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宝臣号”:郑氏传奇 新兴往事
“宝臣号”:郑氏传奇 新兴往事
2016-12-21 23:25:07 来源:
编辑:fangfang
点赞:  点击:60  评论:



步入郑氏旧居,它给人一种大气且古朴的感觉。行走其间,能近距离触碰到关于郑家的历史脉络。

□ 记者 顾世丹 文/图

    在玉溪中心城区棋阳路35号,有这样一所老宅,是砖木结构凹字形的四合院。前几年,人们总会到这里用餐,人们称其为“宝臣号”食府。记得曾有人这样说:“好的饭店会让人不假思索地推门而入,驻足逗留,流连忘返,就像男孩看见心仪的女孩会冒着被拒绝的危险也要去认识一下。”

而古色古香的“宝臣号”食府便是如此,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历史。就是这样一个环境幽雅的饭馆,还是组织和翻译出版《资本论》的郑易里以及其兄云南商界名流、著名爱国人士郑一斋先生的故居。

时至今日,“宝臣号”食府已没有了来来往往的食客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宁静与祥和。今天,我们不如摒弃城市的嘈杂,细说梳理发生在“宝臣号”的故事。

郑东晋开创了“宝臣号”

“宝臣号”是郑东晋(字宝臣)开设的一家商号。而说起“宝臣号”,则得从郑氏说起。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消除元朝在云南的最后统治,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平定云南。据相关文献记述,当时郑氏先祖属沐英部下,是江南望族,从南京应天府应征从军到云南。平定云南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傅友德、蓝玉率征南大军班师回朝,留沐英镇守云南。郑氏先祖遂在玉溪上郑井、下郑井等地定居下来。

今年69岁现居上郑井的郑昱,其爷爷便是郑东晋的弟弟郑东唐。说起“宝臣号”,他这样告诉记者:“祖上在玉溪居住下来后,传了好几代人才到郑受禄。郑受禄生子三人,长子早夭,二子名郑东晋,字宝臣;我爷爷名郑东唐,字瑞廷,排行第三,世居上郑井务农。郑一斋和郑易里为郑东晋之子。郑东晋年壮时偕同长子租得州城正街东段铺面两间,以‘宝臣号’为名经营日用杂货,过着半商半农的生活。”郑昱话虽简单,但使记者的好奇心油然而生。

据记载,1855年-1856年,因当时清政府的暴政,激起了民众的反清怒潮,反清志士杜文秀于1867年率军抗争,并围攻昆明,在玉溪的上郑井与清军展开了拉锯战,致使村子里仅有的几排房子全部在战火中毁坏,村民四处逃散。

1872年,杜文秀抗清斗争失败后,流离在外的人们纷纷返回故土,但上郑井已是一片焦土,分不清哪里是家,只好择地搭棚暂住。而此时,郑易里的爷爷郑受禄也搭了个棚子住了下来。其后得子郑东晋、郑东唐,一家人世居州城镇上郑井务农。后来,因郑受禄的哥哥膝下无子,便将自己的二儿子郑东晋过继其膝下。几年后,郑受禄的哥哥病逝,郑东晋继承其家业。当时,郑东晋靠赶马送货为生,慢慢地生活好了起来,也盖了几间草房。其后,又因疫病袭扰当地,人们又开始走上逃离和重建家园之路。

郑东晋虽然继承了家业,但到他这一辈,家族的境况已经大不如前。婚后,郑东晋的几个儿子陆续出生,居住空间越来越小,便在玉溪老阁门斜对面租了速姓人家的两间铺面,以“宝臣号”为名经营起日用杂货店来。

1906年,中秋节刚过,郑东晋的第七个儿子出生了,居然是双胞胎,但其中一个没几天就夭折了,而剩下的这个儿子郑东晋取名郑重良,字雨笙——他就是日后的郑易里。随着时间的推移,郑东晋的杂货铺生意红火了起来,他开始考虑扩大经营。就在这时,一田姓人家卖房,房子比较大,能住人兼可卖货,郑东晋随即退掉原来租住的房子,把它买了下来。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经营,郑东晋60岁时已挣下约30亩地。由于要继续供孩子读书,农事和店铺经营都不可松懈,于是把一部分土地租给别人种。因郑东晋是穷苦出身,深知农民的疾苦,每当乡邻困难时,他总是伸出援手,大家称其为“开明地主”。

一门两志士

郑昱思索着,尽量回忆着关于“宝臣号”的往事,但由于其父郑治平(郑东唐之子)很少讲起关于在玉溪“宝臣号”中发生的事情,记者也只能凭借他零星的描述和文献的记载尽量还原这其中的缘由。

据相关文献记述,“宝臣号”创始初期,在郑东唐的帮助下,杂货铺已逐渐形成规模。郑东晋的长子郑重贤也开始协助父亲经营店铺,这使得“宝臣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因郑重贤病逝,郑一斋便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并在后来的日子里在昆明创办了“景明号”。

如果说,郑氏仅仅是创立“宝臣号”、“景明号”的话,那么未免有失偏颇。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正值中国革命潮流奔涌,涌现出了一批批用热血和生命唤醒广大民众的志士。而郑家的郑一斋和郑易里兄弟便是其中之一。

郑一斋小时便聪明好学,后与其四弟郑洁斋(名重廉)离开了玉溪前往昆明求学,并考入云南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于1922年辞教经商,并开设“景明号”。其间,为发展民主进步的文化教育事业、支持民族抗战、支援和配合中国共产党云南地下组织的革命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和重大贡献。

早在抗战时期,他便独立从经济上支撑着在我党领导下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大量的革命进步书刊,并资助其弟郑易里组织和翻译出版《资本论》、帮助革命民主人士等等。只不过,郑一斋因被美军吉普撞伤在昆明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他逝世后,许多爱国人士为之悲痛。李公朴、光未然、赵枫等人还为他合写了一首歌,名为《你的光辉永远不灭》。

而其弟郑易里则在哥哥郑一斋的资助下支撑了“读书生活出版社”的运作,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并组织翻译出版《资本论》等。其后,革命热情一直延续,并于1950年由郑易里等人编纂出版了一部全新的《英华大词典》。这部词典成为1985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中国政府赠送的礼物。1990年11月,郑易里经多年研究的《字根通用码》汉字输入法经过国家主管部门专家测试后,肯定了他在我国字型编码学术领域的奠基贡献,命名其为“郑码”,并获国内外大奖。

郑氏旧居得保护

时至今日,郑易里、郑一斋两兄弟的故事其实早已经和“宝臣号”融为了一体,成为人们讲述过往时无法分割的整体。走进棋阳路35号,它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灭火器等保护设备排放也错落有致。现在的郑氏旧居已被修缮,那种古朴的韵味叫人流连。行走其间,沿着狭长的木质台阶步入老宅的厅堂,似乎感觉回到了那个时代。

据了解,这所老宅坐西朝东,有房屋22间,总面积约为400平方米,郑一斋和郑易里曾在此生活过。“这所老宅是解放前郑一斋盖的,后来他的生意做大了,到昆明开了‘景明号’,房子由郑东晋老两口居住。一直到解放后,因历史原因房子被政府没收,后成为玉溪军分区招待所。多年后,老宅又变成了‘宝臣号’食府。”郑昱继续说:“当时,租下老宅开食府的人对我们郑家的事情和郑一斋、郑易里也颇为了解,我本想进行干预,但后来到食府一看,觉得人家还是做得好呢,在开食府的同时,他们也在弘扬我们郑家的文化。出于这样,我也就没多说什么,而这一租便是15年。”

其实,在这期间郑家人早想将自家老宅要回修缮,并希望将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心愿一直没能达成。

为了对郑氏旧居申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修缮和对外展出等工作做准备,红塔区文物管理所等对郑氏旧居进行了相关走访。经文物部门考察后认为,郑氏旧居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为当时云南典型的民居建筑样式。整个建筑布局合理、稳重,同时吸取了西方建筑艺术风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遗存,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并于2012年7月被列为红塔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玉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氏旧居得以修缮保护,这都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下一步,我将提供有关的资料用于郑氏旧居的展览,让更多人了解郑一斋、郑易里,了解他们所做出的贡献。”郑昱说。

来源:玉溪网


评论
全部评论

0.0849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