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
2019-07-29 11:22:20 来源:
编辑:jialuyao
点赞:0  点击:22  评论:0

富春江镇茆坪村,是一个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古村落,自宋元建村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为浙江省第三批历史文化村落。它曾经为连接浙江与安徽的重要通道之一,建筑风格深受徽派建筑的影响。位于村口的胡氏宗祠便是一座气派的徽式建筑。

宗祠在古代是祭祀祖先的场所。胡氏的祖先名叫胡国瑞,为这里的始祖。胡氏系茆坪村大姓,约占村总人口的70%。胡氏宗族原籍安徽,几经迁徙,聚居严州寿昌(今建德大同)富塘村。到了南宋理宗年间,“白云始祖”清溪公从寿昌富塘村迁居至桐庐白云源芦茨村,后以七朝宗公为领头,从芦茨村分迁到茆坪建村安家。寿昌富塘村的胡氏宗族直属安定郡。宋高宗绍兴二年之前,茆坪胡氏先祖胡国瑞被朝廷追封为文安郡开国男,后文安郡胡氏成为安定郡胡氏的一个分支衍脉。胡氏家族自迁入建村七百多年以来,一直以胡国瑞为始祖、文安郡为衍源,传承至今。

胡国瑞(1080年—1132年),字彦嘉,自幼生性聪慧,熟读四书五经,循蹈忠孝礼义,仕途终生,官至吏部左侍郎,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屡建功业。北宋大观三年,胡国瑞被朝廷授为宣教郎,任《九域图志》编修官,书成后改任鄢陵县令。在鄢陵任上,他根除匪患危害,公平买卖,修建水塘,消除旱灾。因治县有功,被召进京城任职。进京后,受宰相郑居中的器重,被荐举为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参与纂修《崇宁日录》。方腊起兵睦州时,他为朝廷出对策,主动以钱粮向导官身份参加平定行动,得到朝廷嘉奖,被授吏部司郎中,进封为朝议大夫。

胡国瑞秉直不阿,任人唯贤,以宽严结合、严而不苛为治理方略,以做善事为己任,赈贫济困,平定地方,平抑粮价,造福一方。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胡国瑞上表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回乡之际,他尽献家财义田,接济乡族贫寒子弟,立义学,择名师教化子孙。同年十一月谢世。

胡氏宗祠又名振德堂,兴建于清乾隆37年(1772年),修于同治壬戍年(1862)。宗祠背山面水,坐东朝西,北侧有文昌阁和凉亭,南侧是一条卵石和青石板铺筑的古道,一直通向芦茨溪。据《桐江胡氏家谱》记载,这条全长约五十华里,从桐庐芦茨埠一直通到浦江马岭头炉峰石的古道,是宋元年间由茆坪村人胡仲仁出资兴建的。五朝门、马岭古道的遗迹尚存,道旁古木阴翳,溪道也整治得整齐干净,清澈明净。顺着古道走上台阶,过五朝门向左拐,来到一幢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前。气派的大门由条石砌成,门额“胡氏宗祠”四个鎏金大字气宇非凡。前有一地坪,围以围墙。宗祠面积1800平方米,三间三进四合式厅堂建筑,砖木结构,双坡硬山顶,粉墙黛瓦马头墙。一进明间三柱,次间四柱,九檩。大门后增一柱,形成双前步,目的是为搭建戏台。戏台上方双重椽,建有藻井,戏台前檐下用6.6米长的花枋,二头以过海梁荷花吊柱与前天井两侧走廊相连。二进地面高出一进0.28米,明间三柱,前双步间置劵棚顶,次间四柱七檩。三进地面高出二进0.58米,明间四柱,次间五柱七檩,前后双步,内五架梁。天井两侧均为二柱三檩的单坡硬山顶走廊。2003年村民集资维修祠堂,基本风貌未破坏。胡氏宗祠布局规整,建筑恢宏大气,雕刻精美,为典型的这一时期的祠堂建筑。2011年,胡氏宗祠被列为桐庐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宗祠历经240余年的世事沧桑,期间屡遭不测。尤其在清咸丰年间,当地村落遭受乱军“聚劫我资粮,焚掠我庐舍,凌侮我子女,杀戮我人民”的祸害。凡遇厅祠庙宇,动辙焚烧,茆坪村的大片重墙峻宇被付之一炬,而振德堂在村民的保护下,除部分物件被损外,祠堂整体幸免劫难。

上世纪80年代,鉴于宗祠的良好位置,村民人口数量日增,宗祠活动场地受到局限的实际情况,村里一度有过拆除重造的意向。在保护与传承的精神感召下,村里做出了一个折衷的改良方案:一是将两个天井用玻璃全覆盖,以保障雨雪天活动时观众免受淋冻;二是封掉大门,将拆卸式戏台封为固定式。其后不久天井就拆除玻璃覆盖,恢复了原样。

进入新世纪,尤其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建设以后,胡氏宗祠的维修保护、开发利用成了茆坪村古村落开发的一桩大事。2013年,村委会、村老龄委及热心村民齐心协力,对宗祠从大梁立柱到椽支瓦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加固工作,还原了祠堂原貌。其后,弘扬农村正能量的文化礼堂、道德讲堂等落户“振德堂”。如今,胡氏宗祠已成为茆坪美丽乡村游的必到之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沿着宗祠外围走,大门前的影壁、斑驳的外墙、窄窄的卵石巷、褪了色的红标语,以及圆拱门、马头墙、翘檐、壁画,无不在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侧门两旁悬挂了好多牌子:“茆坪村文体活动中心”、“老年健康教育学校”、“杭州富春江民生文化博物馆”等,胡氏宗祠在茆坪人心目中,已成了一处凝聚人气的“精神家园”。每到过时节时,这里便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改造后的礼堂,一进为可拆装式戏台,平时台板掀开为大门通道,供人们进出宗祠瞻仰,用时合拢,成为活动演出的舞台;二进为天井,是村民平时聚谈聊天、休闲娱乐的场所,上方高悬“清芬余泽”匾额和清朝皇帝钦赐的“平寇”匾额,两口圆寂缸内的水葫芦、荷花娇翠欲滴;三进为寝殿,上悬象征茆坪“以德处世”精神的“振德堂”匾额,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兼作老年活动室,祭祖、国学堂开蒙仪式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上堂摆着几排课桌椅和一张太师椅,孩童们摇头晃脑诵读《胡氏家训》的情景如在眼前。厅堂前后上下雕梁画栋、虫鱼花草、对联字画无不彰显着昔日的尊荣。大堂内还展示了自明代以来与百姓生活密切关联的地契、税票、钱币、老报纸、斗斛、印糕版等几百件藏品,这些老票证、老物件忠实地记录了市井风情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文脉,正迎合了现代人们的怀旧心理。

茆坪村里还活跃着一支由150多名妇女组成的女子板龙队,曾受邀参加2000年西博会。板龙长152米,由68节“龙板”榫接而成,龙身上的十二生肖、楼台亭阁、西游记故事和桐庐山水风光等彩灯,造型惟妙惟肖,十分精美。清一色的女子队员由彩旗和大鼓开道,跑起阵法来翻滚自如、灵巧多变、柔中含刚,在鞭炮、锣鼓助威下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引得观众连声喝彩。闲暇时,她们便在宗祠里对板龙进行修扎、装饰、上色,翻新后的板龙就放置于戏台之上。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窗口,胡氏宗祠是人们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是心灵栖息的港湾。


评论
全部评论

0.1245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