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文化園問禮堂
文化園問禮堂
2015-11-22 15:25:35 来源:
编辑:wangcaixia1990
点赞:  点击:6  评论:
問禮堂簡介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起源於墾成地之面積,以每五甲為一張犁計,意即有三十甲的耕地之處,故名為六張犁。 大正九年(1920)時改稱為六家。此地在漢人未入墾前稱為「霧崙毛毛荒埔」。乾隆二年(1737)泉州晉江周家來到此地開墾,後與潘復和、王德珪組成 「潘王春」公號。乾隆十一年(1752)又有饒平人林欽堂、林孫彰率林居震、林先坤從鹿港移墾六張犁,向「潘王春」公號承墾土地,築六張犁圳,建立家園。 後返鄉要林孫服、林孫壇入墾,創建「善慶堂」,而建立竹北六家林家的基業。 「問禮堂」為林家的堂號之一,早期林家祖先林放曾向孔子請教禮的根本,孔子讚美說: 「大哉問!」故後代子孫莫不以放公問禮為榮,而以「問禮堂」為堂號。 問禮堂完成後亦稱為「北帝廳」,因其正廳內部供奉北帝爺(玄天上帝)以及清廷賜頒「褒忠」的聖旨龕而得名,其與大夫第(南廳)共同面對著大稻埕,故合稱為 「南北雙廳」。問禮堂初期主要作為林家的議事公廳,並做為接待賓客之用,後來因子孫眾多,產權不斷轉移,而成為子孫居住的空間。 建築特色 問禮堂在格局上可說是三堂四橫的大宅院,但整體上是由一個四合院所構成,兩旁加建橫屋,合院後方再加一座五開間的房屋,稱為枕頭槓。合院中間有一個天井, 為前堂與正堂的中介空間,左右的南北廂與橫屋間也有天井,以達到通風採光的功能。在構造上問禮堂可說反映出客家建築的特色,在牆身部份,底部下段以卵石勒 牆腳,上以一層灰磚收邊,再承接土埆磚牆,外表塗上一層白色灰泥,具簡樸的性格。問禮堂於民國91年整修完成,恢復原有的規模,整體顯得十分宏偉。 問禮堂後方的石造小祠,其內供奉珠阿羅牌位,又稱為「朱羅伯公」。朱阿羅為林先坤之僕人,一生追隨林先坤建立六張犁家業,事主甚忠,於乾隆末年死於閩粵械鬥,林家人為感念其忠勇,特地將其衣冠葬於此地並建小祠祭祀,林家後代至今仍定期祭拜。 問禮堂前為一大禾埕,是全聚落曬稻子的廣場,並與大夫第共同圍塑這個開放空間,因此,問禮堂可說是林姓聚落的中心。目前禾埕前方仍保留旗竿座,經過一百多年的環境變遷,也只能透過環境所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來感受當時林家叱吒風雲的場面了。 修復歷程 問禮堂於民國74年經內政部指定為第三級古蹟,由於產權複雜,後代居住者又加以修改,整體原貌快速消失。民國80年間因年久失修,古蹟建築本體有傾頹之虞,經新竹縣氶府委託廖俊添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設計監造,並向內政部爭取經費辦理修護工程。 竹北問禮堂修護工程於民國88年12月完成發包,由慶霖營造有限公司得標,並於89年1月開工,期間經歷二次變更設計,並將新金順、義靈祠納入修護範圍,至91年完工。 在本次修護工程中,拆除了部份贓建的新建築,復原了問禮堂原有的規模,雖然部份建築體為新建,但是所用材料與工法皆為傳統方式,修建之初,營造廠於附近挖土製作泥磚,而成為許多學校觀摩的對象。 目前因問禮堂位於縣治二期都市計畫區內,產權已徵收為縣府所有,未來問禮堂將成為六張犁屋文化會館,肩負六家地區客家文化與史料的傳承大任。   搭車: 火車=>新竹火車站下=>轉搭新竹客運往芎林=>六家站下車=>前行過雙桂橋左轉即可抵達。 開車: 中山高速公路=>下新竹交流道(往竹東)=>公道五路二段=>左轉接慈雲路(117縣道)=>右轉接文興路一段=>六家文化園區(問禮堂)。 中山高速公路=>下竹北交流道(往竹北)=>左轉接光明六路=>光明六路東一段=>右轉接自強南路=>左轉接文興路一段=>六家文化園區(問禮堂)。
评论
全部评论

0.1290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