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陈氏文化-巨姓望族颖川陈氏
陈氏文化-巨姓望族颖川陈氏
2015-11-22 15:25:32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316  评论:

中华姓氏文化中,有“郡望”一词。郡望也称“地望”,一般是指一个姓氏起源发祥的地域。郡望提供了寻根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据史志记载:陈氏为虞帝大舜之裔。周武王克商,大封帝王之后。舜帝三十四孙妫满,因为他父亲为周文王烧制陶器有功,他得以赐娶周武王长女太姬,受封“胡公”,封地宛丘(现在河南淮阳),正当颍水流域一带(古为陈地),为西周一诸侯国,国号“陈”,子孙遂以“陈”为姓。经过细考陈氏的来龙去脉及其迁徙分布状况,可以确认陈氏统源为舜裔,按血缘关系,陈氏称舜帝为太始祖,或血缘始祖是合情合理的。而妫满受封于陈地、爵陈候,建陈国,以国为姓,死后谥胡公。从姓氏上来说,称妫满为陈氏始祖或得姓始祖,也是不可否认的史实。 

陈国到了文公时,内乱开始,兄弟为争夺王位,相互残杀。厉公为夺王位,乘长兄恒公病危之时,把桓公的长子杀了,自己登上宝座,而桓公的次子陈跃又杀了厉公,夺同了王位。引发厉公的长子陈完出奔齐国,改陈姓田,其子孙在齐国历任权臣,后取而代之,自立为齐国君王。至齐王建时,于公元前221年为秦国所灭。齐王建的三子轸相于楚,封为颍川候。因迁入颍川,复姓陈。是为去田复陈之颍川始祖。陈轸的十一世孙陈实,为福建陈氏宗亲公认的先祖。在厉公陈跃执政的陈国,传至闵公时,于公元前479年为楚国所灭,闵公的长子陈衍,避居阳武县户牖乡,为户牖派始祖,其十世孙陈平为汉朝开国功臣。陈衍的第二十二世孙陈实为绝大数福建陈氏宗亲公认的先祖。可见,不管是陈国的户牖派的后裔陈姓,或是田齐派陈完的后裔复姓归宗,都是陈氏源流的两大衍脉,其纷繁的布迁,固然十分复杂,然而其主流的传衍,却是衍脉清晰,昭穆分明,一脉相承,绵延不绝,形成一部与时间并存的陈氏宗族的生命史。

从搜集到的福建各地陈氏族谱来看,福建陈氏宗亲都归宗于颍川汉太丘长陈实世系,也就是说都承认其先祖为颍川汉太丘长陈实。陈实,东汉颍川许人。因为他一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中庸为本,仁义为怀,为官清正,道德高尚,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被朝廷褒功,赐谥封号,建庙立碑,图像百城,树为朝野吏民学习典范,追封为颍川侯,钦赐龙牌。 

以陈实为始祖的颖川派陈氏,在福建有三大支派,即以陈政、陈元光父子为始祖的“开漳圣王派”,以陈忠、陈邕父子为始祖的“太傅派”,以陈霸先陈谈先兄弟为始祖的“南朝派”。开漳圣王派、南院派、南朝派为颍川入闽的三大派系,也是台湾陈氏的三大脉派,三大脉派人口都在100万以上,占据闽台陈氏人口的半壁江山。传自唐朝初年的陈元光,直接从河南地区播迁过来的“开障圣王”派;和出身南北朝时期陈朝的皇室,来自长江流域江浙地区的“南朝”派;可以说是构成今天台湾陈姓家族的两大支柱,两大脉派陈氏人口占据台湾陈氏人口的半壁江山。台湾陈氏族人绝大多数都来自福建的泉、漳等闽南地区及粤东的客家地区(义门陈氏支脉后裔)。由于陈氏是福建的第一大姓,故在历次移民台湾的总人数中,陈姓均占相当大的比重。据1997年台湾当局统计公布:在台汉族人口达1710万人中,其祖籍地在福建的占80%以上,其中祖籍地在泉州的约占42%。祖籍地在漳州的约38%。而全台陈姓人口有185万多人。占全台人口总数的12%。为台湾第一大姓。可见台湾陈氏族人的根在福建。台湾陈氏最大脉派为“开漳圣王”陈元光所在的全温支裔:楚灭陈后,最后一位国君陈湣公次子全温,避难于晋,以陈为姓,史称陈全温。后晋卿公孙路麾推荐他到魏国,担任浚仪大夫(即今河南开封县西北)。陈全温这一支在浚仪发展壮大,成为浚仪支派。全温谥文子,传九世到陈武,已是秦汉之间,陈武投同宗陈平部下,屡立战功,封棘津侯。传十一世陈鱼,任江王太傅。鱼生公望,为汉武帝春秋博士。浚仪陈氏后裔传至东汉时,有陈孟琏,为固始侯相,迁居固始,葬浮光山,遂为固始陈氏开基祖。固始陈氏到了唐代,开始南迁入闽,后裔出了“开漳圣王”陈元光。这一脉在东南发展,并渡海入台,成为台湾大姓。台湾的陈氏家族,除了“开漳圣王”派和“南朝”派之外,尚有其他二、三十个支派,包括南院派、漳湖派、漳南派、银同碧湖派、蕉岭县派、江州派、同嘉禾派,南岐派、霞簝派、西源派、登瀛派、尤俊派、高美派、珍山派、陈朝派、浙江嵊县派、浯阳派、饶平分派、上宅派、西亭派、七郎公派、下坑分派、銮井派、赤湖派、霞宅派、永华公派……等等

评论
全部评论

0.1213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