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宗祠陵园-郑和清真寺
宗祠陵园-郑和清真寺
2015-11-22 15:25:32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51  评论: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时,记者盘桓于印尼泗水。承家木先生带路,拜访全印尼惟一一座以中国人命名的清真寺———郑和清真寺。该寺位于泗水戛丁街2号,是一幢5层楼宇,飞檐画栋,红墙碧瓦,赤柱镂窗,装修堂皇。左前方矗立着一座色彩鲜艳的八卦亭,雄伟壮丽,风格独特。该建筑物荣获印尼全国纪录博物馆授予的“创新成就奖”。   郑和清真寺于2003年5月建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30平方米,以绿、红、黄为主色调,体现华人穆斯林特点。清真寺右侧绘有郑和宝船和郑和下西洋的巨幅浮雕像。寺内主建筑长11米,进深9米,其规格有来历:11米系天房最初的长度和宽度,9米象征印尼9位伊斯兰教圣哲。主建筑屋顶呈八角形。这里有个典故:公元622年,当穆罕默德先知从麦加迁徙麦地那之时,被异教徒追逐欲遁入吉拉洞穴,但洞口悬晃着一个八角形蜘蛛网。穆罕默德不愿毁坏蜘蛛网入洞,跪地祷告真主,最后得以闪入洞穴,躲开异教徒的追捕,安全逃生。穆罕默德遂将真主的启示传播到麦地那穆斯林。八角形,也符合华人视8为发达、兴旺之意。   东爪哇华裔伊斯兰协会把华人捐资兴建的清真寺,用伊斯兰华人“郑和”命名,在全世界绝无仅有。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卢树民为之题写匾额———“郑和清真寺”。印尼东爪哇华人穆斯林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希望藉此弘扬郑和精神,“传播伊斯兰教,促使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民族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共同维护社会稳定,携手发展经济,在同一片蓝天下建设祖国。”   清真寺一楼刻有碑铭,碑文分别用印尼文、华文、英文镌刻于花岗岩上。碑文称赞郑和“率巨舰百艘”,“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在28年间七下西洋亲善万国、传播伊斯兰教、开展文化经贸交流的丰功伟绩。   郑和船队所及,印尼的爪哇国和苏门答腊岛之“巨港”、“亚齐”等诸王国,中爪哇岛之“三宝垅”(史玛琅)和“泗水”(苏腊巴亚),均为郑和当年多次造访之地。数度随郑和下西洋的伊斯兰教徒马欢,曾多次与定居于爪哇国之中国穆斯林兄弟会晤,表明华裔穆斯林落籍印尼已有悠久历史。早在1961年,印尼著名学者、伊斯兰教领袖哈姆加长老曾明确写道:“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伊斯兰教之发展,与中国一名虔诚穆斯林密切相关。这位穆斯林就是郑和将军。”   清真寺内设有幼儿园、运动场、体育馆、华文实习班和图书馆等,向印尼各部族穆斯林开放,迎纳所有穆斯林来此朝拜参观。该寺不仅是印尼华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启蒙圣地,也是印尼华族与其他族群交流、沟通并促进相互了解的桥梁。   郑和,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原姓马,名和,小字三宝,世称三宝太监。600年前,他的蹈海拓荒成为华人移民先驱的精神。郑和一名,已然成为和平、友好的国际文化使者的象征和符号。以郑和或其小字命名的地方有泰国的三宝港、马来西亚的三宝山、三宝井,菲律宾的三宝颜,印尼的三宝垅、三宝庙等。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登嘉楼、沙捞越、槟城等地都建有郑和庙,把郑和当作神来供奉、膜拜。在马来西亚博物馆,竖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一个郑字,就是用来纪念郑和对马来西亚的历史贡献。海外华人每年祭祀郑和,缅怀先祖,加深了文化和历史的认同。□陈添地/文、图
评论
全部评论

0.0902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