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堂号郡望-金鉴堂
堂号郡望-金鉴堂
2015-11-22 15:25:32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9  评论:
"金鉴堂"出自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的故事。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为唐玄宗名相,被封为始兴县伯。遂率族溯侦水稍向东北迁移。张九龄虽然子、孙、曾孙都是单传,但四世孙有2人,五世孙4人,六世孙7人,七世孙17人,八世孙31人,繁衍生息,终成巨族,因此,唐宋时期的张氏郡望多有始兴张氏。后裔散居广东各地。今广东有一些张氏的堂名不叫“清河堂”,而称“金鉴堂”,是有来历的,它源于张九龄的著作《千秋金鉴录》。 当年唐玄宗为求治国安邦这策,长治久安之计,谕张九龄总结列代治国之经验,张洞察秋毫,明断事理,以犀利之笔综述列朝兴衰存亡之理,成书五卷,玄宗御览,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作为治国铭言珍藏。"金鉴家风"本此。张九龄任宰相时期群贤依赖,天下仰重,文章风度,冠绝一时。今江西大余通往广东的梅岭古驿道即为张九龄颁令凿通,使中原与岭外一线贯通,即此一端,功不可没。其后人以此作为堂号。因而,凡金鉴堂下的张氏,基本上都出自始兴张氏。 韶州是客家人聚居之地,当地客家人以张九龄为荣,自不待言。至到清乾隆年间,客家人还在嘉应州(今广东梅县)建九贤祠,单为祭祀张九龄、韩愈等九位历史人物。张九龄晚年被贬之后,曾作《感遇诗》十二首,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第七首开头几句“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这本是张九龄借物寓志,但《谱》上却把“岁寒心”解释为祖籍北方的暗喻,也算是另一种情结吧。张九龄以曲江为号,著有《曲江集》二十一卷,并参与《朝英集》编撰。 “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玄宗退思张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曰“正大厦者柱石之力,昌帝业者辅相之臣,生则保其荣名,殁乃称其盛德,”特遣使就韶州致祭。张九龄死后葬韶州,祠堂则建在梅岭关左。自唐以降,广东南雄、江西南安二府官,每年春秋会祭于此。当年祠堂建成,其后人遥想《千秋金鉴录》之荣耀,遂以“金鉴堂”号其祠。而当地百姓,自古以来就称其为“关王”,称其祠为“关王祠”。从此,南迁韶州的“百忍堂”张氏以“金鉴堂”张氏称之,奉张九龄为始祖公。“金鉴堂”张氏成为始兴郡望,同样声播天下。 张九龄的祖父张太寿兄弟四人,长兄张太福曾任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其后世孙张彻,五代后晋时赐进士第,官至侍御史。《谱》载,“祖御史公彻,公艺十二世孙也。其先人自山东而江南,自江南而江西,过(大)庾岭九十里,广东南雄府西门处居也。”张彻一支后又七世同堂,影响很大,其居处距韶州仅百余里。张彻子孙世以“金鉴堂”后人称之。
评论
全部评论

0.1267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