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靳之林的艺术之路一
靳之林的艺术之路一
2016-08-24 15:51:42 来源:
编辑:fangfang
点赞:  点击:20  评论:

 

 

    ●我很少在画室画画,大自然、黄土地是我的画室。

    ●在与大自然的情感交融中,陶醉于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满足和最高的艺术享受。

    ●画笔之意不在画,在于山水之间,在于寄情、示气。

                                              ——靳之林

 

    出生乡贤翰墨之家

 

    1928年,靳之林出生于今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镇一个颇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家庭。他祖上家境殷实,其祖父靳玉如于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义学。“本镇贫苦子弟,皆得免费读书,笔墨纸张无力购买者,均由玉如个人施给”。(见《滦县志》)。

 

    后来靳玉如从保定师范学堂毕业,任各县高小教习数年,晚年归里,任胡各庄高等小学校长。期间,“校内莘莘学子,弦诵不辍,教育日见发展,皆玉如一人倡办之力居多”。(见《滦县志》)其父靳广澍是北京航海测量学校首届毕业生,分配到浙江宁波,为海港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后因家父病重,辞职回乡,继任胡各庄中心小学校长。1942年为抗拒日伪的奴化教育,愤然辞职居家。

 

    靳之林记得,他家有菜园、池塘,前面院落住人,后面是祠堂和书房。祖父喜好书法,并写得一手好字,书房里一幅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曾引来不少客人的赞赏。父亲在南方工作时曾收藏不少“明四家”,特别是文征明世家山水画原作,以及清“四王”、吴、恽山水画原作,都放在后院的书房里。父亲亲自教他书法、诗词和英语。但他最高兴的还是家里来了客人,夹在大人中间,看他们挥毫泼墨、品诗论画。书房里满柜的线装善本书对他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他特别喜欢陈老莲的《水浒》叶子、《石头记》木版插图,经常钻进书房精心地描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稍大些,他对父亲订的《东方》杂志产生了兴趣,其中有一幅徐悲鸿画的法国印象派风格的老年妇女肖像,脸上一块绿,一块紫。他虽然不能更深地理解其中的道理,但觉得好看,于是尝试着利用这种印象派方法进行外光写生。

 

    一次他下地割豆子,家乡朴实的原野、累累的果实使他留连忘返。傍晚归来的路上,阳光透过浓云,红霞满天。他急忙跑回家,取来水和颜料,画下了至今仍令他神往的景象。

 

    校园门口的墙垛上长满了爬山虎,中午烈日当头,表面的叶子反射出白色的亮光,而阳光穿透了的暗部却呈现出橘黄色,形成强烈的冷暖色调反差。他被这神秘的色彩迷住了,下课铃一响,便跑过去,抓紧画一张色彩写生。

 

    他爱光,爱田园诗般的大自然,爱家乡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逢年过节,姑姑阿姨们剪出的各式各样的窗花,走街串村的民间艺人演出的老呔影,办丧事时满街筒子红红绿绿的纸人纸马,庙会上孩子们追着看的高跷、跑驴、旱船,都曾为他童年的梦想插上放飞的翅膀。耄耋之年后他感慨地说:“这确实是我后来醉心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源头”。

 

    他的童年是在家乡胡各庄中心小学度过的,初中是在离家42公里外的滦县中学上的。小学和初中教图画的吴老师和张老师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国画师,给了他积极的影响。

 

    靳老后来回忆说,我出生在冀东平原滦南县胡各庄村,我们这里距渤海很近,但没有山,童年时代,夏日骤雨初晴,我们这帮孩子们跑到村口,神秘地北望八十里外的岩山淡兰灰色的山影,啊!这就是山,但山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家乡深秋朴实的原野,豆子地里豆实累累,傍晚秋收归来的路上,透过逆光的浓云,霞光万道,急忙回家提了一小瓶水和墨,入神的画下来至今仍然神往的画面。
                     
    校园教师门口垛墙上爬满了浓绿的爬山虎,中午烈日顶光,暗部被阳光照透了的橘黄色和亮部反射的亮白色,受光背光反差强烈,我被这神秘的色彩变化迷恋着,下课铃一响,急忙照样子画了一张色彩写生,至今我仍迷恋着那爬山虎叶子的逆光。               
                     
    我爱光,爱田园诗般的大自然,在白发苍苍,记忆力急剧衰退的耄耋之年,至今仍然留下童年时代这深深的回忆……



评论
全部评论

0.0908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