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潘永乐:无师自通的“寻根”者
潘永乐:无师自通的“寻根”者
2016-08-22 10:14:06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34  评论:

桃花坞西中市,由皋桥转入汤家巷,在大通花园的根雕艺人潘永乐家中,摆放着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这里是潘师傅的住处,也是他的工作室。

  34岁“偶遇”根雕

  今年61岁的潘永乐,从事根雕艺术已经有27年的历史。虽然一开始接触根雕已经34岁了,可以算是大器晚成。说起如何走上根雕艺术创作之路,潘永乐难掩兴奋。1985年,有一天他路过花鸟市场,正巧一个经营户要把种死了的盆景处理掉,潘永乐看到那个树根形态很奇特,就想买下来,没想到经营户很慷慨地就送给他了。回去后,潘永乐根据树根造型做成了生平第一件根雕作品“大象”。朋友们看见了都说:“真像!”还有人出价要买。

  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开头,坚定了潘永乐在根雕艺术之路上走下去的信心。潘师傅最让人惊讶的地方在于,他的根雕技艺是无师自通的,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缘,造就了他这位后来的首届“苏州民间工艺家”入选者。

  潘师傅说迄今为止,他大概创作了两百多件作品,题材丰富,眼前所见就涉及花卉鱼虫、飞禽走兽、文房四宝以及雕塑等类别。潘师傅介绍说,创作一件好的根雕作品,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艰辛跋涉在艺术路上

  根雕是一项劳心劳力的活计,制作者需要具备两种素质:良好的构思能力、吃苦耐劳的品性。构思能力体现在要对作品有个周密的预判,因为根雕艺术是“减法的艺术”,无法做加法,一旦构思不周密,整个作品就毁掉了。

  而吃苦耐劳的品性,首先就体现在寻“根源”这件事上。一件好的根雕作品除了制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外还需要有合适的树根原料。为了寻找好的根源,在最初的那些日子,潘师傅常常每年冬天跑到安徽、甘肃的山区里去找,有时候要冒着生命危险。

  说起1985年的一次经历,潘师傅依然心有余悸。那次,他在甘肃发现一个奇特的树根,欣喜若狂,不料在采集过程中掉进了一山洞,足有三米多深,四面峭壁无法爬出,来之前,老乡告诉他,黄昏时分必须离开山区,否则会遭遇狼的袭击。最后,幸好被有经验的老乡用藤条搭救出来。而寻得的那块根料形似梅花,后来被做成了《春韵》,获得了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优秀奖、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二等奖,成为他最钟爱的作品之一。

  潘师傅说对作品的命名也很关键,好的名字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比如“幽塘闲趣”等,美不胜收。说起根雕艺术的传承,潘师傅说目前已经收了两个徒弟,而且在艺术创作上都已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说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他的这些作品能有一个更好的栖身之地。

  桃花坞非遗名片•根雕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身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

评论
全部评论

0.0917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