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嘉定秦氏与秦园
嘉定秦氏与秦园
2016-08-22 11:10:07 来源:
编辑:秦基龙
点赞:  点击:65  评论:

QQ图片20160822110238.png


嘉定秦氏为嘉定望族,始迁祖秦辅之为秦观七世孙,元末避乱,由无锡迁上海嘉定。秦辅之字圣翼,号远山,行安一。行义博学,善诗文,于1921年修纂嘉定县志《练川志》,为嘉定县首部县志。学者称其为文懿先生。


入清后讷庵公首辑《练川秦氏宗谱》,该支族人居南门前涛阁,南门李家弄南首,张马弄,钱门塘等地。入清后,乾隆十三年秦倬(纳庵公)中3甲102名进士,光绪九年,秦绶章、秦蘷扬兄弟二人同中进士,光绪二十四年,秦曾潞又中进士。近代亦有诸多高级智识分子。小说《秋海棠》的作者秦瘦鸥就出于该支。现在这一支族人遍布全国及港、澳、台、国外。


嘉定秦氏另有一支乾隆二十八年状元秦大成的一支,即棋杆场的一支,始迁祖为秦子才,明末由江苏句容迁居嘉定南门外冷浦桥。该支与秦荷联宗,因此谱系也进入《练川谱》,秦大成在序崇明秦氏宗谱时,自序十二世孙,并将世系列入崇明谱,全是否秦观十二世孙,俟考。秦大成后裔也是文化世家,已传十六世。


嘉定秦园系嘉定秦辅之十三世秦荷在乾隆中(约1760年)购得小山园堂,遂称秦园。其孙秦溯萱曾任兵部员外郎,又因海运致富,于1849年精心整修,蔚为一时之冠。后溯萱传秦园于次子兆甲,直至1952年,秦家居住秦园8世约180年。


秦氏芜园感旧图题詠集


秦园风光旖旎,在清代曾画多幅国画,尽展秦园风光,至今可见的有《秦氏芜园感旧图题詠集》,原件珍藏于台北秦诒泰家中。图为彩色写意画,画幅宽1.5米,高30厘米。图题、图记、图行、图序等原装裱成6米横轴。


1860年前后,秦园屡遭战火,园中亭台楼阁受损,而厅堂馆轩题字亦不尽识,兆甲子兵部侍郎,秦绶章回乡后,感家园之盛衰,于1916年自作芜园感旧行;并请翁绶琪画家作芜园感旧图以传世。6米横卷展示了秦园盛衰的详尽资料。且述及当年的秦园与苏州拙政园、留园、怡园同为名园,且称《秦园感旧图题詠集》与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随园雅集》"后先辉映,并垂不朽"。


秦园三绝


秦园中心建筑为"权酌书屋"(俗称牡丹厅),厅南有福禄寿"三星"太湖石,谓之紫藤假山,可与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媲美,堪为嘉定一绝。


秦园荷池北岸,大假山(塔影岩)下,有六角三间"纳凉亭",桌凳皆为六角。1990年园林专家王秉洛看到秦元璇女士画的《嘉定秦园复原示意图》后说:"堪称中国一绝"。


秦园的西假山,是用太湖石砌成高大的立体"山"字形。因此古园名"小山园",山南之堂称为"小山堂",园林学教授汪菊渊先生在1990年时说:"这在我国造园史上颇为独特,外国当然更不可能。"


山字形假山的东山坳是曲池、石舫、三曲桥;西山坳是怀石草芦,山顶是赏雪亭。


秦园的湮没


40年代的秦园仍有两座嶙峋多姿的假山,三个波光潋滟的水池,有石舫、龙墙、三曲桥......。奇花异石,星罗棋布,1952年春,花园、园宅、宅边地仍占38亩之多。


此后,秦园改作嘉定博物馆,少年宫,会议中心等等。由于历史原因,秦园在1988年已面目全非,残剩园墙,园址、园内仅剩古树七棵,古井一口。


1998年,嘉定政府规划城区时,拟在秦园一带辟为文化旅游街,秦园改为嘉定图书馆,拟在房屋布局、外形设计上尽量恢复秦园旧貌,建造一个园林式的图书馆。


2009年嘉定区人大已决定重建秦园。但上海市政府不同意建,现秦园遗址上的少年宫搬走后,已搬入十多家文化单位,甚至有商业单位,秦园不可能重建,一代名园终于湮没。




评论
全部评论

0.1282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