台隔得太远,宁愿站在远处听也不愿离开。古戏台前有一块偌大的空地,有戏看的时候上面站满了观众,但平时这里也人声鼎沸,这是为什么呢?博罗县文联副主席张根说,古戏台旁边原来就是马礤庙,庙里常年香火不断。加上这里是交通要道,这块空地变成了当时各地农贸产品的集散地。商人小贩云集摆摊叫卖交易,一派繁华景象。只可惜在战争时期,马礤庙的“四宫一楼”先后被拆除,宫楼内所设神像、香案、钟鼓全部遭毁,如今只剩孤零零一座古戏台。

“看戏是我们童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省里的大剧团来这唱过戏,场面可大了。可惜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就再也没有唱戏了。”村里老人回忆道,略显失落。

经过岁月洗礼,古戏台有些地方已经残败,台面都已经腐朽。1985年6月,古戏台被博罗县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拨款维修了古戏台,并用围栏将古戏台围了起来。去年底,张根来探访古戏台时,台前还是绿草如茵。如今野草野花绕着古戏台的围栏连成了一个圈,成为了古戏台的天然护栏。姹紫嫣红的花草与端庄的古戏台,构成别有风味的一幅图画。

礤下潭如世外桃源,传说地下河通东江

天上元四周环山,从山中流出的4条小溪在天上元村汇合,飞流直下礤下潭,形成一个落差10多米的瀑布——— 礤下潭瀑布。

礤下潭地势险峻,溪水自悬崖飞流直下,颇为壮观。此情景在《博罗县志》亦有记载:“山(太平山)东南有洞曰礤下,两山束涧,水悬崖直落百尺而注于潭,有石瓮仰受之,潨然有声”,瀑布“如铺水银,如走雷车”。

在天上元村村干部柯绍兴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礤下潭。峭壁上怪石嶙峋,下方有一个看似很深的水潭,但山中已无瀑布。柯绍兴说,因为礤下潭下方建有一个水电站,上方建起了拦水坝,溪水被拦截用来发电。如今只有在丰水期,礤下潭才会再现瀑布。

果然,在礤下潭上方,出现了一道拦水坝。溪水从礤下潭下方的水电站冒出,奔涌而去。溪水很急,水量很大,河滩上形成了一小块湿地,长满了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附近农家的几只白鸭在水中游动,不时还到草丛中觅食。登上了悬崖顶部,又是一个世外桃源:溪水从山涧流出,在石板上流淌着。石板河床常年经溪水冲刷,如神匠雕刻过一样,形成一个个波浪起伏的坑洼。溪水时而缓和,时而急转,一直冲到礤下潭。

当地村民认为,礤下潭的水是流往东江的。相传很久以前,天上元村的村民用鸬鹚在潭中捕鱼。一次收工时,发现少了两只鸬鹚。村民到处都找不到。没想到两天后,有村民在博罗县城葫芦岭的东江边看到这两只鸬鹚。两只鸬鹚身上的羽毛都掉光了,但还活着。两只鸬鹚怎么会到东江?村民猜测,礤下潭下方有一条地下河,可以通到东江,两只鸬鹚可能从礤下潭误入地下河,被冲到了东江。



评论
全部评论

0.1336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