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堂号郡望-孝思堂
堂号郡望-孝思堂
2015-11-22 15:25:32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266  评论:
孝思堂,即云霄西林张氏家庙,祀奉开漳将领张虎的后裔张元甫及后代五世神主,系台湾西林张氏和张廖氏共有的祖庙。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1945年重修,祠埕占地1008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   据2002年版《张氏家谱》记载,明代天启年间,西林张氏第十四世裔孙开始迁台,这些迁居台湾的张氏裔孙,主要开基繁衍于台中、宜兰、基隆等地,到目前传衍的子孙已经超过了25万人。   而之所以孝思堂是台湾西林张氏和张廖氏共有的祖庙,张茂水告诉记者,这里面有一个“张廖是一家”的故事。明初,云霄西林张氏第六世裔孙张再辉入赘诏安廖家,从此改姓为“廖”、改名为“元子”,并奉守“生廖死张”的承诺,成为诏安县官陂镇张廖一族之源。清代康熙年间,张廖氏后裔派衍台湾。现在,居住在台中西屯区、南投、云林县西螺、板桥、三仑乡的张廖氏子孙有20万多人,建有30多座宗祠。除了户籍登记,平时提到自己的姓氏,大多张廖并用,并成立了张廖简宗亲会。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两岸关系的解冻,台湾西林张氏族亲纷纷组团来到祖地云霄孝思堂朝拜祖先,开展族谱交流活动,并捐资修建家庙祖祠。台湾张廖简氏宗亲联谊会也多次前往云霄和诏安祭祖。张茂水说,台湾张廖宗亲过来,一般都会先到孝思堂上香,再到诏安县官陂镇元子公祠堂拜祖。“在云林西螺镇,一间叫崇远堂的祖祠,供奉的始祖就是元子公,而且建筑高度、面积、材料与官陂镇元子公祠堂都一样。台中、云林、南投、彰化、新北,这五个县市特别多元子公的后代。”张茂水说。   秘书长张耀堂告诉“闽台走亲乡镇行”记者,两岸恢复往来后,第一位来认祖归宗的台湾宗亲是国民党原陆军上将、人称“闽南王”的张贞(1884—1963)之子张冠群。他说,1949年,张贞迁居台湾后,一直怀念祖地和家庙,多次想要返乡祭祖。可是,这一夙愿直到临终也无法实现,只好托付儿子。1997年,张冠群老人带着父亲的遗愿,前来归宗认祖。他在孝思堂的屋梁上,挂了写有“上将”二字的牌匾。这之后,张冠群又带着儿子、妹妹,前后五次回到孝思堂拜祭列祖列宗,并把自己2004年时担任连宋竞选总部顾问团顾问的聘书原件交由云霄县张氏历史文化研究联谊会保存留念。   在云霄县张氏历史文化研究联谊会的陈列室里,我们看到了这张聘书,看到了张贞上将的照片,阅读了其他杰出后裔的资料,大体了解了西林张氏衍播的过程。张耀堂说,台湾宗亲对联谊会的工作很满意,认为他们把脉络整理得清楚、细致。   秘书长张耀堂告诉记者,张冠群老人除了关心联谊会的事宜,对他本人也非常好:“我一和张冠群说我要去台湾,他就来酒店找我,还带我到他家去。我要离开台湾的时候他又来见我一面。他快要九十岁了。大家好像有血缘关系那样,很密切。”   “我们西林村大都姓张,这个张姓就是唐朝府兵87姓中的一大姓。”张书记话语中不无自豪。当府兵们的后裔移居台湾、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地后,也以“唐人”自称,并把当时强盛的大唐江山称为“唐山”,所以,“唐山”成了海外侨胞对祖国或故乡的一种习惯称呼。从大陆移民到台湾开基的历险,则被称为“唐山过台湾”。   徜徉在张氏家庙里,一抹斜阳悠悠照着,树影葱茏。那些花岗岩石阶,历经千年风雨侵蚀,依旧苍劲古朴晶莹透亮。它执着地守候在这里,向世人展示一个时代的存在。开漳将士们已经沉入岁月的深处,但他们坚强与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气质融进了后代的血液,在两岸人民的血脉中延伸扩展着,一代,又一代。
评论
全部评论

0.1253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