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杨继盛撰《吴氏叙宗》
杨继盛撰《吴氏叙宗》
2016-11-21 13:08:35 来源:
编辑:fangfang
点赞:  点击:839  评论:

杨继盛撰《吴氏叙宗》


      作者:吴李才   (2016-11-9)

1766年版吴鼎科编《至德志》辑入杨继盛撰《吴氏叙宗》[1],此后,逐渐有少部分的吴氏宗谱[2]、大统宗谱[3]录入了杨继盛这篇序言。然而,传颂他的贡献和解读它的由来却不多见。现在《华夏吴氏网》上,我录入1766年版《至德志》中的《吴氏叙宗》原文,给宗亲读者阅读与思考,希望能引起对它的关注与探索。笔者浅谈读后感,一已之言,供参考。  

一、杨继盛简介

杨继盛(1516-1555),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保定市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十二岁的杨继盛参加会试,中第三十八名。随后在殿试中二甲第十一名,嘉靖丁未进士。六月,杨继盛担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十五岁的杨继盛调升京师,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作有《杨忠悯集[4]。

据报导,杨继盛被害后,尸体被运回北河照,葬于村西杨家祖坟。后为其家人迁葬于保定市定兴县东引村东卧龙。  

二、吴鼎科辑录的《吴氏叙宗》原文

    图1-1、左图:杨继盛《吴氏叙宗》,载自江蘇-吳縣-(吳氏)至德志,1766年,第228页,(网络版页数,下同)

                        来源:美国犹他家谱学会(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

          右图:苏州泰伯庙照片中,两幅牌匾是《至德志》卷首录入的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至德无名”和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让高踪”,是最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印记和实证。笔者加相框制作。

 

        图1-2、杨继盛《吴氏叙宗》,载自江蘇-吳縣-(吳氏)至德志,1766,第229页

         图1-3、杨继盛《吴氏叙宗》,载自江蘇-吳縣-(吳氏)至德志,1766,第230页

 三、《吴氏叙宗》点校  

吴氏叙宗   杨继盛 (载自《至德志》-1766年,卷之九,“宗支蕃衍志”)

礼曰: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人道之始也;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亲,人道之终也。知始始之,罔勿爱矣;知终终之,罔勿敬矣。爱敬立,仁义兴,此家政所由基也。

 吴氏宗支广蔓,子姓蛰繁,自幽而至岐者,后稷之宗派也。(1)

自西岐而至句吴者,“文”字,太伯之宗派也。(2)

自东吴而至楚至郑者,“武”字,庆忌、夫概之宗派也。(3)

自延陵而至松、常者,“德”字,承事郎之宗派也。(4)

自关中、至汉中南直者,“功”字,唐卿之宗派也。(5)

自河南而至徽、歙者,“忠”字,季高之宗派也。(6)

自赵而至浙、至湖者,“孝”字,吴灿之宗派也。

自鲁至浙、闽者,“信”字,叔庠之宗派也。(7)

自燕至宋、至武昌者,“义”字,仲庶之宗派也。(8)

自晋而至江西者,“祯”字,世云之宗派也。(9)

自魏而至韩、至处州者,“祥”字,镇卿之宗派也。(10)

自抚州而至宜兴者,“和”字,伯清之宗派也。(11)

自金陵而至云、贵者,“顺”字,济卿之宗派也。(12)

姬周大封同姓,图輿殆徧。成王以文、武、德、功、忠、孝、信、义、祯、祥、和、顺十二字,象十二支辰之义。冀其与天地循环而不朽,而分隶支族大宗正掌之。运革代远,烬于兵火者十之四,销于流离者十之三,其间有支上分支、失字补字、谱中分谱、讹字叠字,有循五行而取者,有叶五律而取者。性之所钟,爱之所僻,悉以命名。復有窜居山海,羡夫差夫概之多嗣,赘附外国,幸跨凤乘龙之后蕃衍,故字号有失而复得者,人物有达而补支者,总然鱼豕,益昭先后之宏渊,每多意續,甚有昭穆之舛叙。元代文正公杜门著述,涉史博词,披玉牒之余,考旁澜之自,尚有不能尽者。至皇明襄紫公,继草庐先生之志,修葺成集,未付梓人,有兴武之戍,实家乘之不幸也。(13)

其孙古愚先生偕鹤楼张先生,持谱示余,序而赞曰:文德绥怀,武功开辟。忠贞弼亮,臣道乃立。孝敬底豫,亲心乃怿。诚信不移,如金如石。义决果断,可华可貊。麟趾祯祥,分符剖。螽斯和顺,培根衍泽。緜此金枝,登之天册。


[注释]:

(1)后稷,黄帝之曾孙。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三。炎帝赐黄帝姓姬姓,堯賜姓如祖之姓,餘俱各姓也。

(2)勾吴古荊蠻地,泰伯墓在无锡梅里村,有庙像冕旒居中,昭位仲雍配祀,亦冕旒龍衮。后支有迁闾江、六合、髙郵、河南及晋陵、邘里玉带桥、新塘毛村、歴下。

(3)庆忌奔楚,夫概之子孙隐于郑国。

(4)季子墓在申浦吴下,十字碑在焉,有庙。德一居吴下,德二居松江、德三居常熟。

(5)唐卿,讳璘。闗中,古秦地;汉中,古蜀地,有延陵季子祠祀。支泒有佘宅、金陵、白兔、镇江、金坛。

(6)季高,讳雄。河南,古鄭地,又衛地、魏地、陈地。

(7)叔养,讳均。

(8)仲庶,讳中復。

(9)世云,讳猛。

(10)镇卿,讳安国。

(11)伯清,讳澄。有滄江石城北葵、新闸。后吴清入赘外国,石牌楼在新闸,与倉江吴渊同胞者。

(12)济卿,讳琛。璘之十六世孙,嗣金陵,后征云南,留子居焉。

(13)澄,字伯清,元时大儒,号草庐先生,谥文正。皇明襄紫公,参赞帷幄,授兵部左侍郎,讨广西贼奏凯,忤旨谪戍。 

      明嘉靖癸丑(注嘉靖三十二年癸丑)春仲      兵部车驾司主事容城椒山楊继盛撰

                 (注按江蘇-無錫-吳氏宗譜-1851版的记载,笔者辑入本序落款

     本文点校稿是参照《至德志》-1876重刊本和《吴氏宗谱名序选录(三)》的点校稿,向吴恩培先生、吴甄源先生致感谢!

四、读《吴氏叙宗》有感

(1)《吴氏叙宗》题款的由来

我发现楊继盛是引用了明朝的史学家廖道南的著作《楚纪》卷六十[5],其中《叙宗》篇的原文如下:

礼曰:“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人道之始也。自我率祖推而下之,至于亲,人道之终也。”知始始之,罔弗爱矣。知终终之,罔弗敬矣。爱敬立,仁义兴,此家政所由基也。

[译文]《礼记·大传》中说:“站在亲情的角度,从父亲开始逐代往上推,以至于远祖。站在道义的角度,从远祖开始逐代往下推,以至于父亲”。知道了根本,这样由上而下,就没有存在不可亲的;知道了结果,这样由下而上,就觉得没有不敬重的了。如果爱与敬被树立起来,那么仁和义也会树立起来了,这就是立族的根本。

廖道南(1494-1547)是明朝的史学家、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讲学士。据史料说,“1545年  嘉靖廿四年乙巳,《楚纪》历10年成书,全书90万字,廖道南52岁”;1546年  嘉靖廿五年丙午,九月望日刻本《楚纪》刊行  廖道南53岁”。当年杨继盛只有30岁(1546-1516=30),仅一年后廖去世。我阅读过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其中记载有:“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卷一)、东阁大学士吴沉(卷三)、翰林院读学士吴希贤(卷四)、礼部尚书兼学士吴宽、侍讲学士晋礼部尚书吴儼(卷五)、太常卿兼侍讲学士吴節(卷六),还有熟知的“弘文舘学士诚意伯刘基”(卷六)等详细史实。由此可知,廖道南对吴姓人在明朝当官者是很熟悉的,这引起杨继盛对廖文章的崇拜,故杨继盛引用了廖道南《叙宗》篇的首段文字(个别文字作了修改),并按他的写作思维方式进行写作,在《叙宗》的前面加上定语“吴氏”两字,便成为序名《吴氏叙宗》。


(2)《吴氏叙宗》中《礼记》的不同说法

主要来自以下三个版本的不同说法,作比照分析:

第一版是(明)廖道南《楚纪》说:礼曰:“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人道之始也。自我率祖推而下之,至于亲,人道之终也。”知始始之,罔弗爱矣。知终终之,罔弗敬矣。爱敬立,仁义兴,此家政所由基也。

第二版是(清)乾隆《钦定礼记义疏》说: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6]

第三版是(汉)郑康成《礼记注疏》说: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7]

由此可见,名人阅读《礼记》,都有各自的表述方法,而杨继盛的说法与第一版廖道南的说法是类同的。但我认为引用第三版(汉)郑康成的《礼记注疏》“大传”篇之原文(图2)的说法是最早的说法,也是不可缺的佐证依据,必须认真阅读和理解它,才有可能正确运用它。

             

        图2、礼记注疏 (汉)郑康成【卷三十三~卷三十四】,第91-93页,来源:《四库全书》

 (3)《吴氏叙宗》对吴文化的贡献  

杨继盛将天下吴姓分为十二大宗:“文武功德忠孝信义祯祥和顺”,评价很高,对古愚吴公重修世谱赞叹不已,应该有文献参考价值。他在序言中指出:“姬周大封同姓,图輿殆徧。成王[指周成王(公元前1132年―前1083年),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以文、武、德、功、忠、孝、信、义、祯、祥、和、顺十二字,象十二支辰之义。冀其与天地循环而不朽,而分隶支族大宗正掌之。”他说:“自西岐而至句吴者,“文”字,太伯之宗派也。”如何解读这个“文”字泒(或辈分)呢?我仍未找到泰伯时期有哪几个支泒是称“文”字泒之实录,有待寻踪探索吧。

以江苏-无锡-吴氏宗谱-1851年版为例,《吴氏叙宗》的落款中为“明嘉靖癸丑春仲兵部车驾司主事容城椒山楊继盛撰”。可见,这个谱序是古愚先生偕鹤楼张先生,持谱示余”,在1553年獄中困境条件下,生死博弈里写出了《吴氏叙宗》,它传承至今巳有463年了。我从来未听说过吴氏家谱之序言是在死牢房里完成写作的,我们的吴氏文化研究会更应该重视对杨继盛史料文献,对《吴氏叙宗》的深入探讨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我阅读过美国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全部吴氏族谱,以《吴氏叙宗》题款的文献有:《至德志》-1766、吳縣-(吳氏)《至德志》-1876、江陰[延陵]吳氏家譜附至德志-1876等;江苏-无锡-吴氏宗谱-1851、《無錫吳氏宗譜》-1882、《錫山吳氏世譜》-1886。

以序名为《古愚吴公重修世谱序》(明嘉靖癸丑第六次修)题款的有《中华吳氏大統宗譜》-2005、江蘇無錫-《吳氏大統宗譜》-1951等。

吴甄源在吴氏宗谱名序选录(三)中[8],以《古愚吴公⑤重修世谱序》为题款,然后加注⑤吴古愚(简介)并另注:本文在吾宗崇桢年间(1628-1644)修谱时,以《吴氏叙宗》为题辑入。我认为这种表述方法是可取的。 

(4)杨继盛《临刑诗》为后人传颂

    图3、(明)杨继盛,《杨忠悯集》,临刑诗和赠楊公临刑诗,【卷三】,第45页   来源:《四库全书》

     笔者注:《赠楊公临刑诗》其一作者:吴国伦(1524年-1593年),字明卿,武昌兴国人,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擢兵科给事中,  曾任高州知府期间,创办了“南岳书院”。明朝文学家和教育家。杨继盛被斩次日,吴国伦与王世贞等为杨“酹酒泣奠”,并“倡仪赙送”,积极为杨募捐,办理丧事,安顿家小等。  

作者:王遴,字继津,霸州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入为兵部主事,兵部尚书,历员外郎杨继盛揭发严嵩和他的孙子严效忠冒领军功,反被判罪;杨继盛被判定死罪后,王遴不惧怕严嵩父子的权势,与杨继盛结为儿女亲家。 

             杨继盛撰《临刑诗》二首

           (一)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一作:丹心照千古)
         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

     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

     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一作:生平未报恩)

在杨继盛传(《明史》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七)中,记载了他为揭发奸相严嵩而被处死,临刑时赋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平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天下相与涕泣传颂之。他是明朝历史上一位英烈般的人物,他的高风劲节名垂青史!

我阅读杨继盛《吴氏叙宗》和《临刑诗》、《自著年谱》,深受教益,敬仰他对吴文化的独特见解,他忠心报国的决心和正直刚强的精神遗产,必将长久地为后人所传颂。

       以本文纪念(清)吴鼎科编《至德志》(辑入杨继盛《吴氏叙宗》)1766年版发行250周年!纪念(明)杨继盛诞辰500周年!愐怀吴鼎科和杨继盛对吴文化的历史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1-8,略]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谢!)

 

 

 

 

           

 

文章录入:吴李才    责任编辑:吴李才


评论
全部评论

0.1193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