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传说典故-周郑交质
传说典故-周郑交质
2015-11-22 15:25:32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745  评论:
《周郑交质》是出自《左传•隐公三年》的一篇文章。[1] 该篇讲述了在西周灭亡后,诸侯迎立天子东迁,郑国在周平王东迁以后,积极服侍周王室,东周初期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的君臣关系,但是由于后来周平王又宠信他人,周王室和郑国的关系开始恶化,以致后来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情。[2] 在文中,郑国本是周朝分封的诸侯,作者却把周、郑称为“二国”,暗含讥讽。文中描写了周平王的虚辞掩饰与郑国的强横,反映了那个时代诸侯之间互相提防戒备和弱肉强食的政治面貌。文章从“信”、“礼”的角度来叙事论事;周、郑靠人质来维持关系,谈不上“信”,上下之间的“礼”也被破坏了。 作品原文 周郑交质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1。王贰于虢2,郑伯怨王3。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4。王子狐为质于郑5,郑公子忽为质于周6。 王崩7,周人将畀虢公政8。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9。秋,又取成周之禾10。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11,质无益也。明恕而行12,要之以礼13,虽无有质,谁能间之14?苟有明信15,涧溪沼沚之毛16,蘋蘩蕴藻之菜17,筐筥錡釜之器18,潢污行潦之水19,可荐於鬼神20,可羞於王公21,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22,《雅》有《行苇》、《泂酌》23,昭忠信也24。”[2] 白话翻译 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 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即使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用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
评论
全部评论

0.1238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