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海灯法师轶事
海灯法师轶事
2015-11-22 15:25:33 来源:
编辑:若、语
点赞:  点击:10  评论:
法师轶事 海灯法师本名范无病,自幼聪慧勤学,酷爱文学和武术。他十九岁考取四川大学文学院,因家境贫寒,改读公费的四川省警监专门学校。在成都求学期间,他参访了云游来川的山东道士智涵子和嵩山少林寺和尚汝峰等著名武师,从此便和武术结下不解之缘,以至最后舍弃学业,潜心习武。一九三一年春,无病厌于省城的喧嚣,经友人安排,来到新都县城南六里的镇静庵。 镇静庵是宝光寺的脚庙,建于明代,占地二十余亩。此庵的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和定秀山,两边为厢房,周围是林园,环境清静秀美。镇静庵的住持为佛泰长老,这位年逾花甲的高僧,曾作过新都县佛教会会长,宝光寺都监,因精于修持,在四川佛教界深孚众望。佛泰长老也喜好武术,但涉猎不深。他有一个名叫源清的徒孙,年方十一、十二岁,常喜舞拳弄棍,却苦于没有高明的教师引导。无病的到来,使佛泰长老欣喜万分,遂待以上宾之礼并叫源清拜无病为师。每天晨钟前、暮鼓后,在庵后定秀山的柏树林中,无病坚持不懈地教授源清的武艺,使这位出家不久的小沙弥很快掌握了五行功、达摩功、少林精拳、少林棍法、子龙枪法、青龙刀法、九步连环拳,以及单、双板凳拳等软硬功夫。 无病练武之余,还在庵内东花园的客寮中读书习字,作赋吟诗。他在《闻钟》诗中写道: 清影穿帘月色高,此心未肯负良宵;蒲牢频助发深省,幽梦惊回驷马桥。 同时,由于无病长期居住寺庙,接触僧人,对佛经中的哲理也产生了浓厚兴趣,遂萌动了出家做和尚的念头。佛泰长老原打算收无病为徒,但深感自己年事高迈,学识浅薄,不能使无病得到更多的教益。正踌躇间,他忽然想到成都昭觉寺方丈、学问渊博的智光法师作无病的师父最适合。但又考虑,昭觉寺是十方丛林,不是子孙庙宇,按佛门规矩,智光法师是不能在昭觉寺收徒弟的。于是,佛泰与智光商议,把收徒地点定在成都五岳宫。 一九三七年暮秋的一天,佛泰长老雇了两辆黄包车同无病从新都去成都,无病辞车不坐,坚持步行。路上,只见无病两脚生风,一口气跑到驷马桥,把黄包车丢得老远。到了五岳宫,无病请佛泰长老为引礼师,进大殿拜见智光法师,法师为无病披剃,授以“三皈”、“五戒”,取法名为海灯。同年初冬,海灯又到昭觉寺智光法师处受具戒,成了正式的和尚,自号“常精进僧”。不久,海灯又担任了昭觉佛学院的国文教师和武术教师。那时,宝光寺是与昭觉寺齐名的佛教禅宗丛林,寺内方丈贯一老和尚禅学精深、德高望众。他在任方丈前,与佛泰长老同为宝光寺的“四大班首”之一,任方丈后,智光法师和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能海法师都是他的受戒弟子。因此,海灯法师出家前后常来宝光寺向贯一老和尚学习禅法,并兼教宝光寺僧众武术。几十年来,海灯法师与宝光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一九四五年,海灯法师云游出川,遍访名山巨刹,演授拳术武功。次年行经嵩山少林寺时,被该寺住持德意长老聘为国术教授。解放后,海灯法师多次参加一些省、市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及表演,还担任上海市体育宫武术教练。他在习武的同时,坚持研究佛学、医学和文学。他对我国古典文学兴趣浓厚,特别对旧体文坛造诣更深,向为海内外名家所称道,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少林云水诗集》等。 一九六七年深秋,海灯法师从上海返回四川。他在故乡江油县重华镇的山边结了一间简陋的茅逢,取名“本愿精舍”,并写诗抒怀: 占得恒河一点沙,半瓢白水过生涯;海滨抛却名人社,山麓结成开士家。 海灯法师终年隐于山乡,练武授徒,深居简出,过着苦行僧的淡泊生活。但是,他身不离少林功,心不忘少林寺。六年后的初春时节,他怀首“古稀不作衰龄想,两脚犹堪踏九州”的雄心宏愿,带领徒弟四人来到河南嵩山,探访了阔别近三十年的少林寺。这是海灯法师第六次故地重游。来到寺内,但见雪飞鸟鸣,苍松依旧,忆及昔日“闻钟起舞”、苦练少林硬功的景况,不禁感从口来,随口吟诵道: 雪花六出鸣啼鸟,海燕双飞忆卧龙。三十余年唯好梦,百千万劫亦英雄。临行加顾少林径,益我难忘子夜钟。 归途中,他又写了《重游少林四绝句》,其中一绝云: 嵩山技击名中外,少室健儿遍九州;人日我来春正好,光景无边雪未休。 表达了对少林武术的高度赞誉和对少林寺的深厚感情。 粉碎“四人帮”后,海灯法师欢欣鼓舞,他又命笔写道:“冷坐十年成底事,但向人间作白牛”。愿在其有生之年,为振兴少林武术鞠躬尽瘁。一九七九年九月,香港长城影业公司和峨眉电影制片厂合拍大型新闻记录片《四川奇趣录》,海灯法师毅然带领弟子们,来到川西名刹宝光禅院,表演了精彩的“二指禅”、“童子功”等少林武术,赢得了“功深面壁、绝技惊天”的赞语。当时,宝光寺僧众和新都不少青年纷纷向海灯法师学习少林武术,法师尽心施教,不知疲劳。他在《宝光寺杂咏十首》诗中有云: 高山流水几经年,洗髓无能未敢眠;愿将所学传新学,玉宇澄清乐有年。 体现了海灯法师老当益壮、勤奋不辍、将自己的少林绝技传授给青年一代的可贵精神。 海灯法师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继承和发展我国少林正宗武术,一九八二年底,他谢绝了国外的聘请,在耄耄之年,重返少林寺。“来到少林梦亦新,千峰挺秀见精神”。在这座充满生机的“天下第一古刹”,海灯法师不辞辛劳,课徒传艺,为振兴少林武术、振兴中华武术鞠躬尽瘁。当时,新都及四川各地的弟子曾不远千里,前往少林寺探望海灯法师,法师与他们合影留念并写《忆蜀》诗相赠: 万峰独逊此峰幽,满目榴红绝顶游。一片白云生足底,几多大事记心头。 爱人以德真名宰,辅世忘功契上流。记得来时清静路,半钩新月映平湖。 诗中所吟的清静路,实指新都的宝光禅院,所吟的平湖,实指新都的升庵桂湖。
评论
全部评论

0.1166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