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畅游五莲——王氏木作艺术馆
畅游五莲——王氏木作艺术馆
2019-08-05 16:46:03 来源:
编辑:牟雯霏
点赞:0  点击:50  评论:0

潮河刘官庄王姓木工世家,自清朝乾隆年间,世代传承,远近闻名。近者为乡亲嫁娶制作家具,远者出周围临近数省,农忙时节耕作,农闲时节服务百姓村民,深受远近邻里农户尊敬。

相传,清同治年间,王氏木工传承人曾应邀到当时的山东巡抚丁宝桢府修建房屋。时至今日,王氏木工历九世传承山东特色木匠工艺。

 

木皮画是以传统木工技艺为基础,以木工边角料、树皮、树棍以及农村废旧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材料,画面构思精巧,材料也是绿色天然。每一块材料上的木纹,每一寸原始而不做作的肌理,都散发出时光的力量,也成了大自然留在王光福老人内心中的轨迹。

以木为笔、去繁存简,借助老人的手,让生命力尽情的绽放,将山川、风月、花草,镌刻在岁月的年轮上。王光福老人不仅从小学木工,而且对画画也是情有独钟。

说起自己的作品,老人非常的自豪而健谈,美丽乡村、一带一路、潮白河畔、田园美景……他创作了许多以时代为主题的木皮画,一片片看似无用的木皮,在独具慧眼的手艺人手中,变成了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展现出无限想象的空间。

 

近几百年来的中国,有两件东西被海外华人视为国粹:一是京剧艺术,二就是古典工艺家具。而打造古色古香的木艺家具,自是少不了各种工具。早些年木工出门干活,干活的家什不能少,无论走到哪里,不管用不用的到,都得带着,时间久了,对这些工具也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工具用顺了手,才能做出满意的家具。所以,木工对工具是非常爱惜的,从来不舍得扔。祖辈传下来的,除了手艺,就是这些工具了。

在艺术馆内的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木作工具,有木锯、刨子、木钻、墨斗等等100余件,有的从祖上流传至今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说起这些老工具的用途,王光福老人很有兴致,很像是在给陌生人介绍自己的老朋友,每一位老朋友高矮胖瘦、优点本领各不相同。虽然这些工具已经完成了自身的使命,但在老人的讲述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当年这些工具伴随一辈辈的老木工四处劳作的场景。

除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艺术馆里,陈列的老物件也很多,有老式家具、手推车、木板凳,还有王光福老人创作的木制雕版春联。木制雕版春联是他1959年创作刻制,农村过年家家户户的对联都要请村里有名望并会写毛笔字的人来写,早些年,王光福老人就经常给大家写对联,后来便跟儿子王岳卿研发了木制雕版春联给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印刷对联。

      看着一幅幅对联新鲜拓印出来,会让人联想到古时的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雕版印刷是中华传统科技文化瑰宝,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如今已是世界级“非遗”项目。

      木制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用力均匀的压到纸张上,字迹就留在纸上了。而从王氏第一代手工木制雕版到第二代对联印刷机,完美实现了手艺人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的相互交融,工匠精神与技艺在发展和变化之中传承与创新。

 

     雕版印刷技艺是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传统工艺共同凝结的结晶,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技术源头。

      工匠精神在欧洲,是象征着瑞士钟表的品质,德国工匠的严谨与准确;工匠精神在中国,表示了航天精神,女排精神,乃至“非遗传承”。王岳卿在父亲的感染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老手艺留住乡愁,把艺术馆建的更加丰富,让更多的人了解数千年来凝结着民族智慧的手工艺。而他的妹妹王熙也用自己方式传承着古老的艺术。

 

     皮影戏被称作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符号,是农耕时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的体现。

     据说,王熙的曾祖父是京西皮影演员,1894年曾进宫为慈禧太后表演。到了王熙父亲这一代,皮影戏没落,但皮影艺术仍旧在王熙的家族中代代相传,王熙也成为皮影戏的传人。

 

     皮影的制作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

     而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皮影的制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皮影是通过传统工艺手工雕刻,也是传统手工艺的一种传承。

     2000年大学毕业的王熙到北京创业,拜80岁的老北京皮影艺术家路联达老师为师,经过10的皮影传承,对皮影艺术雕刻、表演、唱腔、打击乐技术掌握全面,如今已经是北京市“京西皮影”第五代传人的她,打造了全国第一家专业的皮影艺术园区——京西皮影非遗园,并创办了龙在天皮影艺术团,吸收了全国各地的袖珍人,带他们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

      2011年11月,中国皮影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艺术再次受到国际国内关注。

 

     时至今日,王熙在传承皮影艺术的道路了上已经坚持了十余年的时间,她憧憬着,10年、30年、50年后,未来的某一天,走过全国各地的城市,每个人都能像小时候一样,看一场梦中的皮影戏。让我们的后代、子孙都可以看到这传承千载的传统技艺……


评论
全部评论

0.1203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