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宗祠陵园-关西郑氏祠堂
宗祠陵园-关西郑氏祠堂
2015-11-22 15:25:32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15  评论:
关西郑氏族人最初是六世祖郑清雅从广东饶平来台垦殖,起初在台北莺歌发展,至九世祖郑成珋於乾隆末年迁往兰阳头城,经营打金店铺,并开垦二结、三结及四结,颇有积蓄。後恐牵连闽粤械斗,又於道光十四年 (1834) 迁到淡水厅竹北二堡咸菜甕,今关西北门口附近开基立业。   关於郑氏祠堂兴建年代有二种说法,一说成珋公至关西後即买地兴建祖堂,於道光十四年( 1834 )动工,十八年落成;一说於光绪十三年( 1887 )兴建公厅於现址西侧,何者正确仍有待详细考证。而目前所见祠堂,为昭和四年( 1929 )重建之结果,并於次年( 1930 )完工落成。   关西郑氏祠堂位在关西镇市区偏北的山麓,以向天公山为屏,朝向关西的凤山溪流河谷。郑家的堂号为荥阳堂,不过郑氏祠堂却以「带草衍派」自居,相传郑家大陆祖先某年参加科举考试时,祖宅四周的一种植物「书带草」长得很茂盛,放榜後果然高中,後代子孙因此以「带草衍派」自称。相传郑氏祠堂创建之初,地理师建议采「丑山兼艮」,即略偏北的风水坐向,主财运亨通,但家族决议改采「艮山兼丑」,即坐东北朝西南的坐向,主文运,可见郑氏家族重视科举,培育子弟之用心。 关西镇旧名「咸菜甕」,後更「咸彩凤」雅称,日治大正9年(1920年)因应州厅地方行政重新划分,而「咸彩」之日语为「kan sai」与日本国「关西」之日语为kan sai同音,因此而改名迄今。由於关西台地四季西气候宜人,景致优美,镇上百岁以上人瑞就有六人,九十岁以上有一百七十九人,八十岁以上一千零五十四人,有「长寿之乡」的美誉。   郑氏的堂号为「荥阳堂」,不过关西郑氏却另以「带草衍派」自居,相传郑氏在中国大陆的祖先参加科举考试时,祖宅四周的一种植物「书带草」长得十分茂盛,放榜後果然高中,後代子孙因此以「带草衍派」传世,也有别於其他郑氏「荥阳堂」。   「郑氏祠堂」为传统客家正堂带左右横屋的三合院,位向坐西北朝东南,正堂为五开间作硬山燕尾翘脊,左右横屋为三开间,格局方正,正厅与左右横屋均作「凹寿」门面,台基以沙岩石砌,红砖实砌墙面,砖砌出挑墀头,屋顶覆红板瓦屋面,工构严谨。而正厅後墙为「穿瓦衫」墙体,屋後以卵石垒成像圈背扶手的挡土墙,并作微拢土丘-「化胎」,植有荔枝树,枝干繁茂,这些都是客家风水的表徵。   正厅神龕内奉祀郑氏祖先牌位,神龕以黑色素面为饰,并无常见之精雕细琢,古朴素雅,自成一格。而正厅洗石子龕台为昭和23年(1948年)修缮改作,左右次间大跨距拱门,采洗石子工法并作拱心石饰,门樘尺寸比正厅厅门为大,有违形制规范,更十分独特。而内埕以传统卵石铺设(如:正厅公妈桌下的土地龙神),让土地龙神地灵之气充盈而庇祐郑氏子孙,天公炉亦设於厅外等等民俗,亦是客家常见的传统习俗。   关西「郑氏祠堂」位於明德路上,又称为「郑成珋公厅」为关西郑氏成珋派下祠堂。现今祠堂为昭和5年(1930年)建成,於民国62年(1973年)遭都市计画划为道路用地,面临拆除命运,而後世郑俊李先生为保护先祖遗产四处奔走陈情,於民国80年(1981年)间指定为台闽地区第三级古迹。1999年921大地震,使原本老化的建筑损坏更形严重,2002年动用921震灾社区重建基金补助,进行整修,2004年9月竣工。不过全程参与督工的郑俊李先生却在完工前1个月过世,令人不胜嘘唏。
评论
全部评论

0.0876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