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成都王氏家规:穷不丢书德润心 富不丢猪富润生
成都王氏家规:穷不丢书德润心 富不丢猪富润生
2018-04-13 09:26:25 来源:
编辑:panzhiyong
点赞:  点击:48  评论:0

成都王氏家规:穷不丢书德润心 富不丢猪富润生


      成都市郫都区王氏家族,祖籍江苏省吴县。1661年(清朝顺治年间),王氏家族始祖王应升从江苏省吴县搬迁至现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由于人口兴,六世祖兆瑞公迁至现郫都区古城镇水梨村。1857年(咸丰七年),迁至现郫都区唐元镇福昌村。在王氏族人居住的堂屋上方,挂着一块大牌匾,上面写着“两润三多”4个字。“两润”:一是富润生,得以立性命;二是德润心,得以修品行。“三多”:意为多子、多福、多寿。

t013bc576274ae44d.jpg

郫都区唐元镇福昌村王氏族人王万春在简陋的书房中仔细查询书籍资料

      王氏耕读传家的家规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人。虽然族中未出显赫的达官贵人,但也广受地方百姓的推崇与敬重。

王氏家族代有才人出 风骚数百年

      清末民初,十世祖王家骥(字德诚)在家藏书万卷,在自家老宅办起私塾堂,除教育本族人的子女外,还招收方圆几里的农家弟子入学。教后人遵圣人之道,知礼义廉耻,兴荣拒辱思想。

      十代祖公王君槐(字家骥)1922年考入华西协和大学,毕业后曾任璧山县县长,国民政府社会部指导员等职。任县长期间,清正廉洁,为清除县境匪患,政治清明,尽职尽责。

      十一代祖公王大才(字亨久),1947年毕业于成都列五中学。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县武装部任干事,8月为革命双目失明,在四川省残疾休养院休养,自学盲人按摩、盲文,为乡亲服务,教盲文为盲人服务。王大才甘于奉献,爱党爱国,忠于人民,1960年5月被评为全国盲聋哑先进个人,到北京参加了群英会。

      抗战时期,堂王氏兄弟王又才、王亨学,王亨禄在国难当头弃文从军,在父母、兄长支持下,毅然报名参加中国驻印度远征军,赴印度、缅甸抗日。

      王氏家族耕读传家第十二代传承人,王万春,从教40年,平时喜欢收藏历史古籍、写作、钻研本地历史文化。编写过《唐元历史拾遗》《中国民俗志·郫县卷唐元篇》《韭黄之乡生态唐元》《抗战时期的唐元记忆》《为抗战失连七十周年的竹少年》《身经百战八路军志战士——高洪桂》《九年如一日,情系学生安全》《建设西门口卫星城,搞好乡村文化建设》《百善孝为先——在平凡中彰显》等文稿,现正编写20多万字的中国名镇志《韭黄之乡——唐元》。

      王氏家族先后培育了大批人才,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氏家族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有15人考入大专院校,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妇产科专家1人,教师6人,其中2人参与支持道孚县教育工作,1人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学习。

      王氏耕读传家的家风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孙多读书,为社会为国家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评论
全部评论

0.1310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