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陵墓属性之争
陵墓属性之争
2015-11-22 15:25:31 来源:
编辑:七爷丶
点赞:  点击:13  评论:
帝后合葬说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号乾陵。实际上是一帝、一后的合葬墓。自郭沫若以来,现代人认为这是二帝合葬墓,但这并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观点。因为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提前将大唐江山归还给李氏皇族。为了死后能有栖身之所,武则天自己宣布废去自己的帝号,请求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应了母亲的这个请求。所以在礼制上乾陵仍然属于一帝、一后的合葬墓。 自古以来,乾陵在史书中一直像其他的帝后合葬墓一样,被视做唐高宗的陵墓,武则天是附葬于其中的皇后。解放后,由于郭沫若对武则天非常推崇,于是带头把唐高宗乾陵称为二帝合葬墓。加之现代为促进旅游,一些不顾历史事实的宣传,把乾陵称之武则天陵。更有甚者,据此来讨论武则天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陵墓称为“乾陵”,完全不知道乾陵本身是唐高宗和皇后的合葬墓。 二帝合葬说 第一,武则天皇帝地位毋庸置疑。即便其后遗诏退位削号都不能改变其曾身为皇帝的历史地位。 第二,乾陵本身就是武则天为自己所修建的陵寝。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中间为司马道(神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当地人也称之为“奶头山”。远眺乾陵,好似一个维妙维肖的“睡美人”。 乾陵的建造时间在唐高宗死后,也就是说乾陵是由武则天建造的。 武则天在位十五年,却没有为自己建陵,众所周知陵寝的规制是身份的象征,武则天建了明堂,且为武氏祖宗立庙,却不建自己的皇帝陵着实说不过去,唯一的解释就是乾陵是她钟意的百年后安息之所。 立有功德碑也是重要标志之一。虽然属于武则天的功德碑是无字碑,但其彰显地位不能否定。 乾陵石像生更是别具匠心,传说墓前石狮也有特别意义。另外,考古发现乾陵石像生曾在唐时遭到破坏,原本乾陵的规模更大,可能是后期中宗以修建陪葬陵为名将代表武周的石刻有意破坏。 第三,皇帝皇后尊卑有别,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如果皇帝先死,皇后只能陪葬而不能合葬。武则天的虽然退位最终以大唐皇后的身份入乾陵,却违反了封建帝王丧葬规制。中宗不顾众臣反对重新打开了已经封闭的乾陵,将自己的母亲与父亲合葬。传统史学界认为这是中宗尽孝道,完成母亲遗愿,但是由于中宗的皇位得来尴尬,并非由其父传承,所以肯定母亲的地位的合法性也就很有必要。这也就为后世历史制造了一个谜团,即使后世反复在武则天的谥号上做文章(天宝八年“则天顺圣皇后”)也不能让历史否定其皇帝的地位。 另外,上面所说,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还政李氏皇族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此之前李显已经被武则天册封为太子(699年)。而神龙政变加速了武则天退位李显即位,重在改变当时政治格局,所以不存在武则天哀求中宗云云。乾陵得名,一说因其方位而得。 而说武则天怕死后没有栖身之所,要求葬入乾陵更是笑谈。武则天一生都是离经叛道的,并不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否定乾陵为二帝合葬皇陵,其根本原因是试图否定武则天皇帝的历史地位。 第四,至于武则天为什么要选择与李治合葬?不少人看待武则天多以一个冷血的政治人物为窥隙,忽略她同时还是一个女人,一位诗人。唐高宗一生有12个子女,其中6人出于武后,也就是说从武后入宫后就没有与其他女人生育子女,在封建皇权至上的背景下,如果说是武后的宫廷手段或对武后的惧怕,未免是受到宫廷电视剧影响下的臆想。可以说,四十年的夫妻生活,武则天一生所有最美好的,最荣耀的都是唐高宗给予的,与高宗合葬或许是只是她的心愿。 乾陵未开启,关于李治到底是不是懦弱无能,武则天到底又为何选择合葬,都成了雾里看花。在男权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将这对夫妇捏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他们真实的一面只有在乾陵开启的一刻才会慢慢展现在我们面前……
评论
全部评论

0.0873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