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章得象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章得象
2017-02-18 19:20:08 来源:
编辑:fangfang
点赞:  点击:244  评论:

章得象(公元978年—公元1048年),字希言,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

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及第,历大理评事,玉山县县令,大理寺丞等。庆历八年(1048年)去世,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著有《章文简公诗集》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章得象出生于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士族,长而好学,容貌俊美,为人庄重。章得象及从兄章得一俱称茂才,乡人贵之。

咸平五年(1002年),天下进士贡千数,朝廷遴选取纔三十八人,章得像第其中,号为得才,历任大理评事,玉山县令,大理寺丞等职。

进入仕途

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知玉山县,迁大理寺丞。宋真宗东封泰山时,章得象办治劳剧,以殿中丞签书、兖州观察判官事,知台州。历南雄州,徙洪州。

宋真宗命近臣推荐才德兼备者奏闻,翰林学士刘筠、龙图阁直学士吕夷简、知制诰张师德等,联牍推荐章得象。经召试,被授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入三司度支部为判官,历祠部郎中,改刑部曹,纠察在京刑狱。

京西路水灾,章得象受命前往安抚。回来报称:因麦种被淹,收成无望,请减京畿夏、秋税,并贷粮度荒。郓、濮两州遭水灾的贫困农户,照例处理。

章得象自入仕途,历任州、县地方官近20年,因其为官清廉,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所以农业年年丰收。深受百姓爱戴。

杨亿“称其有公辅器”。同僚问起原因,杨亿说:“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

章得象曾经与杨亿戏博李宗谔家,一晚输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他日博胜,得宗赢金一奁,数日博又输,即反奁与宗谔,与他结识未见其有小人之气,其度量宏廓如此。

章得象任京官,与公卿大臣交往,众皆交口称誉他是“长者”。后以兵部郎中试中书,进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

天圣四年(1026年),章得象迁翰林学士承旨。

景祐三年(1036年),升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

宝元元年(1038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恃势骄横,太后每次派内侍到学士院,章得象总是正色待之,不与交谈。

宋仁宗对章得象说:“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

章得象在中书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宋仁宗锐意天下事,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使同章得象经画当世急务。

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章得象无所建明,御史孙抗数言之,章得象居位自若。既而章十上请求罢免,宋仁宗不得已,允许。

宋太祖赵匡胤规定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宋仁宗破例任用章得象为宰相。初,闽人谣曰:"南台江合出宰相。"至得象相时,沙涌可涉云。

朝廷欲加章得象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章得象辞所加官。又与吕夷简共议,阅良家子补完虚籍,益市马充车骑,都被纳用。

西夏人散布谣言,制造摩擦,章得象暗地里派人潜往,弄清情况,挫败阴谋。不久,吕夷简因病免官,章得象兼任工部尚书。

拓跋叛宋,章得象认为其地偏远,若出兵征战,对宋朝不利,建议按兵不动,以养士气,辽朝与西夏的战争,也随之停止。[3-4] 

晚年生活

庆历五年(1045年),以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为镇安军节度使。

庆历七年(1047年),进封郇国公。

庆历八年(1048年),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未暴感疾,一天去世,诏遣太医驰视已不可。

按惯例,致仕官死后,皇帝不亲临祭奠,然而宋仁宗特别亲祭,把酒洒在地上,很悲痛,赐银三千两治理丧事,进二子一孙官,大女赐汤沭邑,幼女及孙赐服,推叔宗娅者六人

章得象无主馈,嗣且幼,宋仁宗遣中贵省实家赀薄付宗老举不满万金裁俸赐所嬴,并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皇祐中,改谥文简。[5] 

公孩提已自秀挺丱能属文年十二侈袂挟策与密公及从兄得一俱称茂才乡人贵之当时夙儒愿与周旋不以文人行自谓咸平五年天下进士贡千数朝廷遴选取纔三十八人公第其中号为得才

授大理评事知邵武军归化县以斩衰丧不之官服除用大理丞为信州玉山县会东封泰山大臣引公签署兖州观察判官事以办治劳剧迁太常博士通判明州以屯田都官二员外历知台南雄洪三州事

会诏近臣举学优行茂者以名闻时吕文靖丞相谏议大夫张师德联牍言上试学士院以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入三司度支部为判官历祠部郎中赐五品服改刑部曹纠察在京刑狱赐三品服

公自释褐即外迁间关远方几二十年缙绅未甚知者及还游诸公间器就德完一口交誉姿表颀茂所至辄倾坐客视上誾如接下侃如中陶然粹外颓然简照通量含不见崖略天下遂推为巨人长者以兵部部中试中书进知制诰

明年入翰林为学士公于名命得轻重体要进无盈褒退无溢尤至他诏令皆便时制宜使听受施行者徧晓多至数百千篇即本职改谏议大夫以齐衰丧去官有诏夺服号诉不见听累迁为礼部侍郎又兼龙图阁学士俄拜承旨兼侍读学士

摘今验古劝成风德在内外辞禁凡一终星异时与公尝僚或出公下者武相踵为柄臣然愈谦晦无纎芥觖望不为赫赫名自结其澹于进取乃如此视积薪到行不得辈公厮皂尚敢望其藩哉惟大子以为国器可大任

景祐三年乃擢同知枢密院寻改户部侍郎毗燮内机底裹输尽参知协恭大益光明帚曰尔遂相宝元元年以本官拜中书门下平章事边障绎骚老师留屯上所与阅赤白囊按边吏才不肯调兵食止二一枢近裁可奉行

议者谓三公无不统兵独大事有不与知方多故时不容偏任天子尚其言始命宰相兼枢密使仍进公中书侍郎兼工郡尚书公授使让还其官在上前论事或曰旰别白精审无所回忌时天下承平久器蛊末牢兵耗不登

公与吕丞相共议闳良家子数十万补完虚籍益市马充车骑为搜教之法付于军谨修缮之合督于官灭用度之冗谨其财所以悟威常武纡网庇民者成见纳用逡人诛利设君邀隙乃参取饵表阴折敌谋且引阳秋不一足之义权辞约币以一介卓其庭卒得要领归报

会吕丞相病免复以琴官命公遂为上宰搞跋之叛公谓贱地葡战亟弊当自臣今按甲琢出以饱士气既割刈不克振果叩高奴寨泥首就羁裁赐艺贡礼以荒服终大份穷愤兵死贺兰钮其未萌剪其逮飞如公之素

公既久当圃且畏盛浦昼谂夕咨虑烦必伤乃顿首迄迁丞相印诏不许表至十上未得报则迁第待罪天子手诏曰须郊嗣毕更一年乃听公以敦论谆切不敢达然志远名宠

每奏事或独留日隙年侵疾癯言诚哀至庆历五年始得以检校太傅镇安军节度祝相秩郎判其州

七年进封邯圃公明年徒留西雒朝京师遂请老时议以阁任耆畦不应以年为解公执盆固上度不可留特拜司卒致仕赐实俸着命燕兑礼如丞相于是

公年七十一去位之六月乙未暴感疾一日薨诏遣太医驰视已不可为讣闻天子即日幸其第魄酹哀甚赐银三千两他赠萨称之旧制人臣罢退有物故乘舆不临丧又是日当休法从或出沭而诏跸遽引且使走喻二府以殊礼待公意再不视鞠

追赠太尉策侍中进二子一孙官大女赐汤沭邑幼女及孙赐簪X服推叔宗娅者六人公无主馈嗣且幼上遣中贵省实家赀薄付宗老举不满万金裁俸赐所嬴呜呼隐卒褒终宠孤恤私之恩极矣盖公之纳忠也至故报礼也称朝野涕咨谓之荣哀

公兴诸进官于朝其践历大槩着矣至总局如审官审刑太常礼三院尚书都省通进银台羣牧使昭文舘会灵观奉使则再充契丹国使

特选则知礼部贡举权置则南郊礼仪大礼使常兼则集贤昭文二大学士兼修国史绎经润文使皆余切宅阀便蕃烜赫至善状尚多不得详勋阶爵并极本品功臣文四十邑食万户实食三之一

公不喜为皦厉行要以天下中庸自居荐宠士大夫惟力所视无有爱惜苟显于时弗啻己自出与人交久而益亲仕十六官未始有毫发谴咎虽长喙缘颊不敢加非于公不道私不援党家无言利之老室无徼福之祈

在宰府务总纲纪去烦囗临大事从容镇静无遽色亟言见于几微士之辨锐自喜者或上谒有所开说公为陈大体皆语塞自引去至上书过訾宰政天子下其章它辅臣欲讐实所言公第置之无所辩监司绳切州县更约束劾发微密所至纷然

公白其非是时急于吏课一切听之未几议不以为便举皆复故辅政八年章程修明其嘉猷纳之上庶绩付之有司功名势地皆一不处故论者明美公德不能言其所以德彼挈掣可名者果其细耶

公之势生密国梦相者拜于前旁有人曰相而拜台辅也公为省郎杨文公亿属广坐谓公曰希书当为贤宰相闽江南台古传沙合者出相比年遂偾为洲名世賫弼抑天欧然善行草书笔法逎婉时人弆牍秘爱论著文章数百篇雅懿沈郁薄天人之极

其为章惠太后册上最称善奉诏撰御书梵字后记补衍宏丽文林韪服噫天与善人旧矣又曰仁者寿挟二必然之理与公之啬和不能亢有定之数使登期颐固所谓不尽信而难谌者哉

古之遭时君必终始自托然始未尝不隆而后稍薄也如公叠宠蕃数存无比而殁有加焉易名之日太常谥曰文宪

公讳得象字希言姓章氏世家泉州高祖仔钧仕闽为建州刺史遂居浦城其夫人练氏有智识仔钧尝出兵二将後期欲斩之夫人救之得免二将後仕南唐为将攻破建州时仔钧已死矣夫人居建州二将遣使厚以金帛遗夫人并以一白旗授之曰吾屠城夫人植旗于门吾以戒士卒勿犯也夫人返其金帛并旗弗受曰君幸思旧德愿全此城必欲屠之吾家与众俱死耳不愿独生二将感其言遂不屠城君子知其後必大母尝梦登山遇神人授以玉象及生复梦庭积象笏因名得象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归化县稍迁直史馆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为翰林学士进承旨景祐三年拜同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以户部侍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仁宗谓曰先太后临朝羣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丽故大用也元吴反命兼枢密使明年拜工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陈州封郇国公徙河南府以疾引年守司空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太尉侍中谥曰文宪後知制诰王洙言公谥同周公改谥曰文简公性简重在翰林十二年怡然自得章献后尝遣内侍至院必正色严待之未尝交一言居相位八年亲戚子弟皆抑而不进陕西用兵公与吕丞相晏尚书杜正献范文正富郑公递相秉政吕公旋薨晏杜范亦去位而公为相如故卒以老辞位云东都事略

人物评价

苏轼:章文简公楷法尤妙,足以见前人笃,实谨厚之馀风也。

欧阳修:世言闽人多短小,而长大者必贵。郇公身既长大,语如洪钟,岂出其类者,是为异人乎。

脱脱:殊、籍、随、得象皆起孤生,致位宰相。籍通晓法令,随练习民事,皆能用其所长。然籍终至绌免,随数遭谴斥,何其才之难得也。得象浑厚有容,殊喜荐拔人物,乐善不倦,方之诸人,殊其最优乎。[6] 

何乔新:章得象正色以待内侍,终位台鼎,二人之正直同,而其祸福异者,是葢有命焉,非内侍之所能为也。世之君子畏利用之祸而献謟,以阿之非知命者也。觊得象之福而危言以鬬之,亦非知命者也。惟尽其在我者而顺其在天,则节全而名立,斯为之君子。

宋祁:①呜呼,隐卒褒终,宠孤恤私之恩极矣,盖公之纳忠也,至故报礼也,称朝野涕咨,谓之荣哀。②在宋四世帚功,极炽显显,有郇实相而济,羗酋惽怓,弄兵不朝,赤子恃铺,亢父取骄,公为国谋折箠,不笞待其瘅饥,委命自归,鬼方窥罅不情以诈,公屈其锋,建言一赦,朝遣单车往喻,厥庭挠酒不喻卒,复尔盟二陲休宁,时公之功薰以太和物伙岁丰遂安元,元以揉万邦乘车,晖嘽高牙言,言公有文武之翰之藩,既老而传顿首乞身天子有命,尔作司空弗职囗劳安,啬而冲公有阴德大济于时,宜永斯年乃不期颐,六飞骏骏厥第是临裨衣丰貂,既襚乃廞贲柩荣终谁克之如本,公忠劳感会有初降体颖滨大宵无晨,孰襄厥事若子,而孙下有千载追慕如仁。

赵祯:①器怀中裕,风度外高,遍历仕涂之华,雅通治道之要,自进登于宰席,仍总决于枢庭,有经远之术可以怀异俗,有厚生之功可以阜齐民,方隆嘉靖之风,益赖耆明之德,而乃慎持谦节,确避宠名,既谅由衷之言,莫留俞往之命,俾将牙之分阃,仍相绂之仪朝,虽徇雅怀,岂忘厚遇,于戏,义形许国,固出处之一心,材足济时,自文武之兼用,勉绥贤履,茂对邦休。②章得象醇深而庄重,宽厚而刚方,学问高明,潜天人之极致材器宏远,备文武而咸宜自结眷知,荐历华要宜叅陪于机务,其懋着于忠勤,以儒术之渊源达兵家之形势,智谋深博可以运筹惟幄之中,声誉骏隆可以折冲庙堂之上。

家族成员

宋有清忠肃艾之相曰章公讳得象其先齐太公裔封于鄣去邑为章氏侨徙不常后为武甯望姓曾祖仁嵩仕李升为驾部郎中以公故赠太师中书令曾祖妣杜楚国太夫人祖士廉汀州寗化令赠太师中书令祖妣周齐国太夫人考敻志耿介以儒术发闻不乐进取姻友数请强与计偕试礼部一不中即谢去盘桓家食以天爵自终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密国公妣张氏秦国太夫人世烈前光幽而后融委报于公

前夫人张氏未及公显故君清河县后夫人杨氏偕公贵故国于郇息男五释之终大理评事约之终光禄寺丞介之终太常寺太祝皆以学自立数射策与诸儒确世称其才延之大理寺丞公得谢特赐绯袍银鱼修之大理评事皆俨然在次号脊如礼约之子元方大理评事以盛德后羡庆委祥且复大不疑云息女五三夭子室次适太常寺太祝陇西李上卿封永昌郡君上卿今枢密直学士给事中昭述之子季尚幼从子隐之公素所爱教实有遗命相二子治丧于是命合龟策合内外姻与谋以秋九月某日克葬公于许州阳翟县三封之原以二夫人附初母夫人捐养京师命不还葬于是作新茔乃令异位同域庶公之志

祖先

高祖:章仔钧,武宁郡开国伯、忠宪王,北宋年间,追封琅琊王。

曾祖:章仁嵩,驾部郎中、北宋年间,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燕国公。

祖父:章士廉,大理评事,汀州寗化令,北宋年间,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密国公、宋都御史。

父亲:章奂,北宋年间,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密国公。

长辈

伯父:章康,北宋年间,赠殿中丞。

叔父:章叚,浮梁主簿。

章世宁,北宋年间,赠大中大夫。

章世渥,仕将作监主簿。

堂兄

章得一,进士,太常博士,乾化令,知江西南安军。

章得贤,北宋年间,赠司农少卿。

章得瞻。

章得仁,泉州团练使推官。

章得仪,秘书省校书郎。

章得臣,建州推官。

章得舆,仕将作监主簿。

侄子

章柬之,中散大夫、光禄寺卿。

章隐之,以太常寺太祝知明州昌国令、尚书户部员外郎。

章拱之,驾部员外郎。

章望之,授秘书省校书郎、监杭州茶库除佥书、建康军节度判官,不赴,以光禄寺丞致仕。

章正之,秘书省校书郎。

章申之,秘书省校书郎。

儿子

章释之,大理寺评事。

章约之,光禄寺丞,北宋年间,赠中散大夫。

章介之,太常寺太祝。

章延之,大理寺丞,虞部员外郎、升驾部郎中。

章修之,大理寺评事。

孙子

章君杰,钦点翰林待诏。

章有道

章君钦,奉礼郎、太常寺丞。

章元方,承议郎、历大理评事、殿中丞、朝请大夫、仓部员外郎。

章仲方

章正方,太庙斋郎。

章叕方,太庙斋郎。

章世方

章文方,大中大夫。

章嗣方

章绍方

章承方

轶事典故

庆历间富郑公、韩魏公俱少年执政,颇务兴作。章郇公位丞相,终日默然,如不能言。或问郇公:“富、韩勇于事为何如?”曰:“得象每见小儿跳踯戏剧,不可诃止。俟其抵触墙壁,自退耳。方锐于跳踯时,势难遏也。”后富、韩二公,阅历岁月,经涉忧患,始知天下事不可妄有纷更。而王荆公年少气盛,强项莫敌,尽取祖宗典制变乱之,二公不可救止而去,始叹郇公之言为贤也。

章子平言其族祖郇公初宰信州玉山县以忧去服除再知玉山县带京债八百千赴任既而玉山县数豪僧为偿其债郇公作诗谢其僧僧以石刻流布四方而时无贬议者玉山有举子徐生郇公与之游尝过生生置酒酣郇公作诗书於壁曰村醪山果簇杯盤措大家风总一般今日相逢非俗客凭君莫作长官看魏野东轩笔录 
  章郇公守洪州因尝宴客掷骰赌酒乃自默占如异日登台辅旣成贵采一掷得佛面浮图遂缄秘其骰至为相犹在吴会能改斋温录并见江城旧事 
  章郇公作正字曰寒食与丁晋公会博胜且厚丁翌日封置所负银数百两归公明年寒食复博而郇公郊负於丁丁督索甚急郇公出旧物以偿之而封缄如旧麈已昏垢丁大服其量同上 
  河东阙漕使章郇公言文彦博有名称吕许公曰可召来面询之召至堂上许公不交一言但睥昵不已及退许公叹曰此大有福人何所任用不可遂自殿中侍御使差委不十年出将入相言行录见山堂肆 
  壬戌五更雪打篷平明出别郡官望庐山已横白练欲解去而南风作章得象游落星诗曰来游未尽登临兴且喜南风阻去船殆为予设周益公归庐日记 
  章郇公知陕府有诗云虽拥千兵心不乐却嫌官重少朋俦官承则崇贵椽属趋承宾客造请谓少朋俦心不乐者岂以等威有间无通心曲者乎周辉清波杂志 
  仁宗天圣七年正月戊辰翰林学士章得象权发遣开封府事时命龙图阁待制王博文代陈尧佐而博文按真定狱犹未遂也得象在开封府才二十七日性仁柔惧有寃滥命侩就第设七昼夜道场以禳之通鉴长编 
  杨公大年尤负藻鉴在翰林日兴章郇公共事尝言郇公异日必作相己所不及吴处厚清箱记 
  景祐四年十月乙未同知枢密院事章得象言开封府进士章仲昌臣乡里疏属实无艺业近闻讼诉发解不公事请牒归其家从之通鉴长编 
  章郇公在翰林十二年当刘太后时人多徼幸以希大用公乃中立不倚晚迁承旨最为久次及副枢李公谘卒公始代之时有亲吏闻命旣径造斋阁报庆公厉声曰无妄语乃叱出之能改斋漫录 
  章郇公初入枢府以所赐鞍绣文疏畧命工市别绣之既就来上视其花乃宰相所用不旋踵遂大拜同上 
  章郇公在中书欧阳文忠公初自夷陵县令贬所回复舘职通判滑州以书与公求一郡公答之无可意文忠不悦俄而擢知谏院一年中历正字直龙图为学士河朔都转运文忠始服公非卖恩者同上 
  章郇公虽闽人然其为人厚重少时有相工知人贵贱公父以兄弟见之相者曰中有一人大贵公就位舍去不复问公弟从之不已父曰所谓贵者谁也相者曰舍去者是也後以侍郎为参知政事吕许公薨遂秉政蘇辙龙川别志 
  庆历中石守道进德颂其序云皇帝命章得象晏殊为丞相又除蔡襄为谏官天地人神昆虫草木无不喜跃节录高晦叟珍席放谈 
  章郇公得象与石资政中立素相友善而石喜诙谐尝戏章云昔时名画有戴松牛韩干马而今有章得象也世言闽人多短小而长大者必为贵人郇公身既长大而语声如钟岂出其类者是为异人乎其为相务以厚重镇止浮竞时人称其德量欧阳修归田录 
  庆历三年五月辛巳上谓辅臣曰自春夏不雨岁时失望盖朕不德所致但日於禁中蔬食精祷引咎而已章得象曰陛下奉天忧民至诚如此臣等备位衡弼不能布宣善政以召和气而过贻陛下之忧上曰朝廷细故朕与卿等未尝不留意惟民间疾苦尤须省察有以利天下者必行之卿等其务公心咨访以答天意通鉴长编 
  庆历三年上再赐手诏曰比以中外人望不次用卿等今韩琦暂往陕西范仲淹富弼与宰臣章得象尽心国事毋或有所顾避其当世急务有可建明者悉为朕陈之范文正公年谱 
  庆历四年四月己亥上谓辅臣曰上封者以河东刍粮不继数请废麟州其利害如何章得象对曰麟州四面蕃汉皆为元昊所掠今野无耕民故一路困於馈运欲更其寨徙其州少近府州以省边民之役上曰州不可废但徙屯军马近府州另置一城亦可纡其患也乃命右正言知制诰欧阳修往河东与转运使议之同上 
  章郇公在私第子弟有夜叩门禀事者公曰若是公事明早来待漏院理会若是私事旣於堂前夫人处禀覆在中书一日坐处地陷徐起使人填之不以为怪家人闻之甚忧及公还家亦不言至晚公与弟虞部者对饮虞部问公今日闻中书地陷是否曰中书地陷何干汝事竟不言前辈大牴有此气象卒乍摇撼不动杨龟山杂著 
  庆历中韩范富执政日务兴作时章郇公为相张文定因往见之语以近日诸公颇务兴作如何郇公不答凡数问之曰得象每见小儿跳掷作戏禁止不得到触着墙自退耳方其举步时势难遏也未几三公悉罢文定尝曰事不可竞古谚曰迟足疾疾足迟斯甚有理当其盛衰之际不劳力而成不劳虑而行理之常也闻见近录 
  张文定尝云在翰林时当章郇公致政麻命下同宋景文往贺之因语之曰昨日宣召受旨上眷遇之意甚厚何遽谢事也郇公曰不可待不厚时引去也又曰亦恐更耄年则忘了矣文定与景文相顾而笑退而相语曰是何言欤何忘之有及老矣乃知郇公之言为然盖在得之时与夺每为思虑所惑不若少时能断故孔子所以戒也同上 
  章郇公庆历中罢相知陈州舣舟蔡河上张方平宋子京俱为学士同谒公公曰人生贵贱莫不有命俱生年月日时有三处合者不为宰相亦为枢密副使张宋退召术者泛以朝士命推之唯得梁适吕公弼二命各有三处合者张宋叹息而已时梁吕皆为小朝官既而皇祐中梁为相熙宁中吕为枢密使皆如郇公之言东轩笔录 
  庆历七年十一月戊申加恩百官镇安节度使同平章事章得象封郇国公八年二月已卯守司空致仕遇大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月给见俸春冬衣比太子少师六月丙申卒故事致仕官乘舆不临奠帝特往奠之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通鉴长编

上一篇 : 郑义门玄麓山
下一篇 : 夏邑人章洪奎
评论
全部评论

0.1294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