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李家龙宫祠堂
李家龙宫祠堂
2015-11-22 15:25:31 来源:
编辑:七爷丶
点赞:  点击:34  评论:
李家龙宫(李氏祠堂)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闻名海内外,是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陇西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古建筑群,也是开发陇西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李家龙宫(李氏祠堂)毁于唐末,明朝万历年间陇西知县李汝相倡导集资重建,以后数度遭毁,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进行部分增建,解放后改为学校,2002年对尚存的十一座古建筑群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保护, 2003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近年来,相继有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美国、荷兰、印度尼西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及大陆29个省、市、区的李氏组织和李氏族人10万多人次到李家龙宫(李氏祠堂)旅游观光和寻根祭祖。国家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国家统计局长李德水等领导先后到李家龙宫(李氏祠堂)视察指导工作。 唐朝贞观年间,陇西已成为丝绸南路的名城重镇之一,唐天子重视在李氏的发祥地、发迹地的陇西宝地建立宗祠庙,意在光显祖宗、威镇远方之意,并御笔亲书“李家龙宫”匾额,钦准皇家子民及当地官员前来祭拜。李家龙宫(李氏祠堂)坐北朝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宫廷式建筑,称宫者,不但规模大,且规格也高于庙。龙宫主殿屋脊上安放九兽,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十兽,李家龙宫的地位由此可见。龙宫建筑物上大大小小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根深叶茂。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陇西李氏大举渡江南迁,遍布各地,李家龙宫数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至今遗址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一片瓦砾,有的地方竟厚达十米,当地人称为“瓦碴坡”。宋、元时期修复了部分建筑,亦因战火遭毁。明万历五年时任陇西知县的山东临邑人李汝相倡导筹资,重建李家龙宫,由于大唐盛世已衰,只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龙宫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增建后的李家龙宫,外围建筑有北天第一门(俗称头天门)、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清顺治五年毁于兵灾,仅留“北天第一门”牌坊。康熙元年重建,康熙三十七年吕培高任知县时,曾于任期内在“北天第一门”上悬有“仰弥高”竖匾额,同治五年陇西城陷,李家龙宫再遭劫难。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维修一新,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差,别有天地。 明建李家龙宫(李氏祠堂)总体建筑体式是“前五楼”、“后五山” 和“中部祭祀区”。前部建有戏台和五座楼及大小殿阁建筑群,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谓之“前五楼”。中部建有主祭堂建筑群,主殿及两侧殿均飞檐翘角,群龙盘脊。殿中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纯阳真人李琼(吕洞宾)、陇西房始祖李崇等李氏先祖塑像,香火甚旺,龙宫北殿屋脊上的九条龙即为“九五至尊”之意。后部为后花园,有五座人工堆成的假山,分别名曰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每座山上都建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内有塑像,掩映在绿荫丛中。北极池微波涟漪,游鱼戏水,琪花瑶草,点缀其中,此谓之“后五山”。 龙宫现存脊兽均为北宋时期的砖雕,其形态生动,笔法简练,线条流畅,雕工精细,保存完整,为一组精美的艺术珍品,极具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黄道霞考证)。1985年陇西县人民政府宣布李家龙宫、北天第一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家龙宫修复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一篇 : 李家龙宫祠堂
下一篇 : 陇西县仁寿山
评论
全部评论

0.0987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