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支姓得姓始祖
支姓得姓始祖
2016-01-19 13:44:33 来源:
编辑:loffy
点赞:  点击:67  评论:
一、子州支父:传说中的古代隐士,姓子,名州,字支父。尧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回答说:“让我作天子还是可以的。然而我现在正有着严重的忧虑之症,正要治病,没有闲功夫去想天下的事情。” 《吕氏春秋·贵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①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 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②,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③物,彼且奚以此之也? 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 ①弗:当是衍文。 ②土苴(zhǎ眨):泥土草芥,比喻无足轻重的微贱之物。 ③徇(xùn迅)物:舍弃生命去追求外物。徇,通“殉”。 二、支娄迦谶,简称支谶,中国东汉僧人,本是月氏国人。佛经译师。东汉桓帝末年到洛阳,于汉灵帝时翻译《道行般若经》、《兜沙经》等,是最早将大乘佛教传入中国的西域高僧。 东汉桓帝末年(公元167年前后)从月支来到洛阳的佛经译师,最早将大乘、小乘佛教典籍翻译成中文(167年-186年)。他通晓汉语,除了独自翻译而外,有时还和早来的竺朔佛(一称竺佛朔)合作。他译经的年代是在灵帝光和、中平年间(178—189),比安世高稍迟,译籍基本上属于大乘,内容广泛,后来“般若”学说不但为统治者所接受,而且深入平民中间,成为汉晋南北朝时的显学,可见他的学问广博,思想细致,但他后来不知所终。 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载: 支谶,本月支国人也。他通晓汉语,学问广博,思致幽微,操行淳深,性度开敏,亶持戒法,讽诵群经,志存宣法,以精勤著称。在汉灵帝光和至中平年间(公元178年-189年),在洛阳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支娄迦谶到中国内地,时间与安世高仅是前脚后脚之差,俩人基本上是同时的,但支谶在洛阳从事十余年的佛经翻译工作之后却不知去向了。 与当时安世高所译的基本上都属小乘佛经的情况正好相反,支娄迦谶所译的佛经几乎全属大乘佛经。可以说,支娄迦谶是中国翻译和传播大乘佛教的创始者。如《道行般若经》,亦称《般若道行品经》,与三国吴支谦译《大明度无极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属同本异译,是反映佛教般若学的较早的一部佛经,主要宣扬大乘佛教的 诸法悉空 、 诸法如幻 的思想。此经是大乘般若学介绍进中国内地之始。《首楞严三昧经》和《般舟三昧经》都是讲大乘禅观的佛经。 首楞严 是 首楞严三昧 之略。 首楞严 意译为 健相 、 勇伏 等, 三昧 即是禅定的另一种梵音。这种禅定,能统摄一切佛法,具有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所谓 般舟 ,意为 佛现前 、 佛立.称修习此三昧,可以使 十方诸佛 出现于修行者面前。《般舟三昧经》还特别宣扬了阿弥陀佛净土信仰,说一个人只要专心思念西方阿弥陀佛,经一昼夜或七天七夜,就会在禅定中见到阿弥陀佛,死后即可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这是西方净土思想传入中国内地的开端。 支娄迦谶除了独自翻译佛经外,有时还和早来的竺佛朔合作翻译。影响最大的《道行般若经》和《般舟三昧经》就是两人共同翻译的。 支娄迦谶翻译的佛经,由于有安世高的译作可资观摩取法,在遣词造句方面都已积累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支娄迦谶的译文比较流畅,能尽量保全原意,故多用音译。后人说他译文的特点是 辞质多胡音.晋支敏度评价说,支娄迦谶 博学渊妙,才思测微,凡所出经,类多深玄,贵尚实中,不存文饰.①说明支娄迦谶的译经,质胜于文。在汉代的译经中,由于佛教处于初传时期,译出的佛经也多半为一卷一部的小部头经典,安世高译的三十来部佛经中,绝大多数为一卷本,只有少数为二卷本。而支娄迦谶却译出了10卷本的《道行般若经》,在当时可算是大部头了,能译出10卷本的佛经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支娄迦谶的佛经与安世高及其他译师一样,对于许多佛教专有名词、术语的翻译,很多都是晦涩、欠通的,有些则明显地受了汉代鬼神方术观念影响,如把真如译为本无 , 灭谛译为尼谛 , 无我 译为 非十 等等,不一一列举了。 《高僧传》卷一:“支楼迦谶。亦直云支谶。本月支人。操行纯深性度开敏。禀持法戒以精勤著称。讽诵群经志存宣法。汉灵帝时游于雒阳以光和中平之间。传译梵文。出般若道行般舟首楞严等三经。又有阿阇世王宝积等十余部经。岁久无录。安公校定古今。精寻文体云。似谶所出。凡此诸经皆审得本旨了不加饰。可谓善宣法要弘道之士也。后不知所终。” 《高僧传》(卷一):“译人时滞虽有失旨。然弃文存质深得经意。朔又以光和二年。于雒阳出般舟三昧。谶为传言。河南雒阳孟福张莲笔受。时又有优婆塞安玄。安息国人。性贞白。深沈有理致。博诵群经多所通习。亦以汉灵之末。游贾雒阳。以功号曰骑都尉。性虚靖温恭。常以法事为己任。渐解汉言。志宣经典。常与沙门讲论道义。世所谓都尉者也。玄与沙门严佛调共出法镜经。玄口译梵文。佛调笔受。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美见述后代。调本临淮人。绮年颖悟。敏而好学。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调又撰十慧。亦传于世。安公称佛调出经。省而不烦。全本巧妙。又有沙门支曜。康巨。康孟详等。并以汉灵献之间有慧学之誉。驰于京雒。曜译成具定意小本起等。巨译问地狱事经。并言直理旨不加润饰。孟详译中本起及修行本起。先是沙门昙果。于迦维罗卫国得梵本。孟详共竺大力译为汉文。安公云。孟详所出。奕奕流便足腾玄趣也。”
上一篇 : 清代郁氏家族
下一篇 : 支姓家谱文献
评论
全部评论

0.1258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