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俞亮鑫:激情喷薄的生命火花
俞亮鑫:激情喷薄的生命火花
2016-09-07 21:39:34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92  评论:

俞亮鑫:激情喷薄的生命火花

     有一种激情,始终促使他一投入工作就那么风风火火;

  有一种责任,始终激励他对新闻工作倾注一腔热血,要干就要听到惊雷;

  有一种挚爱,始终使他一提起笔来就全身心去写,于是笔下生花的范作便随之而出。

 

  20年前,他获得了全国第二届范长江新闻提名奖。今年,这位“50后”的老兵又斩获了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跨越这短短的一小步,我走了整整20年。”民盟市委常委、市政协常委、新民晚报首席记者俞亮鑫如是感慨。

  30余年如一日,俞亮鑫辛勤奔忙在采访第一线,共写下近2万篇报道达1600万字。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读者30年来平均每天能看到俞亮鑫两篇以上新闻报道!他20多次获得全国、华东和上海新闻奖,写稿之多获奖之多均在全国一线记者中名列前茅。他还获得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市范长江新闻奖、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

 

  首先是发现,更重要的是思想到达

  “一线记者,首先是发现,更重要的是思想也必须到达一线。”俞亮鑫深有体会。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在思想上、行动上还有很多禁锢,跳舞尚不为大众认可,很多人认为“搂搂抱抱有伤大雅”,俞亮鑫就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上海将举行交谊舞大赛的消息,为此还和领导争得面红耳赤。

  通俗音乐曾被说成是“靡靡之音”“黄色音乐”。早期的著名歌手王洁实、谢丽斯到上海,向新闻界“叹苦经”,他俩虽已加入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却还不是中国音协会员。“轻音乐是非常受百姓欢迎的一种平民艺术,何以一提起轻音乐便让人抬不起头来?”俞亮鑫撰文为他们“鸣不平”,引起了音乐界的强烈反响。

  上海第一次举办服装模特大赛,许多人嗤之以鼻,甚至批评“伤风败俗”,但俞亮鑫认为这是“展示美”,不但发表比赛消息,还专访模特,成为主流媒体对模特活动最早的肯定。

  名记者要有深邃的眼光,这一“见微知著”的功力,是长期炼就的。“一线记者,首先是发现,但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到达。”在俞亮鑫的获奖新闻中,一大半是问题新闻。俞亮鑫说:“‘记录员’式的记者写不出好新闻。好新闻要靠记者从生活中善于发现,深入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典型事例来解决问题。”

  有一年上海举行法制文艺汇演,有10多位记者前去采访,很多记者拿了当天节目单和获奖名就离去了。俞亮鑫却从中发现了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和她在监狱服刑的儿子同台演出的信息,顿感颇有亮点,认为它是一则很有思想意义的社会新闻。一位名演员为了法制宣传,不顾“家丑”外扬,强忍内心痛苦,与犯罪儿子同台演出,以亲身经历教育观众,其精神令人感动。他写下独家新闻——《杨飞飞隔铁窗与儿子同台唱戏》,全文共580字,戏中有戏,泪中有泪,具有极强的新闻感染力,由于名人效应,一时间在整个上海产生轰动效应,成为街谈巷议。俞亮鑫成功抓住了新闻事件中的亮点,从而获得了当年的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不懈的坚守源自底气和胆识

  俞亮鑫1980年进入刚复刊的新民晚报,30年来,坚守一线的战友越来越少,许多同龄记者纷纷撤退,或转岗、跳槽,或退居二线。俞亮鑫说“随着年龄增长,我常想,何时退出采访第一线?因为,我的身边,早已是70后、80后甚至是90后记者们的天下。”

  他说,最早想从第一线退出时是2000年新世纪到来之际。当时,网络新媒体蓬勃兴起,报纸记者面对这些全新、便捷、迅速、即时滚动的新闻传播手段,顿感难以招架,“犹如义和团对阵八国联军,冷兵器遇上现代兵器,这仗根本没法打。”面对突发事件,新媒体现场图文直播,报纸记者常常要等到明天再发,新闻早成隔夜新闻。“当时,我真有点崩溃,这新闻今后还怎么写啊?”

  就在他深感困惑、痛苦并准备退出之时,新媒体兴起所带来的信息爆炸、肆意炒作、观念混乱、新闻虚假……所有这些,又让他拍案而起,坚持一线。他说,与年轻记者相比,体力虽有不足,但文化积累、理性思考、社会人脉、采访经验、价值判断等却是老记者的优势。

  2010年各地荧屏纷纷开出“相亲节目”,为吸引眼球,恶拼收视,出现了一些“越位”“出格”的低俗言行,如“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等拜金言语在荧屏上畅通无阻。俞亮鑫再也坐不住了,他在《新民晚报》一连发表了《荧屏“炫富男”“拜金女”冲向何方?》等12篇报道,对那些玩弄低俗话题、挑战道德底线的娱乐节目进行严厉批评。报道激起社会强烈反响,读者纷纷致电来信,声讨荧屏低俗现象。这组报道为随后广电总局严控相亲节目扎堆、严厉打击“三俗”现象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810月,著名导演谢晋不幸病逝后,竟被网络大V宋祖德诬陷为“死于一夜风流”。一时间,人们难辨真相,谣言四起,网上点击率高达数千万之多。与谢晋熟识多年,俞亮鑫深知其人品,“谢导是上海文化标志性人物,是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绝不会做那种事。”他决心面对压力,与这场网络谣言战斗。朋友劝他:“张艺谋、刘德华、章子怡等许多名人都被诬陷过,也拿他没办法,你何必去招惹他?况且他是亿万富翁。”但他认为,谣传影响越大,会对社会道德底线产生严重冲击,不能对此沉默。他的报道《岂容脏水泼向人民艺术家》,在海内外产生轰动效应,300多家媒体纷纷转载。在社会各界声援下,经法律诉讼,嚣张不可一世的宋祖德最终受到法律惩罚,为谢晋导演讨回了清白,从而打赢了一场反击网络谣言的经典战役。谢晋夫人徐大雯给他送来锦旗,上书“晚报铁肩担道义,记者挥毫扬正气”。

  俞亮鑫说,记者是“社会的良心”,是责任、是重托、是公平、是正义。

 

  擦亮城市里“被遗忘的角落”

  俞亮鑫努力开掘文化新闻的社会性,将视角投向更广的社会领域。

  1993年底,俞亮鑫在浦东新区采访时发现了一条信息,有人反映宋庆龄有可能出生在川沙。当时,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条线索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宋庆龄和宋氏家族在海内外影响巨大,有关宋家的最新发现具有重大新闻价值。从此,他先后持续追踪了整整十年。“那时浦东刚刚开放,到处是工地,交通十分不便,经常一早出门,天黑才能回家。尽管一路颠簸十分辛苦,但采访见证人、知情者、研究者的每次收获,都使我充满了兴奋感。”于是,他根据黄炎培日记及其儿子黄万里、黄大能的证言,发出了《宋庆龄是“浦东人”》等10多篇连续报道。这些报道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团结报》等纷纷转载,使读者了解到在现代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宋氏家族故居的考证发现。由于连续报道,“内史第”命运被人普遍关注,市人大、市政协每年都有提案,呼吁修复宋氏家族和黄炎培、胡适、黄自等10多位名人居住过的“内史第”。经多方努力,2003年浦东新区政府决定修复这一具有150多年历史的清代三进院落“内史第”。2013年,修缮一新的“内史第”对外迎客,这使高楼林立的浦东新区增添了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

  位于陕西北路369号的宋家老宅,是一座建于1908年的英国式花园别墅。宋氏三姐妹和父母宋耀如、倪桂珍均在此居住过。1927年轰动一时的蒋宋婚礼就在此举行,当年,许多高官政要、社会名流在此进出。“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座影响了中国半个世纪历史风云的花园别墅。令人遗憾的是,这里铁门紧锁,篱笆高筑,门庭冷清,门口竟没有半点历史文化的标识,让路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作为市政协委员,俞亮鑫多次递交提案,建议增加文物标志,要求开放宋氏老宅,对社会发挥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作用。2013年陕西北路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俞亮鑫说:“宋家老宅是这条路上最耀眼的明珠,不仅能挖掘出上海这条历史文化名街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分量,而且能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标志性景点发挥其应有作用,也能对两岸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在他的积极呼吁下,提案终于有了结果,宋家老宅的管理单位中国福利会已收回该房屋,并争取资金进行修缮,今后将作为发展宋庆龄事业所用,实现有条件地对外开放。

  “写了30年,我自豪的是,自己像足球运动员一样踢满了全场,甚至还在打加时赛,继续与年轻人一同激扬青春,绽放活力。”

 

评论
全部评论

0.0928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