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源流-三世祖子昭公传
源流-三世祖子昭公传
2015-11-22 15:25:32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17  评论:
三世祖子昭公传 三世祖子昭公,秉性沉着冷静,可谓有勇有谋。可以说是继承了先辈的优点,值得后辈学习。在弟兄之中是非常杰出的一位。 只是子昭公距离今天已经二百四十多年了。以前没有给他立传,先辈中的年长者也都不在了。怎么能知道子昭公的杰出表现呢? 清康熙壬辰年春天,张宪万(张贒[xián],连城十世祖,孔字派,[自]瑱公三子,字宪万,号映鹿)从旧书籍箱中发现了一份住在桐积乡的一位名叫叶二的人和他的弟弟叶观音与我们张家买卖田产的合同,同时还有一张军人叶胜与其弟叶辉重新定卖田地价格的合同。落款处有(桐城)县税务部门的公章。县令在合同上的签名还在。还有子昭公之孙张珂(连城五世祖,私谥孝毅)和吴云鸽两人签的一份合同。才知道我连城张二世祖原名张长受(梅琳字长受)。在明朝宣德五年十月二十八日购买了官山叶家的田地。田地是十硕石,四十七亩。田地界限东面到汪三窊,南到白杨沟大树外,西面到社坛嘴,北边到过路山顶。合同中间见证人是羊通海、桂秀、戴智。子昭公口述,陈均亮执笔书写。 子昭公原以为地契上盖有官府大印作为公证,又都是同乡住民不必担心。没想到叶氏族中有军人。于是他们就不停地提出无理要求。洪武初年的政治是凭借军队控制掌控天下。我们桐城是在太湖毕指挥管辖之下,服役之地遥远又辛苦。回乡里的军人也就狂妄狠毒。因此我先祖虽累积家业经历了三十四年,后来又去世多年。到了明成化元年,叶二的侄子叶胜和他的父亲叶清,从卫所回家祭祖,以是我祖辈基业为名,向子昭公索取田产。只好让陈子高等人作中见人,追加银子三两一钱。这时张家才收到田契。过了明成化十二年二月,又来了!仍然找到原中见人,再次索要银两加价一两七钱。叶家人始终是贪得无厌。到八月,叶胜带着他的弟弟叶辉回乡,以我祖辈买田价钱太轻为借口,控告到县衙。当时乡里有名望的人有曹仕贤、羊万福。田地邻居陈三等人。由桂廷用代笔,互相商讨增加二十三两三钱银子。加上前两次已经付出的银子,高达二十八两一钱了!叶氏仍要告官。当时的官员为西江人氏进士萧进(时任桐城县令)。竟然要加足三十两银子。萧进朱批说:“在合同之外再加田价银子一两九钱,给与叶胜交清。如果再来捏造借口告状,任凭张家告状问罪。”只有这样才能阻断叶氏无休止地索取钱财的门路。从此,叶氏才不再讨要银两。等到子昭公去世,就安葬在了这片基业的山丘上。 现在回想起来,子昭公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可是叶氏只是屡次找子昭公讨要。难道是家业已经分开而其他兄弟已经没有责任了吗?几次讨要的银子加在一起几乎达到了原价。来往证据,乡里理讼,花费的费用还会少吗?子昭公甘愿这样做,可能是考虑到这里是吉地,即使花重金受挫折也没有怨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子昭公是怎样地有智谋,怎样地有毅力呀!哪里是他的弟兄所能比的呢。这就是我祖坟所在地。张家子孙向来糊涂,一直以为自明洪武年以来,官山的田产是通过插树杪等物为标志所得来的。又不知当初是什么时候插标的。现在已经得到了田契,一旦明白了这地的地形地势,就明白了子昭公这样做的原因,而且确实看到了买山田的年月日。那么先祖的用心都鲜活地表现在了纸上。难道不是很痛快吗?!难道不是很幸运吗?! 更幸运的是,从子昭公往上,是刚刚迁来的始祖,就拥有了马鞍山的地产,而且有了一世祖、二世祖的墓穴。从子昭公往下是秉暹公、秉达公、秉道公。秉暹公守着祖居地(戴冲及官山之产业),不久过了河,完全拥有了东山田产。秉达公、秉道公迁到连城,分别住在连城的上下鸟冠冲(即连湖),竟能得到连城当地三分之二的田产。秉道公凭借财富闻名乡里,施行仁德。等待三公去世之后,都葬在居所附近。到现在风水师还说这都是吉地,都和祖坟相近。这就是为什么世代有产业的人都要拥有土地,而纵有放弃产业的人,一定不会放弃土地。是考虑到将来产业可以凭借土地增大,后代读书发扬光大。哪里不是子昭公一人继承发扬这种家风的呢?读了遗文内心能不感慨万千,肃然起敬吗? 至于吴人合同一案在《珂公传》中详细叙述。 十世孙:张印 撰
评论
全部评论

0.1169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