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敖氏祠堂:可曾见证海棠飘香
敖氏祠堂:可曾见证海棠飘香
2017-02-15 22:29:16 来源:
编辑:fangfang
点赞:  点击:106  评论:

(原标题:敖氏祠堂:可曾见证海棠飘香(图))
敖氏后人向记者介绍敖氏祠堂的花窗。

敖氏后人向记者介绍敖氏祠堂的花窗。 记者 申晓佳 摄

  提到荣昌,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荣昌猪、荣昌陶等特产。然而,荣昌在史书的记载中,还曾盛产海棠。在清光绪年间的《荣昌县志》中,更是用“百里芬芳风遍拂,一亭浓淡雨初守”的诗句来描绘一处名为“棠堰飘香”的景点。

而这处景点就位于如今的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附近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敖氏祠堂,曾见证当年的海棠美景。敖氏族人明代就来到荣昌,可是祠堂却是清代建的,他们的族训中,也隐藏着奥秘……

敖氏祠堂是否就在“棠堰飘香”的古景点旁,祠堂究竟建于何时,族训中隐藏着怎样的玄机?近日,记者来到吴家镇,探寻敖氏祠堂的秘密。

敖氏祠堂旁边曾盛开海棠花

敖氏祠堂位于吴家镇双流村,如今被“夹”在几座农家小楼之间,附近是吴家镇的蔬菜基地,哪有一点海棠花的影子?

这是怎么回事?吴家镇宣传委员兰兴奎介绍,“棠堰飘香”是清康熙年间荣昌的文人们集体评出的“荣昌八景”之一。海棠花没有香味,但县志中记载的海棠却芬芳扑鼻。

光绪年间的《荣昌县志》中这样写道:“海棠堰……或云在吴家铺……堰有香霏阁……”其中的“吴家铺”就是现在的吴家镇。

而在清光绪四年修订的敖氏族谱中,也能找到相关线索:族谱记载,荣昌敖氏家族定居于昌州江北嘴海棠堰(今荣昌县吴家镇双流村),并修建祠堂。如今,海棠花已消失无踪,敖氏祠堂却留存了下来,成为当年胜景无声的见证。

敖氏族人两次修建祠堂

走近敖氏祠堂细看,祠堂的门楼只剩下一半,戏楼也基本坍塌。兰兴奎告诉记者,由于年久失修,敖氏祠堂损毁较为严重。2013年,荣昌县政府已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维修管理。

值得庆幸的是,祠堂内部保存相对完好。正殿立柱旁有雕花撑弓,镂空雕刻二十四孝故事。厢房的木窗采用镂空窗格,立体雕刻的梅花、桃花等镶嵌其中。东厢房内的屋梁上,“光绪二十年甲午岁孟春月”等字样清晰可见,清朝建筑风格十分明显。

“我们的祖先明代就到荣昌了。”专程赶来的敖氏后人敖平虎介绍,敖氏在明朝初年就从江西入川,并选择荣昌定居。

那么,敖氏祠堂究竟建于何时?敖平虎说,族谱中记载,敖氏族人曾经两次修建祠堂。第一次是在明代定居于荣昌后,第二次则是在康熙年间。因为明末战乱,敖氏家族曾远走贵州,至清康熙初年方返回荣昌,重修战火中被毁的宗祠。光绪年间,族人集资对祠堂进行维修,并留下了房梁上的字样作为记录。
   族训关键在踏实做人“我们的先祖不但来得早,还定下了好的规矩!”敖平虎告诉记者,敖氏族训中的“奥秘”,关键在于踏实做人。

记者看到,敖氏族谱中明确规定,要重视家族和睦、正本清源。“勤能持家,俭能守业。族人不走读书之路则踏实耕种”,“娶媳妇不计较嫁妆多寡;嫁女儿不索丰厚聘礼”。

敖平虎介绍,仅在吴家镇,就有7000多名敖氏族人,在全国约有30多万名敖氏族人。多年来,族人除了传诵族训,在生活中也尽量遵守。每年春节、清明节时,从各地归来的数百名敖氏族人也会集中到吴家镇上的敖氏祠堂,祭拜先祖,共话家风。

小贴士

沿成渝高速公路行驶约1.5小时到荣昌县城,随后沿S206行驶约35公里,再沿顺河路行驶1.7公里即到双流村。当地美食有荣昌猪肉、荣昌卤白鹅等。


评论
全部评论

0.0820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