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关於第六代嫡传亲属的称谓——18代嫡传亲属的称谓
关於第六代嫡传亲属的称谓——18代嫡传亲属的称谓
2017-02-15 23:44:37 来源:
编辑:fangfang
点赞:  点击:8  评论:

江西  包慧良 王令策 

去年,我们就写好了关于第六代嫡传亲属称谓的文章,并且发给了包公网,只因觉得写得不够理想,马上又请包公网暂缓刊出,谁知一拖将近一年。今觉得改得还可以,故借三大网站刊出。

众所周知,五代同堂时,辈份最高者被尊为高祖,辈份最小者被称作玄孙。至於六代同堂之时,最小一辈和最高一辈之间的称呼,则由於六代同堂的现象较为稀少,故知者甚少。虽说是少,但是否就意味着没有这种六代同堂的事情出现呢?请看有关报道:

据《重庆晨报》报道(约在2006年秋冬之间):重庆市有位年逾106岁的老太太,已经是六代同堂了。这位老太太可谓是长寿之星,有福之人。但是,这位老太却遇到了绝太多数人难以碰到的“麻烦”事,就是不知道如何称呼从自身往下算的第六代晚辈。

六代同堂的事情是否仅此一例呢?并非如此。

2010年12月28日《海峡都市报·晋江百岁老人过寿六世同堂》一文亦曾报道: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奶奶叫“太奶奶”,那爸爸的太奶奶该怎么叫呢?掰着手指左数右算,想了一会儿,有人迟疑地说:“叫太太奶奶吧?”昨天,在晋江东石潘山村,许乌瓦老人百岁大寿,六世同堂120人齐聚,怎么称呼老寿星,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呢!……因为太多代,小孩子都不懂该怎么叫了。

中新网2012年4月8日电: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第二高龄、新竹县最长寿的人瑞徐温绸妹上月底过世,享寿113岁……现在最年轻的是才刚出生的第6代“来孙”。

《重庆晚报》又於2012年9月23日以《百岁老人过大寿,六世同堂百馀子孙拜寿星》为题报道说:昨日,沙坪坝区歌乐山上一户农家乐热闹非凡。原来,瞿帮贞老人百岁大寿,六辈人齐聚一堂……一位宾客提议上网查。年轻一辈纷纷掏出手机查询,原来第六代应该叫曾玄孙。

再据江西的《江南都市报》2012年10月25日A22版报道:江西奉新县宋埠镇天宝村杨汗清老人102岁,也是六代同堂……曾玄孙仅有2岁多。

这样看来六代同堂的现象,在现实中虽属罕见,可也不少。据此推测,实际生活当中应该存在着不少六代同堂的大家庭,只是由於种种因素,没有被媒体关注和及时报道,或者说虽然有人注意,可这些长寿之星多生活在农村,在偏僻之处人们往往因各种原因,不知道如何称呼。在阅读上述几条报道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便是唯有台湾的媒体在报道当中,对自身往下算的第六代晚辈的称呼是正确的。

重庆106岁的老太太的事情一经媒体报道,关於如何称呼从自身往下算的第六代晚辈的事情,着实热闹了一阵子。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就是作为第六代的晚辈也不知道如何尊称从自身往上算的第六代长辈。於是,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能见到从自身往下算的第五代就不错了,不可能见到从自身往下算的第七代和第八代的。所以,六代同堂时第一代长辈称从自身往下算的第六代晚辈为“玄玄孙”就可以了。

但实则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任何亲属之间的称呼都是自有其来历的,万万不可随意凭想象而增加一个“玄”字以替代古已有之,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称呼。六代同堂的家庭确属罕见,如果仅仅用增加一个“玄”字的办法来解决,这可能是某个地方上的习惯叫法,但还不能让称呼显得简单明了。既没有根本解决,更不是在全国范围内大家都认可且能通行的办法。那么每逢这种现象出现时,我们总不能称从自身往下算的第七代为“玄玄玄孙”、称第八代为“玄玄玄玄孙”吧。如果可以照此法添加“玄”字来称呼,不仅显得拗口、累赘,而且开口叫的时候也会显得比较笨拙,同时更不符合亲属称谓简洁、明了、易记的要求。设是,如果是九代,乃至十代同堂,那究竟应该如何称呼呢?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解决了己身上下九代直系亲属称谓的问题。只是由於日常生活当中甚少出现六代以至更多代数同堂的现象,加上对传统典籍接触不多,我们才会觉得比较陌生,乃至一旦遇到此类问题之际,就会显得棘手而一时难於措辞罢了。

2004年,我们开始续修族谱。在修谱实践中,经常会接触到关於直系亲属之间称谓的问题。比如老谱中对高祖之父尊称为“太高祖”,这可能是我们南丰地面上的习惯称谓,如果按照前面所说的在“奶奶”前面加“太”字的办法来解决,从自身往上算的第七代就要尊称为“太太太高祖”吧。如果七代同堂,直系亲属的称谓就变成念绕口令了,如果再多一代,那就“太”不清楚了。在当今社会以及以后的年代里,一家之内的确难以遇到六代同堂的事情,但在一个家族特别是一个大家族同时修谱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六代、七代,甚至八代、九代同时在世的现象。例如我们在八修《盱江包氏族谱》的时候,就遇上了十一代人同时上谱的事情,在纂修《太原王氏族谱》的时候,就碰到了九代人同时上谱的现象。如果按照前面的说法,如何称呼晚辈以及如何尊称长辈就成了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了。

为解决这个六代以上同时修谱当中出现的称谓问题,我们从典籍当中收集到了十八代嫡传亲属的各种称谓,并列於下面,以备人们修谱时之用,其相对应的关系是,自本身而上数。

第一代称父(自称子),第二代称祖(自称孙),第三代称曾祖(自称曾孙),第四代称高祖(自称玄孙或元孙),第五代称天祖(自称来孙),第六代称烈祖(自称晜孙或昆孙),第七代称太祖((自称仍孙),第八代称远祖(自称云孙),第九代称鼻祖(自称耳孙)。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有些嫡传亲属称谓的顺序,会因出处不同,在排序中的位置也不相同,比如“耳孙”,就因出处不同,在不同的典籍中就有不同的排序。《尔雅·释亲》说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同“昆”)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而《类篇·耳部》则称:“昆孙(即晜孙)之子为耳孙。”所以,唐初学者颜师古说:“耳孙,诸说不同。”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耳孙”这个称谓,我们认为比喻得非常形象。“耳”者,是自己眼睛看不到五官之一,在“孙”字前冠以“耳”字,当是喻指自己无论怎么想见也见不到的晚辈孙子。一般而言,耳朵旁边的东西,自己是看不见的,只有别人才能看到,既然如此,自然就含有遥远的意思。所以,也有以“耳孙”泛指远代子孙的说法。对此,我们不能不感叹汉语言的表现力相当强大,比喻得非常恰当,也非常形象。直系亲属的称谓还有其他说法,如将“玄孙”称之为“元孙”,据说是避康熙之名“玄烨”的讳而改称为“元孙”的,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的话,说明这个称谓的出现应是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八岁登基、成为皇帝之时,即公元1662年才有的事情。关於“天祖、烈祖、太祖、远祖” 这些直系亲属称谓的排序,据说也有因出处不同,在排序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的现象存在。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多采用《尔雅·释亲》中关於直系亲属的称谓。例如前引台湾《联合报》的报道中“来孙”一词,就是来自这部典籍的。

既然知道了如何尊称从自身往上算的第六代以及六代以上的男性长辈,自然也知道如何尊称从自身往上算的第六代及六代以上的女性长辈了。

附:18代嫡传亲属称谓

鼻祖、远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已身、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昆孙]、仍孙[礽孙]、云孙、耳孙

2013年10月1日 


评论
全部评论

0.0906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