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郑国编钟再现“郑卫之音”
郑国编钟再现“郑卫之音”
2016-08-25 09:38:45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21  评论:

郑国编钟于1997年新郑市郑国祭祀遗址中出土。郑国音乐在春秋时期处于领先地位,从郑国窖藏坑中出土了大量的编钟,数量是湖北曾侯乙编钟的3倍多,而且在时间上要早200多年,郑国音乐在历史上相当有名,与卫国的音乐合称“郑卫之音”。至今它仍能演奏出声色优美的乐曲,实为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划拉”中的惊人之喜

 

  郑国是春秋以来兴盛起来的诸侯国之一,曾以“郑声”闻名于世,新郑郑国祭祀遗址青铜乐器的发现,以19969月至199810月郑韩故城东城西南部原中国银行新郑支行考古工地发掘最为宏大,陆续出土窖藏编钟9组,数量共计206枚,堪称规模之大。

 

  据新郑市博物馆馆长杜平安介绍,郑国编钟的出土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19969月,为配合中国银行新郑支行的基建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对位于该市新华路与中华路东南角处的郑国祭祀遗址工地进行发掘。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地的发掘面积从600平方米增加到1600平方米,而发现殉马坑只有40余座。

 

  1996128日是在中行基建发掘工地上待的最后一天。这天下午,一个叫牛花敏的技术工人在收拾工具的间隙拿着小耙子在空探方壁拐角底部无意中划了这么一下,边划还边说:“忙了这么多天,结果竟然出了40多座殉马坑,也不出别的,古代人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殉这么多马干吗,害得我们也跟着辛苦,还以为有重大发现呢。”这一耙下去,深度有三五厘米,一个带着锈色的青铜器边缘出现在了将沉未沉的夜色中……

 

  郑国编钟惊现而出

 

  19971月份,发掘工作重新开始,考古工作者先从牛花敏无意中发现的墓坑入手,该坑出土31件礼器,除编钟外,鼎、簋、鬲、壶、鉴、豆一件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在挖掘编钟坑中,均配有小陶埙一件,用于演奏前的调音。一座钟架上还系有敲击铜钟用的钟锤一柄,并尚存悬挂编铜用的骨椎。一座坑中的编钟丝绸裹身,上下皆有竹席铺盖,可见古人对其的宝贝程度。而出土的几座钟架有的如蝶形,有的像长蛇探水,有的似花朵怒放。有的依稀可见浮雕状云纹,并残留有朱砂痕迹。有的悬钟横梁痕上,还发现有龙的浮雕图案,这些蛇、龙的装饰题材,与《考工记》中“赢类、羽类、鳞类”的记载相符。

 

  据介绍,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的发现在我国周代考古中尚是首次,300余件青铜礼乐器的发现也十分罕见,对于周代礼仪、社祭制度、郑城布局、郑国音乐、编钟发展史、科学技术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考古发掘也因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新郑仍可感受郑风古韵

 

  据了解,我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我国就有了编钟。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根据周代的礼制规定,周天子欣赏音乐时,可以使用四架排列成口字形的编钟,诸侯三架、卿两架、大夫一架。春秋战国时期,上层贵族仍沿袭周王朝的一些礼制,因此在那个时期的大墓中经常陪葬编钟、编磬。《荀子·乐论篇》中谈到各种乐器之音在礼乐中的作用: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笙、管等似日月星辰。礼乐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雅乐”,可在庙堂上制造出一种天、地、人浑然一体的庄重气氛。

 

  目前,郑国青铜乐器——编钟被收藏于新郑市博物馆、郑州市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地,而在位于新郑黄帝故里景区的轩辕黄帝纪念馆内仍可以欣赏到郑国编钟演奏,让您体会郑风古韵。

评论
全部评论

0.1318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