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清远市英德井塘蓝屋村历史变迁
清远市英德井塘蓝屋村历史变迁
2016-12-14 21:50:47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191  评论:

井塘村名起源
①井塘寨前有一口面积83亩的鱼塘(如图1),塘中有“鱼湖”和“低函井”两口常年喷流井,所以此塘称井塘,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引伸到蓝屋村叫井塘村。
② 井塘的塘尾有一口常年喷水量很大,冬季也不干涸的井,该井喷出的水从塘尾流到塘头的“鱼湖”和“低函井”,是“井塘”以下500多亩农田灌溉主要水源;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把蓝屋村引伸为“井塘村”。
③井塘村原村址,座北朝南,北面、西面是高峻山岭;西南是宏伟峻秀的旗龙山(有的地形图称叶屋山),山顶是一座象砚墨状的文笔塔,系英西平原(俗称含光盆地)东南边缘最高峰,含光盆地一带自然村庄正门、机关单位正门、以及英西南英西北最高学府一英西中学(含光中学)正门都朝旗龙山文笔塔(如图2),他们都想沾旗龙山文笔塔的“龙气”。井塘村原村址正南是井塘寨和叶屋寨,两寨之间山凹通道平坦(如图6),象鸡笼的一副门,是井塘村民与外界交往以及到井塘寨外耕作的主要通;在两寨之间的远处是留璃头山。井塘村原村址东面是遮天敞日的一大片千年古树林,在东面的佛子高半山腰上也无法看到井塘寨背后有蓝屋村,原因是被东面一大片千年古树林遮挡。井塘村原村址周边山势,象鸡笼形状,井塘村原村址就座落在鸡笼底。所以又一说法,井塘蓝屋村又有人称为“鸡笼”村。也正因为井塘村原村址这种三面山岭环绕,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从蓝氏始祖在此落居以来,没有遭到外界或土匪侵拢。
总之,纵观井塘村原村址周边地形,称“井塘村”也好,或称“鸡笼村”也罢,乃真是山清秀丽、水草丰茂,藏龙卧虎的地方,难怪井塘蓝屋村蓝氏始祖具有超人眼光选择此块风水宝地安居置业。
(B)井塘蓝屋村村址的变迁
(1)碧茂公自石灰凹下迁入到当时李家堂西侧设置厅堂,落家置业,香火不断,丁财两旺,逐年把李家堂土地、山林等产业高薪购买,攘为蓝氏家族所有,李氏家族逐年衰败。李家堂族人眼看井塘寨、旗龙山文笔塔等“龙气”被蓝氏全部吸收尽,无奈迁徒他乡。至今李家堂仍存三幢残墙屋基、楼厅等遗址(如图3)。
(2)井塘蓝屋村自从购买李家堂全部土地、山林等大量财产后,氏族财产丰厚,人口倍增,碧茂公育有发符、发广(搬迁到含光老榕坑)两子;发符育有玲汉公,玲汉公育有昌龙、昌清、昌文三子;由于老屋场背后是山岑,东侧是李家堂,所以老屋场址狭小,无法满足人口日益增加的居住需要,昌龙公在紧邻老屋场西侧壁岑开山兴建“新屋”(如图7),形成了完整的井塘蓝屋村址原貌。从此井塘蓝屋村就有老屋与新屋之分,延伸到今天所称谓的 “老屋村”、“新屋村”。
(3)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井塘蓝屋村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全村总人口从建国初期152人增加到目前613人,增加了4倍。据村中长老说,新中国建立以前,全井塘蓝屋村男丁(包括老男丁)自古以来,都没有超过100丁。有一说法,井塘村原村址老屋厅堂(系蓝氏始祖宗祠.如图4)正门朝向“留璃头山”和“叶屋寨”两处白石壁的“白虎”,这“白虎”专打“少丁”。所以在井塘村原村址老屋厅堂正门的左侧安置一座石狮,以象征专吃“留璃头山”和“叶屋寨”的两只“白虎”,确保丁财旺盛!
井塘蓝屋村新村址,位于井塘寨前面与井塘西侧塘边之间的一片开阔地,地名叫细岑。地形上是栓牛形,呈扇形状分布,以细岭顶(也称寨面前)为半扇形顶心,新村址沿东北——正东——东南呈半扇形状依岭势而建。整个新村址座西向东,背靠井塘寨和旗龙山文笔塔,面朝高峻的佛子高和学子顶,村前是碧波荡样的井塘。井塘蓝屋村新村址,视野更宽阔,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是一块宜人居住之宝地!
所以,在井塘蓝屋村原村址无法容纳现有人口居住需要的情况下,自从廿世纪70年代开始,村民就逐步迁移到新村址,至90年代未,井塘蓝屋村原村址105户(包含叶屋村)全都搬迁完毕。这样,一座规划有序、以纲筋混凝土为主的二层、三层高楼林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展示在世人面前(如图5)。井塘蓝屋村原村址基本保留原貌,或者说即将成为历史。

评论
全部评论

0.1179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