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江苏南通余西古镇“节孝牌坊”介绍
江苏南通余西古镇“节孝牌坊”介绍
2019-08-01 15:37:41 来源:
编辑:潘晓林
点赞:0  点击:30  评论:0

节孝牌坊

节孝牌坊建造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16)

它是一座两柱单门牌坊,上部层叠的坊顶及云龙纹雕饰,非常精美。坊顶上楣刻“节孝”二字。中层则锈刻着立此坊时的各级官员。他们分别为,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按陈弘谋、江苏学政李因培、江南市政司彰宝、通州知府张宗衡以及同知夏扶云、通判钱朝鲜栋、学政毕擢、训导吕淑茂、史目钱赋。下层刻有楷书“旌表故儒士曹建章之妻郁氏孺人之坊”还清晰可辨,两石柱上所刻对联为“百年贞操冰霜厉,千载徽音日月昭”,以表彰郁氏对亡夫曹建彰爱情的忠贞及对公婆的贤孝。

此牌坊是当时封建社会朝廷及官员对妇女贞节和孝道等传统伦理道德的褒奖。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余西古镇地处江苏东部,位于长江口北岸。海拔6.5米,成陆早于周边,建于唐代,历尽千年沦桑,城墙几废。余西古镇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古名余庆(庆余),因城廓设臵形似龙,又名龙城(地)。始于唐末、兴于北宋,盛于明清,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形成,是古通州东南沿海第一个盐埠,是我国蓝印花布的发祥地。镇内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拥有龙街、精进书院、钱氏牌坊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址,曹顶、柳敬亭、朱理治、曹秀升等众多的历史名人。唐代之后该处因泥沙淤积而浮出水面成为盐城,随着海岸线的东移,余西成为盐业生产经营的一个据点,为防御倭寇的骚扰建成了护城河加城墙的体系。政治经济的兴盛使余西成为地区中城镇,形成了工字型的街道格局和四面环水的龙城概貌。余西人遗存的上百座历史建筑为古镇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气息,南北文化交融的建筑风貌又使古镇形成了文化复合的地域特色,然而地域偏僻的古镇陈峰已久,前景堪忧。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牌坊是与民居、祠堂并列的闻名遐迩的建筑物,被誉为古建“三绝”。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目前,南通仅存的两座清代节孝牌坊都在通州区二甲镇,一座在余西居,一座在袁南居。处于余西古镇龙街中部的钱氏节孝牌坊,建造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花岗石质,单门双柱三楼式,宽3米,高5.5米,座西朝东,庑殿顶式,中楼嵌阴刻“恩荣”二字,中横额阴刻“旌表监生白敦素之妻钱氏”11字,上下横额分别雕刻二龙戏珠和狮子滚球。两柱上所刻的楷书对联还清晰可辨,文为“百年贞操冰霜历,千载徽音日月昭”,相传此联是乾隆二十五年曹雪芹任尹继善总督幕府时写的。坊顶上层楣额刻“节孝”两字,下层则镌刻着立此坊的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弘谋和通州知州张宗衡等各级地方官员。据说此坊还与发生在余西的一个凄婉爱情故事密切相关,这则故事见之于清代南通人杨廷撰写的《崇川咫闻录》。另一张氏节孝牌坊位于二甲镇袁南居袁灶东北街,建造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花岗石质,单门双柱三楼式,宽3米,高5.5米,坊顶部及左右分刻冠以一大二小的庑殿式顶,中横额阴刻“旌表监生熊致恭之继妻张氏”12字,上下横额分别雕刻二龙戏珠和狮子滚球,柱上刻对联一副。此坊后因被汪氏民房砌于中间,“文革”才幸免于难。然而,令人感到蹊跷和不解的是,一直住在张氏节孝牌坊下的一对汪氏姐妹,现年55岁的姐姐汪晓梅和52岁的妹妹汪晓玲至今尚未婚配。据当地老人讲,这对姐妹俩的婚姻与此节孝牌坊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树这个牌坊,女人就要“节孝”,不能出嫁------现在余西钱氏牌坊和金沙镇“江海明珠”成为通州的“名片”。据悉,当地政府已对南通仅存的钱氏牌坊和张氏牌坊这两座清代节孝坊,制定了周详的保护规划,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上一篇 : 柯氏宗亲活动
下一篇 : 柯氏宗亲
评论
全部评论

0.0824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