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川中江通山秦氏大垣公脉系谱序及族谱撰修史
四川中江通山秦氏大垣公脉系谱序及族谱撰修史
2016-08-04 15:55:57 来源:
编辑:秦基龙
点赞:  点击:854  评论:

文章转自秦网

u=1499352369,515326229&fm=21&gp=0.jpg

四川中江通山秦氏2013续谱序言


  历史发到二十一世纪初叶,政府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随着社会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儒家文化、道德伦理、易经风水等知识的了解与日俱增,对祖宗根源的寻求意识更浓,清明祭祖被列入法定假日,庶民百姓都将归宗祭祖作为每年之必须,家族谱牒文化在这种大气候下,由隐蔽非法转为公开合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各姓氏纷纷在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谱牒编撰工程,国无史,无以稽考盛衰,文化无从启承,必然湮没;族无谱,昭穆混乱,亲疏不识,长幼难分,世系错乱,必然乱,己成共识。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了这次续谱工作。
  据史料载,我族系颛顼之后,伯益之裔,有非子受封于秦地,后即以秦为姓,春秋时为秦国,西汉时在天水郡(即今甘肃乌鼠山东秦亭、秦谷)。凡属秦氏无不出于天水郡。从晋、陏、唐、宋、元、明至清,后入楚(湖南、湖北)、入桂(广西)、入蜀(四川),大多出于江西省瑞州府上高县秦景文公昆仲六人,官游,迁徙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各地落业。
  我族入川始祖大垣公系秦氏景文公十四世后裔,康熙甲申四十三年(1704年)大垣公率其子荣昇公、荣瑞公十数口,于从湖南永州府陵零县孝悌乡下保里小地名门口起程,跋山涉水,受尽艰辛,历时数月,行程三千余里,来到四川省潼川府中江县中村清浦乡康隆里(后改六合里)。尔后,荣昇公建业水磨嘴(现秦家大院子),昇公五子:三武、三斌、三元、三益、三捷;荣瑞公建业钟家觜(现秦家小院子),瑞公七子:三仁、三义(早故)、三礼、三纲、三玉、三馀、三略等。前辈同心协力,和睦相处,树雄心壮志,克服一切困难,斩棘垦荒,勤奋耕读,逐年人丁兴旺发达,生活蒸蒸日上。先祖成善公、翰崑公、翰谏公、翰谅公等先辈乃撰族谱,“凭印象、记忆,垣公以上脉系揣其大意而编”,当时回原籍湖南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也无法查对,难免无错漏。
  此次续谱,以老谱记载为依据,对其中差异,在没有足够依据的情况下不妄加论断,只将相关资料原文传承,以便今后作考证依据。例如:我族各谱皆载我系为和(合)仲脉系;一九九八年《秦氏联宗大谱》将我系列为朝仲脉系。道光十二年(1832年)邦煦公所撰秦氏族谱载:“江西始祖秦公景文癸伯郎何氏、钟氏,和仲唐氏,子荣陈氏,孟煙蒋氏,受六郎陈氏,安荣六郎唐氏,思贤贵七郎屈氏,思诚贵八郎何氏,文斌陈氏,文龙钟氏,龙生二子:得益、得钺,钺乃大礼启祖,观音堂之祖,益乃大垣启祖,至此则支又分矣,益生启节唐氏,节生富周蒋氏,周生贵金唐氏,金生大垣蒋氏”;而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木刻版谱则载:“秦公景文癸伯郎祖妣何氏、钟氏,二世祖和仲祖妣唐氏,三世祖子华甲三十六郎祖妣唐氏,四世祖受十七郎祖妣何氏,五世祖荣十三郎祖妣萧氏,六世祖以明郎祖妣何氏,七世祖克清祖妣唐氏,八世祖松全祖妣萧氏,九世祖文礼祖妣蒋氏,十世祖德益祖妣钟氏,十一世祖启节祖妣唐氏,十二世祖富周祖妣蒋氏,十三世祖贵金祖妣唐氏,十四世祖大垣祖妣蒋氏”,两相对比,其差异在第三世:一为子荣,一为子华,故保留朝仲脉系说的孤本,以便后辈佐证。
  大垣公传代字辈中:“得启富贵大,荣三成翰邦,盛世延徽寿,民安毓士昌,廷开家衍庆,永定可怀良,恢復宏谟显,崇隆俊烈光。”是综合了各谱不同时期所议字辈,取其共同字句而成。鉴于大垣公后裔分布全国各地,所使用的字辈与上述字辈存在差异,怎样统一完善字辈,有待后辈研讨定论。
  垣公脉系后裔,昌盛发达,纵观三百余年家族史,我族人才辈出,为国争光者不胜枚举,其显著成果载入谱牒者却凤毛麟角,数量甚微,盼遍布海内外族人提供翔实的档案资料载入族谱,以达光宗耀祖,激励后生之目的。
 
大垣公十一世孙 寿岗  寿科 谨书
二零一三年三月 


通山秦氏大垣公脉系族谱撰修史

 
据现有资料载,通山秦氏大垣公脉系族谱,自嘉庆14年已巳夏(公元1809年)至公元1999年,共有六次编修。
 
第一次 入川首创  确立垣公为蜀川一世祖
 
垣公于康熙甲申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率子孙入川,经历七十五年,楚地“忠宣公(荣贵公之孙)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九月十五日,由楚起程,随带历代宗祖名讳,与在生老幼名字,到川修谱。”此属大垣公入川首次创谱。确立了大垣公为蜀地之始祖,为“肇基一世,发派下子孙并无遗漏,欲悉源流,展阅此图,照然若揭矣。”以上内容载于道光辛丑年(公元1841年)族谱。
 u=1839587875,1963959205&fm=15&gp=0.jpg

第二次 族长领头  追根溯源
 
嘉庆14年(公元1809年)我族已在川定居百余年,子孙繁衍五、六代。当时,由族长成善公(字继美,三捷公次子)及庠生翰崑(字友杰,名翰俊,三武公四子成文公之子)倡修谱之举,邦棟公(三武公长子成章公长子,翰书公之长子)缮写成书。
翰俊公、邦棟公分别撰序。翰俊公在《秦氏族谱序》中载:“考我秦氏,上古有伯益者,虞帝之后也。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嬴氏。历汉唐宋元,代有传人。至明世,有景文癸伯郎创业豫章瑞州府上高县,地名白沙村。耕居数代,继徒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孝弟乡,地名门口,聚族而居。历十四传,至大垣公。”简洁的文字,明确了我秦之根脉。同时载明了入川始祖大垣公于清朝康熙年间来川“定业于潼川府中江县中村康隆里”的史实。
邦棟公则在《秦氏族谱序》中记载了此次创修族谱的时间:“嘉庆已巳夏”、人物:“叔祖继美公、堂叔友杰公”及谱牍体例等,为后世族谱的编修奠定了基础。
翰俊公还撰写《秦氏宗祠创始》记明荣昇公脉系宗祠始创时间:“乾隆四十年乙未春”(公元1775年)、地点:“相地基于水磨嘴老宅右”、人物:“纠首则先父敏臣公(三捷公字)”、“董事则堂兄品全公、才华公、堂侄酉山公(翰书公字)”等。并规定每年“春祭定以清明,冬祭定以冬至”,表明当时家族活动已经进入正轨。
翰谅公(成善公之子)所撰《聘臣公传》将三武公生平陈述记载,实为我族之珍贵史料。
该谱列举凡例十三条,就“宗派图”、“世系图”之查推、填写,班辈之旧新使用,宗祠之兴立管理,妻妾、抚抱之记载规矩,墓图碑文之镌书,均作了明文规定,还拟定《家规六条》、《居家礼八条》、《宗规十二条》、《五戒》、《四箴》,以恳切的言辞,为我秦氏族人的衣食住行、言语举止提出了既遵循儒家伦理道德,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标准,彰显出我秦氏家族高尚的道德底蕴,为我秦氏门宗醇厚的家族风范提供了行为指南。
其《世系图引》以大垣公为始祖,而上溯景文癸伯郎,“合十四世共立一图”,为备后世考证,现实录于下:
“秦公景文癸伯郎 祖妣钟氏、何氏
二世祖和仲 祖妣唐氏
三世祖子华甲三十六郎 祖妣唐氏
四世祖受十七郎 祖妣何氏
五世祖荣十三郎 祖妣萧氏
六世祖以明郎 祖妣何氏
七世祖克清  祖妣唐氏
八世祖松全  祖妣萧氏
九世祖文礼 祖妣蒋氏
十世祖德益 祖妣钟氏
十一世祖启节 祖妣唐氏
十二世祖富周 祖妣蒋氏
十三世祖贵金 祖妣唐氏
十四世祖大垣 祖妣蒋氏
大朋 垣公胞弟 祖妣何氏 在楚,子孙无考
 
大垣公生三子 

长子荣昇
次子荣贵
三子荣瑞
荣贵 祖妣唐氏 在楚 生二子
长子三锡 丁氏生子忠玉
次子三昌 邓氏生三子
长子忠相 蒋氏
次子忠周 陈氏
三子忠宣   氏
  荣瑞 祖妣张氏 分居中江通山 钟家嘴落业 另立谱 其班次照荣昇公派下取名”
其《班次序》中称:“兹谱旧编公议十代于前,新编公议二十代于后”。   

    

班次诗:
旧班 

得启富贵大 荣三成翰邦 
新班 

盛世延徽寿 民安毓士昌
廷开家衍庆 永定可怀良


在《原籍记》中,对湖南祖籍地名、座宅作了简要介绍,并将楚地所供奉的“横木三郎高山得胜五姐娘王”的神榜“记载下传,以不忘本也。”
对入川落业“潼川府中江县康隆里(后改六合里)地名钟家嘴、水磨嘴”、川地荣瑞公、荣昇公老宅和房屋布局构造,以及水磨嘴宗祠,作了详细记载。
此谱还记载了楚地荣贵公次子、三昌公之三子忠宣公曾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九月十五日由楚起程,随带历代宗祖名讳与在生老幼名字到川修谱”。印证该史实的相关资料还有待稽考。 
u=1808981791,4284021881&fm=21&gp=0.jpg 
第三次 联合修谱 明确入川时间
 
道光十二年壬辰岁(公元1832年)观音堂大理公三世孙三明公、明德堂大垣公四世孙翰书公(三武公长子、成章公之长子,字酉山)均有志于修谱这项大孝之举。于是联手收集资料,清理脉络,由邦煦公(三武公长子成章公子,翰品公之子)用工稳清秀的小楷字体誊写成书。
该谱将《圣祖仁皇帝招民填蜀御诏》、《宋宁宗皇帝修谱圣谕》、《明太祖高皇帝修谱诏》列为篇首,足见我秦氏对修谱工作认识之深刻,行为之高瞻。
《秦氏弃楚上川序》载明:“吾家先祖于康熙甲申年(公元1704年)”上川,“于丙戌(公元1706年),昇公在川开垦,命武公回楚接其家来川,于    年与瑞公各爨(cuàn 分家过日子),瑞公分住钟家嘴”,此记载明确了:大垣公率子孙入川的时间为康熙甲申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蒋氏祖母及其余家眷于康熙丙戌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入川。此载与荣瑞公脉系手抄谱一致,并在蒋氏祖婆的碑文中得到印证。
三明公、翰书公、邦煦公分别为谱作序。三明公序讲明了联合修谱之原由及祖宗根脉。翰书公序则具体陈列祖宗根源:“考我秦氏之源,其始祖有伯益者,虞帝臣也,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嬴氏,传至于非子,事周孝王有功,封为附庸,而邑之秦,即穆公始祖,采食于秦,故以国为姓,今陕西巩昌府是也。至穆公起,一传再传,至战国,有始皇帝,奄有周之天下。传至二世婴,为楚项所灭。子孙遂星散于宇内。历汉唐宋元数朝,代有传人。至明世,有景文癸伯郎落业江西,秦氏之鼻祖也。”序中还载明,我族与观音堂“分支于得益、得钺二公,亦考之详矣。”翰书公还就此次修谱历时九年,经过三代的努力,做了详细记载,意在激励后人珍惜我族的光辉历程。
邦煦公则对担任誊写工作时的心情、希望呈现于序中,意在激励后辈。
此谱对秦氏江西源流记载与1809年谱比,更详,且有差异:更详细地记明:“祖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大丘,铁路头,马路巷人氏。发派鼻祖,秦公元初 郑氏,长子道聘 杨氏;次子出家于金陵寺。道聘长子文龙;次子文彩 邓氏;三子文重 刘氏;四子文在 田氏;五子文达 陈氏。文彩之子景文癸伯郎,即江西之始祖。至万历年间迁湖,落业于永州府零陵县孝弟乡下保里,小地名门口。”
此载与1809年谱“豫章瑞州府上高县地名白沙村”有异。
江西源流图载:
“江西始祖景文癸伯郎 钟氏 何氏
和仲 唐氏
子荣六郎 陈氏
孟烟 蒋氏
受六郎 陈氏
安荣六郎 唐氏
思贤贵七郎 屈氏
思诚贵八郎 何氏
文斌 陈氏
文龙(后改文礼)钟氏
文龙(礼)生二子
得益 得钺 钺乃大礼启祖 观音堂之祖 益乃大垣启祖 至此 则分支矣
益生启节
节生富周 蒋氏
周生贵金 唐氏
金生大垣 蒋氏
垣生三子
荣升 荣贵 荣瑞”
 此载从“子荣”至“文龙(礼)”与1809年谱有异且至大垣公不足十四代。然《秦氏通谱》却载“朝仲生子华”“和仲生子荣”,据此,《秦氏联宗大谱》便将我系归为“朝仲”,正确与否,有待进一步考证核实。
另外,此谱还载:荣贵公在楚后裔翰陞公曾于乾隆四十三年又六月十七来川,讲述了荣贵公在楚脉系的基本情况:“秦公贵金 龙氏、唐氏, 唐无出,大垣公之母也,葬于寄母山,宅左边约三里,地名狮子岭。丙山壬向,形如上山飞凤。三老合葬。秦公荣贵 唐氏,亦葬于寄母山,离老坟约四丈远,大垣公二子也,在楚。秦公三锡,荣贵公子也,合葬于寄母山。忠玉 陈氏,三锡公长子,葬于狮公山黄花地,癸丁占子午。陈氏尚在。忠银,三锡公次子也 黄氏。银与玉同山葬。黄氏尚在。忠玉长子翰陞生于甲戌年八月十五日午时,配妻周氏。次子汉荣 范氏。三子汉伯 文氏。忠银之子汉德 罗氏。翰陞之长子曰长生,次子曰良生,二月十八日亥时双生也。陞于乾隆丙申年杨学台武庠。”转载于此,为日后寻根问祖提供线索。
其余内容与1809年谱大同小异,则不赘述。
 u=2006995168,1189417309&fm=21&gp=0.jpg

第四次 弥补名贤 木刻版谱传世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春(公元1841年)翰谏公(三捷公长子成佑公之三子)邦
员公(三武公四子成文公之翰崑公次子 邑庠生)共襄修谱之举,意在防备“族中老幼各自为家,”“户口渐增,人丁益繁”,“骨肉参商(参商shēnshāng 两颗永远不能会面的星宿),其不视族人如路人”。二公分别撰序。其中翰谏公序罗列出从汉到明,历代秦氏英杰:“汉时如景通与其弟炜,俱有文名,当世以大小秦君号之。他如扬文采以折吴使,施才智而为蜀臣,至今犹称道宓公不衰。魏晋而下,擅名者不一人,通经者凡几家,固、宜卓绝一时矣。至于胡庄公叔宝,名标凌渊,绩著青史,箕裘克绍,尤为有唐一代开国元臣。若乃豪俊,侪乎三贤,文辞溢于两宋,应对明敏,谁有出于吾少游公之右者?”“明紘公为三边总制,鳌公为武宗硕彥,聚奎公为万历主事之臣”。其中所列:秦景通、秦炜、秦宓、秦固、秦宜、秦叔宝、秦少游、秦纮、秦鳌、秦聚奎等都是我秦氏精英,但相关史料有待查证补充。
此谱共分五册,第一册:秦氏族谱序(翰俊公撰)、秦氏族谱序(邦棟公撰)、秦氏宗祠创始(成善公撰)、聘臣公传(翰谅公撰)、凡例、家规六条、居家礼八条、宗规十二条、五戒、四箴、大宗小宗图、九族五服正服之图、妻为夫族服图、三父八母服图、外亲服图、妾为家长服图、嫁女为本宗降服图、世系图引、班次序、班次诗、原籍记、祖派 第一世 大字派齿录;第二册:荣字派齿录、三字派齿录、成字派齿录、翰字派齿录;第三册:邦字派齿录;第四册:盛字派齿录;第五册:世字派齿录、延字派齿录。
该谱以木刻版付印,为现存的最完整谱牒。
 
第五次 五堂联宗 景文公后裔宏谋
 
民国丙子春(公元1936年)闰三月十三日,明德堂(通山荣昇公脉系)、修礼堂(通山荣瑞公脉系)、傑士堂(三台钟家桥贵富公脉系)、玉陞堂(罗至县盛家池、良安、大埝、全胜、仓山荣斌公脉系)、敦本堂(三台新生青杠砣再鹤公脉系)代表集合于中江属地之水磨嘴明德堂,成立秦氏联宗会。公推秦象坤、秦泽勛为正、副会长,管理钱务。秦盛棟、秦朝梁、秦世殿、秦世庚、秦世让为干事员。秦耀庭、秦禹门、秦朝寿、秦国铭、秦江廷为交涉员。各堂会按丁捐资,共四千八百串整。按年息一分五厘行息,每年清明日,于明德堂算账,所得利息用于祭祀,其余用于办秦氏自立学校,作育我秦氏子孙用,以壮我秦氏名威,扬我万石家声。
联宗会还拟定十条规约、八条戒约。在十条规约中,将各堂会使用的班辈字派统一为:得啟富贵大 荣三成翰邦 盛世延徽寿 民安毓士昌 廷開家衍庆 永定可怀良 恢復宏谟显 崇隆俊烈光 (后十字为此次联宗会新议字派),共四十字,即我族现行班辈字派。规约还强调“保存蒸赏”、“严重伦理”、“整肃闺门”、“团结精神”、“勤供赋役”、“推广教育”、“朋兴实业”、“崇尚简朴”、“禁绝争讼”;八条戒约告诫族人切不可“藐弃典章”、“傲慢尊长”、“破坏团结”、“玷污品行”、“旷放职业”、“滥结交遊”、“附合邪教”、“轻视职责”。先辈之规章,是我秦氏家族家声永旺,门庭昌盛之根本,至今仍有其极高的实用价值。
 
第六次 老骥伏枥 新谱问世挽危
 
一九九八年,为了继承发扬先辈遗志,族中几位年过七旬的退休老人和几位中青年人共同商议,于三月二十日成立续谱小组。秦延镒(字义权)任组长,组员由秦徽荣(字奠川)、秦徽光(字远明 名亮)、秦徽祯(字致祥)、秦徽宗、秦徽发(名浩然)、秦寿岗等七人组成,秦徽祯主笔。小组成员分片逐户进行登记,从本乡到外乡,除迁出本县的脉系后裔未清理归谱外,其余脉系基本理清。
此次续谱,以《秦氏联宗大谱》为依据,以湖南原籍《秦氏通谱》为准则,以大垣公入川为始祖,对荣昇公五子,荣瑞公四子(实际上还有二子待补),共九大房后裔,逐户登记造册,汇总成书。在资料奇缺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几位老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辞辛劳,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编排体例,审稿校对,付印出版,仅用时不足两年,即完成了这项挽救家族历史,继承先祖遗志的重大历史任务,实为难能可贵!
此外,在修谱期间,还捐资为入川始祖大垣公及荣昇公、荣瑞公新立墓碑,出资赎回蒋氏祖婆坟地,为后世子孙祭祖扫墓提供了方便。
但因历时久远,族人分散,信息不通,资料奇缺,此次所编《通山秦氏家谱》漏误甚多,有待弥补,完善。
 
本文摘自<四川中江通山秦氏家谱2013版>


评论
全部评论

0.1277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