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翠郊吴氏大院
翠郊吴氏大院
2015-11-22 15:25:32 来源:
编辑:阿猛
点赞:  点击:83  评论:
“庭院深深深几许?” 我在太姥山地域内做了多年的野外考察。在我的田野挡案中,《翠郊吴氏大院》的标题下摘要了一些考察计划,看记录的时间是1999年10月。直到2004年夏天因参与太姥山风景区的一项古建设计,才使我的考察计划得以实施。 当年的考察纲要里,我曾提出三点问题。其一,翠郊洋里大厝是否已经进入旅游开发商的视野?其二,商业化能否成为古建筑再生的保护伞?是生路还是一条文化遗存不得已的出路?其三,翠郊洋里大厝的灵魂是什么,她的闪光点在那里? “白琳翠郊古民居——中国古建筑一绝!” “翠郊古民居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姥山下的白琳镇,始建于清乾隆10年(1745),总建筑面积13980平方米,整体布局以三个三进合院、六个大厅、十二个小厅、二十四个天井、一百九十二间房和三百六十根木柱组合而成,跋扈气势熟江南地区一流。” “1994年洋里大厝拍摄的23幅照片收入中国古民居大型画册,于1996年在世界图书博览会展出。” 这就是我当年“田野挡案”里记录的有限资料。 当我停在洋里桥头,那“芳草有情,斜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的诗意已浸润到心底。这时再次给我一个肯定的结论,过往的资料是不可以全信的,实地考察才是真正重要的。这里何止仅是一座大宅,这里完全是一处园林似的大庄园!吴氏庄园建在高爽的台地上,庄园利用总门将大厝与若干大小不一的配置建筑庭院及园林灵活地组成一个整体。使居住区包括了充裕的绿化地带,形成安适的居住环境。庄园总门正好设在山水的交汇口,不进庄园总门是无法瞧见内在情形的。而居于其中遥看近无,则可坐拥与顾盼山水之胜。“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内部窗影玲珑,人影衣香;外在则隐而不露,这是吴氏大院建筑规划的高境界。 总门单用八字形门楼,用砖砌,复加斗拱藻井;大门髹黑漆,刊门对,下有门枕石。一望而知吴氏必是大商人,见过官场和世面,这大宅院俨然是“官式”建筑和江南民间建筑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体。 进入总门,豁然开朗。穿过百十米长石砌的园林夹道才到达颜有 “海岳钟祥”眉额的大宅门。自中轴透视,重重门户,增加了庭院深深的空间感。回望周遭,午荫嘉树,清园之中,即是村居又非村居,村居与豪宅,村居与园林结合的如此得当。宜眺,宜憩,即养尊又处优。 翠郊吴氏大院的建筑艺术 翠郊吴氏大院的建筑艺术 以面阔三间的厅堂为主线,“兵分三路”,再设三级梯进,形成严密的建筑构防,且厅厅无雷同,有如台阁气象,书斋密室参差变化错落其间。崇楼杰阁,复道修廊,环围、小院、水池、什锦漏窗,分布有致,营造了谜境般的视感。达到了“景物锁难小牖通”的境界。 整体建筑元素上,台基用青石,柱础施雕,是典型的南方石鼓形式,多刻以蝙蝠等象征五福图案。屋角起翘用嫩戗发戗式,由屋角的角梁前端挑出小角梁来起翘。屋顶皆作两坡顶,屋背较高则用通花背、镂空背、卷棚,轩、梁用匾作,力求变化与豪华。 色彩方面木料皆用本色,外墙粉白与直铺砖面结合,这种存素去华的大木构架与清水砖墙的格调一致。厅堂高敞宽豁,外檐用翻轩,明间用隔扇,厢房用和合窗,工细挺拔,雀替图案形式变化多端。内在文化方面,名家的联对和匾额,有如人之须眉点缀于建筑之中,家私、农作用具等文物的赖以保存,使建筑更加丰富多彩。有萨镇冰题赠的牌匾显示宅主人的身世地位,有刘墉联板曰:“学到会时忌粲可,诗留别浚见举何”,则昭示了主人的风雅。 翠郊吴氏大院确是华夏民居建筑的一处社会化石。陈丛周《说园》引清人江弢诗云: 我要寻诗定是痴,诗来寻我却难辞; 今朝又被诗寻着,满眼溪山独去时。 我站在翠郊溪山之中,面对这凝固的音乐,这物化的诗,这押了韵的历史遗迹。我不能“独去”,一丝淡淡的忧思掠过脑际。当此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当人们需要这个大宅去担当本土个性化的某种文化标签时,市场一眼相中它的是商业价值,它应如何包装上市? 1994年曾由台湾高级建筑工程师24人组成的“闽东古建之旅”,在福建省建筑设计院黄汉民院长的陪同下,考察过翠郊吴氏老房子。1999年我在接手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城”的招商考察时,“中国城”的总体建筑设计就是由黄院长完成,今天我面对翠郊,更深切地体会到当年黄院长所借用的古建民居文化元素的精到之处。翠郊田野考察的灵感,已经表现在我设计的“福鼎文化研究院”的方案之中,论证后得到各方的好评,也许这也是翠郊大厝存在的意义之一吧! 我自认为是梁思成的私淑弟子,我崇拜他。没有他我不能读懂宋代的《营造法式》,就无法理解中国古建的内在韵律。在体验经济和旅游文化兴盛的今天,我期待更多的人来读一读翠郊,来相一相这仍待字闺中的黄花闺女。 晏滔
上一篇 : 吴昌硕的故居
下一篇 : 壮丽吴氏陵园
评论
全部评论

0.092067s