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冀氏祖孙三知府
冀氏祖孙三知府
2017-03-24 16:29:24 来源:
编辑:jzq508
点赞:  点击:150  评论:

冀氏祖孙三知府

2017-03-17 任军安 辉县市共城文化研究会

冀氏祖孙三知府

明朝末期,辉县冀氏家族,连续走出三位知府,成为当地美谈,为人称颂。他们就是冀国和儿子冀守谦、孙子冀应熊三人。

冀国,字定甫,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出生于辉县冀庄。他的父亲叫冀贵,因儿子冀国有成就,后被赠封为文林郎。他的母亲姓惠,后被赠封为太儒人。他的妻子姓吕,后被赠封为恭人。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冀国考中举人,被任命为直隶(河北省)唐山县知县。他到任后,修筑城垣,兴办社学。当时,唐山一带盗匪猖獗,被派去缉拿盗匪的人,均因害怕不敢前往而逃走。冀国就率领民众前去围捕,并亲自向盗匪讲明政策,晓以大义,劝其将匪首交出来,解散了其他同伙,彻底将盗贼平息了。同时,他积极开展救济灾民,帮助度过饥荒,使唐山的局势很快恢复了安定局面。

后来,当地的行政主管多次向朝廷举荐冀国贤能卓异,遂被提拔为刑部主事。当他离开唐山后,当地的群众为他竖立去思碑,又将其祀入名宦祠,表彰他的功德。

当时,兵部武选员外郎杨继盛,因揭露严嵩贪赃受贿而被严逮捕入狱,同僚的官员因畏惧严嵩,都不敢和杨继盛接近,唯有冀国设法疏通典狱进入狱内探望护理。因此,杨继盛无限感激,手书梅花长歌赠给冀国。一时,很多有名望的人争相传阅,借以题咏唱和甚多,冀国汇集成卷,流传下来。

嗣后,冀国受到朝野上下敬重,改任户部员外郎、郎中。他除奸铲佞,多有建树。不久,冀国就升任为贵州都匀府知府。

他到都匀府上任时,恰好遇上当地的土霸王据险反叛。冀国单车赴会,率将士设计剿平。督府为他请功,圣上给以重奖。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冀国辞去任上的官职,回归辉县故里。回乡后,冀国在城南七里的藕花庄购置水田二百八十亩,并在此定居。后来,此村便改称南冀庄。他还呈请河北分守道霍冀、敖宗庆,将辉县濒河低湿之地全部改为水田,并刻石立碑,推广江南种稻方法。从此,辉县水稻得到改良,成为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他对辉县水稻种植的发展功绩显著。

冀国还积极捐资重修多地的庙院道观。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他资助重修了大佛殿、鹿台山凌云寺,以及石门、老爷顶等地寺院。明隆庆元年(1567年),皇帝恩诏他进阶中宪大夫,他捐资修建了辉县城内“五马坊”。明隆庆四年(1570年),在南冀庄修建了龙王爷庙。

此外,他受知县之邀,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参与了编修《辉县志》工作,担任了校阅。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他无病而逝,享年82岁。被入祀乡贤祠,清康熙八年(1669年),他被从祀于苏门山孔庙,塑像与诸贤春秋配享,立碑纪事。

冀守谦,字汝光,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出生于辉县。冀国的儿子。他自幼遵承庭训,家教甚良,矢志刻苦读书,效法先贤,建立功业。凡遇婚娶丧葬之家,无不给以周济。

明万历四年(1576年),他参加乡试,考取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他又考中进士。

开始时,冀守谦被任命为益都县(今山东青州)知县。在征收税务方面,有权势的宦官肆意横行,阻挠正常的征税工作。前任的官员都因不满宦官势力而遭到逮捕入狱。他上任之后,刚正不阿,常以理法对宦官势力进行驳斥,遂让权势宦官转移往他县,才使一方平静安宁下来,取得了很好的政治声誉。

他随即被提拔为户部主事。一次,他奉命到淮安检查粮食储备情况,这里的衙署就是他父亲冀国奉差所建,也是他幼年跟随父亲在这里读书的地方,人称桥梓(父与子的美称)继美。复差苏松监理换兑,清廉声腾中外。

他又被提拔为真定(今河北正定)府知府,任上更是洁己爱民,造福一方,取得良好政绩,被皇帝召见。这时,他身体正好不适,就抱病前往觐见皇帝。

明崇祯元年(1628年)五月二十四日,由于病情加急,他死于前往京城的途中。灵柩与遗物运归家乡时,只有书籍数箱,并无钱财。一时,朝野上下均被他忠君为国的精神所感动。授中宪大夫。

辉县的地方官员和绅士,因念他居官忠直,上下胥赖,德被一时,泽流后世。于崇祯元年,将他入祀乡贤祠。清康熙八年(1669年),他被从祀于苏门山孔庙,塑像与诸贤春秋配享,并立碑纪事。

冀应熊,字渭公,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出生于辉县。冀守谦的儿子。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考中举人。清顺治二年(1645年),蒙河南巡抚咨送礼部考中知县,因母亲去世,便回家葬母。期间,他发现因先前京城汴梁被淹,河南贡院移置百泉书院时,将孔子十贤诸像迁移露天存放,遂倡议立庙于苏门山巅,崇祀宣圣十贤,有总宪梁云构撰文纪石。

明末清初,因兵荒马乱,县乡均设团练总社长,村村设社长社夫,日久团练不法横肆,欺压良民,为害一方。冀应熊呈请道府,裁撤团练总社长,为民除害。

清康熙元年(1662年),为豁免辉县黄河夫役,与马之奇等联名提出呈请,经层层申报,终于获准,每年可省里费三千余金。当时在百泉涌金亭立有蠲豁黄河夫役事文碑。

他服丧三年期满后,补选为湖广汉川县知县。他的前任曾被土匪攻破城池,焚毁所有建筑。他到任后,训练乡勇,剿灭土匪老窝,修筑城楼、学宫,清理驿递,作养课士。施政有方,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爱戴。离任后,当地百姓为他立有“去思碑”。

不久,他升郧襄荆兴屯同知,调嘉兴府海防同知。为防海寇入犯,不费公款修筑三处城防。湖寇钱应魁聚众为害一方,抢劫朝廷贡物。冀应熊奉命剿捕,擒寇首并枭首示众。著有《平寇辑略》《安澜吟》等。寺门高大庄严,金壁辉煌。他还为崇明岛四大古刹之一的“寿安寺”题写匾额。

在清初的时候,由于张献忠剿四川战乱以后,成都千疮百孔,基本上已经是一片废墟了,当时的四川省府不在成都,而是在阆中。康熙初年,皇帝派冀应熊担任四川成都府知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他来重新建设成都,现在成都很多地名都与他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市中心一带。

他到任后,便与四川巡抚张德地、布政使郎廷相、按察使李霄、成都知县张行、华阳知县张瑄共同捐资重修成都城垣,标志清初成都市政建设在废墟之上重新起步。至今,成都很多地方都还有他的题字。

期间,他先后维修了杜甫草堂、扬雄宅等名胜。因他在成都被视为书法界名人,尤其善榜书,除惠陵前的碑由其题书外,成都城中心的蜀王城正门上有其题写的“天开文运”匾额,字型巨大,每一字的长宽均超过一丈。另外,他还手书了“薛涛井”“万里桥”“昭觉寺”“大慈寺”“罗汉寺”“万里桥”“东周文献苌弘故里”“瑞莲池” “汉昭烈之陵” 等匾额,及《说法堂碑记》、崇义桥的石碑铭记、武侯祠楹联等碑刻。

他还写过一首说明天然气之功用的《观火井》诗:“燃藜偏向垂泉引,钻燧无需取木方。天用活民同菽粟,人将煮井代榆桑。”

除此之外,冀应熊在成都还筑城垣,浚河池,集民众开垦土地,历时十年,百业复兴。尤其农作物种植得到发展,所属农田麦秀七歧,受皇帝币帛赏赐。著有《泰征录纪异》。

他辞官后,在辉县城南七里藕花庄(今南冀庄)定居,别号藕花庄主,除闭户读书外,时常关注民生,并参与当地相关事务。还将诸名公题咏椒山先生所书梅花卷,汇刊成集,求书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为争取百泉河沿岸农户用河水灌田的权利,已83岁的冀应熊,同河道总督王新命、河南巡抚阎兴邦、通省河道俞森、卫辉知府胡蔚先,及辉县知县滑彬等官员,遍历五闸,多方筹划,采用以竹篓载石,拥堵闸口,朝夕积流之法,保证农民灌田,又不妨碍漕运用水。事后,河道总督王新命作《阅百门泉五闸改建石络偶赋》一篇,记述此事经过。阎兴邦、俞森、胡蔚先均作和韵附之。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他应辉县知县滑彬的约请,参与《辉县志》的编纂,担任校正,并为该志作跋。同年十二月三十日,他因病辞世,享年84岁,授中宪大夫。


评论
全部评论

0.1247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