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客家百家姓——邱姓
客家百家姓——邱姓
2015-12-15 23:17:33 来源:
编辑:幽女
点赞:  点击:566  评论:
一、丘氏源流 炎帝是丘氏远祖,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号烈山氏,又称神农氏,为姜水(今岐水)一带的部落首领。 姜尚是炎帝的后代,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又称姜太公、吕太公、吕望、太公望。炎帝姜姓部落先后派生出吕、丘、许、谢、丁、赖等一百多个姓氏。姜太公(公元前1211年~公元前1072年)胸怀大志,博学多才,文韬武略,长于用兵,工于奇计,善于治国。辅助周文王治国,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功勋卓著,受封于齐,都营丘。太公三子穆公受封镇营丘,其裔孙为纪念先祖丰功伟绩,以地为姓,丘氏由此而来。故丘氏尊姜太公为太始祖,尊穆公为开姓始祖。目前广为流传穆公世系,记述繁衍世系情况,多以此为据。 丘姓之祖得氏之所由始何时何人,还有弱公说、安公说等。四川梁平丘(邱)氏族谱,记载以春秋时邾国大夫弱公为丘氏开姓始祖,此系源自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其裔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第五子安,曹姓。而福建泉州族谱资料则记载:“一世安公,齐献公元孙,居营丘,以丘为姓,丘姓之祖得氏之所由始也。”此外,古代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如丘敦氏、丘林氏、梁丘氏、闾丘氏等,在民族历史演化中改复姓为单姓丘者也有。历史上,自北方南迁,后成为客家民系的丘氏族人都属姜太公后裔。 传至穆公第二十二世祖,俊仕汉为骠骑将军节镇江淮,留江左居吴兴。又传至第二十七世祖英公,汉末自吴兴迁于河南光州固始,丘族始大,“故丘氏望著河南从其盛也”。丘氏望出河南,称“河南衍派”。第三十世祖滕公官拜散骑常侍,生子三,长昂公赠太傅守故居,三早矩公官苏州刺史,后迁江右,遂为江右始祖,次夷公(伯高)官晋参军给事中,西晋永嘉之时,中原板荡,公同衣冠七大姓林、黄、陈、郑、詹、何、胡入闽(史称八大姓入闽),为开闽八族之一,夷公被奉为丘氏入闽开基始祖。因此,丘氏族人多以河南郡、河南堂为郡号、堂号。 丘氏乃“忠实”之族。福建泉州有族谱史料云:丘岳(也有称岳宗),字山甫,文武双才,南宋理宗时任真州太守,元人入侵真州,他誓死报国,以少胜多,屡克元兵,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帝御笔亲书“忠实”二字赐之。因此,他逝世后,同僚的挽联是:“山甫忠实,宗乡伟人”。后来,丘氏族人除大门顶上的“河南衍派”的字匾外,另外一幅字匾是“忠实传芳”。 丘邱氏宗亲本枝一脉,绵延世泽。其相区别始于清朝雍正三年(1725),雍正皇帝诏令尊孔避讳,强迫丘氏族人将“丘”改为“邱”。丘邱通用,乃同源同根同姓,不能误为两个姓,也不能认为丘为大姓,邱为小姓。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开国大典活动的积极筹备人之一、民族英雄、教育家、诗人丘逢甲与清举人丘荷公(又名复,福建上杭人)等联名上书中央政府,请求除去“邱”之“阝”,恢复“丘”姓。倡议登载在当时闽粤地方报上,邱氏族人闻讯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未闻此议者或闻之有虑者继续沿用“邱”。 福建上杭是客家丘氏族人的祖居地,1996年台湾世界丘(邱)氏宗亲总会发动海内外丘(邱)氏宗亲,在上杭县城北月光岭兴建姜太公殿、炎帝殿等纪念性建筑,以利海内外客家乡亲瞻拜,丘三五郎公裔孙正吉(台湾桃园人)带头捐资,功德无量。 二、丘氏迁杭 关于上杭丘氏始祖派系源流问题,海内外丘氏族谱有多种记述。现择其要者述于后: 茂千公说:早在西汉末东汉初,穆公第三十世笔连之长子茂千,从河南开封府迁徙于闽之上杭,衍传至第四十五世胡一,为官于洛阳,次孙灵汶,从洛阳迁徙于四川,后卒于四川,东晋年间其长子连贯又从四川迁回上杭,次子连芳则迁闽之邵武禾坪,后定居于宁化石壁。如果这一记述属实,则丘氏最早的入闽始祖为茂千。但是查阅《上杭县志》等志书史料,唐大历四年(769)才割龙岩之湖雷下堡设置上杭场,而此前几百年,上杭为何地名还有待查考,茂千迁上杭说有待进一步考证。  宁化系说:北朝至唐五代时期,穆公第五十五世裔孙二居,为官于河南洛阳,孙丘惒(和)从洛阳迁陕西湄州,衍传至第五十八世,唐朝丘行恭(598-615),子崇(神勣)从陕西西安被贬至江西虔州(今赣州)任指挥使,再传至第六十一世文仲,居江西宁都灵村,至第六十六世仕成(讳国宗),入闽讲学留居邵武禾坪,生三子平崇、平奉、平湖。长平崇迁宁化石壁,其后裔又迁上杭,即宋元间三郎法言之子三五郎避乱迁上杭,丘三五郎为上杭丘氏始祖,也为客家丘氏始祖。初考此世系始于1873年时江西兴国举人毓锟修谱,先后共经历一百三十多年,而上溯此前至1450年间的上杭丘氏族谱,均未记述丘三五郎以上世系情况。上杭丘氏宗亲现在基本上认定属此世系。存疑部分也有待考证。  泉州系说:有河南丘安之裔孙夷,字伯高,为东晋元帝参军给事中。西晋永嘉二年(308),因中州战乱,后偕郑、何、胡、林、陈、黄、詹等共称“衣冠八大姓”,从河南光州固始避乱入闽,居晋江(泉州)、莆田一带,被称为丘氏入闽始祖。至徽之三子丘暹,改名晞,字朝亮,号明轩,南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进士,拜昆山令,武府通判,妣傅、韩、李氏,生八子,水(三一郎)、木(三二郎)、金(三三郎)、玉(三四郎)、锡(三五郎)、(三六郎)、彻(三七郎)、凯(三八郎),宋末山寇丛发,为避山寇举家迁莆田、晋江一带,时宋室南逃,元兵追逼,丘晞偕眷属奉幼主宋帝昺逃至泉州,适泉州有蒲寿庚叛宋降元,长子护父丘晞隐居于泉州大仑乡,其他孙各自逃散,后有“四子流东三子奔西”之说。丘晞妣韩氏携子三四郎、三五郎、三六郎避难逃至龙岩汀杭等地,三五郎公徙居上杭,卒葬太拔黄岩屏风岭,被称为上杭丘姓始祖,也是客家丘氏始祖。初考此世系存疑不少,也有待于今后考证。 烋公系说:北宋初年,有世居福建莆田岩头丘烋(1006-1086年),溯其源出自河南光州固始,烋官至鸿胪寺卿,子孙一门五世为官,忠君爱国,仁政爱民,被誉为“河南巨室”、“先邑名家”,生三子:成实、成益、成满。长成实因谏言宫禁事受贬于罗源,南宋绍兴二年(1161),成实与子君与(梅州刺史)隐居于潮州北琴峰金山南麓,至三世淑敏,生九子,以“必”字为辈分,称为“九必”。此脉派系原本清晰可考,与上杭相传和族谱记载始祖丘三五郎脉派无关。然至清朝康熙53年(1714)有广东镇平(今蕉岭)六十郎裔孙镌铣修谱,以烋公为始祖,将丘公八郎(继龙)与必仁合而为一,至清朝乾隆丁卯年(1747)广东饶平清联、壮临修谱,又将必仁生二子曰福、曰禄改为生三子惟长(惟辰或惟成)、惟福、惟禄,使继龙与必仁两脉派系混为一统,至使后人修谱争论不休。 综上所述,丘氏经几千年的繁衍播迁,为官、经商、兵役、避乱、躲灾等原因,多次迁徙,各脉派系混居杂合现象屡见不鲜,不少裔孙在异地定居后与原祖居地久断音信,不相往来,加上战乱,交通落后,信息闭塞,造成世系不清,只得随乡入俗,误攀脉祖,谬误横生。以上所述,多为历史遗留问题,只能通过广泛调查取证,集体论证,深入细致研究,才能逐步加以澄清。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族谱资料和志书史料,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修编委员会组织宗亲调查取证,集体论断,一致认定:“紫林滩所在地点是在上杭,不是在宁化”,从而解结了有关紫林滩的争议问题;“丘公八郎(继龙)生活、卒、葬在上杭”;“近年来,一些谱牒资料所述继龙公为宋进士、吏部尚书的史实,缺乏充分的佐证资料,不可靠,应予否认”。 三、上杭丘氏概况  上杭县内丘氏现状:上杭素有“丘半县”之说,全县现有丘姓人口五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全县141个姓氏人口中,丘姓人口位居第三。他们主要分布在临江、临城、中都、下都、稔田、蓝溪、太拔、溪口、茶地、庐丰、白砂、蛟洋、古田、南阳、通贤、才溪、旧县、官庄、湖洋等19个乡镇,一百多个村庄。尤以伯七郎裔孙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其中又以八郎(继龙)的裔孙为多数,伯一郎、伯四郎、伯七郎、伯九郎、伯十郎的裔孙世系清楚,各系相对集中居住于某乡镇某村。近年修谱调查时,永定丘氏裔孙中有称属伯八郎系,连城丘氏裔孙中有称属伯三郎系,过去谱载惟禄公之长孙四一郎系失嗣,现今上杭、连城、四川、重庆有称属四一郎系的裔孙。而今伯二郎、伯五郎,相传有迁徙广东,但情况不详,有劳各地宗亲多多提供线索,以资考证。一些族谱记载伯六郎系失,若有属伯六郎系裔孙的宗亲,也请速与我们联系,以利编写族谱。 上杭丘氏外迁情况:丘三五郎裔孙,历经数百年,繁衍播迁,披荆斩棘,创业有成,海内外已有数百万之众。国内以闽、粤、赣、浙、桂、台、渝、川等省市区分布最广,也有迁播到湘、黔、滇、鄂、琼、皖、港、澳等地。其中以继龙脉系人数最多,重庆、四川宗亲反映,他们那里称属继龙系的裔孙有20多万人。有的还远播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中美洲、南非等地也有丘三五郎的裔孙在繁衍。 丘三五郎裔孙主要播迁到福建的武平、永定、宁化、连城、长汀、清流、明溪、永安、沙县、尤溪、新罗、闽清、建阳、南平、政和、福鼎、福安、连江、罗源、闽侯、福清、宁德、南靖、平和、诏安、周宁、邵武、建宁、永泰、永春等县市区;广东的蕉岭、梅县、兴宁、平远、五华、龙川、饶平、大埔、丰顺、揭西、陆河、海丰、陆丰、揭阳、潮州、汕头、惠东、惠阳、翁源、英德、南雄、连平、东源、河源、韶关、东莞、广州、花都、罗定等县市区;江西的会昌、寻乌、瑞金、赣州、于都、南康、遂川、兴国、万安、泰和、吉安、宁都、安福、宜春、萍乡、广昌、南丰、宜黄、万载、修水、大余、永新、新义、铜鼓、全南、定南等县市区;湖南的浏阳、衡山、茶陵、常德、汉寿、桃源、江华等县市区;广西的桂林、腾县、贺县、昭平、阳朔、钟山、平南等县市区;四川的攀枝花、邻水;湖北的武汉、武穴等县市区;海南的琼山、文昌等县市区;安徽的望江、怀宁、潜山、桐城、太湖、安庆、东至、池州等县市区。 明清以来,客家人通过汀江、韩江经潮汕出海到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移民垦殖,经商者甚众。据考,闽西早期迁台湾定居的上杭人有13个姓54人,其中,丘三五郎的裔孙就有16人,居首位。还有从闽粤赣浙等地辗转出海赴台,丘三五郎的后裔成为那里开基始祖的有数百人。如今在台湾的丘三五郎之继龙一脉裔孙就有十几万人,分布在台北、台南、竉雄、台东、桃园、台中、基隆、苗栗、彰化、花莲、嘉义、屏东等19个县市。  丘逢甲世系考:丘逢甲(1864-1912),是福建上杭中都黄坑(今下都乡璜溪村)丘六十郎第二十一世裔孙,即丘三五郎第二十八世,丘八郎(继龙)第二十羪世,丘惟禄第二十五世裔孙,当地谱载确凿,是不容置疑的。上杭和粤东族谱吊线图为:丘三五郎—伯七郎—继龙—惟禄—叁伍郎—四三郎—六一郎—六十郎—文兴—应隆—荣仁—均庆—希进—惟秀—玭—孔会—巡—汝升—纯义—及近—永梁—德凤—友万—仕俊—学祥—元宝—秉渊(逢甲)。 四、上杭丘氏祖祠 丘氏总祠:“创建于清朝嘉庆三十年乙亥(1815),合我族裔众赎前明红筵讲堂监察史丘练塘公故宅”,位于上杭县城东登俊大街(今解放路206号),是一座有代表性的客家古建筑,是上杭成为“建筑之乡”和文明古城的重要例证。该祠:“杭邑所建祖祠推此为冠”,“画栋雕梁,蔚为巨观,俨如一小城宫殿”,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目前上杭县城区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物之一。该祠“坐北朝南,其地基横约十余丈,直约四十余丈”,占地5000多平方米,“造成中宫连进四大栋,后台及左右俱起围楼”,四周围屋配房两层计100余间,“缭以砖墙,宏丽壮阔,诚巨观也,也坪余地八丈许,原有‘荣褒豸史’石牌坊在然,外大门中用木栅栏,左右以砖窗蔽之”,“凡水进厨房厕年隙地配合得宜,规模宏正,房门罗密,”“左角小门可通出”,有“楼屋一大所”,建造魁星阁一坐。外墙采用“一眠一斗空心清水砖墙”,其砖铸有“邱祠”二字,清晰如故,此砖墙至今未见有风化现象,青砖烧制技术实属罕见。大门原有“荣褒豸史”的石牌坊一座已人为折废,但整个建筑不失为宏伟壮丽的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民居风格的古祠。 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教育家、爱国诗人丘逢甲致力于教育救国强国,1905年联络祖居地上杭的宗亲丘复等,利用上杭城区的丘氏总祠为校址,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上杭师范传习所”,独树一帜,“启文化教育之先声”,培养了许多新式的师资力量,是客家人尊师重教的成功范例,该祠无疑是一个爱国爱乡爱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五、上杭丘氏祖墓 上杭所存古坟祖墓较多,就丘氏祖墓而言,名墓有“金山插笔”、“梅花落地”、“观音坐莲”、“猛虎跳墙”等等。  “金山插笔”——丘三五郎墓:位于太拔黄岩屏风岭,初建于宋乾道年间,迄今已有八百多年了,清乾隆六年(1741)12月11日酉时,由十大房嗣裔募资重修筑全石坟,为“金山插笔”形,又称“大座人形”。墓碑刻有“清乾隆六年辛酉岁季冬月结旦,丘氏太始祖考三五郎公妣李太孺人、陈太孺人墓,十房嗣裔重修”字样。其墓葬所在之屏风岭林木苍翠,山峦迭障峻峭挺拔,气势非凡,极萃风水之美。有坟赞曰:“头靠御屏障,足踏紫林滩,前有三摺水,后有七峰山,时听响钟鼓,坐看排衙班。福人葬后验,三石麻子官。”墓前左右有石狮一对,立华表一双,上刻联云:“世历四朝昌三百年科第,支传十派绵亿万代簪缨。”当地人称为“大官地”。台湾丘汉春记述丘三五郎坟时写道:“附近别姓村民亦敬拜始祖如神明,小孩偶有不适或家有所求,常煮茗焚香,顶拜坟前,祈祷辄有所应。……而吾族人欲求生育儿女,科名中式,宦场顺利者,据云亦极如愿,故拜谒者络绎于途,诚地灵人杰也。”  2002年7月上杭县人民政府批准将丘三五郎古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落地”——丘八郎(继龙)墓:明朝万历甲戊二年(1574)十二月十四日亥时,由惟禄第十三世孙庠生华(号秋田,又称为自华)主持迎魂安葬仪式,合族迎天葬于太拔黄岩紫林滩的继龙之魂,卜葬于上杭胜运里坝头叶坊山“梅花落地”,又名“金盘载珠”形,埕内置砚石一块,面书“河南始祖丘公八郎魂”,背书“韩八娘夫主”。清朝乾隆戊午三年十一月初八日申时,合立、外修筑全石坟,碑镌“河南宋始祖考继龙邱公八郎墓”。古传坟赞:“梅花落地镇平湖,头戴金盘一颗珠,双涧东回朝海势,群峰北耸接天衢,重重护拥千军驻,浩浩明堂万马驱,奇遇紫林天祚葬,真龙应荫宝珠居”。墓联为:渭水宗功垂万代,琼山世泽衍千秋;横批:积厚流光。 “观音坐莲”——韩太婆墓:丘八郎(继龙)批韩八娘之墓,位于上杭胜运里南坑(今稔田镇南坑村)叶坑尾鹿角塘,称“观音坐莲”形,碑镌“宋丘氏始祖妣韩八娘之墓”。清朝康熙戊午(1678)重修,此处周围山峦起付呈莲花瓣,坟顶后有一湖方圆五丈许,其深莫测,传闻此湖水通大溪,四时清浊与溪涨相同,此亦因水色而意度之,咸谓有神物藏聚。虽未知亦山川之钟奇者也,此地龙穴矿水在对明堂无不大观,实我祖之名塚。有坟赞诗曰:“观音佳塚辟千秋,气脉悠悠万古留,龙后蛟湖深莫测,坟前星井境弥幽,坤浸灌思恩光大,草木敷荣雨露周,平地风波天造胜,儿孙世代步瀛州。”有坟联:三蛟莲台龙降雨,七星宝地凤升云;横批:流芳百世。 “猛虎跳墙”——惟禄坟:位于上杭来苏黄坑(今下都乡璜溪村)左丞地,明朝弘治五年(1492)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更葬,称“猛虎跳墙”形,清朝乾隆三年(1738)戊午十一月初六日辰时外修筑全石坟竖碑。坟联曰:“广地模天气象,英文雄武精神。”
评论
全部评论

0.0608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