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桐城金乡谱序二则
桐城金乡谱序二则
2017-01-10 16:10:51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12  评论:

安徽桐城桐陂趙氏譜序

莫爲之前,雖美不彰,莫爲之後,雖盛不傳,是美盛之由,莫不系乎人爲之矣。

吾族先世,肇自燕山,宋南渡時,避亂抵涇,文卿公雅愛山水,遊青陽九華,轉桐城老洲,見山川形勝,以爲可家;遂築室于牛頭山下,鷂石村上,名曰趙家園,卜葬於斯,此桐陂發祥之始也。傳五世,因元末衰亂,盜賊擾攘于石灰河六百丈之間,徙居桐城諸市巷,而族已日繁,遂紛紛散處於金神墩、大龍山、義津橋、錢家橋、趙家樓、雙河阪諸處。

十世柱野公,以解首成進士,筮事比部,旋擢諫垣,歷任太仆,出撫貴州,名位烜赫盛矣。乃以衰老退歸林下,顧念先世無祠,祖宗之靈爽無依;譜因火焚,支派與親疏莫辨,始建祠堂,纂修宗譜,以是有爲之前者矣。自此譜牒,經乾隆續修,道光增修,光緒重修,均屬露公支下,而霄公一支未與焉。

迄民國八年己未春,觀察粹然叔,回桐省墓,念及祠堂毀失,譜又歷年已久,遂邀集霄、露二公嫡裔,到城熟商。首置祠宇,繼修宗譜,需費由合族丁畝捐三項抽出,衆皆簽認。於是八股首事,議購本城西街徐姓舊祠及所有基地,經觀察督工改修,不一年祠告成矣。而所抽丁畝捐,已於購祠盡之,致修譜無款進行。觀察鑒於連年災荒,不忍再加族衆擔負,即慨然一人捐資,當派各股首事,擔任開稿校對,交由觀察規訂總核,其成于壬申秋,在省設館。法取歐蘇兩式,手自甲乙重編,挾一褒一貶而來,義同左氏守傳信、傳疑之舊例,仿中丞以尊率卑;如泰山之臨衆壑,由分見合,似朗月之映千潭。前列圖,後列傳,若網在綱,先書系後書紀,條分縷晰,此觀察尊祖敬宗之心,旁搜遠稽之力,非繼中丞公而善爲之後者歟。

憼不敏,每侍其側,襄其事,謹略其概,而爲之序

金乡赵氏家谱序

山东金乡赵氏,自明代从山西洪洞移来,已近六百年历史。洪洞、赵城二地,一南一北,再往北即霍太山所在,霍太山乃赵氏始祖季胜隐居地,赵城乃造父封地,是赵姓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讲,金乡赵氏是从老家迁来的,是造父最直接的传人。推究起来,赵城人一有名人往往远奔他乡,或为官或经商,明代政府调移的民众大多系平头百姓,金乡赵氏当是赵城的百姓无疑。

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1368141750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从现存家谱中推算,始祖赵安,大约在明洪武永乐年间(14031425),从山西洪洞县移居金乡城西五里许鱼垞口村。当年他老人家应30岁左右,携妻带子,离乡背井,风尘仆仆。至于因何原因迁出?很难说清,无法得其确切。老人家有些心眼,或是拿了金乡县令同年的信件,或是给了金乡县令一些洪洞县的土特产,县令一时高兴,指了指城西五里的鱼垞村,“喏,就那里吧!”当年的县令是谁,我不曾查到,要不然,我定要向县父母官表示一番敬意,因为居县城近郊,毕竟方便些。

可惜,直至三世“潜德弗耀”,惟献祖由贡生任江西吉安府经历,四世尚友公方入邑庠为生员。

至十世,有支子景明,不知何种原因,要寻找新的居所。出县城南门,沿官路向南,一行30余里,见一堌堆大村,与鱼垞高台有些相近,也许是亲切,也许是想以此为标记,就在其南二里一村住下,此即夏阁村也,其东即夏楼,两村当为夏姓所建,村名蛮有诗意。

不知景明公南行前是否看了一眼已建成二百年的奎星楼和千余年的文峰塔。

夏阁居城南35里,地僻路窄,消息隔绝,其贫困自不待言,从此,这支远游孤孙,在困苦中艰难挣扎。

吾家为十一世永祥公二子也。十五世祖崑瑁有子二女三,长子云廷、次子云芝。云廷公过继给十四世长支玉清公为嗣孙,次子云芝公即吾曾祖也。高祖崑瑁公已无从考,不过从其名字上看,三老太爷也许读过《诗经》一类书,不然不会这么文绉绉地起名。

我猜想,十世祖景明公在离县城时没有回头望一眼文峰塔和奎星楼,因为在夏阁赵氏近十辈人身上,似乎与文气无缘,起码未见有功名者,十辈人未有功名,其惨不可知。

云芝公约生于1875年,1905年死去,祖父轮有公生于1897年,1972年去世。父守龙公生于1923年,今已为耄耋老者矣,有五子一女。五子忠斗已于1999年早逝,遗有一子方玉随母远嫁城西张庄,苦命小侄挟失父之痛,又回到了赵氏祖地。

浅薄之我,又近不惑之年,唯矻矻孜孜,以求无愧先人。(完)

 

2005117日写成  20051112 誊清         編輯  趙國清

评论
全部评论

0.0870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