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记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主任高钰琪
记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主任高钰琪
2016-08-24 22:48:43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130  评论:

服生命的高原

——记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主任高钰琪

10多年前,海拔50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高钰琪作为医生来到这里巡诊,官兵们把一只用雪莲花编织的花环捧到他面前。

然而,当气喘吁吁的他不顾高原反应给战士们体检时,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了:有的战士只有20多岁,却已经头发脱落、牙齿松动、心肺指标异常……

这是在燃烧自己的生命,履行着对祖国的使命啊!高钰琪忍不住热泪滚滚。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征服高原病!”

1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是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主任的高钰琪率领他的团队,以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杜绝了高原官兵因高原病而牺牲的病例。

高钰琪征服了生命的高原。20085月,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为他记一等功。201012月,高钰琪荣获总后勤部颁发的“科技金星”奖。

仰望高原:他把医生的使命和战士的生命连在一起

1985年,考上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生物学研究生的高钰琪,第一次随老师上高原巡诊。一名19岁的新兵,领章帽徽还没领到手,就躺在高钰琪怀里牺牲了。看着连队官兵擦干眼泪又继续执勤巡逻,痛感自己无能的高钰琪深深自责:“我该干啥?!”

资料显示,全世界共有1.4亿以上人口居住在高原地区。在海拔3000米以上时,高原病发病率达15.6%以上,而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高原病发病率更是高得惊人。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设立专门机构研究高原医学,却始终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美国军方称:在高原地区作战,首先要战胜的不是敌人,而是稀薄的空气。

我国高原地区面积近250万平方公里,常年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上高原的人口近8000万。而且,在我国西部边防有很多哨所都在高海拔地区,官兵们每天都要在这些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高原地带执勤巡逻。

高原官兵的健康得不到保障,何谈战斗力?1996年,高钰琪在美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导师允诺给他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劝他留下。高钰琪从怀里拿出一张自己和高原官兵的合影,指着照片上脸庞黝黑的战士说:“攻克高原病难题是我的使命,高原就是我事业的舞台。”

1999年金秋,当我国唯一的高原军事医学系在第三军医大学成立时,高钰琪被任命为系主任,成为我国高原军事医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从那时起,高钰琪走遍了我国边防海拔5000米以上的哨所,调查了数千名驻守高原的边防官兵健康数据。今年48岁的他,肤色黝黑,头发稀疏,宛若一名“老高原”。

上一趟高原,跋山涉水,把时间都耽误在了路上。能不能把“高原”搬到大学里来?高钰琪探索建立了高原环境模拟实验室。一次,高钰琪在低压舱连呆22夜求证一组关键数据。随着“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助手们看到,高钰琪迟缓地抬手摸了摸头,软软地瘫倒在地……

十几年艰难跋涉,十几年煎熬磨砺,高钰琪领衔的高原病研究终于取得重大突破——由他带队完成的《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研究通过超过12万病例观察和大量实验,系统阐明了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的发生机制,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高原现场综合救治措施。

走向高原:他辗转调研长途奔波60余万公里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每当人们唱起这支歌,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条高高的“天路”——青藏铁路。

人们都知道青藏铁路是一个奇迹,却鲜有人知另一个奇迹。5年间,近20万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从事重体力劳动,无一人因高原病而死亡。

这一世界医学奇迹的创造,得益于高钰琪和他的团队的医学研究成果。作为青藏铁路项目的医学顾问,他们将高原病医学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急性高原病救治成功率达到100%

高原,始终牵引着高钰琪的目光。2009年,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部队紧急进入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玉树开展救援。高钰琪作为玉树抗震救灾高原病防治专家组组长,在奔赴灾区颠簸的路途中写成《玉树高原抗震救灾“四大注意”》,为广大抗震救灾人员自身防护提供了科学指导。他带领的医疗专家组现场成功救治军地高原疾病、高原反应者1324人,重症高原病患者30余人,确保了救灾部队无一人因高原疾病而牺牲。

玉树归来,高钰琪和他的团队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面对这面金灿灿的奖牌,人们难忘高钰琪在高原奔波的身影。

这些年,他率领团队,接连开展了“高原铁汉守边关,我为战友送健康”“驻百日高原军营、走百所高原边哨、服务百个高原基层单位”等一系列为兵为民服务活动,进行高原病防治知识宣讲、健康体检、送医送药,累计行程6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圈。

途中,他带领团队围绕拉萨、三十里营房、阿里等6个点,沿着青藏线、川藏线、新藏线和边境一线,构建起“六点三线一边”的高原病防治服务网络。他还牵头制定了《急性高原反应和高原脑水肿的诊断与处理原则》等一系列国家军用标准,研究出《模拟低氧呼吸器》和《耐缺氧茶泡腾饮片》等一系列国家发明专利成果,为保障高原官兵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屏障。

辛勤耕耘,换来高原官兵的福音——经国家权威机构认定,我国的高原病群体防护效果和现场救治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急性重症高原病发病率由15.6%降低到1%以下,病死率由37%降低到0.5%以下。

祝福高原:他的理想是让高原人像在平原一样健康生活

头痛乏力、呼吸困难、反应迟钝……千百年来,高原病像一个魔鬼,危害着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健康。

研究资料表明,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如何克服或避免这种生理变化?如何让人的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适应高原缺氧状态,使各系统功能达到新的平衡,即“习服”?高钰琪在急性高原病防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又把目光盯住了新的攻关课题。

“查体抽血的时候,有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比例太高,血都抽不出来,心慌、脱发、牙齿松动等由高原环境而引起的症状更是常见。”高钰琪在调研中发现,虽然肺水肿、脑水肿等急性高原病已不再威胁战士们的生命,但高原心脏病、红细胞增多症等高原慢性病还在侵蚀着官兵的健康。

“藏羚羊为何能在高原上跑得飞快,高原鼠兔为什么能在高原上活得很好?”高钰琪不断地提出和思考着类似的问题,希望从遗传学的角度揭开“高原习服”之谜。

持续攻关,曙光初现。目前,他们已初步确定“高原习服——适应机制及促习服措施”“高原病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高原卫生防护与卫勤保障措施”3个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原项目、军队特需药品专项等国家和军队重大、重点科研项目70余项。

2009年,高钰琪领衔开展了“保障高海拔高原部队战斗力的医学关键技术”课题研究。为获取第一手资料,他带领课题组数次爬上神仙湾、天文点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哨卡收集数据。该项研究通过对高原官兵的膳食营养、合理用氧、高原病诊断和现场救治进行科学的梳理规范,将进一步提高高原官兵的健康水平和部队战斗力。

如今,高钰琪领导的高原军事医学系,已成为全球唯一一个集高原医学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职机构,拥有先进和齐备的科研设施,高钰琪被称作“平原上的高原人”。

但人们发现,高钰琪仍然频繁地奔波在雪域高原。他说:“我的理想,是让高原人能像在平原上一样健康生活。”

评论
全部评论

0.0889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