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汲斌昌同志在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汲斌昌同志在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08-26 16:04:32 来源:
编辑:fangfang
点赞:  点击:7  评论: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是落实省国资委关于省管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三年规划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试点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部署在省管企业全面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这次会议安排的内容很丰富,上午,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局集团与管理处处长李军为我们介绍了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情况,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审计与内控部主任冯俊杰介绍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创新和成功实践。下午,兖矿、黄金、高速、莱钢等试点企业交流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这次会议我们安排在兖矿召开,带有现场会性质,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典型企业的经验做法,结合各企业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省国资委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省管企业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并取得一定效果。五年来,在完善治理结构、投资监管、法制建设、财务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先后制定了《省管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省管企业财务总监管理暂行办法》、《省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指引》、《省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省管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效地防范了企业的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去年6月,省国资委制定下发了《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推进省管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10月份,选择鲁信集团、兖矿集团、山钢集团莱钢、黄金集团、高速集团、潍柴集团、淄矿集团、临矿集团等基础管理比较扎实、经济效益比较好的8户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试点。虽然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起点较高、开局良好,但从现实情况看,多数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管理文化,与中央企业和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对此,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一)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是应对危机挑战的迫切需要。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省管企业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逐月下降,经济运行面临多年未有的严峻形势。今年到三季度末,省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9.1亿元,同比降幅为36%,高于全国地方监管企业平均降幅(26.9%)9.1个百分点;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8.8亿元,同比降幅为61.6%,高于全国地方监管企业平均降幅(33.8%)27.8个百分点。截止9月底,省管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9.1%,高于全国地方监管企业平均水平(65.8%)3.3个百分点,列全国各省、区、市倒数第十位,其中钢铁、交通运输、商贸、黄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70%。不论是与全国同行业相比还是与全国地方监管企业相比,我省省管企业多项财务指标降幅都是比较大的。

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面临的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全面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防范风险、降低损失,而且有利于企业对风险进行合理利用,化危为机,增强盈利能力。企业之间的差距往往是在经济调整时期形成的,危机逼着我们要在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上寻求出路。当前,经济形势正在好转,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不平衡,省管企业还面临更多更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要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推动风险管理工作,在模式、机制上不断创新,加快推进管理提升,在危机中洞察机遇,在困境中谋求发展。

(二)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矛盾和问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暴露的比较充分。从风险防控角度来看,突出表现为“五乱”:一是乱投资。投资是企业的一种正常行为,但有的企业盲目投资,缺乏相应的责任制。在做投资可行性分析时,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做出真实的投资风险分析,做可行性报告的目的不是是否可行,而是是否可批。许多投资项目的实施结果,往往与投资前所做的预测结果大相径庭。二是乱担保。许多企业由于不负责任的乱担保,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有些企业自身的主业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但由于个别领导人的担保决定,给企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据统计,有12户省管企业的部分担保行为被要求履行担保责任,涉及金额6.15亿元,实际已经履行4.17亿元。三是乱理财。有的企业听信于所谓高回报的诱惑,将一时闲置的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由于资本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致使委托理财不但没有取得相应的回报,甚至导致血本无归。四是乱借款。有的企业盲目借贷,短贷长投,资产负债率大大超过了警戒线,承担了很高的财务费用,使企业的经营长期陷入困境。五是乱放权。有的集团公司因为没有控制好子企业的风险,对子公司财务、资金管理等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督,发生了巨额亏损,严重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些问题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带来了风险隐患,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让风险降到最低,这是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企业不发展面临“等死”的风险,不科学发展面临“找死”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加强风险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单纯追求规模的外延式发展方式,牢牢抓住风险管理这条生命线,不断提高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化解的能力,实现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风险管理的内涵式发展。

(三)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是加强国资监管的重要任务。2010 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省管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过去几年,省国资委按照省管企业的功能定位和布局调整要求,确定了“发展壮大一批,调整重组一批,改制退出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工作思路。经过不断优化,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67户减少到30户。在企业数量明显减少的情况下,省管企业资产总额由2003年的2353亿元增加到目前的6019亿元,增长266%;国有资产由444亿元增加到1886亿元,增长252%,产业集中度、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目前,“四个一批”中“改制退出一批、关闭破产一批”攻坚战役进入了收尾阶段。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重组整合、发展壮大做文章,积极引导省管企业苦练“内功”,抓住体制、结构、管理上的关键环节,堵塞漏洞,完善管理,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机制,推动企业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

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省管企业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涉及地域越来越广,同时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挑战和压力与日俱增。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独立的、个别的风险,更要对包括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内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这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更是国资监管工作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滞后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各企业对此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把全面风险管理作为强化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整合内部管理资源,提高现代管理水平。

从2006年开始,省国资委开始系统地在省管企业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管理体制创新,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以产权管理为主线,以集团公司管控为总抓手,通过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和手段,实现省管企业管理创新,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省管企业在管理上一个大的台阶。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深入推进

当前,风险管理的发展步入了新轨道,历时4年多的国际风险管理标准ISO31000于11月13日出台,明确了风险管理的原则和通用准则,对我们深入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理念、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调整,涉及到企业内部、外部方方面面的磨合。从试点企业的反映看,还存在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8户试点企业都聘请了中介机构参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咨询、评估、规划等工作,虽然发挥了中介机构人才、技术、信息和经验的优势,工作进度较快,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后续工作的跟进、风险管理成果的落实,都需要培养企业内部的专业人才。二是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有待加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组织保证。但有的企业尚未建立规范的董事会, 有的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有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制度和标准尚未制定。8户试点企业大都由财务、审计、法律、规划等部门承担风险管理职能, 这些部门难以抽出专门人员和主要精力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三是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由于受认知程度、重大风险规律把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许多制约条件,尤其是重大风险的动态预警系统,亟待加强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必然有一个探索应用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工作的重要性、综合性、长期性和工作难度等多方面考虑,明确工作目标和方法步骤,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安排,确保实效。

(一)明确目标,落实任务。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和推进省管企业改革发展这个中心,通过2到3年的努力,在省管企业建立以实现总体发展战略为目标,以策略、措施、组织以及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以流程为载体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达到集团控制力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与股东之间信息沟通真实可靠,企业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无重大风险损失的基本要求。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就是风险可控,就是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企业作为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主体,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二是建立风险识别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各种内外部信息,找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内外部风险,建立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事件库。三是制定风险解决方案。就是明确风险的解决办法。对识别出的各类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确定一旦风险发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或者减少损失,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以内,减少风险管理的偶然性,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四是建立监督改进机制。对风险解决方案实施情况定期检查,及时向管理人员和董事会通报内控缺陷并采取持续的改进措施,逐步形成制度。这些是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应当重点把握的内容,每一项都有具体的任务,都已量化并纳入省管企业主要工作考核内容。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各企业要参照《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按照先易后难、持续改进的思路,处理好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的关系,把握好工作要领和工作进度,扎实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由于许多企业经济规模大,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业务多元,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面展开、面面俱到,因此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求“大而全”。要结合本企业的风险特点和管理现状,科学确定工作重点,关注关键流程、关键控制点、薄弱环节,特别要加强对重大风险、重大事件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各企业在重点确定以后,要严格按照规范步骤开展工作,力求取得实效。在重点风险管理项目规范完善后,再进一步拓展推行领域和范围,巩固和扩大风险管理的成果,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注重结合,积极创新。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制度流程是多年管理经验的总结,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是另搞一套,而是要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注入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不断优化提升管理体系和制度流程,使之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不能与其他管理工作割裂开来,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合理配置和调度各种资源,从而达到科学统筹、共同提高的综合效果。一方面要把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融入企业各项管理和业务流程中,与企业战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管理信息化、内控机制建设相结合,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遵循风险管理的一般规律,又要大胆探索创新。试点企业在这方面做出了好的示范,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探索性成果。比如:兖矿集团建立健全了符合企业实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借助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企业风险的辨识、评估、应对和动态管控,为持续开展这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鲁信集团针对风险评估中比较突出的投资项目管理和投资退出风险,将投资决策后的项目管理和项目退出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制定了《项目投资里程碑管理指引》,将风险管理的方法融入到投资决策后的项目管理和项目退出上。潍柴集团以资金流诊断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销售商务政策、采购政策、资金管理要求和投资资金管理流程等现状,以财务模拟、风险排序、敏感度分析、风险图谱描述等手段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出主要风险,提出资金管理改进建议。黄金集团提出“集团制定战略的高度决定未来”,以战略风险管理推动集团快速发展。淄矿集团为有效控制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管理失控和管理盲区,围绕集团整体战略目标,构建了“1-2-3-4-5-6”管控体系。莱钢集团初步建立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实行风险管理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操作平台。临矿集团通过完善董事会和加强集团管控,构建起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决策规范保证了集团公司各项重大决策没有出现失误。高速集团着眼于实施范围的扩大和实施程度的深化,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推广到集团所有二级单位。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做法和经验加以借鉴,同时要针对全面风险管理中一些关键问题、关键领域,组织技术攻关,下真功夫、硬功夫,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避免盲目引用现成的风险管理方法,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四)培育文化,营造氛围。当前,一些企业对全面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认识偏差和误解:有的对风险管理现状盲目乐观,认为风险已经控制好了,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没有必要;有的对部门和个人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不明确,认为风险管理是主要领导的事,忽视部门和个人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有的认为风险等同于工作失误,因此不愿意反映风险或回避存在的风险。这些现象的存在,要求我们在推行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下大气力培育风险意识和风险文化。要把风险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人人讲风险、人人识风险、人人防风险的良好氛围,把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使风险管理真正植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五)夯实工作基础,构建信息平台。信息化在领导决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风险和经营成本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据统计,省管企业近三年来通过信息化弥补监管盲区,新增效益高达10亿多元。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辨识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变量,通过采用适宜的对策来管理这些变量,达到损失最小化、机会最大化、利益最大化。量化的数据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缺乏量化将会增加对风险动态监控的难度,也无法准确反映出企业重大风险的管理状况,影响全面风险管理的开展。所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重点和难点。没有信息系统做支撑,全面风险管理很难落地。几户试点企业都在这方面下了力气,兖矿集团、莱钢集团取得了一些工作进展,但整体而言还不成熟,存在着系统兼容性差、数据整合难等问题。因此,在推进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和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统筹考虑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问题。信息系统建设要遵循信息一体化的思路,增强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加强与其他信息系统资源的整合,达到方便实用、节约成本、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目的。

三、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

全面风险管理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这项工作需要企业长期不断的努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各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抓好工作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当前,省管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持续影响,积极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把全面风险管理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董事会建设是从治理结构层次上防范风险非常有效的组织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要成立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有条件的要设置风险管理和审计委员会,设置专职的风险管理部门。目前,有的企业把全面风险管理放到了相关部门,对此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专人;二是职能要相对独立,否则保证不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效果。要落实工作责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研究确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方案,细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和重点。要切实加强对所属各单位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把全面风险管理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二)加强全员培训。全面风险管理代表着目前企业管理的前沿理论和最佳实务。我们引入全面风险管理,是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辨识经验,要有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要加强企业内部全面风险管理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辨识和处理风险的能力,造就一支与风险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各企业要把全面风险管理纳入教育培训计划,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重点加强集团公司高管人员、专业风险管理人员以及所属企业负责人、关键部门、关键环节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次会后还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之前,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消化和研究这项工作,把握其精髓实质,真正学懂学通。

(三)加强制度落实。实行全面风险管理,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为依据,既要从组织架构、流程设计、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等方面,建立一套明确的工作规范,又要通过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配合,保障制度执行的效果。全面风险管理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实现风险管理的规范化、长期化和日常化,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执行”的重点是“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制度流程、控制措施的执行。通过明确责任,加强监督,促进落实,与日常经营管理业务融合,切忌形成两张皮;二是强化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对于风险相对集中的业务领域,重点做好风险识别和控制。关键是管住风险,见到效果。

(四)加强考核力度。全面风险管理起源于战略、决策,落实于经营、运作,要把风险管理的内容纳入企业业绩评价之中,作为综合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要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把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评价与企业领导人员的考核结合起来,逐步建立重大风险责任追究制度。省国资委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对试点企业2008年度、2009年度主要工作考核的个性化项目,从2010年开始将对所有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以后,企业再出现重大风险损失事件,省国资委将严格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同志们,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途径,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手段,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务实开拓,进一步强化应对危机挑战的各项措施,推动企业管理上层次、发展上水平,为实现省管企业由大变强新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论
全部评论

0.0885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