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故居名胜-慈城古镇
故居名胜-慈城古镇
2015-11-22 15:25:31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30  评论:
出宁波市区,沿西北角的江北大道行10余公里,穿越七里桂花长廊,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在花径深处赫然出现。这里,便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慈城保留着中国传统县城的完整形态,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少见,与江南六大古镇相比,慈城显得寂寂无闻。但是,若论悠久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慈城可能更胜一筹。   慈城的文明足迹,可以一直追溯到河姆渡文化。1987年,慈城出土一双迄今为止中国最古老的木拖鞋。这双木屐把中国木屐的历史往前推进3600多年,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古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鞋类实物。这一消息令不少日本人震惊,一批又一批地漂洋过海来到慈城,怀着一种朝圣寻根的心情,一定要亲眼看看这千年木屐,希望能从中找到一种文化的认同。据目前的发现,最早穿上木屐的人应该就是慈城人。正如李白所吟,“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至1954年的1200多年间,慈城一直是慈溪县治。据说,唐代的慈溪县城,“城周五百六十丈”,城内采用都城长安的井字形棋盘格局,“旧日中街七丈宽,两廊都是碧栏杆。柳边迟日三春暖,槐下熏风五月寒”。直到如今,穿越慈城镇内的三直七横33条弄,仍找不出一条弯曲歪斜的街巷。   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说,慈城作为中国传统县城的典型代表,仍保留着“一街一河双棋盘”的完整形态,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少见,其历史文化保存数量和其本身遗存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很高价值。   1954年,宁波重新调整区划后,慈溪县城迁往浒山镇,慈城划给宁波市江北区管辖。1992年,慈城跻身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之列。   小小古镇,列入文保单位的古迹多达33处 。 走在古镇的大街小巷,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触目皆是,列入文保单位的古迹多达33处,有旧时县城特有的县衙、考棚(考秀才的考场),有仿制山东曲阜的孔庙,似乎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古镇跳动千年的脉搏。这些历史遗存、文化古迹、民居街巷、商业街区,及至整个城镇布局,无一不在诠释慈城的发展轨迹和成长历程。   作为以居住和文化为主的生活型城镇,慈城集中了大量的明清官宦宅第群,如金家井巷的明代甲第世家、福家门头、布政房,从西到东连成一片;状元第、探花第、进士第、太守第、尚书第林立在民主路、中华路、中山路。还有大耐堂、冬官坊、恩荣坊、世恩坊、刘家祠堂、桂花厅、莫驸马第等明代建筑,俞宅、冯宅、应宅、向宅等清代建筑,均保存完整。   “好山四面绕青螺,十顷慈湖胜事多。”出城有慈湖,湖因三国阚泽居住和普济寺所在,故名“阚湖”、“德润湖”和“普济湖”。为缅怀古代先贤,清乾隆年间在湖心堤上建造了12条石柱支撑的双檐六角“师古亭”。而在湖的西南,小北门外的山岗上,还竖有一块大长中国人浩然正气的石碑,这里是太平军击毙洋枪队队长华尔的地方。   再往西走约1公里是著名的大宝山。公元1842年3月,64岁的老将军朱贵和数百将士,与英国侵略军在此激战,400余“红夷”横尸于大宝山麓。在这片热血挥洒的土地上建起的朱贵祠,是又一处显示中国人不畏外侮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打造“儒魂商魄”文化内核,8亿元保护建设新慈城   如何把历史留下来的珍贵财富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它的旅游价值,宁波市和江北区动足了脑筋,把它纳入整个宁波市的城市经营战略之中。2001年开始,宁波加快慈城保护开发步伐,打算在3到5年内基本恢复慈城古县城风貌。江北区和慈城镇邀请阮仪三、冯骥才等专家学者,为慈城的保护开发献计献策。综合专家的意见,慈城的开发着重打造“儒魂商魄”的历史文化内核,以此勾勒慈城千年孕育的城市灵魂。
评论
全部评论

0.0911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