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寻访泉州好家风】洛江虹山彭氏 :积善成德福有归 隆师重教出俊彦
【寻访泉州好家风】洛江虹山彭氏 :积善成德福有归 隆师重教出俊彦
2018-09-29 09:37:58 来源:
编辑:吴小妹
点赞:0  点击:49  评论:0

开栏语:“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积极倡导“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从古至今,我国流传着大量关于立身、治家、处世、为学的优秀传统家规家训,既煅造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也成为现代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精神源泉。


千百年来,文化深厚、人杰地灵的温陵大地,孕育了大量优秀的传世家规家训。这些家规家训,或散落于民间乡里,或隐含于古厝宗祠,或蕴藏于百姓心中。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优秀家规家训家风的学习与传承中来,发挥其教育教化功能,去影响更多的家庭,为社会文明进步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泉州晚报社与泉州市监察委员会、泉州银行,联合开设《寻访泉州好家风》专栏,旨在通过我们的足迹,为您探访一处处心灵的归处,给您讲述一个个具有地道闽南风味的优秀传世家风及其背后的故事,并充当兼职“导游”,带您在节假日、周末,携家带口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休闲游”和“家风游”,让您和家人在走走停停中领略泉州乡村的美景,感悟海丝文化的魅力,接受优良家风的熏陶。 


洛江虹山彭氏 :

积善成德福有归 隆师重教出俊彦 


  自北宋景德年间迁居洛江虹山,彭氏至今已在此繁衍千年。虹山彭氏先祖十分重视好家风的树立和承扬,将扶危济困、隆师重教、忠孝传家、崇尚勤俭等家训载入族谱,晓谕后世。


  在良好家风的涵养下,彭氏后裔不忘乐善好施,以诗书传家,人才辈出,发展成一方望族。


千年繁衍终成望族

image.png

彭氏家庙曾经过六次较大修葺,保存完整。 

  彭氏始祖篯铿,系黄帝八世孙,相传活了八百多岁,被封为中华寿星。因被封于彭城,后世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大彭国被商所灭后,彭氏后裔向各地迁居,先后在陇西、淮阳、宜春等地繁衍,族人便以陇西、淮阳、宜春等为郡号。虹山彭氏用的是陇西,称陇西衍派。


  据《虹山彭氏族谱》记载,虹山彭氏先祖源自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先祖在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因黄巢兵乱,随王潮过长江南下作战而入闽。886年初居泉州花园头,后迁到城西的南安丰州。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彭枨迁居晋江的中山(今虹山),在瑁峰山下(今白凤村)定居下来,为虹山彭氏一世祖。


  历经千年的繁衍生息,虹山人约有95%姓彭,总人口约1.2万多人,为我省最大的彭姓聚居地。此外,因仙游县与虹山乡山水相连,又有古代开凿的官道相通,所以自南宋景炎年间(约1276年)起,虹山彭氏后裔就频繁移居仙游。据《虹山彭氏族谱》记载,十三世彭连发之子彭杰秀最早从虹山迁居仙游中埔,随后代有虹山族人移居仙游县城、东乡和西乡各处。


  传说彭枨初至瑁峰山下,见这里山脉形似双凤交下,状如栖凤,林木繁茂,祥云缭绕,百鸟飞翔,夜闻石凤啼鸣,遂卜地肇基建宅定居,裔孙重修其宅为祠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彭氏家庙依山而建,五开间三进,为硬山式闽南传统古建筑风格,庄严恢弘,布局严整,古朴精美。千余年来,彭氏家庙历经六次较大修葺,如今主体建筑约4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亩,保存完整。

image.png

家庙前被彭氏族人称为“凤眼”的古井 

  彭氏家庙前两侧有两口古井,相距58米,因祠堂所在位置为凤穴,彭氏族人称其为“凤眼”。有意思的是,彭氏族人彭天津说,他小时候家庙前廊檐上长有笔须草,他常跟小伙伴爬上廊檐玩耍,拔笔须草自制毛笔,一旦摘下笔须草,不出三日“凤眼”清泉就会溢出井盘,屡试不爽。每当此时,乡中老者便会训斥称,这是拔了“凤眉”,故而“凤眼”会流泪,两口井水至今仍清澈丰溢。


十条家训写入族谱

image.png

家庙外面“崇德思源”四字尤其醒目 

  彭氏家庙的门楣、大厅等处随处可见柱联、对联,“祠卜中山地利人和钟灵毓秀,宗肇固始海阔天空起凤腾龙”“支分唐朝历百载,祠占泉山第一家”,道出了虹山彭氏的发源、祖脉;“皇恩浩荡御笔钦题耀青史,瑁岭巍峨名臣赞誉勉后昆”、“唐宋振家声制诰安抚侍郎文武衣冠一堂盛,明清昌炽派尚书方伯都史忠贤节义百世芳”等,则彰显着彭氏一族在人文仕途方面的成就;“先世传家惟忠惟孝,后人缵绪宜俭宜勤”,则是诫谕后世子孙做人要忠孝勤俭。


  虹山彭氏先祖深谙良好的家风家训对一个家族繁荣兴旺至关重要,早在明朝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便修订了十条族训,并将其载入族谱,要求阖族、后世共同遵守。这份记载于《虹山彭氏族谱》的《虹山彭氏祠宇训十款》,十个方面分别是正人伦、尊师傅、谨祭祀、守家业、支门户、敦宗族、恤孤寡、礼宾客、睦邻里、崇勤俭,每一大点都有具体的内容进行释义。这十条家训在孝顺父母、敦亲睦邻、诚信守法、勤俭节约、扶危济困等方面,对族人有严格、甚至严苛的约束。


  除了《虹山彭氏祠宇训十款》,从虹山彭氏世系字行(昭穆),也可以见彭氏先祖对子孙后世的殷殷期望,其十八世至三十七世字行为“秉文子仕宜,恒乔于茂孙,为可仲叔季,永建乃嘉芳”;三十八世至五十七世为“诗书绵世泽,忠孝绍先贤,余庆昌谟烈,发祥益寿年。”与十训一样,都对子孙提出了忠孝传家、诗书继世、积善余庆等要求。



扶危济困造福乡里

image.png

家庙旁的石拱桥为奇特的“子母桥”,立有一方明朝的石碑。 

  古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虹山彭氏的堂号初为“爱贤堂”,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改为“积庆堂”,寓意积德行善恩泽于子孙。扶危济困、积善于里,是虹山彭氏祖训的核心思想之一。《虹山祠宇训十款》对此亦有明确的阐述:第七条“恤孤寡:惟孤与寡,最可抚怜……”;第九条“睦邻里:同居闾里,实吾胞与,喜须有庆,难必相扶……”


  彭氏后裔秉承祖训,乐善好施,历代涌现出了不少造福乡里的乡贤。族谱中有一篇撰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的《积庆堂记》,为晋江县儒学训导林宪所撰。彼时,彭氏族人彭孔异捐钱粮重修祠堂,林宪对彭氏积善于里的族风大加赞赏,在《积庆堂记》内表示:“吁孔异氏,不独以善承乎祖,而且以善教后人;不独以善积于家,而且以善积于里。其积善非浅浅,而余庆殆未艾也……”


  有记载的还有宋淳熙八年(1181年),江南名士、彭枨六世孙彭士映,与僧白昕建龙潭拱桥(今员通拱桥)、玉虹桥,造福乡里,此事《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均有记载。


  此外,虹山有一座桥名为“克食桥”,也是彭氏后裔泽被乡里的见证。古代往来南安仙游,虹山是必经之地,境内有一条山沟小溪,原需借助汀步石墩通行,老幼经过时十分不便,如遇山洪暴发则无法通过。乾隆卅年前后,彭氏二十八世彭必获之妻黄守节到罗溪镇的娘家探亲回来,遇山洪暴发,在对岸等了许久仍无法回家。考虑到小溪时常山洪暴发阻断官道通行,彼时丈夫已去世、独自抚养孩子的黄守节对天发愿:孤儿寡妇,家道虽贫,克己口粮也要在此造桥方便行人。或许其志感动上苍,当即雨过天晴。山洪退去,她平安到家。


  次日,她便在米瓮旁放了一个空缸,每日三餐把自家口粮倒出一部分存下来。等到缸满了,就请来邻里商议,以粮米供膳请大家义工襄助,在小溪上建一座桥。邻里听说她克食造桥,深受感动,遂群策群力,小桥很快建成,该桥被称为“克食桥”。


  良好的家风世代相承,近现代海内外虹山彭氏族裔捐资造桥修路、建学校、建医院、修家庙,并捐资成立虹山慈善会,奖教奖学,扶贫助困,造福桑梓。

诗书传家人才鼎盛

image.png

虹山彭氏以诗书传家为祖训,人才辈出,科甲昌盛。 

  “延师振德,礼遇须隆”,在彭氏十条祖训中,隆师重教位居第二条,此外,虹山彭氏世系字行(昭穆)中,也有“诗书绵世泽”的内容,足见彭氏先祖对教育之重视。农耕时代,在偏远的山村,求温饱已十分困难,但虹山彭氏先祖仍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建造书房、课子读书,有记载书房多达10余家。如今,虹山书房、洋厝书房、黾庵书房等古迹尚在。


  在这一祖训的涵养下,虹山彭氏发展成簪缨氏族,人才辈出,科甲昌盛,仅宋朝一代,官职在七品以上的,便有10余人。彭枨任承务郎,其子彭相龄任福州监仓曹,彭相荣任广州司户曹;三世彭烨任团练节度使,历高州安抚使;四世彭延进和五世彭谦均任承务郎;六世彭朠任南剑州教授、迪功郎;七世进士彭缜任通议大夫、兵部侍郎;八世彭轾任儒林郎;九世彭如高任宣议大夫;十世彭汉湖任遂昌教谕;十一世进士彭卿月任徽猷阁侍制;十二世彭潜任宣教郎……此外,明、清时期也有彭携取、彭毅斋、彭霁雨、彭存德先后任直隶州知州,彭克明、彭长青任州同知。


  虹山彭氏六世祖彭天禄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从虹山“分居莆田北头(即今小横塘)”,其后裔科举衣冠更是称盛一方。

旅游攻略

观百米飞瀑 品红心地


image.png

每年春天,虹山乡大面积的油菜花盛开,成为当地一景,吸引周边游客前往。 

  虹山平均海拔550米,境内山峦起伏,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水资源、林业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75%。好山好水,孕育着好的景致和美味食物。虹山境内有市区保存最完好且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原始森林,有落差近百米的彩虹飞瀑,有景色壮丽的白凤梯田、海拔803米的瑁峰观日以及散落在各角落的闽南古民居……


  从彭氏家庙往南走1公里即是石龙谷生态景区。石龙谷景区是市区海拔最高的森林型公园,集观赏、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谷内覆盖着原生态植被,自然山石遍布,树木种类繁多。此外,景区还开发了空中滑索、旱滑道、射箭、丛林穿越等诸多休闲娱乐项目,其中,最有趣的要数今年6月刚刚运营的高空玻璃漂流。该漂流全长1680米,总落差108米,由高强度高透明玻璃建造,坐在漂流船上,仿佛坐着水上过山车,十分刺激。


  “山有白虹漈,有龙潭,岁旱祷之,雾气升潭中,如虹,三日内必雨。”虹山瀑布海拔高500余米,高低落差近百米。蜿蜒的溪水从断崖上飞奔而下,溅起的层层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美丽的彩虹,十分壮观,瀑布因而得名。当瀑布泻落在石头上,水雾随风飘散,甚至扑面而来,夏日站在瀑布边,会有透心凉的感觉;彩虹环腰,意趣独特。古代著名的方志史学家何乔远游历至此地,有感而诗曰:“红日照大地,飞雪白纷纷;道者偶来此,雷霆殊不闻”。瀑布周围古木参天,有苍劲挺拔的古松木、古樟树等,藤蔓丛盘根错节,林幽谷深,十分适合避暑。


  除此之外,虹山还有两张远近闻名的“名片”——红心地瓜和霜冻芥菜。虹山昼夜温差大,土壤以沙壤土为主,所产的红心地瓜淀粉细腻,含糖量高,甘甜可口,素有“虹山甘薯胜柿饼”的美誉。虹山红心地瓜从明万历年间便有种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白凤村所产为佳。当地人介绍说,最好吃的红心地瓜要等到农历11月以后,不过即便在没有鲜地瓜的季节,甘甜软糯的地瓜干也能一慰相思,清水煮地瓜干,什么都不放,就能让你吃到停不下来。如果你到虹山,刚好碰到有村民在出售,不妨买一些回家试试看。清甜软糯的地瓜干汤,配上香气扑鼻的芥菜饭和皮厚肉香的红烧土猪肉,车途劳累被抚慰得一干二净。

评论
全部评论

0.1142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